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5課 探尋新航路主備人: 審核人: 使用教師:備課時間:2022年 9月 7 日 上課時間:2022年 月 日教學內容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課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背景,主要航海家、時間、路線等基本史實;哥倫布發現美洲的基本史實及其影響;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基本史實及其歷史意義。過程與方法:依據教材內容動手繪制幾位航海家的簡要海航路線示意圖,并能列表對幾位航海家從時間、國別、路線、主要成就等方面做歸納比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認識到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改變了世界形勢,從而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學習航海家們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學重點 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全球航行。教學難點 總結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原因及意義。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史料分析法,討論法,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設計 個性設計一、激情導入 引課明標 “海洋,伴隨著人類生生不息的成長!而海洋意識與海洋發展戰略,對每一個國家來說,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向海而興,背海而衰,這也是很多國家民族的歷史都證明了的一個事實。”大家能結合我們之前所學過的歷史,來談談你對“向海而興,背海而衰”的理解嗎?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中國這些非凡的遠航探險到1433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為什么要使它們停止……至今仍是個謎。但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在歐洲,這種停止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中國的皇帝的確能發布一道道對整個國家有約束力的命令。”背海而衰,中國的近代史深深給我們上了一課。中國雖然停止了遠航探險,但是西方卻沒有。大家來對比一下“1420年歐洲人認識的世界范圍”和“1620年歐洲人認識的世界范圍”,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到底發生了什么? 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今天的學習內容第15課《探尋新航路》。二、導學引領 自主學習 1.隨著 和 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 2.來自 的絲綢、香料、瓷器、寶石和黃金等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意大利人 描繪的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紀中期, 滅掉拜占庭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因此,歐洲人越發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隨著歐洲 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有的學者斷定,從歐洲向 航行可以到達東方。 4.1487年, 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帶領由3艘輕便帆船組成的船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達非洲的 。1497年, 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 ,1498年到達印度西海岸。 5.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資助,哥倫布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 。10月,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后來,他們又“發現”了 和海地。哥倫布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 ”,即印度人。 6.1519年, 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繼續尋找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亞洲。經過3年的航行,船隊穿越大西洋、 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 。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創舉,麥哲倫成為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 的正確。 7.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 的產生和發展。同時,歐洲與亞洲、 、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三、學友互學合作交流 學友之間相互檢查配套練習冊自主研討完成情況,學友互學合作交流,學友共同努力也不能完成的請教老師。四、展示評價精講點撥 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1、新航路開辟的背景:材料一:歐洲的消費者和生產者變得習慣于并依賴于外國的商品和市場。隨著人口的增長,交易的規模也開始逐漸增大。人口壓力加之諸國家和城邦之間的競爭的促進力,驅動商人們去尋找新的產地、新的路線和新的市場。----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500年左右,隨著歐洲商品經濟的日益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貨幣日益取代土地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標志,貨幣成為普遍的交換手段。 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益發達。新興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材料三:“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恩格斯 來自東方的絲綢、香料、瓷器、寶石和黃金等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材料四:馬可·波羅筆下的東方日本國據有黃金,其數無限,蓋其所屬島嶼有金,而地距陸地甚遠,商人鮮至,所以金多無量,而不知何用。 秦海(中國南海)中,共有7459座島或為黃金寶石,或為一切種類香料,多至不可思議。 而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描繪的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控制傳統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貿易通道。當時,亞洲的商品要先匯聚到地中海地區,再轉運歐洲各地,中間要經過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的層層轉手,商品到達歐洲后,價格已經漲了8-10倍。15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繳納高額關稅,使得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更加昂貴。因此,歐洲人越發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相關史事:中世紀,大多數歐洲人認為,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地是平的,還有四個角。甚至有人說:如果地球是圓的,那么在它的背面,人就會頭朝下、腳朝上走路,花草樹木會倒著長,雨水和冰雹不是從天上而落,而是從地面往上噴,只有瘋子才認為地球是圓。15世紀初,古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書被翻譯成拉丁文,地圓學說逐漸流行。航海家們憑借航海經驗,注意到揚帆出海的船只最后消失的總是桅桿,船只歸航時,桅桿最先映入人們眼簾。這說明水面在近處看是平的,但從大的范圍看,應該是圓的。2、新航路開辟的技術條件 托勒密(約90-168年)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新相信地球是圓的。有的學者還能大致勾畫出地球的自然輪廓。他們斷定,從歐洲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一些人試圖環繞地球進行航行。這是修復后的圣瑪麗亞號,現停泊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港。瑪麗亞號是哥倫布首次出航所乘船只中最大的一艘,長約35米,噸位為130噸。它是一艘典型的多桅帆船,從圖上可以看出,它一共有3根桅桿,而且都加裝了橫帆。由于體積不大,重量小,所以,這類船速度快,便于逆風行駛。正是這類船的產生為尋找新航路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羅盤技術 造船技術:多桅帆船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用于“羅盤”導航技術,經過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羅盤技術。同時歐洲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載重量增加到600--800噸,可以裝載更多的水手、食物和商品。船的規模變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縱更加靈便。二、新航路開辟的過程1.閱讀教材P72的第1、2段,思考:葡萄牙的航海家開始了怎樣的冒險?各自有怎樣的發現?答案提示:①1487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帶領由3艘輕便帆船組成的船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達非洲的好望角。②1497年,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1498年到達印度西海岸。2.閱讀教材P72的第3段,思考:受到刺激的西班牙,資助誰去進行航行的?他發現了什么?答案提示: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受到西班牙王室的資助,率領船隊開始航行,并發現了古巴和海地。教師總結:哥倫布始終認為他到達的是亞洲的印度,他還把當地的居民稱呼為“印第安人”,這個名稱到今天都沒有改變。3.思考:西班牙王室和葡萄牙王室所支持的航海路線有什么規律?答案提示:西班牙往西,葡萄牙往東。三 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1.哥倫布的10年航海雖然沒能給西班牙帶來預想中的財富,但是向西航行尋找到達亞洲航線的夢想依然激勵著歐洲人繼續探險。結合教材P73第1段的內容,思考:麥哲倫船隊航行的經過是怎樣的?有何意義?答案提示:1519年,麥哲倫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歐洲。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創舉,麥哲倫成為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完成表格時間人物國別航線支持的王室1487--1488迪亞士葡萄牙好望角葡王室1492哥倫布意大利向西:到達美洲大陸西王室1497--1498達伽馬葡萄牙 好望角-印度葡王室1519--1522麥哲倫葡萄牙向西:環球航行西王室總結:新航路開辟可以總結成一個中心、兩個方向、兩條航線、四個人物一個中心:歐洲兩個方向:向西、向東兩條航線:向西:西歐—美洲—亞洲—西歐 向東:西歐—非洲(好望角)—印度四個人物: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探討:航海家們在航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出示:航海之旅日記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們越過海峽,進入太平洋。在3個月20天里,我們沒有吃過任何新鮮的食物。我們吃的餅干已不是餅干,而是爬滿蟲子、發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們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黃水。我們也把蓋在大桅頂端以免它損壞帆纜索具的幾張牛皮取下來吃了。但是它們經過風吹日曬和雨淋,已經十分堅硬,我們只好把它們放在海水里泡上四五天,然后再放在火上烤,這樣才能吃下去。我們還常常吃木屑。有人賣老鼠……然而,即使這樣也找不到老鼠了。——引自與麥哲倫一道作環球航行的皮加費塔在航海日記中的描述問:你從四位西方航海家身上學到哪些優秀品質?勇于開拓、創新進取、不怕犧牲、克服困難判斷: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麥哲倫的船隊完成環球航行(√)連連看迪亞士 歸來沒有統帥 哥倫布 首次開辟通往東方新航路 達.伽馬 發現美洲麥哲倫 首次抵達好望角情境再現 小紅通過“時光隧道”來到了16世紀的歐洲。她來到一個集市,集市里商品琳瑯滿目…… 你認為小紅可能買到的商品有:(D)①亞洲的絲綢②非洲的象牙③美洲的玉米④歐洲手工藝品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五、訓練反饋自測自評 1、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逐步確立起來。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是( D ) A.歐洲地理學的發展 B.馬可 波羅對東方的描述激起人們向往C.傳統東方商路受阻 D.新生的資產階級渴求開辟新市場2、“對于人類來說,這是一個關系到世界歷史重大轉折的時刻,因為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從而也就打開了新舊大陸之間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世紀的閉塞。”材料評述的是(D ) A.哥倫布的“發現” B.迪亞士的“發現”C.達 伽馬的“發現” D.麥哲倫的“發現”3、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區的封閉狀態,人類由此各民族分散、孤立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文中“地理大發現”指的是( A ) A.新航路開辟 B.宗教改革 C.工業革命 D.殖民擴張4、開辟新航路的環球航行,先后經過的順序是( A ) A.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5、歐洲航海家從15世紀開始新航路的探索。其中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D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六、課堂小結總結提升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新航路開辟的背景、條件等基本史實,知道為新航路的開辟作出巨大貢獻的兩位航海家,清楚他們的基本航海路線,以及他們各自開辟的航路的歷史意義。作業設計 復習背誦本課知識點,完成作業題。板書設計 第15課 探尋新航路一新航路的熱潮:新航路開辟的背景新航路開辟的技術條件二、哥倫布“發現”美洲1、迪亞士發現好望角2、達伽馬到達印度3、哥倫布發現美洲三、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1、麥哲倫環球航行2、新航路開辟的歷史意義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