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運動的規律性 教案一、教學目標1.必備知識:運動的概念;物質與運動的辯證關系;規律的含義及特點;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關鍵能力:能夠通過物質與運動的關系,掌握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能夠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高運用哲學原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 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的錯誤。2.科學精神: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分析問題,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3.公共參與:尊重規律基礎上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造福人類。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學難點:規律的含義、特點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學生探究活動: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周易》思考:談談你對《周易》中這句話的理解。教師講解:“日”“月”“寒”“暑”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這節課我們要講的就是運動的規律性。(二)新課講授:總議題:運動的規律性議題一:規律是客觀的展示材料:春去秋來,寒來暑往,自然界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人類社會: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考:從上面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展示交流:學生交流發言。教師總結: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展示材料:材料一: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材料二: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思考:以上材料體現了什么觀點?展示交流:學生交流發言。教師總結:物質是運動的物質。從物體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變化,從生命有機體的新陳代謝到社會生產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任何具體的物質形態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展示材料:材料一:元素的發現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最初出現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只有63種,人們按照元素有規律的變化推論,世界上應該還有更多的元素,因而在周期表上給還未找到的元素留下了它們各自的“空位”。光譜技術出現后,空位上的元素先后被發現。到目前為止,化學元素周期表上已經有118種元素,其中有一些元素是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元素。材料二: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思考:以上材料體現了什么觀點?展示交流:學生交流發言。教師總結: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客觀性的,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它是不可違背的。規律是普遍性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議題二: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展示材料: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道長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您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才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卻沒動。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另一個留在公司里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已經成為經理。有一天兩個人遇到了。“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日子有什么難過?何必硬賴在公司?所以辭職。”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你當時為什么沒聽師父的話呢?”“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我只要想‘不過為了混碗飯吃’,老板說什么是什么,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隔半天,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思考:兩人對師傅的話理解不同,說明了什么道理?展示交流:學生交流發言。教師總結:對于同一句話,兩人產生了不同的認識,說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它不僅可以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不僅能夠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展示材料:《孟子》記載:“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人們常說:“水往低處流。”但現代水利設施卻可以把水從低處引向高處,灌溉農田,供人使用。根據生物學知識,人們可以將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定向地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中,從而獲得人類希望的遺傳性狀,創造出新的物種。思考:比較上面兩則材料,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人們應如何實現自己的目的。展示交流:學生交流發言。教師總結: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無條件的。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意識的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有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議題三:一切從實際出發 實事求是展示材料: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該村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但人均耕地少、交通設施落后等,嚴重制約了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考察十八洞村時指出:“發展是甩掉賞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因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人均耕地0.83畝,種什么?在哪兒種?經過充分調研,村里的群眾把目光投向當地特產狝猴桃,大力發展獼猴桃經濟,取得了成功。該村結合實際,又發展了黃牛養殖、鄉村旅游和苗繡等產業。2017年,十八洞村成功脫貧摘帽。思考:做事情要達到預期目的,首先要具備什么條件?請用具體事例說明你的理由。展示交流:學生交流發言。教師總結: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反對唯意志主義和安于現狀、無所作為的思想。原理補充:1.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1)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的原理〖原理內容〗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只有正確的意識才能有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錯誤的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方法論〗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2.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原理(1)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2)意識的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①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有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②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