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三位中國美術家》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學會多角度、多視點欣賞、評述美術作品。(2)了解三位中國美術畫家及其代表作,并了解其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及風格特點。2、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對比、欣賞、交流等活動了解和學習中國美術家的代表作品。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審美情趣。(2)體會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及其獨特的藝術魅力。(3)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學會多角度、多視點欣賞、評述美術作品。教學難點:美術欣賞的學習方法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模式:欣賞評述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學具準備:課本,筆記本等。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穩定學生情緒。二、導入:1、提問:說一說你知道哪些中國美術家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2、揭示、板書課題:《三位中國美術家》。三、新授:1、認識張擇端。通過視頻了解張擇端生平。(1)通過視頻欣賞《清明上河圖》全貌,邀請學生談談對這幅畫的印象。(2)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清明上河圖》:①畫中大船上的人情緒是怎樣的?②虹橋上面的人在做什么?③你發現了畫中有哪些店鋪和招幌?④請用簡短的話總結這幅畫給你的感受(3)藝術特色①采用長卷形式,采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②人物刻畫生動傳神2、了解徐悲鴻(1)通過對徐悲鴻南洋賑災畫展以及為戰斗英雄畫像了解其所處時代背景。(2)賞析奔馬:提出問題:徐悲鴻的奔馬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①剛勁穩健的白描線條勾勒出馬的形態②飽滿酣暢的墨色掃出馬的鬃尾③同時吸收西方繪畫光影和明暗的表現方法,用淡墨渲染出馬的結構及層次(3)通過《奔馬》、《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進一步了解徐悲鴻作品中的精神內涵及融合中西的作品特色。走近潘天壽觀察并說一說這幅《墨梅圖》和你見過的其他畫梅圖有什么不同?由構圖奇特引出畫家潘天壽。賞析《記寫雁蕩山花》①構圖 ②筆墨 ③色彩潘天壽作品欣賞小游戲:通過對潘天壽《小憩圖》的拆分,讓學生在重組過程中感受潘天壽繪畫大氣磅礴、構圖奇險的特點。四、藝術實踐說一說三位美術家作品各自的藝術特色是什么?指導學生在賞析時進一步理解畫家作品。五、教師課堂小結:六、拓展延伸:板書設計:三位中國美術家 張擇端 :長卷、散點透視、人物生動傳神 徐悲鴻:融貫中西 潘天壽:構圖奇異,大氣磅礴 電腦屏幕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