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畫畫我的休息天課時:1課時課型:繪畫年級:二年級教材:上教版美術教材 二年級第二學期--------------------------------------------------------------------教材分析:《畫畫我的休息天》是上教版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我們的故事》中的第三課。本單元核心概念是,大小對比、主次情節。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以學生喜歡的故事為載體,嘗試用連環畫和主題畫情節的方法表現自己的想象和生活,激發學生觀察和表現生活的興趣。本課的核心內容是,表現人物活動的主次關系,人物要體現大小、前后、遮擋。在前兩課,學習大小形象對比表現故事、同一形象連貫的表現故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大小、前后、遮擋的方法表現人物的主次關系。學情分析:本班學生是區重點小學的二年級學生。休息天的生活是兒童最盼望的,將休息天活動作為繪畫的主題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繪畫欲望。兒童天真雅拙、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與想象畫恰好吻合。讓兒童了解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休息天很重要。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天,讓學生學會學習與休息。本課的立足點是培養學生觀察與表現生活的能力,讓他們自己發掘休息天里有哪些活動可以參加,但不要局限他們的想象力,應讓他們將觀察到與自己想象的結合起來,鼓勵他們的美好愿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用繪畫日記的形式是一種藝術的表現方法。學會用大小、前后、遮擋的方法,表現人物活動的主次關系的畫面。過程與方法:在欣賞范例、啟發回憶的過程中,學習表現畫面主次、前后關系的主題畫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自己作品中內容和形式的美,增加對休息天有益活動的認識,增強對生活美的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用大小、前后、遮擋表現人物活動的主次關系難點:人物的造型動態及活動情節的表現教學設計思路:本課以互動作為一個亮點。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貫穿整節課。師生互動,有效化解知識點,鼓勵學生把平時生活中觀察到的活動大膽地表現出來,需要教師巧妙地引導和學生積極地參與。通過觀察、示范、比較的方法解決本課的重點、難點。教師進行適當的示范,先畫主體部分,要求畫大,清楚地畫出主要人物在做什么。請學生上來“幫助”添加人物,力求完善構思。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如何用大小、前后、遮擋表現人物活動的主次關系。同時這個過程,也真正教會學生該如何畫人物的造型動態及如何運用來表現活動的情節。學生上來“幫助”老師添畫時,積極性會非常的高。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處理畫面、表現畫面的能力。生生互動,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學生討論“打算畫什么活動?突出什么人物?”問題的思考,調動學生的興趣,交流他們的想法,即幫助學生解決如何構思。欣賞同齡人作品,感受同齡學生休息天快樂生活的同時,了解一些基本的構圖方式。在交流過程中,學生也了解怎樣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休息天,學會學習與休息。課的導入,通過觀察班中一位學生休息天活動的照片(錄像),激發學生的興趣。課的結束,通過欣賞用軟陶、撕貼等不同的材料、方法來表現生活中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也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過程:一、回憶與交流1.出示班中一位學生休息天活動的照片(錄像)2.引導學生回憶師問:你在雙休日會做些什么?哪些令你開心難忘的?生答:彈琴、練書法……3.揭示課題《畫畫我的休息天》(回憶休息天的開心、難忘的事,激發情感)二、欣賞與發散1.出示各種雙休日活動照片(錄像)2.教師演示,選一活動1)畫主要人物的大致結構2)動作有變化3)添加道具3.請一學生添加人物4.教師繼續示范1)遮擋2)前后 比較兩畫3)大小5.添加背景,完善畫面分析整張畫面的處理6.翻閱欣賞書本范畫分析作品,思考:畫面是怎樣表現人物主次關系的?(大小、前后、遮擋)(學會觀察生活及表現畫面的方法)三、構思與創作1.學生討論思考:你打算畫什么活動?突出什么人物?交流自己的構思2.作業要求:1)能用大小、遮擋、前后的方法畫出休息天活動的情節2)人物有造型和動態的變化3)畫面飽滿,創意表現3.欣賞同齡人作品,感受同齡學生休息天的快樂生活及表現方法構圖的一些方式4.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視指導5.練習中根據師生建議、完善畫面,完成作品(大膽構思,嘗試表現)四、展示與評價1.創設“我的休息天”情境2.每6人小組推薦2張優秀作業進行展示3.學生教師互評,介紹自己或他人作品,說說感受評價內容:1)突出主題,主次清晰2)人物造型、動態有變化3)畫面飽滿,表現形式有創意4、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何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休息天,讓它更有意義(感受創作的樂趣,提高對生活的審美品位)五、拓展用其它材料(軟陶等)制作的作品(拓展學生思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