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九上4.1.2《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1960年5月27日,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來華訪問時對毛澤東說:“您指揮的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毛澤東卻出人意料地回答:“三大戰役沒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發生在( ) A.北伐戰爭時期 B.紅軍長征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2.68年前與兩岸分離有直接關系的事件是( )A.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退守臺灣B.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C.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D.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的召開3.下列關于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三大戰役中殲敵最多的是淮海戰役B.三大戰役中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戰役C.三大戰役的勝利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D.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展開的主力決戰。4.下側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由此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始于( )A.全面內戰爆發時 B.戰略反攻開始前C.三大戰役進行中 D.渡江戰役結束后5.從19484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發動的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是( )①遼沈戰役 ②淮海戰役 ③平津戰役 ④渡江戰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6.下列選項屬于人民解放戰爭期間鄧小平參與的重大事件有( )①南昌起義 ②武漢會戰 ③千里躍進大別山 ④淮海戰役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7.下圖是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使用的一幅地圖,據此判斷,他研究的課題可能是(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成果 B.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C.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 D.人民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8.平津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了( )A.天津 B.北平 C.長春 D.徐州9.“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走了兩步最關鍵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殲滅黃伯韜兵團,爭取了戰役主動權;二是截斷徐蚌線,對整個戰役的發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渡江戰役 D.準海戰役10.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跡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了,人們的生命財產也免遭戰火的破壞和損傷。對此做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是( )A.張學良 B.佟麟閣 C.李宗仁 D.傅作義11.以下史實處于解放戰爭的某一階段。這一階段是( )時間 主要參戰部隊 戰役結果1948.9~1948.11 東北野戰軍 解放東北全境1948.11 1949.1 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 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1948.11 1949.1 東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 華北全境基本解放A.戰略防御 B.戰略反攻 C.戰略決戰 D.最終勝利12.在解放戰爭中,以下哪個地區的解放方式與另外三個地區明顯不同?( )A.錦州 B.徐州 C.北平 D.南京13.毛澤東曾就解放戰爭時期的一次戰役指出:“(此戰)為南部戰線空前大戰役,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面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放。”蔣介石則稱,此戰“實為我革命成敗國家存亡最大之關鍵”。據此判斷該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14.在解放戰爭中,某次戰役的勝利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基本解放。該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15.解放戰爭期間,一國民黨高級將領在被俘后說:“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著東北,一頭挑著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這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由衷贊嘆的是人民解放軍哪一戰役高超的指揮藝術?(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16.2020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說:“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要緊緊依靠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充分發揮了人民戰爭的威力,陳毅稱它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17.電視劇《彭德懷元帥》曾在央視熱播。你不可能在該電視劇中看到彭德懷( )A.領導平江起義 B.指揮百團大戰C.領導淮海戰役 D.指揮抗美援朝18.東交民巷使館區,記載著幾十年來中國人的屈辱歷史。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軍從永定門入城,過前門后,隊伍進入東交民巷。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闊步通過,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與材料描述相關的事件是( )A.五四運動 B.一二 九運動C.北平和談 D.北平和平解放19.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蔣……將大批部隊派往東北,結果便是令其中的47萬人被消滅或被俘……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指揮不當,再一次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兵員損失。作者旨在說明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 )A.人心的向背 B.軍隊的士氣C.決策者的作用 D.外部勢力的介入20.長春南湖公園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948年10月長春得到解放,相關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二、材料分析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是《三大戰役示意圖》,將圖中A、B、C所示的戰役名稱填入題后相應的橫線上。材料二:1948年冬,陳毅賦詩《記淮海前線見聞》:“幾十萬,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送糧食,隨軍旋轉逐西東。前線爭立功。……”材料三:毛澤東曾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正因如此,戰爭的形勢逐步向著有利于人民解放軍的方向發展。1947年,對黨中央與毛澤東而言,是歷經艱難的一年,又是走向勝利的關鍵一年。1947年,人心向背正急劇變化,這是解放軍由被動逐步轉為主動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共產黨人奪取政權的最根本原因。(1)將材料一中A、B、C所示的戰役名稱填入題后相應的橫線上。A. B. C. (2)材料二描述是哪場戰役?說說這場戰役有什么特點。(3)材料三中所說的1947年,對黨中央與毛澤東而言,是走向勝利的關鍵一年。請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軍事、社會等方面舉例說明。22.鄧小平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勛,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偉大的一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風華正茂 立志報國】1919年5月開始,爆發了全國性的學生群眾反帝愛國運動。年僅15歲的鄧小平與同學一起參加抵制日貨、聲討賣國賊的活動。材料2:【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解放區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這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也由戰前的120萬增加到195萬,在戰場上逐漸占據了主動。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軍變戰略防御為戰略進攻的決策。(1)材料1中“全國性的學生群眾反帝愛國運動”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它對中國歷史發展有何推動作用?(2)材料2中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根據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人民解放軍變戰略防御為戰略進攻?(3)綜述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啟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四渡赤水發生在紅軍長征過程中,它反映了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后指揮紅軍作戰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長征過程中的重大事件。2.【答案】A【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臺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造成兩岸66年分離的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黨政權垮臺退守臺灣。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臺灣問題的理解。3.【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三大戰役中殲敵最多的是淮海戰役,表述正確;B.三大戰役中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戰役,表述正確;C.三大戰役的勝利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表述錯誤;南京解放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D.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展開的主力決戰,表述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戰役的知識,難度不大,掌握基礎知識即可作答。4.【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全面內戰爆發時是在1946年6月,從圖中可知,此時國民黨兵力明顯超過共產黨兵力,故A錯誤;戰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從圖中可知,此時國民黨兵力明顯超過共產黨兵力,故B錯誤;三大戰略決戰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從圖中可知,此時國民黨兵力與共產黨兵力相差不大,人民軍隊兵力總數開始占據優勢地位,故C正確;渡江戰役是在1949年4月,在三大戰役之后,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戰役的有關知識。經過三大戰役,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萬人,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5.【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戰役”指的是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渡江戰役的命令,在長江北岸嚴陣以待的百萬雄師,從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A選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三大戰役,識記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點。本題的難度系數不大,只要牢記“渡江戰役”不屬于“三大戰役”的范疇,像這樣的組合題,用排除法可直接選出A答案。6.【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昌起義發生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武漢會戰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①②錯誤,ABD選項排除,C選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側重對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三大戰役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7.【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地圖中的“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ABC三項均和題干地圖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人民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可能是研究的課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8.【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天津,不符合題意;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平津戰役中,人民解放軍武力攻占張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北平國民黨守軍總司令傅作義在中國共產黨的爭取下,接受和平改編,故選項B符合題意;C.長春,不符合題意;D.徐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記憶。解答時,依據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基礎知識,只有準確記憶,才能順利回答。9.【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黃伯韜兵團、截斷徐蚌線”,結合所學知識,從1948年11月6日至22日,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中原野戰軍配合下,在徐州以東新安鎮碾莊地區圍殲了黃伯韜兵團,解放了碾莊以東隴海路西側和徐州蚌埠段兩側廣大地區的戰斗過程;劉伯承根據軍委作戰意圖及敵我態勢變化,在戰役發起的前三天,致電中央,提出“首先截斷徐蚌間鐵路,造成會攻徐州之形勢”的建議,實踐證明,截斷徐蚌線對整個戰役的發展起了加速作用。故D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相關史實。解題關鍵是對淮海戰役的掌握。10.【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49年1月31日北平的和平解放,對此做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是傅作義,D項符合題意;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佟麟閣是抗日英雄;1938年李宗仁指導臺兒莊戰役,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不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戰役的有關知識。1949年初,北平國民黨守軍總司令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11.【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因三大戰役反映了由戰略反攻到戰略決戰。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知識,學生要掌握三大戰役的名稱、時間、參戰部隊、領導人、取得的戰果。本題難度適中。12.【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中只有北平是和平解放的,C選項符合題意;ABD選項都是通過武力解決的,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為較易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結合平津戰役的經過進行分析即可。13.【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面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次戰役是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C符合題意;材料反應的戰役是淮海戰役,不是遼沈戰役,A不符合題意;平津戰役解放的是華北全境,與題干不符,B不符合題意;渡江戰役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與題干不符,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淮海戰役的相關史實。理解和識記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目的、時間、概況、意義等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14.【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遼沈戰役,不符合題意;B.平津戰役,不符合題意;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故選項C符合題意;D.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戰役。解答時,需要學生準確記憶,這是基礎知識,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成果,要區別牢記。15.【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信息“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著東北,一頭挑著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及所學知識可知,錦州位于遼寧省,解放軍首先占領了錦州,切斷了東北敵人的后路,這是指的遼沈戰役。A項遼沈戰役是題干材料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遼沈戰役。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掌握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16.【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遼沈戰役,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與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分不開,陳毅后來稱贊說淮海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故選項B符合題意;C.平津戰役,不符合題意;D.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基礎知識,難度不大。17.【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48年領導淮海戰役的有陳毅、粟裕等,彭德懷沒有參加,故C符合題意;彭德懷領導了1928年平江起義、1940年指揮百團大戰、是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司令,故AB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淮海戰役的有關知識。抓住題干關鍵詞“彭德懷”是解題的關鍵,1948年領導淮海戰役的有陳毅、粟裕等,與彭德懷無關。18.【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東交民巷使館區,記載著幾十年來中國人的屈辱歷史。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軍從永定門入城,過前門后,隊伍進入東交民巷。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闊步通過,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與材料描述相關的事件是北平和平解放。1948年11月,東北解放軍又揮師入關與華北解放軍合力在林彪、羅榮桓、聶榮臻領導下進行平津戰役,1949年1月,國民黨軍隊在總司令傅作義的率領下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保護了北平這座馳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戰爭破壞,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平津戰役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材料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圖,抓住題干中的“東交民巷”和“1949年2月”“永定門”“中國人民解放軍”等關鍵詞,很易得出答案。19.【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影響解放戰爭蔣介石國民黨失敗的很多,據“蔣……將大批部隊派往東北,結果便是令其中的47萬人被消滅或被俘……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指揮不當,再一次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兵員損失”可知,作者旨在說明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是決策者的作用。故答案為:C。【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據“蔣……將大批部隊派往東北,結果便是令其中的47萬人被消滅或被俘……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指揮不當,再一次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兵員損失”的含義。20.【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9月,遼沈戰役打響,經過激戰,切斷了敵人向關內的退路,隨后,攻占長春、沈陽,解放了東北全境,符合題意;B.淮海戰役,不符合題意;C.平津戰役,不符合題意;D.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和所學知識結合,尤其是時間,還有地點,這些都是解題的關鍵。21.【答案】(1)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2)淮海戰役。得到民眾的支持(人民群眾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3)經濟方面:1947年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了土地改革,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軍事方面: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等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社會方面: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得民者得天下。【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1948.9-11,林彪、羅榮桓指揮遼沈戰役,基本解放了東北全境。1948.11--1949.1,聶榮臻、劉伯承、鄧小平、粟裕、譚震林指揮淮海戰役,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平津戰役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可見A是遼沈戰役;B是平津戰役;C是淮海戰役。(2)本題考查淮海戰役。根據材料中時間“1948年冬”,人物“陳毅及淮海前線”可知指的是淮海戰役。根據材料中詩句“幾十萬,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送糧食,隨軍旋轉逐西東。前線爭立功。……”可以看出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的支援為戰役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3)本題考查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經濟、軍事和社會上采取的重要舉措。 解題時緊扣“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經濟、軍事上”等關鍵信息,據此可知應該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回顧所學知識可知經濟方面可從土改等方面分析歸納,軍事上可以從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戰略反攻等方面分析歸納,社會方面從人民群眾的支持即可。故答案為:(1)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2)淮海戰役。得到民眾的支持(人民群眾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3)經濟方面:1947年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了土地改革,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軍事方面: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等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社會方面: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得民者得天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大致位置及學生識圖讀圖能力。根據解放的地區確定地理位置。22.【答案】(1)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使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2)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解放區實行了土地改革,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3)要敢于破舊推新;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走符合實際國情的道路。【知識點】五四運動;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愛國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全國性的學生群眾反帝愛國運動是指1919年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指在巴黎和會失敗之后引發的一場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愛國運動,是學生、工人等愛國群眾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使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2)本題考查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區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向國民黨統治區發動大規模進攻.他們直接插入敵人兵力空虛的大別山地區,劉鄧大軍開辟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由于這一時期 在解放區實行了土地改革,經濟好轉,為戰略進攻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共產黨 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加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 毛澤東、 鄧小平等人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時機到了。(3)本題是開放性的題目,答案符合題意即可得分。如:要敢于破舊推新;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走符合實際國情的道路。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使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2)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解放區實行了土地改革,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3)要敢于破舊推新;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走符合實際國情的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1 / 1歷社九上4.1.2《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1960年5月27日,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來華訪問時對毛澤東說:“您指揮的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毛澤東卻出人意料地回答:“三大戰役沒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發生在( ) A.北伐戰爭時期 B.紅軍長征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四渡赤水發生在紅軍長征過程中,它反映了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后指揮紅軍作戰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長征過程中的重大事件。2.68年前與兩岸分離有直接關系的事件是( )A.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退守臺灣B.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C.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D.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的召開【答案】A【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臺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造成兩岸66年分離的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黨政權垮臺退守臺灣。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臺灣問題的理解。3.下列關于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三大戰役中殲敵最多的是淮海戰役B.三大戰役中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戰役C.三大戰役的勝利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D.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展開的主力決戰。【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三大戰役中殲敵最多的是淮海戰役,表述正確;B.三大戰役中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戰役,表述正確;C.三大戰役的勝利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表述錯誤;南京解放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D.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展開的主力決戰,表述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戰役的知識,難度不大,掌握基礎知識即可作答。4.下側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由此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始于( )A.全面內戰爆發時 B.戰略反攻開始前C.三大戰役進行中 D.渡江戰役結束后【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全面內戰爆發時是在1946年6月,從圖中可知,此時國民黨兵力明顯超過共產黨兵力,故A錯誤;戰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從圖中可知,此時國民黨兵力明顯超過共產黨兵力,故B錯誤;三大戰略決戰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從圖中可知,此時國民黨兵力與共產黨兵力相差不大,人民軍隊兵力總數開始占據優勢地位,故C正確;渡江戰役是在1949年4月,在三大戰役之后,排除D。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戰役的有關知識。經過三大戰役,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萬人,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5.從19484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發動的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是( )①遼沈戰役 ②淮海戰役 ③平津戰役 ④渡江戰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戰役”指的是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渡江戰役的命令,在長江北岸嚴陣以待的百萬雄師,從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A選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三大戰役,識記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點。本題的難度系數不大,只要牢記“渡江戰役”不屬于“三大戰役”的范疇,像這樣的組合題,用排除法可直接選出A答案。6.下列選項屬于人民解放戰爭期間鄧小平參與的重大事件有( )①南昌起義 ②武漢會戰 ③千里躍進大別山 ④淮海戰役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昌起義發生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武漢會戰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①②錯誤,ABD選項排除,C選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側重對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三大戰役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7.下圖是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使用的一幅地圖,據此判斷,他研究的課題可能是(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成果 B.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C.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 D.人民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地圖中的“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ABC三項均和題干地圖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人民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可能是研究的課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8.平津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了( )A.天津 B.北平 C.長春 D.徐州【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天津,不符合題意;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平津戰役中,人民解放軍武力攻占張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北平國民黨守軍總司令傅作義在中國共產黨的爭取下,接受和平改編,故選項B符合題意;C.長春,不符合題意;D.徐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記憶。解答時,依據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基礎知識,只有準確記憶,才能順利回答。9.“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走了兩步最關鍵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殲滅黃伯韜兵團,爭取了戰役主動權;二是截斷徐蚌線,對整個戰役的發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渡江戰役 D.準海戰役【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黃伯韜兵團、截斷徐蚌線”,結合所學知識,從1948年11月6日至22日,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中原野戰軍配合下,在徐州以東新安鎮碾莊地區圍殲了黃伯韜兵團,解放了碾莊以東隴海路西側和徐州蚌埠段兩側廣大地區的戰斗過程;劉伯承根據軍委作戰意圖及敵我態勢變化,在戰役發起的前三天,致電中央,提出“首先截斷徐蚌間鐵路,造成會攻徐州之形勢”的建議,實踐證明,截斷徐蚌線對整個戰役的發展起了加速作用。故D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相關史實。解題關鍵是對淮海戰役的掌握。10.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跡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了,人們的生命財產也免遭戰火的破壞和損傷。對此做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是( )A.張學良 B.佟麟閣 C.李宗仁 D.傅作義【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49年1月31日北平的和平解放,對此做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是傅作義,D項符合題意;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佟麟閣是抗日英雄;1938年李宗仁指導臺兒莊戰役,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不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戰役的有關知識。1949年初,北平國民黨守軍總司令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11.以下史實處于解放戰爭的某一階段。這一階段是( )時間 主要參戰部隊 戰役結果1948.9~1948.11 東北野戰軍 解放東北全境1948.11 1949.1 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 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1948.11 1949.1 東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 華北全境基本解放A.戰略防御 B.戰略反攻 C.戰略決戰 D.最終勝利【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因三大戰役反映了由戰略反攻到戰略決戰。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知識,學生要掌握三大戰役的名稱、時間、參戰部隊、領導人、取得的戰果。本題難度適中。12.在解放戰爭中,以下哪個地區的解放方式與另外三個地區明顯不同?( )A.錦州 B.徐州 C.北平 D.南京【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中只有北平是和平解放的,C選項符合題意;ABD選項都是通過武力解決的,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為較易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結合平津戰役的經過進行分析即可。13.毛澤東曾就解放戰爭時期的一次戰役指出:“(此戰)為南部戰線空前大戰役,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面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放。”蔣介石則稱,此戰“實為我革命成敗國家存亡最大之關鍵”。據此判斷該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面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次戰役是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C符合題意;材料反應的戰役是淮海戰役,不是遼沈戰役,A不符合題意;平津戰役解放的是華北全境,與題干不符,B不符合題意;渡江戰役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與題干不符,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淮海戰役的相關史實。理解和識記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目的、時間、概況、意義等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14.在解放戰爭中,某次戰役的勝利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基本解放。該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遼沈戰役,不符合題意;B.平津戰役,不符合題意;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故選項C符合題意;D.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戰役。解答時,需要學生準確記憶,這是基礎知識,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成果,要區別牢記。15.解放戰爭期間,一國民黨高級將領在被俘后說:“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著東北,一頭挑著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這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由衷贊嘆的是人民解放軍哪一戰役高超的指揮藝術?(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信息“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著東北,一頭挑著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及所學知識可知,錦州位于遼寧省,解放軍首先占領了錦州,切斷了東北敵人的后路,這是指的遼沈戰役。A項遼沈戰役是題干材料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遼沈戰役。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掌握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16.2020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說:“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要緊緊依靠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充分發揮了人民戰爭的威力,陳毅稱它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遼沈戰役,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與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分不開,陳毅后來稱贊說淮海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故選項B符合題意;C.平津戰役,不符合題意;D.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基礎知識,難度不大。17.電視劇《彭德懷元帥》曾在央視熱播。你不可能在該電視劇中看到彭德懷( )A.領導平江起義 B.指揮百團大戰C.領導淮海戰役 D.指揮抗美援朝【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48年領導淮海戰役的有陳毅、粟裕等,彭德懷沒有參加,故C符合題意;彭德懷領導了1928年平江起義、1940年指揮百團大戰、是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司令,故AB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淮海戰役的有關知識。抓住題干關鍵詞“彭德懷”是解題的關鍵,1948年領導淮海戰役的有陳毅、粟裕等,與彭德懷無關。18.東交民巷使館區,記載著幾十年來中國人的屈辱歷史。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軍從永定門入城,過前門后,隊伍進入東交民巷。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闊步通過,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與材料描述相關的事件是( )A.五四運動 B.一二 九運動C.北平和談 D.北平和平解放【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東交民巷使館區,記載著幾十年來中國人的屈辱歷史。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軍從永定門入城,過前門后,隊伍進入東交民巷。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闊步通過,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與材料描述相關的事件是北平和平解放。1948年11月,東北解放軍又揮師入關與華北解放軍合力在林彪、羅榮桓、聶榮臻領導下進行平津戰役,1949年1月,國民黨軍隊在總司令傅作義的率領下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保護了北平這座馳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戰爭破壞,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平津戰役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材料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圖,抓住題干中的“東交民巷”和“1949年2月”“永定門”“中國人民解放軍”等關鍵詞,很易得出答案。19.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蔣……將大批部隊派往東北,結果便是令其中的47萬人被消滅或被俘……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指揮不當,再一次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兵員損失。作者旨在說明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 )A.人心的向背 B.軍隊的士氣C.決策者的作用 D.外部勢力的介入【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影響解放戰爭蔣介石國民黨失敗的很多,據“蔣……將大批部隊派往東北,結果便是令其中的47萬人被消滅或被俘……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指揮不當,再一次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兵員損失”可知,作者旨在說明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是決策者的作用。故答案為:C。【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據“蔣……將大批部隊派往東北,結果便是令其中的47萬人被消滅或被俘……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指揮不當,再一次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兵員損失”的含義。20.長春南湖公園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948年10月長春得到解放,相關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9月,遼沈戰役打響,經過激戰,切斷了敵人向關內的退路,隨后,攻占長春、沈陽,解放了東北全境,符合題意;B.淮海戰役,不符合題意;C.平津戰役,不符合題意;D.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和所學知識結合,尤其是時間,還有地點,這些都是解題的關鍵。二、材料分析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是《三大戰役示意圖》,將圖中A、B、C所示的戰役名稱填入題后相應的橫線上。材料二:1948年冬,陳毅賦詩《記淮海前線見聞》:“幾十萬,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送糧食,隨軍旋轉逐西東。前線爭立功。……”材料三:毛澤東曾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正因如此,戰爭的形勢逐步向著有利于人民解放軍的方向發展。1947年,對黨中央與毛澤東而言,是歷經艱難的一年,又是走向勝利的關鍵一年。1947年,人心向背正急劇變化,這是解放軍由被動逐步轉為主動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共產黨人奪取政權的最根本原因。(1)將材料一中A、B、C所示的戰役名稱填入題后相應的橫線上。A. B. C. (2)材料二描述是哪場戰役?說說這場戰役有什么特點。(3)材料三中所說的1947年,對黨中央與毛澤東而言,是走向勝利的關鍵一年。請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軍事、社會等方面舉例說明。【答案】(1)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2)淮海戰役。得到民眾的支持(人民群眾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3)經濟方面:1947年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了土地改革,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軍事方面: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等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社會方面: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得民者得天下。【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1948.9-11,林彪、羅榮桓指揮遼沈戰役,基本解放了東北全境。1948.11--1949.1,聶榮臻、劉伯承、鄧小平、粟裕、譚震林指揮淮海戰役,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平津戰役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可見A是遼沈戰役;B是平津戰役;C是淮海戰役。(2)本題考查淮海戰役。根據材料中時間“1948年冬”,人物“陳毅及淮海前線”可知指的是淮海戰役。根據材料中詩句“幾十萬,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送糧食,隨軍旋轉逐西東。前線爭立功。……”可以看出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的支援為戰役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3)本題考查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經濟、軍事和社會上采取的重要舉措。 解題時緊扣“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經濟、軍事上”等關鍵信息,據此可知應該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回顧所學知識可知經濟方面可從土改等方面分析歸納,軍事上可以從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戰略反攻等方面分析歸納,社會方面從人民群眾的支持即可。故答案為:(1)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2)淮海戰役。得到民眾的支持(人民群眾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3)經濟方面:1947年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了土地改革,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軍事方面: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等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社會方面: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得民者得天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大致位置及學生識圖讀圖能力。根據解放的地區確定地理位置。22.鄧小平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勛,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偉大的一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風華正茂 立志報國】1919年5月開始,爆發了全國性的學生群眾反帝愛國運動。年僅15歲的鄧小平與同學一起參加抵制日貨、聲討賣國賊的活動。材料2:【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解放區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這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也由戰前的120萬增加到195萬,在戰場上逐漸占據了主動。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軍變戰略防御為戰略進攻的決策。(1)材料1中“全國性的學生群眾反帝愛國運動”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它對中國歷史發展有何推動作用?(2)材料2中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根據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人民解放軍變戰略防御為戰略進攻?(3)綜述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啟示?【答案】(1)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使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2)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解放區實行了土地改革,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3)要敢于破舊推新;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走符合實際國情的道路。【知識點】五四運動;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愛國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全國性的學生群眾反帝愛國運動是指1919年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指在巴黎和會失敗之后引發的一場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愛國運動,是學生、工人等愛國群眾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使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2)本題考查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區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向國民黨統治區發動大規模進攻.他們直接插入敵人兵力空虛的大別山地區,劉鄧大軍開辟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由于這一時期 在解放區實行了土地改革,經濟好轉,為戰略進攻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共產黨 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加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 毛澤東、 鄧小平等人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時機到了。(3)本題是開放性的題目,答案符合題意即可得分。如:要敢于破舊推新;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走符合實際國情的道路。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使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2)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解放區實行了土地改革,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3)要敢于破舊推新;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走符合實際國情的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九上4.1.2《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九上4.1.2《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