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1社會歷史的本質教學設計【課標要求】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教材分析】本單元以“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為核心內容,探究歷史唯物主義等基本原理,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可以明確認識的本質,理解實踐的特點、認識和實踐的關系,了解社會歷史的本質,理解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正確認識人的價值,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第一框“社會歷史的本質”,講述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闡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唯物史觀。第一框“社會歷史的本質”,包括兩目。第一目“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主要講述勞動在人類和人類社會產生、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人類的物質生產實踐、調整和改革社會關系的實踐、創造科學文化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第二目“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闡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概念,說明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闡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唯物史觀。這兩目內容采用遞進的講述方式,以社會歷史的本質為主線,闡述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幫助學生懂得不是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而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唯心史觀的表現與缺陷。【教學目標】1.知道人類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了解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內酒,懂得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2.能夠對一些觀點進行分析,說明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區別。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明確人類社會的實踐本質,樹立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深刻領會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對人類做出的一個偉大貢獻,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從社會存在出發理解社會意識,堅持思想領域的問題要到物質領域中去尋找根源,堅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科學精神:理解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通過事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教學重點】勞動的作用;為什么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教學難點】為什么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知識框架導入師: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觀,這節課學習第五課的第一框新課講授:出示課題——社會歷史的本質總議題:如何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1、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是什么在發揮決定作用 2、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全部社會現象形成的共性中探尋社會生活的本質3、從“問天”實驗艙的成功發射的決定性因素和在社會主義的中國還存在迷信思想的現狀中探究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第一幕: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議題一: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是什么在發揮決定作用 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勞動與人類的誕生》議學問題:結合視頻內容說明勞動在人類產生和發展中的作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是什么在發揮決定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議學提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勞動的作用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1)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2)勞動發展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人類歷史是由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研究人類歷史的規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運動規律議題二: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全部社會現象形成的共性中探尋社會生活的本質議學情境二:你知道下面這些社會生活活動都屬于哪個領域什么活動嗎?1、到市場上購物,挑選中意的商品(經濟活動)2、到銀行貸款買房或辦廠(經濟活動)3、參加人大代表的選舉活動(政治活動)4、習近平主席發表七一講話(政治活動)5、參加愛我中華演講會(文化活動)6、觀看電影《長津湖》(文化活動)7、參加村委會或居委會選舉(政治活動)議學問題:經濟、政治、文化等全部社會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這些現象有何共性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經濟、政治、文化等全部社會現象是在人的實踐中形成的,都是人的社會實踐活動!2、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形成了全部社會關系,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實踐的作用)第二幕: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議題三:從“問天”實驗艙的成功發射的決定性因素和在社會主義的中國還存在迷信思想的現狀中探究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議學情境三:觀看視頻《“問天”啟航》議學問題:結合視頻內容分析思考:“問天 ”實驗艙的成功發射是由總設計師等個人的目的、動機等決定的嗎 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議學提示: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全部社會生活領域構成與歷史觀(1)構成:全部社會生活領域由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兩部分構成。(2)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3)兩種基本歷史觀: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兩種基本的歷史觀。拓展: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和物質與意識的關系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社會生活包括: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物質方面→社會存在:①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最主要)②地理環境③人口因素社會存在是社會的物質生活過程。精神方面→社會意識:①政治、法律、道德、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觀點②社會心理和自發形成的風俗、習慣社會意識是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小試牛刀:陷入歷史唯心主義的原因(1)社會歷史是人們活動的結果,而人的活動是有自覺意識和目的的。(2)由此便形成一種假象,似乎社會歷史是由人們的動機、目的決定的。(3)以往的社會歷史理論被這種假象所迷惑,只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沒有進一步追溯到產生這些思想動機的物質原因——社會存在。議學情境四:觀看視頻《詐騙》議學問題:結合視頻內容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社會主義的中國為何還存在迷信思想 這說明了社會意識具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提取材料關鍵信息,分析回答議學問題4、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方法論:尊重社會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①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不完全同步)②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方法論:要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小試牛刀:回憶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的歷史背景,探究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封建社會的顯著特征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封建等級思想特別嚴重、封建宗法思想嚴重侵犯了人的權利。對內實行封建統治 ,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社會的發展幾乎陷入 停滯狀態 ......,中國人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后,身受三座大山壓迫的,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中國人民開始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最后,反復證實了一個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完成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只能另辟新路。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形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①先有封建社會還是先有封建等級思想?封建專制主義對近代中國有何影響?②近代中國人民為什么會有”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想法?近代中國資本道路為什么走不通?③為什么落后的中國卻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沃土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是如何改變中國歷史的 答案提示:①先有封建社會還是先有封建等級思想?封建專制主義對近代中國有何影響 ②近代中國人民為什么會有”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想法?近代中國資本道路為什么走不通?③為什么落后的中國卻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沃土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是如何改變中國歷史的 本框小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