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彩紙片的組合課時:1課時課型:手工課年級:二年級教材:上教版美術教材 二年級第二學期--------------------------------------------------------------------教材分析:《彩紙片的組合》是上教版美術二年級第四單元走進大師中的最后一課,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利用不同形狀的彩紙片進行有意識的組合,拼貼成一幅裝飾畫。本課著力培養學生生活中變廢為寶的意識,引導學生將課堂上用剩下的彩紙進行二次利用,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巧手將原本廢棄的材料變成美麗的裝飾畫。學情分析:二年級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有彩紙片拼貼的經驗,但多數是表現較為具象的事物。本節課利用學生課堂上剪剩的彩紙片進行創作,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和嘗試。因為剪剩的彩紙片沒有固定的形狀,多是不規則的,學生必須要有意識地去進行合理的安排和構圖,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彩紙片拼貼的獨特美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較為注重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如何將手中的彩紙片運用的更加的合理,讓畫面更具有美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初步感受馬蒂斯剪紙作品的特點,學會用不同的彩紙片組合成造型富有變化的裝飾畫。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和討論,發現彩紙片組合的形式,在示范和比較中掌握各種形狀彩紙片組合拼貼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大師作品獨特的形式美感,激發學生創作的興趣,逐步培學生養變廢為寶的意識。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用大小色塊進行有意識的組合拼貼。難點:大小色塊造型組合的變化。教學設計思路:本課用小朋友喜歡的FLASH小動畫進行導入,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又讓他們在動畫中發現廢物利用的好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引出課題。讓學生在觀察和對比中,主動發現形狀、色彩的特點以及構圖的方法。能夠在無形中養成自主探究的意識。學生通過欣賞馬蒂斯剪紙和同齡學生的作品,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有更大的信心投入到創作中去。最后作品展示環節創設了“我是小小藝術家”情境,讓孩子們一起用自己的作品來裝飾教室,體驗成功的樂趣。通過多種評價方式的穿插運用,調動更多的學生參與評價活動。教學過程:一、欣賞與感受(一)視頻導入:FLASH小動畫(引出彩紙片的利用)。(二)揭示課題:《彩紙片的組合》(出示課題:出示板書課題《彩紙片的組合》)二、觀察與嘗試(一)觀察討論:觀察彩紙片的形狀,并對其展開聯想。(板書出示:形狀——豐富多樣)欣賞交流:欣賞馬蒂斯的剪紙作品圖片,學習大師色彩的搭配的方法。(板書出示:色彩——對比強烈)(三)教師示范:選擇大的彩紙碎片組合出底板效果。選擇小的紙片拼貼在畫面主體位置。選擇更小的彩紙片拼貼在較空的底板上,形成變化。(板書出示:構圖——獨特有變化)對比調整:出示兩張作品,學生進行對比。(五)欣賞啟發:欣賞其他班級小朋友的拼貼作品。三、想象與創作(一)出示作業要求作業要求:①形狀豐富多樣 ②色彩對比強烈 ③構圖獨特有變化(二)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四、展示與欣賞(一)創設情境“我是小小藝術家”(二)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點評小結五、拓展欣賞從馬蒂斯作品受到啟發的衍生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