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五章:人體內平衡的維持一、血管是人體運輸物質和氧的管道1.生物圈中的人正常進行生命活動,必須不斷地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2.人體的組織細胞每時每刻都需要營養物質和氧,并不斷產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廢物。這些物質的運輸主要依靠人體內的血液循環系統來完成。血液循環系統由血管、心臟和血液組成。心臟好象一個泵,使血液不停地在血管流動。脈搏和血壓都與心臟的收縮和血液在動脈血管流動3、血管是人體運輸物質和氧的管道。人體內有3種血管,各種血管具有與它們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類型 血流方向 結構特點管壁 彈性 管腔 血流速度動脈 從心臟→全身((能出現脈搏現象的是動脈) 厚 大 小 快靜脈 從全身→心臟(分布在身體較淺的部位(“青筋就屬于靜脈”,是輸液時針扎入的血管)或較深的部位) 較薄 小 大(有靜脈瓣) 慢毛細血管 從最小的動脈→最小的靜脈(數量多,分布廣) 極薄(僅一層上皮細胞) 極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極慢補充:動脈出血:血流量較大,速度急,似噴泉樣射出,危險大處理方法:在受傷處的近心端用手緊壓或用加壓包、止血帶止血法。靜脈出血:出血持續不斷,出血量逐漸增多,如不及時止血,會因失血而休克。處理方法:在受傷處的遠心端用手緊壓或對傷口消毒,再用消毒紗布包扎。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從傷口緩慢滲出,出血量少,一般會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處理方法:先對傷口消毒,再用消毒紗布包扎。4、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1)為了便于觀察血液的流動,應選擇活的并且尾鰭色素較少的小魚。(2)圖中用濕棉絮包裹小魚的鰓蓋和軀干部,露出口和尾部,并不時地往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使小魚能夠正常呼吸。(3)通常情況下我們應使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靜脈瓣保證血液向一定方向流動,防止血液倒流。脈搏就是動脈的“跳動”,它會隨運動加劇而提高。“把脈”二、心臟——物質運輸的動力1、人的心臟位于胸腔中央偏左的下方,心臟是推動血液流動的“泵”。在兩肺之間,大小與本人的拳頭大小相近.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心率. 正常人的脈搏與心率基本一致。約為75次/分,正常變動范圍每分鐘60~100次。經常鍛煉身體的人,心率要低一些.衡量一個人心臟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標志是心輸出量的多少。適當參加體育鍛煉能促使心肌發達,增強心臟功能。飲酒對心臟和血管有害。心臟的結構: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由肌肉組織組成的中空的器官。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生理 心輸出量:心臟每分鐘輸出的血量心動周期: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2、心臟有四個腔: 左心室 → 主動脈右心室 → 肺動脈左心房 → 肺靜脈右心房 → 上、下腔靜脈“上房下室,房靜室動”3、血管內流動的血液:主動脈 → 動脈血上、下腔靜脈 → 靜脈血肺動脈 → 靜脈血肺靜脈 → 動脈血4、瓣膜:房室瓣;動脈瓣保證血液朝向一個方向流動瓣膜作用: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心房 → 心室 → 動脈)防止血液倒流5、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原因是:左心室收縮將血液送往全身各處組織,距離最長,血液運輸需要較大的收縮力。6.心臟工作的原理三、血液1.血液是體內物質運輸的載體。血液的組成:本實驗使用的抗凝血劑是檸檬酸鈉。血漿與血清的區別:血漿:加抗凝劑,血細胞在下,血漿在上,淡黃色半透明液體,含纖維蛋白原。血清:不加抗凝劑,血液凝固后在血塊的周圍出現的黃色透明液體,不含纖維蛋白原2.血液:物質運輸的載體,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1)血漿:淡黃色的半透明液體,90%是水,血漿蛋白約占7%,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等約占3%。主要作用: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2)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①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呈兩面凹的圓餅狀,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紅細胞中有含鐵的血紅蛋白,呈紅色,決定了血液的顏色,在含氧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主要作用:運輸氧氣和少量的二氧化碳。貧血:血液中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血紅蛋白數量過少。前者的原因是營養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鐵,應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②白細胞:白細胞體積較大,數量較少,有細胞核。當病菌侵入人體內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通過自身的變形將病菌包圍、吞噬。主要作用:吞噬病菌,防御疾病。如果體內白細胞的數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癥。③血小板: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性狀不規則。主要作用:止血:聚集在傷口處,堵住血管。凝血:釋放促血凝物質,使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3)血液的功能:具有運輸、防御和保護作用。血型:ABO血型系統:A型、B型、AB型和O型3. 輸血與血型 AB型:萬能的受血者;O型:萬能獻血者輸血:輸血時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血液凝集為紅細胞凝集)血量:成人體重的7% ~ 8%;人體一次失血不超過血液總量的10%(大約400mL),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影響。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獻血200~400ml是不會影響健康的。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成分獻血:“缺什么補什么根據病人病情的需要,給針對地給病人輸入不同的血液成分:嚴重貧血 大面積燒傷的人 嚴重血小板缺少癥紅細胞 血漿 血小板注意:1)貧血(缺鐵性貧血)---紅細胞的數量或血紅蛋白的數值低于正常值2)發炎或白血病---------白細胞數量明顯增多3)血壓: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側壓力。一般所說的血壓實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 測量部位:肱動脈收縮壓是指心室收縮將血液射入動脈,通過血液對動脈管壁產生的側壓力。舒張壓是指心室舒張時,血液對動脈管壁產生的側壓力。正常血壓對保證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非常重要。健康成年人血壓的書寫方式:12~18.7/8~12kPa(90~140/60~90mmHg),收縮壓在前,舒張壓在后。高血壓:若成年人的收縮壓經常超過18.7kPa或140mmHg;若成年人的舒張壓經常超過12kPa或90mmHg低血壓:若成年人的收縮壓經常低于12kPa或90mmHg;若成年人的舒張壓經常低于8kPa或60mmHg;4)血液分層、凝固、凝集出現原因 結果血液分層 新鮮血液加入抗凝劑(如:檸檬酸鈉)血液不再凝固,血細胞下沉 血液分為兩部分(血漿和血細胞) 三層(上清液為血漿,占體積的多半; 中層是白色的血小板和白細胞;下層為紅細胞)血液凝固 血液流出血管,血小板聚集成團,并釋放促進血液凝固的物質 出現兩部分,即:血清和血塊。 血塊是由白色的纖維蛋白網住血細胞而形成血液凝集 受血者和輸血者的血型不合 紅細胞凝集成團4.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呈紅色,它在氧濃度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患貧血癥的人,需要在食物中增加的營養成分是鐵和蛋白質(有利于血紅蛋白的合成)。5、.久居高原的人的血液中比在平原中生活的人高的是紅細胞。(因為高原缺氧,需要更多的紅細胞參與氧的運輸才能滿足一個人對氧的需求,這也是體育運動員高原訓練的主要原因)四、血液循環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液和血管組成。血液循環是由英國醫生哈維發現的。1、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作用:為全身細胞運輸氧和營養物質,還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帶走。這樣,血液就由含氧較多、鮮紅的動脈血變成含氧較少、暗紅的靜脈血。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作用: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血液就由含氧較少、暗紅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較多、鮮紅的動脈血。血液循環示意圖2、血液循環中血液性質的變化 體循環:動脈血 靜脈血肺循環:靜脈血 動脈血3、動脈血與靜脈血的比較概念 存在的血管 存在于心臟(左動右靜)動脈血 含氧豐富,顏色鮮紅 肺靜脈、其他動脈 心臟左側:左心房、左心室靜脈血 含氧少,顏色暗紅 肺動脈、其他靜脈 心臟右側:右心房、右心室血液名稱:根據血液含氧量的多少來判斷血管名稱:根據輸送血液的方向和速度來判斷小結:(1)各循環都是從心室開始的,終止于心房。(2)血液在體循環和肺循環中流動的共同規律是:心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房。(3)體循環流出的是動脈血,流回的是靜脈血;肺循環流出的是靜脈血,流回的是動脈血。(4)兩個循環同時進行,最后在心臟匯合,形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5)在全身組織細胞毛細血管處: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6)在血液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主要發生于毛細血管。在顯微鏡下,觀察活金魚尾鰭的毛細血管,最好的方法是尋找紅細胞單行通過的血管。(7)護士給病人進行靜脈注射前,先用手從上臂內側向靜脈遠心端推壓,隨即用乳膠管扎緊上臂,在乳膠管結扎的下方,靜脈就會膨大,顯出結狀突起,這證明了靜脈血管位置較淺。(8)劇烈運動時,突然停下來會造成暫時性貧血,引起惡心、臉色蒼白等現象,其原因是流回頭部的血液量不足(9).關于藥物:①、口服藥物,吸收進入小腸靜脈,再通過 下腔靜脈 回 右心房 ,再經 肺循環 回 左心房 ,然后由體循環運到毛細血管處,發揮藥物作用。y中間經過心臟 2 次, 2 次物質交換。②、肌肉注射,上肢,經過 上腔 靜脈;臀部,經過 下腔 靜脈,回心臟…………第二節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一、排泄1.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區別于排遺: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形成的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2.排泄途徑:途徑 廢物 形式呼吸系統 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氣體泌尿系統 絕大部分水、尿素、無機鹽 尿液皮膚 小部分水、尿素、無機鹽 汗液泌尿系統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徑排出糞便的過程叫排遺(不是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泄(細胞內產生的廢物)二、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腎臟:形成尿液(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 腎臟的結構(腎臟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兩旁,左、右各一個)泌尿系統 輸尿管:輸送尿液 皮質:周圍,呈深紅褐色膀胱:貯存尿液 腎臟 髓質:里面,顏色較淺尿道:排出尿液 腎盂:呈漏斗狀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輸尿管、膀胱和尿管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還有暫時貯存尿液的作用。(1)、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是腎單位。(2)、腎單位包括:腎小球 → 過濾作用(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許多毛細血管相互纏繞而成)腎小囊 → 它的內壁起過濾作用腎小管 → 重吸收作用(細長而曲折,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2、尿液的形成:A、尿液的形成主要經過腎小球的過濾和腎小管的重吸收兩個連續過程。B、腎小球的過濾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180升。C、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為1.5升。尿液(水、無機鹽、尿素)腎小管(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血液(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尿素)腎小球(過濾)原尿(水、葡萄糖、無機鹽、尿素)腎小囊(內壁過濾)腎單位的血液循環特點:血液流經腎臟需經過2次毛細血管,分別是在腎小球和腎小管周圍,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沒有發生變化,在后者氧含量發生了變化: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3、尿的排出:(1)尿的排出途徑: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人就會產生尿意,進行排尿,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腎臟(形成尿液→輸尿管→膀胱(暫時儲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排出是間歇的。(2)排尿的意義:排尿不僅可以排出廢物,還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4、血漿、原尿、尿液的比較血細胞 大分子蛋白質 葡萄糖 水 無機鹽 尿素血漿 √ √ √ √ √原尿 √ √ √ √尿液 √ √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出現蛋白質、血細胞:原因出在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球有炎癥)。如果尿液中出現葡萄糖,原因可能是:(1)腎小管的重吸收出現問題。(2)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尿病)(3)正常人一次性攝入的糖過多。5、皮膚分為表皮和真皮。表皮無毛細血管和神經,所以劃破手指流血和感到疼痛,至少傷到了真皮。(1)汗液由汗腺分泌,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兩部分。排汗不僅起到排泄作用,還可以調節體溫。(2).為幫助排出體內的廢物,人應每天喝適量的開水。夏天出汗多時,最好補充一些含鹽分的水。(3)人體的皮膚分表皮和真皮兩部分。表皮的深層細胞有很強的分裂能力,使皮膚能夠再生。深層內有一些黑色素細胞能產生黑色素,可吸收紫外線,保護皮膚。但保護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認為多曬太陽無謂☆流入腎臟和流出腎臟的血液成分比較,后者: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減少。☆識圖1:(1)動脈血: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2)靜脈血:腎靜脈。 (3)原尿:腎小囊。(4)尿液:腎小管。(5)原尿與血液的最大區別是:原尿中無大分子的蛋白質和血細胞, 若含有則腎小球發生病變。(6)原尿與尿液的區別是:尿液無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出現葡萄糖,可能腎小管問題或者糖尿病。識圖2:(1)a是靜脈血,c動脈血,則b是肺部的毛細血管。(2)a動脈血,c動脈血,則b是腎小球 。(3)b是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則a內是動脈血,c內是靜脈血。(4)b小腸絨毛內,則c內流動的血液含營養物質較多。(5)b為左側心臟,則a內流動脈血,c內流動脈血。第16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一、人體的神經調節1、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將能被神經元傳導的興奮稱為神經沖動。2、神經系統3.腦由大腦、小腦、腦干組成。概況 功能大腦 由左右兩個大腦半球組成,表層是神經元細胞體密集的部位,又稱大腦皮質(上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增加了大腦的表面積和神經元數目) 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高級中樞(運動、感覺、語言、視覺、聽覺、嗅覺的中樞,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功能)小腦 位于大腦的后下方,也分為左右兩個半球 協調全身肌肉的活動,以維持身體的平衡腦干 在大腦的下方,下端與脊髓相連 人體呼吸、血液循環等重要生命活動的調節中樞,所以腦干有“生命中樞”之稱脊髓位置 組成 功能脊髓 脊柱的椎管里 蝶形灰質在中央,白質分布在周圍 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反射功能和傳導功能) 白質:連接脊髓與腦之間的上下通路,傳導功能 灰質:主管軀干和四肢骨肌的運動,里有低級神經中樞,完成低級反射大腦 顱腔中 表層是灰質, 白質分布在中央 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部位(運動、感覺、語言、視覺、聽覺、嗅覺的中樞,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功能)灰質:在中樞神經中,由神經元細胞體密集的部位,色澤灰暗。白質:在中樞神經中,由許多神經纖維匯集的部位,色澤白亮。5、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的。完成反射過程的結構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效應器組成。①感應器:感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②傳入神經元:傳導神經沖動到神經中樞;③神經中樞:接受傳來的神經沖動產生新的神經沖動;④傳出神經元:把新的神經沖動傳到效應器效應器:接受新的神經沖動,引起相應的肌肉和腺體活動。人的手偶然觸到很燙的饅頭,出現的現象是先縮手后感到疼(縮手反射)。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蓋處的韌帶(感受器)→傳入神經→脊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大腿肌肉(效應器)。6、反射的類型:非條件反射:人生來就有的反射(簡單反射)。如:膝跳反射、縮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吮吸反射等。條件反射:在出生以后個體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漸形成的反射(復雜反射)。如望梅止渴、談虎色變、海獅表演等。(條件反射比非條件反射高級,它是建立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的)與言語文字有關的反射是最復雜的,也是人類所特有的。人體在完成一項反射活動時,必須保持反射弧結構的完整。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之一:由于大腦皮質具有語言中樞,只有人類能對語言、文字發生反應,建立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反射的類型 區別 聯系 示例非條件反射 生來就有的一種本能(低級的神經調節方式) 由具體的實物直接刺激產生 神經中樞在腦干或脊髓中(低等反射活動) 固定,不會消退(永久性神經聯系) 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基礎上通過后天學習形成的 吃到梅子分泌唾液; 嬰兒生下來就會吮奶; 膝跳反射條件反射 個體后天生活、學習中逐漸形成的(高級的神經調節方式) 由具體的信號(光、聲、氣味、顏色、形狀等)刺激產生 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高等反射活動) 不固定,會消退(暫時性神經聯系) 看到梅子實物分泌唾液; 看到畫的梅子圖片分泌唾液; 看到“梅子”二字、聽到“梅子”這個音分泌唾液(人類特有)(1)新生兒的排尿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排尿中樞位于(脊髓)內。(2)胸部脊髓完全橫斷的病人出現尿失禁的原因是脊髓與(大腦)的聯系被切斷,致使低級中樞失去了高級中樞的控制。(3)脊髓腰骶段損傷的病人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原因是(神經中樞)被損壞,(反射弧)結構不完整,反射活動不能進行。二、人體對信息的感知1.眼由眼球和眼球的附屬結構組成,眼球的附屬結構包括眼瞼、睫毛、結膜、淚器和眼肌。沙眼和“紅眼病”(急性結膜炎):是常見的傳染性極強的眼病,接觸傳播,發病部位在結膜預防措施:注意個人衛生;不要用手揉眼,不要與別人合用毛巾和臉盆2.眼球的結構:角膜(透明)、虹膜(上有瞳孔)、晶狀體(折光)、玻璃體(折光)、視網膜(上有感光細胞)。角膜:無色,透明,可以透過光線。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瞳孔:光線的通道。鞏膜:白色,堅韌,保護眼球內部結構。晶狀體:透明,像雙凸透鏡,能折射光線。睫狀體:內含平滑肌,可調節晶狀體曲度。玻璃體:透明膠狀物質,支撐眼球壁,折射光線。視網膜:有許多對光線敏感的細胞,能感覺光的刺激,成縮小倒立的像。脈絡膜: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給視網膜提供營養,并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2、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視網膜上有對光線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像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了視覺。視覺的形成:物體反射的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成像(形成清晰、倒立、縮小的物象)、視覺感受器)→視覺神經(傳入神經)→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神經中樞)。視覺感受器:視網膜。眼球的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瞳孔相當于照相機的光圈、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的膠卷和脈絡膜相當于照相機暗室的壁。折光系統:角膜、晶狀體、玻璃體 形成圖像的部位:視網膜產生圖像信息的結構: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 傳導圖像信息的結構:視覺神經視覺形成部位:大腦的一定區域(視覺中樞)3.人眼有黑色、藍色等,與人的眼色有關的結構是虹膜。俗話說的“白眼球、黑眼球”分別指鞏膜、虹膜。4.在眼的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眼球;沙眼和急性結膜炎的發病部位通常是結膜,所以平時要注意眼的衛生。現在有人為提高視力而做的激光手術,是將眼的角膜切薄。5.晴天的中午,剛看完電影的人,走出電影院時,瞳孔的變化是瞳孔縮小。對進入眼球的外界物體的反射光,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結構是晶狀體,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6.根據近視眼形成像和矯正的示意圖探究近視形成的原因.正常近視是因為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使得物體在視網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鏡矯正。遠視是因為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使得物體在視網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鏡矯正。人能看清較近或較遠的物體是因為晶狀體的曲度可以調節。區別 眼球前后徑 晶狀體曲度 物體落在視網膜的 看不清何處物體 糾正方法近視眼 過長 過大 前方 遠處 配戴凹透鏡遠視眼 過短 彈性小 后方 近處 配戴凸透鏡7.光學雙凸透鏡成像原理適用于眼內成像,在眼結構中具有雙凸透鏡功能的是晶狀體。外界物體形成的物像只有落在視網膜上,人體才能形成一個清晰的視覺。眼球成像演示實驗中的白紙板、雙凸透鏡,分別相當于眼球中的視網膜、晶狀體8.為預防近視,平時看書、寫字時,眼與書的距離應保持在33cm左右,看書1小時后向遠處眺望一會兒,可以預防近視,其主要原因是使睫狀體內的肌肉得到休息。預防近視要做到“四不看”,不在強光上看書,不在光線暗的地方看書,不躺臥著看書,不在走路時看書。9..聽覺的形成: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中耳的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遞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再由聽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便形成了聽覺。10.聲音是以聲波形式傳導的,將鼓膜振動傳遞到內耳的結構是聽小骨。當遇到巨大聲響時,為,應迅速張口(此時不要捂耳),或緊閉嘴巴同時雙手捂耳。(乘飛機時咀嚼口香糖也有避免震破鼓膜的作用)1112、聽覺的形成: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產生聽覺。聽覺的形成: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錘骨、鉆骨、鐙骨)→耳蝸(耳蝸內感受器受到振動的刺激產生沖動)→聽覺視經→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形成聽覺。聽覺感受器:耳蝸。13.外耳道堵塞和中耳的鼓膜、聽小骨受損傷或發生障礙引起聽力下降則產生傳導性耳聾。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受損而引起的聽力下降或喪失叫神經性耳聾。聽小骨受損會使人的聽力完全喪失。長期使用“隨身聽”會使聽力下降。我國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14.旅客坐車閉眼,也能準確辨析汽車行駛速度的變化和是否上下坡行駛,接受這種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規管,有人乘車、乘船時會有暈車、暈船現象,這與內耳的半規管和前庭有關。三、人體的激素調節1、外分泌腺與內分泌腺的區別腺體類別 導管 分泌物去向 舉例外分泌腺 有導管 進入體內管腔或排出體外 唾液腺、肝臟、腸腺、胃腺等內分泌腺 無導管 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 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島、性腺等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有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島、性腺(睪丸、卵巢)等,它們共同組成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分泌許多種激素。外分泌腺與內分泌腺的最大區別在于分泌物排出的方式不同。外分泌腺有導管,分泌物通過導管排出,人體主要的外分泌腺有:汗腺、唾液腺、皮脂腺、胃腺、腸腺、肝臟等腺體 腺體類型 有無導管 分泌物 分泌物的去向胰腺的外分泌部 外分泌腺 有導管 胰液 小腸胰島(散布在胰腺中的一個個腺細胞團) 內分泌腺 無導管 胰島素 毛細血管2、激素:在人體內,由內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的物質,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并隨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它們在血液中量雖少但作用非常顯著,對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3、人體主要內分泌腺:4、人體內幾種激素類型及其作用(1)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進生物的生長和發育。異常:幼年: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巨人癥;生長激素過少,侏儒癥。成年:生長激素分泌過多,肢端肥大癥。(2)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異常:幼年甲狀腺激素不足,發育遲緩,呆小癥;成年甲狀腺激素過少,導致大脖子病;甲狀腺激素過多: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侏儒癥與呆小癥:相同點:患者都是從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不同點:“侏儒癥”是由于患者在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生長緩慢,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一般正常。“呆小癥”是由于甲狀腺功能不足,甲狀激素分泌過少,造成生長發育遲緩,患者不僅身材矮,生殖器官不發育且智力低下。缺乏時可以通過食用含碘的食物來治療。如海帶。(3)胰島:分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島素等,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 降低血糖的濃度。(1965年,我國首先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異常:胰島素缺乏:糖尿病。(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制劑來治療。)胰島素分泌過多患低血糖。(4)性腺(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睪丸:分泌雄性激素。):促進相應男、女生殖器官的發育,同時激發并維持男女第二性征。5、危險情境刺激了你的神經系統→大腦皮質特別興奮→促使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管擴張、面紅耳赤6、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第17章 動物的運動與行為一、人體的運動運動系統是由骨(杠桿)、骨連結(支點)、骨骼肌(動力)組成的。骨和骨連結組成了人體的骨骼。人體的骨有206塊,包括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全身的骨通過骨連結構成骨骼,支持身體,保護內臟器官;骨骼肌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使骨產生運動。骨骼是多塊骨的集合如脊柱,單塊骨如股骨、肱骨、鎖骨等不能稱作骨骼。骨根據其形態可以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各骨的形態雖然差異較大,但是結構卻很相近,骨的成分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中主要是蛋白質,使骨柔韌;無機物中主要是鈣鹽,使骨脆硬。1、人體的骨骼由206塊骨組成。頭骨骨骼 軀干骨 (例:胸骨、肋骨、脊柱);四肢骨2、骨的基本結構長骨的結構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堅韌的結締組織膜;含有血管(血液對骨有營養作用)、神經和成骨細胞(骨的生長和再生)★骨結構 骨質 骨密質 骨密質致密堅硬,抗壓力強(長骨 骨干部分)骨松質 結構疏松,能承受一定的壓力(長骨兩端部分,呈蜂窩狀)骨髓——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質中,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紅骨髓會轉變為黃骨髓 。注意:骨的生長包括長長和長粗兩方面。長骨兩端的軟骨層能不斷地產生骨組織,使骨長長;骨膜內的成骨細胞也能不斷地產生骨組織,使骨長粗。骨停止生長的原因是骨兩端的軟骨層骨化為骨。3.人體的運動系統具有支撐身體、支持運動和保護身體內部器官的作用。★4.骨連結有3種形式:不活動的連結、半活動的連結和活動的連結。其中活動的連結又叫做關節。骨的連結: 不活動的連結,如腦顱骨半活動的連結,如脊椎骨活動的連結(關節),如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關節面:關節頭、關節窩。(關節軟骨:關節面表面光滑的部分,減少兩骨摩擦)關節 關節腔:內有滑液,潤滑關節軟骨,減少摩擦。關節囊:把相鄰兩骨牢固地連接在一起。(韌帶:關節囊外面的堅韌結構,使兩骨之間連接更牢固)關節具有牢固性、柔韌性、靈活性。脫臼是指關節頭從關節窩中脫出。如不慎脫臼應注意不讓受傷關節活動,以免加重傷勢。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增加關節的靈活性、牢固性。5、骨骼肌: 肌腹——骨骼肌中間較粗的部分,紅褐色,由肌細胞組成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白色的部分,由結締組織組成肌腱可以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受到神經系統的刺激后,骨骼肌收縮、舒張,牽動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產生各種動作。人體的骨骼肌共600多塊,在運動中起動力的作用。骨骼肌具有的特性是收縮。比如:馬是一種能迅速奔跑的動物,在它的運動過程中,身體因肌肉收縮,牽引所附著的骨繞關節活動而產生運動。因此骨起杠桿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對以上三者起控制、協調作用的是神經系統。6、骨骼肌群在運動中的協作關系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必須由多組肌肉群(至少兩組肌肉)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如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二、動物的行為動物的行為是動物進行的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有適應意義的活動。動物的行為不僅表現為身體的運動(如奔跑、爬行、游泳、飛行等),還包括靜止的姿態(如靜止不動、注目凝視)、體色的改變、氣味的釋放以及各種叫聲)。※但內臟器官的活動(如心臟的跳動、胃腸的蠕動、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雞的嗉囊能貯存食物)等外部不可以觀察到因而不屬于動物的行為。★1.動物的行為可以分為許多類型,按照對動物所起到的作用覓食行為:如狗熊捕魚、狼捕鹿、一群螞蟻將一條毛蟲的尸體拖進蟻穴、蜜蜂采蜜。爭斗行為:是指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于爭奪食物、配偶、領域等發生相互攻擊或爭斗。(又叫攻擊行為)。兩只雄海豹戰斗、兩只獅子打架、上千萬只青蛙“激戰”。防御行為:動物對付外來侵略,保護自身或群體中其他個體的行為。如逃跑、靜止不動、釋放臭氣、集體防御等。如貓頭鷹的擬態、野兔發現鷹飛快跑回洞穴、河貍發現狐貍后拍打水面岸上的河貍聞聲躲回水中、變色龍的變色(保護色)、長頸鹿踢獅子的頭。“放屁蟲”排臭氧退敵、某些動物遇到強敵時逃跑或裝死。遇到獅子或狼時,北美雄麝牛就把母獸和幼獸包圍起來,自己站在外圍,低頭,雙眼直視,隨時保持高度警惕。繁殖行為:是指在繁殖過程中表現出的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與繁殖相關的行為。如孔雀開屏,雌、雄蛙的抱對,螢火蟲發光等。黑頭海鷗孵卵、雄黑熊在異性面前顯示自己的力量以獲得雌熊的青睞、孔雀開屏、家燕筑巢、母雞下蛋、母狼哺乳幼仔、昆蟲的交尾。“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社群行為:是指同種動物之間除生殖以外的各種聯系行為,社群行為群體之間有明顯的分 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存和發展。典型的營社群生活的動物有蜜蜂、螞蟻、狼等。白蟻、蜜蜂群體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螞蟻共同搬運食物2.. 動物的行為方式有多種類型,從其獲得過程(或行為的發生)來分有兩種: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一種行為,它是種固定的行為,不隨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是動物的本能行為。例如剛出生的小雞會走路隨母雞啄食、親鳥育雛、螞蟻搬家、大雁南飛、孔雀開屏、鳥類筑巢、蜘蛛織網、蜜蜂采蜜、蜂鳥吃蜜、公雞報曉、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給金魚喂食等,盡管行為比較復雜但是屬于動物的本能。后天性行為是動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這種行為會隨外界環境條件的改變而變化,是一種模仿、學習行為,所以又稱為學習行為。例如英格蘭大山雀會偷牛奶喝、黑猩猩疊木箱拿香蕉、黃牛耕地、鸚鵡學舌、驚弓之鳥、老馬識途、狗辨主客、動物表演、大象能“吹口琴”、黑猩猩用石頭砸榛子、黑猩猩用樹枝鉤取食物、、成群的雞到指定的地方覓食和吸水等。生物的運動和行為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對自身的生存和種族延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研究動物行為的目的是保護動物。動物行為的意義是有利于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動物行為的產生主要受神經系統控制。運動是動物各種行為表現的基礎,行為不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它是動物體內遺傳物質、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4.無論動物低等還是高等都有學習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就越強,學習行為越多,如黑猩猩的學習能力要比蚯蚓強的多。黑猩猩疊木箱拿香蕉的事例說明:動物越高等,它們利用學習行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因此,適應各種復雜生活環境的能力也越強。第18章 生態系統的穩定第1節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1、水分以氣體的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植物的蒸騰作用。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氣孔是葉表皮上一對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是葉片散失水分以及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2.氣孔是葉表皮上一對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是葉片散失水分以及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保衛細胞呈半月形。氣孔通過保衛細胞的吸水或失水,從而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達到調節蒸騰作用的強度。當保衛細胞失水時,則氣孔關閉,吸水則開放。3.制作葉表皮氣孔實驗中,觀察的是蠶豆葉的下表皮(陸生植物葉的下表皮氣孔一般比較多)、滴加的是清水、不需要染色、放在顯微鏡的低倍鏡下觀察。葉表皮的特點:表皮細胞無色透明、排列緊密、形狀不規則、無葉綠體,保衛細胞呈半月形,有葉綠體。4.蒸騰作用除了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外,還能吸收更多的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同時蒸騰作用使水分從葉表面大量散失,降低了葉表面的溫度。葉片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片的表皮可看到有成對的半月形保衛細胞,以及保衛細胞間隙所形成的氣孔。植物吸水時,氣孔張開,水分散失;植物失水時,氣孔閉合。氣孔是葉片散失水分以及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門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可以調節蒸騰作用強度。5、植物蒸騰作用的意義:①產生向上運輸的拉力,促進根不斷吸收水分和無機鹽②散失大部分水分(90%),降低葉表面溫度③參與生物圈中水循環第2節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綠色植物制造的氧氣,是地球大氣中氧氣的根本來源。地球上各種生物在進行生命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同時細菌等各種微生物也通過分解作用將動植物的尸體及腐爛物質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條件是光。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條件:光;場所:葉綠體;實質: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公式:氧氣+有機物→二氧化碳+水+能量(條件:有光無光都進行;場所:線粒體;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二氧化碳的鑒定: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氧氣的鑒定:能助燃,使帶火星的木條重新燃燒。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燃料燃燒3.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4.驗證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提示:溴麝香草酚藍(BTB)是一種酸堿指示劑,當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后,形成碳酸,BTB溶液由淡藍色變綠再變成黃色。第3節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生物與環境所組成的統一整體。如:草原、森林、農田、濕地等都是常見的生態系統。2、生態系統包括綠色植物、動物、微生物等有生命的生物因素以及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非生物因素,如水、溫度、光等3、生態系統能夠對環境的干擾所帶來的影響和破壞進行一定的自我調節,保持平衡狀態,維持相對穩定。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恢復穩定狀態的能力,但是其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首先是生物物種和數量上的相對穩定(表現在某一數值附近的波動)。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途徑越多,其調節能力就越強。如:森林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比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強,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比農田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強。4.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叫做生態平衡。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第十九章 植物的生殖和發育植物的生殖第1節 植物的生殖1、綠色開花植物六大器官分別是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中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2.綠色開花植物有性生殖:開花→傳粉→受精→結果①花:多數花包括雌蕊、雄蕊、花冠、花萼、花托等結構,其中雌蕊和雄蕊又稱為花蕊,是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結構。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子房三部分,子房是花的雌蕊中的主要結構,由胚珠和子房壁組成;雄蕊包括花藥和花絲兩部分,花藥能產生花粉粒。②傳粉和受精:花藥里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會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的胚珠。胚珠里有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里的一個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將來發育成種子中的胚。另一個精子與極核融合,形成受精極核將來發育成種子中的胚乳,為胚的發育提供營養。胚珠的珠被將來發育成保護種子內胚和胚乳的種皮。這種現象叫做雙受精。雙受精是許多綠色開花植物所特有的。由此可見花雌蕊中的子房將來發育成植物的果實,子房中的胚珠將發育成植物的種子 ,子房壁發育成果實的果皮,果實包括果皮和胚珠兩部分。一般情況下,可以認為胚珠數量的多少決定著果實中種子數量的多少。果實:果皮和種子③結果:子房→果實 子房壁→果皮 胚珠→種子受精卵→胚 珠被→種皮 受精極核→胚乳3、植物利用根、莖、葉等營養器官進行繁殖的方式,叫做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繁殖,也叫植物的克隆。人們還創造了扦插、嫁接和壓條等人工營養繁殖的方法。4、無性生殖:營養繁殖、分裂生殖(細菌等)、出芽生殖(酵母菌等)、克隆、嫁接、扦插、 壓條 、組織培養。營養繁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直接由根、莖、葉脫離母體后,重新長成新個體。自然營養繁殖:甘薯(根)、馬鈴薯(莖)、草莓(莖)、落地生根(葉)人工營養繁殖:扦插、嫁接、壓條常見扦插植物:甘薯、葡萄、菊、月季常見嫁接植物:蘋果、梨、桃無性生殖:營養繁殖、分裂生殖(細菌等)、孢子生殖(藻類、苔蘚類、蕨類等)、出芽生殖(酵母菌等)、克隆、植物組織培養有性生殖:試管嬰兒、種子繁殖后代、胎生、卵生5.①植物的組織培養:把植物的器官、組織甚至單個細胞,應用無菌操作技術使其在人工條件下能夠繼續生長,分化發育成一個完整植株的過程。②愈傷組織:植物的組織經過培養,原來已經分化的細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沒有組織結構的細胞團,叫作愈傷組織。愈傷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又能重新分化成根和芽等組織和器官。③植物的組織培養意義:從植物體上取材少、不僅能快速繁殖植物,保持品種的優良性狀,還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植物的生長發育1.蠶豆和玉米種子結構2.蠶豆和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點①相同點:都有 種皮 和 胚 。新植物的幼體是 胚 ,將來發育成完整的植物體。②不同點:蠶豆種子中有 兩片 片子葉,玉米種子中有 一 片子葉。蠶豆種子滴加碘酒,子葉 變藍,營養儲存在 子葉 。玉米種子滴加碘酒, 胚乳 變藍,營養儲存在 胚乳 。被子植物 例如 相同點 不同點雙子葉植物 菜豆、蠶豆、花生 種皮、胚 子葉兩片,無胚乳,營養儲存在子葉(變藍)里單子葉植物 玉米、水稻、小麥、高粱 種皮、胚 子葉一片,有胚乳,營養儲在胚乳(變藍)里3.種子萌發的條件①環境條件:適宜的 溫度 、一定的 水分 和充足的 空氣 。②自身條件: 完整的 、 活 的胚、度過休眠期和儲存豐富的 營養 。4.種子萌發的過程有的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子葉出土,這種種子播種的時候應播的淺一點。因為子葉出土需要克服的阻力加大,如果播的深,會降低種子的萌發率。同理,如果有的種子萌發時子葉不出土,可以適當播的深一點。5.(1)(2)葉芽包括生長點、葉原基、芽原基、芽軸、幼葉等五部分組成。(3)①葉原基→幼葉;②幼葉→葉;③生長點→芽軸伸長 ④芽原基→側芽; ⑤芽軸→莖(4)植物的莖、葉、花都是由芽發育而來,莖的主干通常是由胚芽發育成的,而側枝是由主干側芽發育成的。第20章 動物的生殖與發育第1節 動物的生殖1. 有性 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 受精卵 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優點:后代具有更大的 變異 性,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舉例:試管嬰兒、利用種子繁殖2. 無性 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優點:保持 母本 的優良性狀。舉例:克隆、利用根、莖、葉繁殖(營養繁殖)、扦插、嫁接、壓條、分裂3.受精方式:體 外 受精、體 內 受精根據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還是在母體外孵化成新個體,又可以將有性生殖方式分為卵生和胎生。其中卵生動物有昆蟲、魚類、兩棲類、鳥類的等;胎生動物有哺乳類。卵發育孵化的營養來至于卵黃。胎生動物發育的營養來至于通過胎盤與母體相連的血液,胎生比卵生高等。生殖方式:①卵生: 受精卵 在母體 外 發育成新個體。②胎生: 受精卵 在母體 內 發育成新個體。昆蟲 魚類 兩棲類 爬行類 鳥類 哺乳類受精方式 體內受精 體外受精 體外受精 體內受精 體內受精 體內受精生殖方式 卵生 卵生 卵生 卵生 卵生 胎生第二節 動物發育1.鳥卵的結構[7]卵殼:有氣孔,氣體交換,保護[6]氣室:供給胚胎發育所需要的氧氣[8]卵白:提供水和養料,保護[1]胚盤:內有細胞核,胚胎發育的部位[4]卵黃:供給豐富的營養物質2.鳥的生殖和發育(1)大多數鳥類的受精卵在雌鳥體內就開始發育。(2)鳥類的發育類型:特征(發育是否完全) 例子早成鳥 睜眼,被羽,足有力,能覓食 雞、鴨、鵝、大雁晚成鳥 眼閉,無羽,足軟,要哺育 家鴿、燕子、麻雀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以青蛙為例)(1)生殖特點:有性生殖、體外受精、卵生(2)發育過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3)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水陸兩棲生活,用 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4)蝌蚪和成蛙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方面有顯著差異,屬于變態發育。4.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發育方式 完全變態 發育(家蠶) 不完全變態 發育(蝗蟲)不同點 圖示特點 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 較大 若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 相似舉例 蠅、蜂、蠶、蚊、蝶 蝗蟲、蟋蟀、蟬、螻蛄、螳螂相同點 有性生殖、體內受精、發育起點受精卵5、動物克隆是人們應用科技手段,不通過動物固有的受精和生殖方式,直接由一個體細胞或者胚性細胞產生出與親代一模一樣的動物后代的無性繁殖方式。第21章 人的生殖與發育第1節 人的生殖1、人類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是通過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生殖系統的作用是:⑴產生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⑵分泌性激素,如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等。2、男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器官有睪丸、附睪、輸精管、精囊、陰莖等,其中睪丸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主要器官具有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作用,輸精管輸送精子。精子很小,外形像蝌蚪,頭大,尾長能夠游動。3、女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器官有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外陰等,其中卵巢能產生卵細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子宮是胎兒發育的場所。卵細胞是人體內最大的細胞,呈球形,幾乎用肉眼就可以看見。卵細胞的細胞質中含有豐富的卵黃,卵黃能提供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男:睪丸(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輸精管(輸送精子)女:卵巢(產生卵細胞—人體內最大的細胞,分泌雌性激素);輸卵管(輸送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受精的場所)子宮(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過程叫做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的合子叫做受精卵,受精的地點位于女性的輸卵管中,受精卵形成后立即開始分裂,并沿著輸卵管植入子宮內膜,胎兒通過胎盤從母親血液里獲得氧氣和養料,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通過胎盤排到母體的血液里,由母親排出體外。受精和胚胎發育過程精 子受精卵 胚胎卵細胞 (輸卵管) (細胞分裂) (子宮)② 受精卵的形成 是新生命的開始。③胎兒通過 胎盤 獲得營養和排除廢物。受精卵在母親體內經過約280天的生長和發育長成成熟的胎兒,成熟的胎兒連著胎盤從母體陰道排出,叫做分娩。第2節 人個體發育1、人體從受精卵發育到成熟的胎兒是胚胎發育階段;從嬰兒出生發育到個體成熟是胚后發育階段。通常所說的人的發育是胚后發育階段。人體發育可以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后發育兩個階段。胚胎發育:從受精卵發育到成熟的胎兒胚后發育:從嬰兒出生發育到個體成熟通常所說的人的發育指的是胚后發育階段。人體的胚后發育階段可以分為嬰兒期、幼兒前期、幼兒期、童年期和青春期等。青春期發育的生理特點是:身高和體重的迅速增長;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發育和性功能的成熟。此外,男孩和女孩還出現了除第一性征以外的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是由性器官產生的性激素促使的男女之間出現的性別以外的其他差異。如進入青春期后,男性長出胡須、喉結突出,音調低沉;女性的骨盆變寬、音調細高等。青春期發育的最明顯的特點是身高和體重的迅速增長。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發育和性功能的成熟。青春期心理變化的最大特點是自我意識的增強。第一性怔:男女兩性生殖器官的差異第二性征:進入青春期后,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促使男女之間出現了性別上的其他差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