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 教學設計課題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歷史 年級 九年級學習 目標 1.了解古希臘城邦和伯利克里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況;知道亞歷山大東征的路線,了解亞歷山大帝國對東西方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培養(yǎng)唯物史觀學科素養(yǎng)。 2.認識民主政治的作用,客觀評價亞歷山大東征的殘酷性和進步性,培養(yǎng)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yǎng)。重點 雅典的民主政治和亞歷山大東征的基本情況。難點 亞歷山大東征對東西方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世界古代文明示意圖,讓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文明的大概內容。 曬曬:古代文明知多少?我們已經熟知亞非古代文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歐洲海洋文明,引入新課課題。并出示學習目標和知識結構。 讀圖,學生回憶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和象形文字、古代兩河流域的法典、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佛教等文明成果。 復習已學的知識,鞏固知識,拋出問題吸引學生興趣進而產生探知欲望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希臘城邦 師:解釋城邦,并出示任務:閱讀地圖,聯系課文內容,說出相關知識信息。 范圍 地理環(huán)境 特點: 影響: 師:閱讀地圖和課文內容,說出文明的歷程,并填寫完成空格內容。 文明的歷程 師:閱讀圖文和課文內容,說出相關信息。 城邦出現 (1)時間 (2)特點: 據不完全統計,希臘城邦的總數達到300多個,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彈丸小國,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達也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人,另一大城邦雅典領土2500平方公里,人口20萬-30萬人。 ——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卷》 師城邦大小也有居民,那么居民之間的關系如何?轉入第二個目標知識點 5.居民 朗讀課文內容,并填寫完成以下表格內容 師從公民和非公民的權利看的出他們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師:城邦居民在多山多島嶼等地理環(huán)境下和貿易發(fā)達的經濟條件以及小國寡民俄政治環(huán)境下追求自由民主的生活,轉入第二目標點教學。 雅典的民主政治 師出示材料: 一個與伯利克里同時代的人曾寫道:“假如你未見過雅典,你是個笨蛋,假如你見到過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頭蠢驢;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拋棄,你就是一頭駱駝。”——【蘇聯】B.C.賽爾格葉夫《古希臘史》 1.發(fā)展歷程: 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 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 發(fā)展到高峰。 師:朗讀課文,找出雅典民主的表現。 2.內容: 1)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 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 (2)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召集 ; (3)公民大會是最高 機構,具有 、 、 等多種職能; (4)建立 ,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 師:從內容看,這種民主具有什么特點?并引導學生通過內容分析歸納。 3.性質 師過渡:我國的民主是如何體現的? 那么古代雅典的民主又是如何實現的? 延伸:陶片放逐法 播放相關視頻介紹 師出示古代雅典居民結構比例圖和文字材料以及結合雅典民族的內容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歸納。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時,被一個目不識丁的公民請求代寫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問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為什么,我甚至不認識這個人,但是到處都稱呼他為‘公正之士’,我實在聽煩了。” ——【古羅馬】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 和同時代的中國周朝比較,當時的奴隸制中國是毫無民主可言的。 所以這種民主對于當時的雅典具有一定的意義。(延伸學習意義) 4.意義 師出示兩組圖片: 師:同樣的的地區(qū)在這幅地圖上我們看到的是亞歷山大的進軍,這是一段什么歷史呢?轉入第三個目標點教學。 亞歷山大帝國 師:從地圖圖例可見,亞歷山大的進軍是從西往東進行的。我們把它稱為亞歷山大東征。東征的背景是什么?過程如何?造成什么影響?我們如何評價它? 1.東征的背景: 2.東征的過程: (1)公元前333年,伊蘇斯平原以少勝多,大敗波斯軍。南下占地中海東岸,進入埃及。 (2)公元前331年,從埃及轉而進入兩河流域,再次擊敗波斯大軍。一年后,波斯帝國滅亡。 出示問題:亞歷山大東征軍為何能從西往東所向披靡?拓展延伸并解釋“馬其頓方陣”。 3.東征的影響: 出示圖文材料。播放視頻,引導學生從中分析影響 亞歷山大廣泛采用波斯宮廷禮儀,強迫馬其頓人像波斯人一樣行跪拜禮。 ——《世界通史》 4.東征的評價 師:閱讀材料,結合課文內容,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亞歷山大東征。 引導從材料的“戰(zhàn)爭”“財富”看到兩面性;“都是希臘人”和奧運圣火采集于希臘看出“文化大交匯”“經濟貿易往來”和“城市的發(fā)展”三個方面的進步。 觀察圖片, 閱讀課本,在老師引導下概括: 特點:環(huán)海、多島嶼、多山,平原面積很小,耕地十分有限。 影響:多山不便于各地區(qū)間的聯系,影響了希臘的統一;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適宜航海業(yè)和海外貿易的發(fā)展。 學生讀圖,從圖中的“愛琴海”“克里特島”“邁錫尼”地點著手,找出文明出現的歷程。 學生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和閱讀課本,找出相應的答案: 公元前8世紀 特點: 小國寡民 最大的城邦是斯巴達 學生集體朗讀課文,關書填寫出 公民: 男性 土地 參軍打仗 非公民: 外邦人 奴隸 關系: 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 學生通過老師引導把握關鍵信息:伯利克里 奴隸制民主政治。 學生通過閱讀,分層次把握雅典民主的內容,并在課文相對應的地方標畫。 學生通過其他學科知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學生在老師引導下歸納 特點:主權在民,輪番而治。 學生觀看視頻,從中感受雅典民主的性質。 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歸納出性質: 少數人的民主。 具有片面性。 學生觀察圖片,在老師引導下進行歸納出意義: (1)對當時:促進雅典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繁榮。 (2)對后世:為近代歐美政治制度提供了可借鑒的操作模式。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得出相關信息: 背景:馬其頓王國的強大進行擴張 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復述過程。 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觀看視頻結合對圖片的認知概括出答案: (1)文明的傳播,碰撞、交匯、滲透、共融。 (2)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被稱為“亞歷山大大帝”)。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和分析材料,明確利弊共存: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的消極影響和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亞歷山大建造的新城后來成為新的經濟文化中心。 增強學生識圖的能力,培養(yǎng)“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 讓學生手眼并用,多思考,多動腦和動手。 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時空觀念”和“唯物史觀”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增強學生史實歸納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培養(yǎng)“時空觀念”和“史料實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通過問題思考的學習,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以及“唯物史觀”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增加學生課外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史料實證”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提起學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和“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以及“歷史解釋”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讀取課文關鍵信息并形成自己的知識的能力。 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歷史解釋”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和“時空觀念”、“家國情懷”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前后知識縱向聯系的學習習慣以及“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yǎng)。課堂小結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歐洲海洋文明的城邦以及民主政治和亞力山大帝國對文明的影響。 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結構: 學生隨的思維導圖一一回憶本課知識。 總結提升板書 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 一、希臘城邦 1.范圍 2.地理環(huán)境 3.文明歷程 4.居民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發(fā)展歷程 2.內容 3.局限性 4.意義 三、亞歷山大帝國 1.背景 2.過程 3.影響 4.評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