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課標分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圍繞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辯證看待傳統文化,領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弘揚民族精神。二、教材分析1.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在學習文化本質與功能等的基礎上,從一般到個別,闡述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為后續文化部分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通過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設文化強國進行了全方位解讀。2.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第二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兩目。第一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闡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主要內容及特點;第二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以及如何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三、學情分析1.學生的知識基礎:從學生的知識基礎看,學生從一般意義上認識了文化的內涵與功能,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觀察和分析社會文化現象,有利于辯證看待中華傳統文化。但對個別意義上的中華傳統文化認識不深刻,尤其不能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缺乏高度的文化自信。2.學生的能力水平:從學生的認知能力看,高二學生思維活躍,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思維方法,能有效整合學科相關知識;小組討論的習慣大致形成,學生兼具合作探究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在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上還有一定欠缺,思維方法和實踐探索能力水平還不夠高。3.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現象了解較多,對此有很大的興趣和熱情,且樂于參與“策展”、“策劃”類活動。但對于電視劇、綜藝節目中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挖掘與理解不夠,難以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與價值。四、教學目標政治認同:理解各類文化節目背后的精神實質,在傳承中認同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科學精神:利用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分析各類文化節目背后的文化價值,科學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法治意識:運用法律手段加強取締腐朽文化,了解政府加強對各類文化節目審查的意義所在。公共參與:在生活中主動學習、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教學難點:明確中華傳統文化的雙重屬性;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六、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通過創設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對教學情景進行描述,以案例引導學生討論和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理論實踐一體式教學法:通過模擬社會實踐的“大課堂”,師生互動“策展”,學生邊學邊做,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3.議題式教學法:教師提出總議題,學生根據議題收集整理資料,開展一系列“策劃”活動,在論證中獲得真理性認識。設計思路說明【學科核心素養】本節課主要從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三個方面來挖掘學科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一名合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 【教學重點難點】在學習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時,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探討學習,在策展活動中結合各類文化節目繼續消化吸收。 【議題式教學法】議題式教學要創設有吸引力的情境,豐富議學材料。本節課以《上新了!傳統文化》策展活動為主線,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各類文化節目中的傳統文化元素,為后續學習做好準備。七、教學環節(一)教學議題設置總議題:《上新了,傳統文化!》之“展卷人” ——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議題一 “追溯源來”之展卷前 ——產生及發展 議題二 “面對本來”之展卷時 ——主要內容及特點 議題三 “奔往未來”之展卷后 ——態度及當代價值對應教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P92-94 對應教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P95-96(二)課堂教學環節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1、介紹本框議題背景: (1)上節課作業:“你我皆是展卷人”。結合《只此青綠》的“破圈”之旅,談談你是如何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 (2)大背景:2022年6月16日,三星堆又“上新”,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再添實證,豐富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與結構。 (3)小背景:近段時間,《夢華錄》熱播、“茶百戲”的劇情,引起對“茶文化”的關注熱潮;《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等節目也激發了國民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關注與追捧,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明顯提升。 2、展示圖片,呼應背景: 3、引入本框議題: 同學們,上節課結束后,老師請大家以“你我皆是展卷人”談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我看到大家都有不少“奇思妙想”。這節課,老師想與大家一起做一次真正的“展卷人”,為咱們班策劃一次特別節目——《上新了!傳統文化》。日后,老師希望也同學們可以結合時代發展不斷完善策劃,做成系列節目! 總議題:《上新了!傳統文化》之“展卷人” ——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 議題1:“追溯源來”之展卷前 ——產生及發展 議題2:“面對本來”之展卷時 ——主要內容及特點 議題3:“奔往未來”之展卷后 ——態度及當代價值 1、觀看圖片,深入情境,融入到“展卷人”策劃活動的情境中。 2、在解讀分析材料的過程中,調動已有知識,思考問題,歸納理解知識點。積極討論,表達小組意見。 3、思考隨堂練習,運用知識,鞏固知識。 本課以一項策劃活動為主體展開,以“展卷人”聯系前一框,以“源來、本來、未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為后續學習做好準備。 通過設計議題活動,學生作為《上新了!傳統文化》特別節目的“展卷人”,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此策展過程中,調動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和作用,課堂參與感更強,實踐能力也得到鍛煉,能夠很好地落實核心素養。 小組成員互相協作,合作探究,在討論和分享的過程中、在思維碰撞中加深對追求真理的理解,在小組成果展示中增強自豪感,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落實培養核心素養。 通過隨堂練習,學生能夠及時運用和鞏固知識點,教師也能獲得反饋,以便更有針對性進行講解和拓展。 最后,通過作業和總結進行課堂整體的升華,也為后一框題的學習埋下伏筆。議題一 1、回顧第一框題知識,切入議題一: 同學們,上節課已經接觸了多種多樣的文化載體,包括器物、制度、文字、行為等,涉及文學、藝術、哲學、科技等,涵蓋了我們生活中衣、食、住、行各個領域。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未曾中斷,這也就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優秀中華文化。 在“展卷前”,我們需要“追溯源來”,弄清楚到底什么是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如何產生的,這樣才能為我們的節目找到更多、更好、更貼合的素材! 2、展示材料,設置探究: (1)文字材料: 新華社“拉丁熊貓”工作室在西班牙語Facebook發布了三星堆“上新”,圖集點贊迅速破萬。拉美網友紛紛熱議。 “拉丁熊貓”在帖文中寫道:“目前還沒有發現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物的創造者是否留下文字。神秘的三星堆文明有3000多年歷史,幾乎是偶然被發現的。考古學家推測這是商代古蜀國遺跡。這些采用精湛技藝制作的大型青銅文物極具吸引力。” 網友Julia評論:“這些藝術品的歷史真有趣。 這些文物證明中國在金和玉器的設計方面十分卓越。” 網友Angeles對此表示欽佩:“偉大的中國人民。 這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實現。” 名為Manu的網友說:“這和印加前的文化遺址很相似。” (2)圖片材料: (3)探究問題: 你認為中華文化是怎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3、邀請發言,分析材料,互動總結: (1)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精湛技藝制作”“3000年前創造者” (2)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團結一心” (3)也是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印加前文化” 4、展示圖片,知識運用: (緙絲技藝:勤勞智慧的體現) (漢藏壁畫:各民族交融的體現) (翟家窟:中西絲路交流的體現) 5、講練結合,回歸教材: (1)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2)另一方面,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議題二 1、議題間過渡: 同學們,不知道你們是否與老師一樣,震撼極大、自豪滿滿!團結、勤勞、智慧、包容的中華民族創造出博大精深、多樣和諧的中華傳統文化。這些都是值得我們不斷挖掘,列入節目“清單”之中的素材! 接下來,我們進入下一個階段——“面向本來”,通過《國家寶藏》的一段介紹,弄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到底是什么,我們該如何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與特征? 只有“面向本來”,才能在“展卷時”胸有成竹,娓娓道來! 2、播放視頻素材: 《國家寶藏》(片段) 3、觀看視頻,設置探究,小組討論: (1)哪些能揭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面紗”? (2)如果為《上新了!傳統文化》劃分展演板塊,你會如何安排? 【議學提示: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特征】 4、邀請發言,學生闡述: (1)揭開“面紗”: 古人名言:張璁“救天下于水火,解蒼生之倒懸”。 古代家訓:“國家遭難之際挺身而出”。 古代建筑:3300年的安陽殷墟;3200年三星堆;2500年的曲阜孔廟;2200年的秦始皇帝陵;1700敦煌莫高窟… 文學藝術:《詩經》;兵馬俑;園林建筑;百家爭鳴… (2)板塊劃分: 第一種:思想理念類;傳統美德類;人文精神類。 第二種:源遠流長類;博大精深類;包容并蓄類。 5、回歸教材,總結知識: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等。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強大凝聚力和連續性,也具有包容性。議題三 1、議題間過渡: 同學們,“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正視自我才能在節目播出后,更好發揮優勢、不斷創新! 接下來,我們進入下一個階段——“奔往未來”,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最近的爆款古裝劇《夢華錄》,改編自元朝關漢卿的《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精細的服化道重現了宋朝的風貌,點茶文化也是受到官方好評。 但是,網絡上也不乏對《夢華錄》劇情的批評。下面,我們結合視頻,看看影評是否合理? 2、展示視頻、影評素材: (1)視頻素材: 《夢華錄》(點茶片段) (2)影評素材: 趙盼兒斗茶劇情太尷尬,純屬是劉亦菲的女主光環,劇情不合理! 劉亦菲在劇中點茶手法“不正統”! 宋朝就已經有這樣前衛的思想了嗎? 這些封建社會留下來的文化只能算些落伍東西了,茶百戲還不是沒有咖啡拉花受歡迎? …… 3、結合素材,設置探究,小組討論: (1)這些對宋朝文化、茶文化的“質疑之聲”合理嗎?我們應以什么態度對待它們呢? (2)節目要求在結尾板塊設置觀眾留言區,你會安排什么討論話題呢? 【議學提示:結合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當代價值】 4、邀請發言,學生闡述: (1)對待“質疑之聲”: 《夢華錄》改編背景、北宋經濟文化發展繁榮、點茶文化是優秀瑰寶…… (2)設置討論話題: 傳統文化對現實生活是財富還是包袱? 傳統文化在當代有何價值? 傳統文化會被外來文化取代嗎? 不同的傳統文化會阻礙民族共同體的構筑嗎?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與世界有關嗎? 5、回歸教材,總結知識: (1)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統一、當代世界發展、處理國際關系的價值。總結 同學們,到這里,我們的《上新了!傳統文化》特別節目的“展卷人”活動就要告一段落。 展卷前,我們“追溯源來”,學習了中華文化的產生及發展。 展卷時,我們“面向本來”,掌握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與特征。 展卷后,我們“奔往未來”,探索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以及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老師期待,你們能將節目落實下去,讓更多老師、同學、家長,甚至是社會,都了解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作業 1、如果你是宣傳組成員,請為《上新了!傳統文化》特別節目撰寫宣傳詞,要突出節目特色與亮點。 2、如果你是導演組成員,談談如何繼續完善《上新了!傳統文化》特別節目,更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三)隨堂練習安排題目 解析1、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它是在18世紀下半葉經徽劇、秦腔、漢調等的交融,并借鑒吸收昆曲、京腔之長而形成的。京劇的形成體現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學藝術異彩紛呈 B.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C.中華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夠實現融會貫通 正確答案:C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分清題干是從“時間”的角度、“空間”的角度,還是從“關系”的角度來闡述京劇的形成。由信息“經徽劇…的交融,并借鑒吸收昆…長”可以看出,京劇的形成是兼收并蓄的結果,即體現了包容性,C項正確。異彩紛呈、一脈相承都偏離題意,排除A、B兩項。D項錯誤,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實現融會貫通。2、2.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快速的鍵盤輸入取代了手寫漢字,漢字的日常書寫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據調查,85.2%的被調查者認為,全民的漢字書寫水平在下降。如果請你撰文談談書寫漢字的重要性,下列可作為文章標題的是( ) A.普及書法,古為今用 B.書寫漢字,批判繼承 C.立足實踐,創新漢字 D.書寫漢字,傳承文化 正確答案:D 解析:題干強調書寫漢字的重要性,A、B、C三項都是從措施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題意。只有D項從漢字的重要性角度來分析,故入選。八、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