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教學目標】①了解青銅器的用途、功能、代表作品及工藝成就。②知道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③通過本課的學習理解夏商西周時期高度發達的文明,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教學重難點】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甲骨文難點:從青銅器與甲骨文認識夏商西周的燦爛文明【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夏商周時期是中國早期國家產生和發展的重要階段,是中華文明的形成時期。夏商周時期的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歷史學家易中天將其概括為“青銅鑄就,甲骨繪成”的文明。今天讓我們走進本課,一起來了解這一時期的輝煌文明究竟有著怎樣的燦爛景象。環節二:整體感知問題探究:閱讀教材目錄,找出本課的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史前時期和夏商周時期的生產工具分別是什么?中國由此進入到了什么時代?答案提示:本課總共包括兩個部分,分別是青銅器與甲骨文。遠古人類使用打制石器,稱之為舊石器時代,原始農耕使用磨制石器,稱之為新時期時代,夏商周時期使用青銅器,稱之為青銅時代。教師指導:青銅時代,以人類最初使用青銅金屬工具和生活用具為標志。由于青銅冶鑄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并廣泛應用青銅金屬原料制作勞動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使生產發生了質的變革,社會生活也出現了大的變化。我國青銅時代相當于文獻記載的夏商周三代,其中,青銅文化的興盛繁榮在商、周時期,到春秋開始衰退。環節三:新課教學(一)目標導學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1、自主學習:青銅器是由哪幾種金屬冶煉而成的?大家知道青銅器是什么顏色的么?答案提示:銅、錫、鉛;金色教師指導:我們現在看到的青銅器,大都是青綠色,然而它最初的樣子,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是很漂亮的金色,被稱為“金”。因為埋在土里生銹才一點一點變成綠色的。高古文獻中的“賜金”“受金”“吉金”中的金,多指的是青銅。而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被稱為“金文”。2、自主學習:結合課本P25-P26,將表格青銅器的相關內容補充完整答案提示:①出現時間:距今5000-4000年②作用:飲食、祭祀及軍事等③功能:由食器發展到禮器④特點: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⑤工藝:泥范鑄造法⑥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四羊方尊利簋[guǐ]3、問題探究:看圖猜作用答案提示:教師指導:青銅雖然開始運用于農業,但是規模并不太大,目前考古發掘的青銅器主要以禮器、兵器和酒器為主,少量用于日常用品和農具。國之大事,在戎與祀,青銅器更多的應用于戰爭和祭祀,所以這個階段的農業生產工具仍然以石器、木器為主。4、問題探究:等級地位的高低與青銅器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由此可知青銅器象征著什么?答案提示:①地位越高,數量越多。②權力和等級地位。教師指導:從青銅器身世來分析,最初出現的青銅器幾乎都是工具、兵器,正說明青銅器開始是以純粹的實用器的面目出現的。隨著具有中國特色的奴隸主宗法禮制的形成與發展,青銅器已不僅僅實用,而成了體現奴隸主不同階層的尊卑貴賤的社會地位、等級身份、行為規范和藝術需求的一種標志。譬如拿青銅器中最主要的食器鼎來說吧,西周時期天子用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規定得清清楚楚。諸侯不能用九鼎,大夫也不能用七鼎,否則就是“僭越”、“犯上”。當然也不能降級。天子用七鼎或五鼎,那就喪失了身份和地位。這些都是奴隸制禮制嚴格規定的。不僅如此,對于一個奴隸制國家來說,青銅禮器尤其像鼎之類的重器是社稷的象征。它的存亡就是國家的存亡,所以古書有“桀有昏德,鼎遷于商”、“商紂暴虐,鼎遷于周”的說法。顯然青銅器不是一般的實用器。對于一個奴隸主貴族及其家族來說,青銅禮器又是他們身份與地位的象征。5、問題探究:結合所學知識思考,根據這些史料可以推斷出哪些歷史信息?答案提示:①青銅器造型精美,制作工藝高超②商朝中后期到西周前期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教師指導:青銅器采用“泥范鑄造法”,經過制模、制作紋飾、翻制泥范,高溫焙燒,澆注金屬液體、加工修整等工藝制成。由于青銅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沒有任何兩件是一模一樣的,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6、核心素養:結合所學知識思考,這些史料可以印證哪些歷史信息?答案提示:①證明了牧野之戰的史實,并據此得出武王伐紂具體日期。②證明了分封制的存在和授民授疆土的史實,同時印證了史書中召公封燕,以元子就封的記載。教師指導:通過青銅器知道夏商周的建立與發展的基本信息。初步學會從史料中獲取歷史信息,提高對史料的識讀能力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二)目標導學二:甲骨文1、自主學習:結合課本P26-P27,將表格內容補充完整答案提示:①含義: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②發現:王懿榮(1899年)③內容: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④地位:甲骨文是中國發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⑤影響: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教師指導:根據漢字的起源,目前的研究可以推到距今七、八千年之前,所謂的“倉頡造字”,其實,就是黃帝時代,漢字已經到了生根發芽的階段。現在,我們發現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但是,這并不代表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因為,漢字的發展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也就是說我國還應該有比甲骨文早得多的文字存在,但到目前為止,甲骨文是最早發現的比較成熟的文字。2、自主學習:這些文字采用了什么造字方法?答案提示: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假借字、指事字3、問題探究:根據材料說明甲骨文為什么能夠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甲骨文屬于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紀殷商王都內王室及貴族人群的占卜與記事刻辭,其主要內容涉及3000年前商代的自然生態、氣候災害、王權與神權關系、土地所有制、社會經濟構成、外交征伐以及商王都內權貴階層的日常生活狀況等等,為研究中國燦爛文明史和早期國家與人文社會傳承形態,提供了獨特而真實可貴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漢字的鼻祖,是研究漢字原初構形與漢語言語法最早形態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體構形和文辭體式,與當今的漢字及現代漢語語法結構一脈相承。——摘編自宋鎮豪《祝賀!甲骨文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答案提示:甲骨文是研究中國文明史和早期國家與人文社會傳承形態真實可靠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漢字的鼻祖;甲骨文的構形和體式,與今天的漢字語法結構一脈相承。核心素養:從婦好墓中出土的甲骨文可以獲得哪些歷史信息?答案提示:①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②婦好是有據可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③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開啟了我國“信史”時代。教師指導:婦好墓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該墓共出土隨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銅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此外還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6000多枚貝殼。婦好墓出土的器物異常精美,如工藝精湛的小玉人、鑲嵌綠松石的象牙杯等。在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中,有多件上面鑄有“婦好”的銘文。特別是一件帶有“婦好”銘文的武器“鉞”,學界普遍認為是婦好可以領兵打仗的權力標志。甲骨文中有關婦好的記載有200多條。涉及到她曾率領13000多人的軍隊去攻打前來侵略的鬼方,并大勝而歸,因功勛卓著而深得武丁、群臣及國民的愛戴。婦好終因積勞成疾而先逝,國王武丁予以厚葬,并修筑享堂時時紀念。【課堂小結】青銅鑄造業是當時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藝高超、品種繁多、應用普遍、造型精美等特點,集中體現了當時強盛的經濟實力和等級森嚴的社會特征。甲骨文是已經發現的中國古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不僅對研究商朝文明有重要參考作用,也是漢字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有深遠影響。青銅器和甲骨文反映了當時高度發達、燦爛輝煌的文明,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鞏固練習】1. (2022年四川達州)2022年春晚舞臺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銅面具,讓國人領略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奪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銅器中最重的是( )A. 四羊方尊 B. 利簋 C. 司母戊鼎 D. 青銅面具2.(2022年福建)甲骨文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圖中的商周時期甲骨文可以印證當時的( )甲骨文現代漢字 馬 犬 牛A.土地制度 B.農耕生活 C.分封制度 D.天文歷法3.(2022年湖北荊州)早期中華文明輝煌燦爛,下列朝代中,以創造了青銅器和甲骨文著稱的是( )A.秦朝 B.漢朝 C.商朝 D.隋朝4.(2022年湖南湘潭)以下是漢字“中國”演變的歷程,據此可知(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A.漢字的傳承發生異變 B.漢字的演變趨勢由簡到繁C.漢字的發展一脈相承 D.象形是漢字唯一造字方式答案提示:CBCC【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