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復習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復習總結

資源簡介

必修一《經濟生活》復習總結
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
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
1.商品
(1)含義:用于交換(即買賣,包括準備交換和正在交換)的勞動產品。
(2)基本屬性(商品的二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
注意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區別:①表現不同:使用價值強調功能、質量、服務、實用等
價值強調成本、價格等
②屬性不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凡是有用的東西都有使用價值。
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本質屬性、特有屬性(只有商品才有)
【提示】※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聯系: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強調重視商品質量)
【提示】※任何人都不能同時擁有使用價值和價值
2.貨幣
(1)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提示】※不能說貨幣與商品是孿生兄弟
(2)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3)本質:一般等價物。
【提示】※準確理解貨幣的本質,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①貨幣與商品
貨幣是一種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但又與其他商品不同,它是一般等價物,是可以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的商品。
②貨幣與一般等價物
一般等價物:不固定;貨幣:固定。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不一定是貨幣。
③貨幣與金銀
貨幣一定是金銀,金銀不一定是貨幣
(4)貨幣的職能(基本職能和其他職能)
職能 作用 關鍵詞語
價值尺度  表現商品的價值(觀念上的貨幣)  “標價”“價格”
流通手段  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購買”“買賣”“現場交易”
貯藏手段 貯藏財富(銀行存款不屬于貯藏手段)  “保存”“退出流通領域”
支付手段 清償債務或支付賦稅、利息、工資等(買賣分離) “賒銷賒購”“還債”“地租”“利息”“稅款”“工資”“定金”
世界貨幣  在世界市場上充當一般等價物  “購買外國貨”“國際收支”
【提示】※區分貨幣的幾個職能:只有價值尺度是觀念上的貨幣,其他都是現實貨幣; 流通手段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支付手段買賣分離,如支付債務、地租、利息、稅款、工資、定金等; 貯藏手段是足值的金銀,在銀行存款不屬于貯藏手段; 世界貨幣包括在世界市場上購買外國商品、支付國際收支差額等,美元、日元、歐元、英鎊等,也具有了世界貨幣的職能。
紙幣的職能:代替貨幣執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職能,部分國家的紙幣還可以充當世界貨幣。
※商品交換包括物物交換和商品流通,區別在于是否以貨幣為媒介。
3.金屬貨幣與紙幣
(1)金屬貨幣:金銀條塊、鑄幣。
(2)紙幣
含義 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并強制使用的
產生 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在鑄幣的基礎上產生
優點 紙幣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攜帶和運輸
【提示】※國家有權決定:紙幣的面值、發行、發行量。
無權決定:紙幣的需要量、購買力
※紙幣(沒有價值,有使用價值)、貨幣(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電子貨幣(信用卡、銀行卡、移動支付等)的使用會刺激消費,加速貨幣的流通,使貨幣的周轉次數增加,降低市場對貨幣的需求量,減少現金的使用,而貨幣的實際供應量(流通量)不變。
※虛擬貨幣不是貨幣,只是特殊商品; 數字貨幣是貨幣,數字貨幣的應用可以降低紙幣發行、流通的成本,提升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具有電子貨幣的所有特點。
※紀念幣有金銀紀念幣(等同貨幣,可收藏,一般不流通)和一般材質紀念幣(等同紙幣,可流通、收藏)。
(3)紙幣發行規律
①國家不能任意發行紙幣,必須以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流通規律)
②影響: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否則會引發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
【提示】※①區分通貨膨脹(經濟過熱)與通貨緊縮(經濟低迷):
②通貨膨脹會引起物價上漲,但物價上漲不等于通貨膨脹。通貨緊縮與此同理。
4.結算與信用工具
(1)結算方式:現金結算、轉賬結算(通過銀行轉賬結算)。
(2)信用工具(轉賬結算):信用卡和支票
①信用卡由商業銀行發行,能減少現金的使用,使用比較安全(不是沒有風險);可以直接購物消費;沒有價值,不是一般等價物;執行貨幣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有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不能直接購物消費,不能執行任何貨幣職能。
③銀行卡:執行貨幣流通手段職能。
5.外匯和匯率
(1)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提示】※外匯不等于外幣,外匯包括外幣、外幣有價證券、外幣支付憑證等,也不是所有的外國貨幣都能成為外匯。
(2)匯率
①含義: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②表現方式:外幣匯率、本幣匯率。
在等號前是外幣就是外匯匯率,等號前是本幣就是本幣匯率。判斷匯率升高和跌落的標準:如果用100單位外匯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匯率升高,外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反之,亦然。(同種貨幣同向,不同貨幣反向)
【提示】※一國利率上調會使本幣升值,利率下調會使本幣貶值。
(3)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
①含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②意義:對人民生活安定、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穩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溫馨提示】
(1)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
①本幣升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減少,影響有:A、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
B、有利于對外投資,不利于引進外資;C、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D、本國外匯儲備貶值,但有利于償還外債;E、有利于出國旅游、留學,提高本國居民的國際購買力,不利于本國旅游業的發展;F、有利于提高該國貨幣的國際地位。
②本幣貶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增多,影響有:A、有利于出口,不利于進口;
B、有利于引進外資,不利于對外投資;C、有利于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D、有利于吸引外國游客,促進本國旅游業發展。
(2)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與人民幣匯率變動無直接關系)
利:①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增強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②減少匯價風險,降低企業金融交易成本,促進中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③促進國際消費,豐富國內商品市場。④從根本上,降低中國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大大提升我國國際支付的償還能力和安全系數,降低外匯儲備縮水的風險。
弊: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1、影響價格的因素(物價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1)價值決定價格(涉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成本變化)(正比)
【提示】※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反映價值,但價格不是價值的唯一表現形式,在物物交換時期,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由于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并不一定完全與價值相符。
※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
商品的價值總量(價值量×產品數量)與個別勞動時間成反比、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
※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可以由勞動時間(反比)和產品數量(正比)來衡量。
供求影響價格
供過于求,價格下降(買方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上升(賣方市場)
(3)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價格
(4)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影響價格
(5)貨幣的發行量影響價格(成正比)
(6)貨幣自身的價值影響價格(成反比)
(7)商品的質量、品牌等影響價格
(8)國際市場影響價格
(9)匯率變動影響價格(成正比)
匯率上升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匯率下跌出口商品價格下降
2、與商品價值量相關的幾個計算公式
①變化后,商品價值量的計算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提高用加、降低用減
②價值總量的計算
價值總量=單位價值量×商品數量
③貨幣貶值、升值后,商品價格的計算
假設一件A商品價格為B元,預期一年后貨幣貶值C%,那么一年后該商品的價格為:B÷(1-C%)。假設一件A商品價格為B元,預期一年后貨幣升值C%,那么一年后該商品的價格為:B÷(1+C%)。
價值規律
(1)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提示】※等價交換是一種長期趨勢,等價交換只存在于多次交換的平均數中,并不存在于每個個別場合。
表現形式(唯一):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4、價格變動的影響
(1)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①價格變動影響需求量。價格與需求量的變動是反向變動。價格下跌,需求量增加;價格上漲,需求量減少。(需求法則)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較小(需求彈性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較大(需求彈性大)。
【提示】※一般而言,在促銷活動中高檔耐用品效果較好。
③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影響需求量。價格變動與替代品(功能相同)的需求量成正比,與互補品(要同時使用)的需求量成反比。
(2)價格變動影響生產經營(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重要體現,有利于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①調節產量。
價格下降→獲利減少→減少產量;價格上漲→獲利增加→增加產量
【提示】※價格與供求雙向制約
②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某生產要素價格下降→增加使用量;該生產要素價格上升→減少使用量
【提示】※目的是降低成本
■ 【總結提升】
1、判斷曲線題的幾種方法:
影響消費找需求曲線(曲線向下),影響生產找供給曲線(曲線向上)
(2)生活必需品(彈性小)曲線陡直,高檔耐用品(彈性大)曲線平緩
(3)替代品的需求反向,價需同向;互補品的需求同向,價需反向
(4)商品自身價格變化引起供求改變則曲線上下移動,自身價格不變引起供求改變則左右移動。
(5)限制價:限制最高價,保護消費者利益,低于均衡價
保護價(支持價):限制最低價,保護生產者利益,高于均衡價。
2、關于物價問題的知識整合
(1)為什么要平抑物價
①穩定物價是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通過穩定物價,有利于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②穩定物價是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③價格變動影響生活消費。穩定物價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④價格變動影響生產經營。穩定物價有利于引導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2)如何平抑物價
①價值決定價格。生產者要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從而降低物價。
②供求影響價格。供過于求,價格下降,因此要發展生產,保證市場供給,同時抑制不合理的市場需求。
③自覺遵循價值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而穩定物價。
④加強宏觀調控,通過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平抑物價。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1、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和提高消費水平的措施
(1)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出現某種消費情況的原因)
①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消費水平的根本因素(或生產決定消費)
②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當前收入)
③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于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
④社會收入差距與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有密切的聯系。(反比)
⑤物價水平影響居民的消費水平。(反比)
⑥消費心理(或消費觀念)影響消費行為。
⑦消費方式、商品質量、市場環境等也會影響消費。
(2)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
國家:①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是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
②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擴大就業,不斷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
③消費水平還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預期;
④社會收入差距與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有密切的聯系。落實新發展理念,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調節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提高社會總體消費水平;
⑤物價水平影響居民的消費水平。要加強宏觀調控,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
⑥消費心理(或消費觀念)影響消費行為。要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性消費、綠色消費;
⑦消費方式、商品質量、市場環境等也會影響消費。創建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規范市場秩序,為消費者創設良好的消費環境。
企業:①要誠信經營,提高產品質量,搞好售后服務,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形象;
②促進產品創新,激發消費動力。
個人:①通過自己的知識和勞動增加收入;②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3)為什么要擴大居民消費需求?
①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
②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擴大消費需求有利于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擴大消費需求能夠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拉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④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擴大消費需求有利于滿足人民的需要。
⑤促進消費有利于擴大內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降低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
2.消費類型
劃分依據 類型 特點
交易方式 貸款消費 預支未來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租賃消費 所有權不變更,使用權暫時出讓
消費目的 生存資料消費 較低層次,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發展資料消費 提高自身素質,全面發展
享受資料消費 追求身心愉悅,豐富生活
【提示】※貸款消費是否是超前消費,要看是否超過自身經濟承受能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將會逐漸增多。
3.消費結構
(1)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生存、發展、享受資料消費)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變化規律:消費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變化而變化。
(3)衡量標準:恩格爾系數。
①含義: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被稱為恩格爾系數。
②意義:恩格爾系數越大,消費水平越低;恩格爾系數降低,通常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優化。
【提示】※恩格爾系數降低,并不意味著食品支出總量減少,只能表明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費總支出中的比重降低。
※區別恩格爾系數和基尼系數:(恩格爾系數是衡量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的重要指標;基尼系數是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個指標,國際警戒線0.4,越小越好)
※消費升級通常指消費結構的優化完善和升級,表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之,則降低。影響消費結構的因素和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大同小異: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
4、消費心理和消費觀 
(1)消費心理
類型 特點 評價
從眾心理 仿效性重復性盲目性  優點:健康的、合理的從眾心理可以帶動某一產業的發展 弊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從眾心理誤導經濟發展,對個人生活不利 態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
求異心理 標新立異  優點:展示個性,可以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的出現 弊端:代價大,社會不認可 態度:過分標新立異,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 夸耀性盲目性  弊端:不實用,對個人生活不利 態度:不健康的心理,不應提倡
求實心理 符合實際講究實惠  優點:理智的消費心理,對個人生活和社會都有利 態度:大力提倡
【提示】※不能認為從眾心理、求異心理都是不正確的。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對從眾和求異心理都應辯證分析,不能簡單否定。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行為)
原則 要求 反對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進行消費 既反對超前消費,也反對消費滯后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從自己的實際需要出發 反對跟風隨大流、情緒化消費,反對只重物質消費而忽視精神消費
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以保護消費者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性消費為核心  反對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艱苦奮斗、戒奢從儉  反對鋪張浪費、驕奢淫逸
二單元 生產、勞動與經營
第四課 生產與生產資料所有制
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什么才能消費什么)
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通過什么方式消費,即怎樣消費)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層次,即消費得怎么樣)
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通過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產品物美價廉;改進產品性能等方法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
【提示】※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
②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
③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如調整投資方向、優化結構、提高質量)
④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如新產業新業態的出現、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⑤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增加就業、提高素質)
【提示】※消費對經濟發展起基礎性作用,但不能說消費決定生產。
※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具有雙重性,合理的消費會促進生產的發展,不合理的消費會阻礙生產的發展。
2.社會再生產過程
(1)內容: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
(2)關系:直接生產過程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對生產和消費有著重要的影響;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3.發展生產
(1)原因
必要性:①生產決定消費
②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③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④解決主要矛盾的要求(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的矛盾)
⑤是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的要求
意義:①由小到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②由內到外:提高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2)要求
①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②必須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
③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必須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
④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提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科技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
4.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資料所有制:
(1)是什么: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地位: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
【提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決定著社會的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
(3)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
①公有制經濟:
A、地位: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占支配地位)
B、范圍:國有經濟(國民經濟的支柱、起主導作用、與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集體經濟(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公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支持鼓勵幫助)
混合所有制(必須是不同所有制經濟的混合)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不能把混合所有制經濟等同于公有制經濟,股份制經濟也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經濟。
C、實現形式:股份制(主要實現形式)、股份合作制等。股份合作制的性質一定是集體經濟,股份制則不一定,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里。
【提示】※主體地位(公有制經濟)≠ 主導作用(國有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的重要實現形式。
D、政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②非公有制經濟:
A、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B、范圍:個體經濟(規模小,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
私營經濟(規模較大,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
外資經濟(港澳臺投資參照外資)
C、政策: 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提示】※民營經濟是除國有經濟、外資經濟以外的其它所有制經濟,是相對于官營經濟而言的。
※社會主義經濟是指公有制經濟,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包括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和所有制結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是主體。但兩者在市場經濟中、在法律面前,地位是平等的。兩者都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同等受法律保護。
※中央企業一般屬于國有經濟,中小企業一般屬于非公有制經濟。
(4)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①為什么
A、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
B、必然性(根本原因):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C、意義:實踐證明,它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怎么辦
A、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B、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C、國家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
■ 【總結提升】
1.易混知識點: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生產資料公有制。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
(4)社會主義經濟——公有制經濟。
2、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義:
(1)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的重要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完善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
(2)有利于彌補我國資金不足,激發多種所有制經濟的活力;
(3)有利于國有資本增強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提高競爭力,鞏固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
(4)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關于非公有制經濟或民營經濟、中小企業
(1)為什么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民營經濟、中小企業)?
①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②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
③有利于完善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
④有利于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對勞動者)
⑤有利于促進創新,增加稅收,增強綜合經濟實力,促進經濟增長。(對國家)
⑥有利于調動各種生產要素的積極性,優化資源配置。(對社會)
(2)怎樣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民營經濟、中小企業)?
①國家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
②國家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積極創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消除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③國家應加強宏觀調控,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尤其是通過財政、貨幣政策緩解非公有制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④民營企業要面向市場,優化產品結構;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科學管理,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4、加快新基建的意義:
①新基建”有利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生產→消費)
②“新基建”孕育新的投資需求,有利于擴大內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消費→生產)
③有利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促進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增強發展新動力。
④“新基建”與高新技術相結合,能夠加速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⑤加快推進“新基建”,可以緩解疫情對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
⑥“新基建”帶動數字經濟的繁榮,促進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的成長,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五課 企業與勞動者
一、企業
1、企業
(1)含義:
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提示】※企業經營的直接目的(不是唯一目的)是利潤;
※企業利潤提高不等于經濟效益提高。
(2)地位: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不是唯一)、國民經濟的細胞
公司制(主要組織形式,有限責任)
(3)企業的組織形式 個人獨資企業(無限責任)
合伙企業(無限連帶責任)
公司
(1)含義:
依法設立的,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提示】※法人(社會組織)≠ 自然人(人),法人必須具有獨立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子公司是法人,分公司、分廠、具體部門等不能稱為法人。
公司的股東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2)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
【提示】※能夠上市、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可以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發行股票)、財務信息必須向社會公開的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出資、場地、設備、技術等獲取股份,一定是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有限
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提示】※公司可能承擔連帶責任的情況:
①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自己的財產。
②公司股東濫用權利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
(4)組織機構:
①決策機構:由股東會或股東大會及董事會(對股東會或股東大會負責)構成,負責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
②執行機構:經理,負責組織實施公司日常經營管理事宜。
③監督機構:監事會,對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
(5)在公司中,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堅持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國有企業要明確黨組織的法定地位,充分發揮黨組領導核心作用、黨委政治核心作用。
3.企業的經營與發展
(1)企業為什么要做某事?
①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企業追求經濟效益)
②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有利于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③企業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企業形象是影響企業經營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企業信譽和形象。(重視質量、服務、品牌、承擔社會責任)
④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重視產品質量)
⑤生產決定消費: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⑥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開放性、法制性基本特征。(涉及任一特征)
⑦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企業只有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才能降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新管理方式,建設創新型企業,提高企業競爭力。(強調成本、科技)
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新管理方式,建設創新型企業,提高企業競爭力。
⑨先進的科技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新管理方式,建設創新型企業,提高企業競爭力。
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是積極適應經濟全球化,開展國際化經營的要求。……有利于適應經濟全球化,樹立國際品牌,開展國際化經營,提高國際競爭力;有利于推動產品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對外)
(2)企業怎樣做某事?
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優化產品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提示】※這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徑(關鍵),也是提高我國整體競爭力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主要途徑。
③遵守市場規則,誠信經營,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形象。
④增強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品牌意識。
⑤通過強強聯合或企業兼并,實現優勢互補、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品結構的合理調整,提高企業競爭力。(涉及合作)
⑥節約資源,保護生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⑦堅持新發展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⑧發揮比較優勢,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科技含量。
⑨充分利用國家提供的優惠政策、貿易環境,加快自身發展。
⑩要守法經營,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實行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自己。
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培育自主品牌,調整優化出口結構,發展服務貿易,增強國際競爭力。
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優化資源配置。
遵循和利用世貿組織規則,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針對國際貿易摩擦維權)
(15)增強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遵循國際貿易的規則,增強經濟安全的防范意識。(針對國際貿易摩擦對自己的要求)
(11——15是涉及對外時用)
4.企業兼并與企業破產
企業兼并 企業破產
含義  經營管理好、經濟效益好的優勢企業,兼并那些相對劣勢的企業  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而又扭虧無望的企業,按法定程序實施破產結算
意義  可以擴大優勢企業的規模,增強優勢企業的實力,以優帶劣,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有利于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促使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提示】※企業的兼并、破產和聯合,歸根結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價值規律作用下企業競爭的必然結果,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是市場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具體表現。
※企業兼并必須通過購買的方式,常見詞“收購、并購”。
二、勞動者
1、勞動和勞動者:
勞動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活動,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源泉。
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
2、就業問題
(1)為什么
①增加就業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最大的民生
②就業能使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③擴大就業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進而有利于擴大投資、刺激消費,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④搞好就業有利于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⑤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
⑥勞動者的就業有利于實現其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⑦勞動者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解決就業問題有利于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怎么辦
國家: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保持經濟持續平穩發展;
②堅持就業是民生之本,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③健全公共就業服務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提高勞動者素質;
④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
⑤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破除妨礙勞動力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營造公平就業制度環境;⑥引導和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各種服務業加快發展;
⑦充分發揮市場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化解勞動力供需的結構性矛盾,促進就業;
⑧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勞動者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勞動者:①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實際積極創業;
②轉變就業觀念,樹立科學的就業觀;
③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提示】※區分就業觀:
自主擇業觀(不等靠,如自主創業)、競爭就業觀(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和素質,提高競爭力)、職業平等觀(不得歧視)、多種方式就業觀(多方式、多渠道選擇就業)。
3、維護勞動者權益
(1)內容:
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2)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原因
①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②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③有利于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
④有利于充分調動和發揮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怎樣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勞動者:①勞動者應自覺地履行勞動者的義務,這是獲得權利、維護權益的基礎
②與用人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這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保證
③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以合法手段和法定程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企業:自覺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遵守勞動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國家:①制定和完善勞動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②促進社會公平,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③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擴大就業;
④完善協商協調機制,加強勞動保護,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消除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
【提示】※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實現平等就業、充分調動和發揮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的保證。
第六課 投資理財的選擇
一、投資
儲蓄存款(便捷的投資方式)
(1)含義:
①主體:居民個人
②儲蓄機構:主要是各商業銀行
A、含義:經營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并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提示】※我國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保險、證券、信托公司等)。
※在所有銀行金融機構中只有商業銀行才是企業。
地位:以國家控股銀行為主體,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主要業務:
存款業務(基礎業務,資金的主要來源)
貸款業務(商業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銀行利潤=貸款利息 存款利息 費用)
結算業務(非現金結算收取服務費,銀行利潤的一個重要來源)。
作用:
籌集和分配資金,是社會再生產的紐帶(蓄水池)
反映社會經濟活動信息,為企業和政府決策提供依據(晴雨表)
對國民經濟和企業生產經營進行監督和管理,優化產業結構(推進器)
(2)種類:
①活期儲蓄:隨時存取、不規定存期、存款的金額和次數不受限制。流動性強、靈活方便,但收益低
②定期儲蓄:事先約定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流動性較差,但收益高于活期儲蓄
【提示】※流動性是指資產能否迅速轉變為現金,如活期儲蓄流動性強;流通性是指資產能否在市場上迅速買賣轉讓,如股票流通性強。
特點:信用比較高,比較安全,風險較低,收益也較低
【提示】※凡是說到實際收益都必須考慮物價問題。
(4)風險:風險較低,但也存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存款貶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損失利息的風險
(5)利息:
①含義:銀行因為使用儲戶存款而支付的報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②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提示】※若是年利率,存期不足一年要除以12再乘以存期或除以365再乘以存期;
若是月利率則要乘以12;
若是日利率則要乘以360。
③基準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擬定,經國務院批準
■ 【總結提升】
正確理解利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1)存款利率變動的影響:通常利率上調會吸收存款,減少流通中貨幣量,抑制物價上漲;利率下調會使存款減少,增加流通中貨幣量,刺激消費,同時促使居民投資方向改變,如轉向股票債券等。(主要影響儲戶)
(2)貸款利率變動的影響:貸款利率上調會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的積極性,從而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并使投資需求相對下降;利率下調會減少借貸成本,刺激借款,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并使投資需求增長。(主要影響企業)
(3)存款準備金率變動的影響: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會使商業銀行可支配資金減少,從而縮小信貸規模,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會使商業銀行可支配資金增加,從而擴大信貸規模,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主要影響商業銀行)
2.股票
(1)含義: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
①發行主體:股份有限公司。
②目的:籌集資本
③性質:股份憑證(所有權證書)
(2)特點:高風險、高收益同在;不返還現金;可以流通轉讓(流通性強)
(3)收益:一部分是股息或紅利收入(來自企業利潤),另一部分收入來源于股票價格上升帶來的差價。(股票價格=預期股息 ÷ 存款利率)
(4)意義:對促進資金融通,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動企業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債券
(1)含義:債券是一種債務證書,即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憑證,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約定的利息,并到期償還本金。(性質:債務證書)
(2)收入:定期收取利息
(3)特點:穩健的投資,風險較小,有明確的付息期限,必須償還本金
(4)種類:
類型 發行者 收益 風險 流通性
國 債 中央政府 小 小 強
金融債券 金融機構 中 中 較強
企業債券 企業 大 大 弱
【提示】※國債以中央政府的信譽做擔保,以稅收作為還本付息的保證,因此風險較低。
※企業債券>金融債券>國債(收益)
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安全性)
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流通性)
4.商業保險
(1)分類:人身保險(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對象)、財產保險(以財產及其有關利益為保險對象)
(2)原則:公平互利,協商一致,自愿訂立。
(3)特點:規避風險的投資(不能避免風險,可以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
(4)機構:依法設立的保險公司(保險人)。
【提示】※保險的種類: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只有商業保險才能稱為投資方式。
※投資方式收益高風險就高,但風險高收益不一定高。
從風險性上看:股票﹥企業債券﹥金融債券﹥儲蓄存款﹥國債
從收益性上看:股票﹥企業債券﹥金融債券﹥國債﹥儲蓄存款
5、投資理財的原則
(1)要注意投資的回報率,也要注意投資的風險性。
(2)要注意投資的多元化,分散投資是化解風險的最好辦法。
(3)投資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
(4)投資既要考慮個人利益,也要考慮國家利益,不得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
(5)要注意投資的流通性和流動性。
二、融資
1、含義:融資就是企業籌集資金的行為。
2、目的:用籌集來的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
3、途徑:融資分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通過中介進行的融資是間接融資,如銀行貸款;不通過中介進行的融資是直接融資,如發行股票、債券。
【提示】※對于資金的需要方(主要是企業)而言,就是融資;而對于資金的提供方(主要是其他企業、個人、國家等)而言,就是投資。
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一、分配制度 
1、我國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直接原因: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根本原因: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
2、按勞分配
(1)含義:
①適用范圍:公有制經濟;
【提示】※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公有制經濟范圍內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勞分配,只有工資、獎金、津貼等勞動所得屬于按勞分配,其他如股票、技術入股等所得,都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
※ 按勞分配的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 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
②分配尺度: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
③分配對象:個人消費品;
④分配標準: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能不勞不得)
⑤性質: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不是唯一)
(2)形式:
①工資、獎金、津貼(國家機關、公有事業單位、公有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公有控股企業中)
②農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所得
(3)地位: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3、多種分配方式(主要是按生產要素分配):
(1)多種分配方式:除按勞分配外,我國還實行勞動、資本、技術、管理、土地、知識、數據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要素:勞動(非公有制經濟中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資本(投資所得、私營和外資企業主的稅后收入)、技術(技術入股、專利轉讓的收入)、土地(如出租土地、房屋的租金)、知識(知識產權、版權的轉讓、作家稿酬)、管理(企業管理者憑借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參與分配的收入,如年薪)、信息(提供價格、供求等信息獲得的收入,如中介)、數據(投資者、經營者、消費者行為產生的時間、地點、數量等信息具有分析價值,并被運用于生產、經營和投資決策而獲得的收入)
(2)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的意義
①體現了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
②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④有利于拓寬投資市場,增加居民收入,緩解社會融資難現狀。
【提示】※按勞分配不一定會縮小差距;按生產要素分配容易導致收入差距拉大,但不能說不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它有利于調動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都既體現效率又體現公平。
■ 【總結提升】
1、具體區分分配方式:
技術人員的收入:在公有制經濟中的工資獎金津貼是按勞分配,在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工資獎金津貼是按勞動要素分配,技術入股、專利轉讓的收入是按技術要素分配。
農民的收入:承包經營所得是按勞分配,打工收入是按勞動要素分配,土地流轉所得是按土地要素分配。
勞動收入包括按勞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
非勞動性收入包括勞動要素收入除外的其他要素收入、轉移性收入(各類財政補貼、社會保障方面收入等)、其他收入(捐贈等);
剝削收入: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中的企業主憑借資本獲得的收入。
財產性收入:即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和不動產(如房屋、車輛、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
2、數據要素參與分配的意義:
(1)有利于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有利于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對數據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能激發人們開發和利用數據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有利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于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4)有利于拓展人們的收入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
(1)內涵: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大,要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提示】※收入分配公平是相對公平,可以有差距,但差距不能過大。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有利于提高效率。(反對兩種傾向:絕對平均主義、收入差距懸殊)
(2)為什么要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
②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提高社會總體消費水平,從而拉動經濟發展。
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公平的實現有利于維護勞動者權益,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率,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④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分配關系,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協調、共享發展。
(3)怎樣維護收入分配公平?
①從根本上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這是實現社會公平的物質基礎。
②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實現社會公平提供制度保證。
③增加居民收入,要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兩個同步)
④要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形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保合、增低、擴中、調高、清隱、取非)
⑤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
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處理好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⑦貫徹新發展理念,形成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提示】 正確區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的主體是企業,把國民收入以稅收的形式分配給國家,以工資的形式分配給個人;
再分配的主體通常是國家,如行政事業單位工資,征收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社會保障支出、財政補貼;
第三次分配: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愿行動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公益事業。
2.效率和公平
(1)效率 = 產出(產值)÷ 投入(成本),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2)效率強調生產和財富的增加(把蛋糕做大),主要靠市場;公平強調產品的分配和使用(把蛋糕分好),主要靠宏調。
(3)關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不能只強調一方面。
(4)如何協調二者關系:
①總體思想: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處理好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②具體策略: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也要防止收入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第八課 財政和稅收
一、財政
1.財政
(1)含義:國家的收入與支出就是財政,財政收入和支出是國家參與社會分配的兩個方面。
①目的:實現國家職能
②實現形式:財政主要是通過國家預算的形式實現的。
【提示】※財政預算(下一年的財政收支計劃),財政決算(上一年的財政收支總結)。
③本質:一種收入分配關系。
(2)財政收入、支出及其關系
①財政收入:代表國家可支配的商品,可以調節社會總供給(是社會總供給的一部分)
A、來源:稅(國家籌集財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的來源、占主導地位、征收面最廣、最穩定可靠)、利(國有企業稅后利潤上繳的部分、國家從參股企業獲得的分紅)、債、費(其他收入)。
B、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基礎性,二者是根與葉、源與流的關系)和分配政策(重要因素,財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C、如何提高財政收入:大力發展生產,增加財富總量(生產);制定合理分配政策(分配)。
②財政支出:形成社會總需求
A、含義:國家對籌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
B、構成:經濟建設支出(與經濟建設直接或間接有關)、科教文衛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提示】※發行國債能增加財政支出,屬于擴張性財政政策。
③財政收支關系
A、財政收支平衡:當年的財政收入等于支出(最佳狀態),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B、財政盈余:當年的財政收入大于財政支出。意味著財政資金沒得到充分利用,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利。
C、財政赤字:當年的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如果不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可能引發通貨膨脹。(3%是國際公認的赤字警戒線)
【提示】※合理的財政赤字有利于經濟發展,過大的財政赤字容易引發通貨膨脹。
※在經濟過熱的情形下,適度的財政盈余更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發展; 在經濟低迷的情形下,適度的財政赤字更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2、財政的作用 
(1)地位:國家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2)作用:
①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與民生有關,如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縮小收入差距等)
②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財政支持某些行業(能源、交通運輸、電信、水利設施)、地區(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的建設、對行政管理與國防的投資;對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支出】——市場不能調、不愿調的方面
③財政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各種財政政策)
■ 【總結提升】
1、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別:
財政政策:主體(國家)、手段(通過稅收、財政支出、國債)→ 經濟低迷:積極的財政政策(增支增國債減稅)、經濟過熱: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減支減國債增稅)
貨幣政策:主體(央行)、手段(通過利率、匯率、正回購/逆回購)→ 經濟低迷:寬松的貨幣政策(逆回購+降雙率)、經濟過熱:從緊的貨幣政策(正回購+提雙率)
【提示】※央行逆回購是釋放流動性,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 央行正回購是收回流動性,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
2、怎樣發揮財政的作用?
(1)大力發展經濟,保證財政收入的增長;
(2)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關系;
(3)安排科學合理的財政支出方向和結構;(如重點向什么方向傾斜)
(4)加強財政資金的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維護財政資金使用的公平性;
(5)合理調節財政收支結構。(如經濟過熱時可有適度的財政盈余,經濟低迷時可有適度的財政赤字)
二、稅收 
1.稅收及其種類
(1)稅收的含義: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稅收的特征:強制性(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 稅務機關必須依法征稅)、無償性(不需要返還、不需要對納稅人直接付出任何代價)、固定性(不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不能隨意改變)。
關系: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強制性和無償性決定了稅收必須具有固定性。
(3)稅收的種類:流轉稅(如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等)、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如礦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財產稅(如房產稅、契稅、遺產稅)、行為稅(如印花稅、屠宰稅)
(4)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
①增值稅:
征稅對象:增值額(扣除成本后的利潤);
納稅人:(銷售、進口)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單位和個人;
稅率:實行比例稅率;
計稅方法:增值稅=商品銷售額×稅率-上一環節已繳稅金;
意義: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的偷漏稅行為;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和體現公平競爭,有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②個人所得稅:
征稅對象:個人所得
境內有住所或無住所但居住滿一年(境內外取得收入)
納稅人
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但不滿一年(境內取得收入)
稅率:超額累進稅率(高收入者多納稅,低收入者少納稅)、比例稅率(20%)
意義: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來來源;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
【提示】※國家提高稅收起征點的直接效果是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個人所得稅),減輕小微企業負擔(企業所得稅、增值稅)。
2.依法納稅
(1)依法納稅的必要性
①從稅收的地位看,稅收收入是國家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
②從稅收的作用看,稅收為國家存在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③從我國稅收的性質看,在我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質決定了公民必須依法納稅
④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自覺誠信納稅的義務
怎樣依法納稅
公民:①增強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意識,自覺依法誠信納稅,積極履行納稅人義務。
②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 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國家: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加強稅收征管,不斷提高征稅人員的素質。
(3)違反稅法的行為:偷稅、欠稅、騙稅、抗稅。
【提示】※ 偷稅與騙稅容易混淆,采用欺騙的手段騙取稅收優惠是騙稅,其余是偷稅。如騙取出口退稅是騙稅,走私是偷稅。
※ 納稅人不一定是負稅人,負稅人也不一定是納稅人
納稅人就是負稅人: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
納稅人與負稅人不一致:增值稅、消費稅
有關“個人(消費者、勞動者、投資者、納稅人等)應該如何做”的一般要點:
(1)消費者角度:①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制意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維權途徑)。②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和社會公德。③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適度、科學、文明、理性消費。
(2)勞動者角度:①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制意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維權途徑)。②參加勞動培訓,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勞動者素質。③遵守職業道德。④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
(3)投資者角度:①要依據經濟實力,選擇投資方式。②既要注意投資的回報率,又要注意投資的風險性,科學、理性投資。
(4)納稅人角度:①樹立法律意識和義務意識。②承擔納稅義務,自覺誠信納稅。③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
四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九課 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市場經濟基本原理 
1.資源配置
(1)資源:物質資料的生產必須具備的基本生產要素(包括人財物)
(2)為什么要配置資源: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3)資源配置手段:計劃(國家的宏觀調控、有形的手)和市場(市場調節、無形的手)
【提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2.市場配置資源
(1)地位: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2)實現方式(優點):市場通過價格、供求、競爭實現資源的配置。
①市場能夠及時、準確、靈敏地反映出供求關系變化,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引導生產方向。
②面對市場競爭,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在利益杠桿的作用下,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提示】※市場調節的第一個優點,是價格機制和供求機制作用的結果;第二個優點,是競爭機制作用的結果。市場配置資源的兩個優點,歸結起來就是實現資源的優化合理配置。
(3)局限性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公共物品、危險品的供給不能調節)
②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弊端。
③后果:如果僅由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兩極分化;市場秩序混亂。
【提示】※巧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
A、自發性:為了掙錢,不擇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騙。
B、盲目性:信息不靈,多賠少賺,一哄而上(退),沒有主見。
C、滯后性:事后調節,浪費時間,耗費資源,農業多見。
※市場的缺陷是市場經濟本身固有的,我們只能抑制,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消除。
(4)怎樣更好的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①完善市場調節機制。充分發揮價格、供求、競爭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②完善市場體系。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③規范市場秩序。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健全社會征信體系。
④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尊重市場規律,創新管理。
3.規范市場秩序(主觀題)
(1)為什么要規范和維護市場秩序?
①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弊端,會影響到正常的市場秩序;
②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
③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有利于維護企業、經營者的利益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運行。
怎樣規范市場秩序?
國家:①完善市場規則,完善法律法規、行業規范、 市場道德規范。
②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實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
③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加強對違反市場規則行為的打擊力度。
企業經營者:要遵守市場規則,誠信經營、依法經營,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形象
消費者:樹立誠信觀念,增強維權意識,遵守市場道德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1)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2)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3)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
【提示】※宏觀調控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特有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區別在于宏觀調控效果上的差別,所以科學二字不能少。
2.科學的宏觀調控
(1)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最主要),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2)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提示】※經濟手段:經濟政策〖如財政政策(稅收、稅率、財政支出、國債)、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信貸、利率、存款準備金率)、收入分配政策、產業政策、價格杠桿等〗;經濟計劃、經濟發展規劃
法律手段:經濟立法、經濟司法、依法查處、依法打擊等
行政手段: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政策、指示、規定等
※宏觀調控應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為什么要進行宏觀調控:
①加強宏觀調控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政府的職責和作用。
②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弊端,國家加強宏觀調控能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③在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基礎上加強宏觀調控,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4)怎樣進行宏觀調控:(主觀題)
①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②經濟發展不平衡: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效果...)/或發揮財政的....作用
③擾亂市場秩序: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加大對...行為的打擊力度,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④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科學的宏觀調控。
⑤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
【提示】※市場調節與國家的宏觀調控各有優缺點,不能說誰優誰劣;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既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能弱化政府的作用)。
第十課 新發展理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建設
一、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
1.歷史性變革(新成就)
(1)經濟:
①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
③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城鎮化率不斷提升,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民生:
①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
②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
③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
生態:
①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全面節約資源有效推進,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
②我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2、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提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指人民需要的內涵(涉及的范圍)大為擴展、層次(質量)大大提升。
不平衡(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以及經濟建設水平與文化、社會、生態建設水平之間的差距)、不充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夠高)的發展
※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
※兩個“沒變”: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3.開啟新征程
(1)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①到建黨一百年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②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兩個階段目標
①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②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05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二、新發展理念
1.內容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提示】※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發展的基點。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協調(發展平衡)、綠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開放(發展內外聯動)、共享(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原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量)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質量和效益)階段。
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什么
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2、為什么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1)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3)有利于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
3、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主觀題)
(1)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2)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提示】※虛擬經濟包括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虛擬經濟發展過度將會帶來泡沫經濟。
(3)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4)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5)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6)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戰略支撐;
(7)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增強市場主體的活力;
(8)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9)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第十一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一、經濟全球化
1、含義:
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提示】※經濟全球化不同于經濟一體化。目前看來,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一個既成事實,而經濟一體化只是局部區域、局部領域內的狀態和進程。
2、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生產領域)、貿易全球化(交換領域)、資本全球化(投資領域)。其中,生產全球化是基礎。
3、載體:跨國公司。
4、實質: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5、影響:是把雙刃劍。積極影響——促進生產力發展和各國經濟合作;消極影響——存在著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問題;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經濟安全、風險全球化)。
二、對外開放
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標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性質:簡稱WTO,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世界性經濟組織;
(2)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
(3)基本原則:非歧視原則、透明度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
2、對外開放:
(1)地位: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2)格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3)基本原則(根本立足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4)戰略: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
3、為什么要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主觀題)
①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②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開放發展,以適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要求。
③有利于推動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④有利于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⑤有利于更好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生產力發展。
⑥有利于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⑦有利于促進企業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⑧有利于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個人)
4、怎樣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主觀題)
國家:①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②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
③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引進來)
④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走出去)
⑤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⑥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立足于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
企業:①實行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自己;
②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培育自主品牌,調整優化出口結構,發展服務貿易,增強國際競爭力;(轉方式調結構)
③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形成競爭優勢;
④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優化資源配置
⑤遵循和利用世貿組織規則,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針對國際貿易摩擦維權)
⑥增強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遵循國際貿易的規則,增強經濟安全的防范意識(針對國際貿易摩擦對自己的要求)
(紙幣貶值)
(財政收<支)
(貨幣供>求)
(企業、公司、生產者)
(全社會、全行業、全部門)
(市場形成價格)
(D1為生活必需品,陡直
D2為高檔耐用品,平緩)
(D1為互補品曲線,
D2為替代品曲線)
(權力機構)
對國家
對勞動者
國家
企業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阳市| 天水市| 新疆| 巴南区| 涟水县| 黄梅县| 都匀市| 安龙县| 永定县| 宝山区| 易门县| 广昌县| 商洛市| 宝应县| 巴塘县| 容城县| 池州市| 东安县| 永仁县| 称多县| 方山县| 原阳县| 白玉县| 常宁市| 吉水县| 沛县| 鄂尔多斯市| 贺州市| 渝北区| 彰武县| 漾濞| 黎平县| 句容市| 凌云县| 寻甸| 林口县| 余干县| 内乡县| 泗水县| 嘉定区|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