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學生認識到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理解視平線,與消失點在透視現象中的作用。 學習能發現生活中的透視現象。初步懂得透視中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并能用這些規律表現身邊的景物。 通過教學活動逐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感受透視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點: 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能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律,將透視知識運用到繪畫中,使描繪的現象更真實。 教學難點: 繪畫實踐中運用所掌握透視原理和規律,提高兒童繪畫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學們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課件PPT等。 教學過程:組織教學檢查學具情況,組織紀律 二、游戲導入師:請同學們用手測量出老師的身高 (學生手量回答) 師:你們知道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嗎? (學生討論發言) 老師介紹透視現象 離我們近的物體看起來大,而離我們遠的物體看起來小,這種現象就是景物的近大遠小現象,也叫透視現象。 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1.找一找 請同學找一找身邊的透視現象。 (根據老師提供的生活中的圖片找一找) 師:同學們從畫中看到了一些什么樣的透視現象呢? (預)生:近的寬一些,遠的越來越來窄了。 生:離我們近的清晰,離我們遠的很模糊。 生:從大變到越來越小了…… 根據學生仔細觀察后歸納透視現象; 師生觀察后總結出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疏遠密的透視現象。 緊接著我又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師生共同觀察分析圖片討論總結出是由于距離不同,位置不同,我們就會有近大遠小、形狀改變的感覺。我們站在路的中心,會看到路面和兩旁的樹木、房屋都漸漸集中到我們眼睛正前方的一個點上,這一點稱為視點。這些通常是不畫出來的,但在作畫的過程中通常要用到。 師:我們從畫面上都能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有沒有發現是什么? (預)生:都變得越來越小了。 生:…… 師: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他們的畫上的景物都在慢慢延伸最后消失到一個點上了? (預)生:是的 師:我們稱消失的點為消失點。以消失點為點的一條線為視平線。 生:…… 師:視平線就是當我們眼睛平視前方時,與我們視線處于同一水平的線為視平線。 小結:板示講解:視平線,視點。 視平線:就是與畫者視線平行的水平線 視點:視點一定在視平線上,當人眼看物體的視角縮小為0度時,形體就縮小為一個點,這個點就是視點。 2.欣賞 請同學們欣賞名畫從中體會透視現象給畫面帶來的美感,并討論發言它的魅力所在。再找出話中的視平線,視點。 3.游戲 請同學們在名畫《米德爾哈爾尼斯的道路》中找到視平線,視點。 師:請一名同學上臺找出消失點與視平線。 4.應用表現 請一位同學根據老師所講解的,到黑板上畫一幅簡單的道路圖,具有透視效果的畫。 根據學生所畫,找出錯誤與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加深透視線的作用 再老師根據學生所畫回顧知識點,加深記憶。 三、學生作業 用透視現象表現老師出示的圖片。 要求:a.先找視平線,消失點。b.畫幾條典型的透視線。 c.按透視現象處理好豎線,斜線。 d.線條流暢。 教師及時指出學生在繪畫存在的問題,對畫的好的學生給予鼓勵。 四、展評作業: 1.透視現象是否合理把握。 2.線條是否流暢。 3.畫面是否完整。 4.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的表現出來。 圍繞以上4點學生自評,互評。同學之間互相修改,力求把畫面畫的完整、生動。 并說一說這節課你的收獲。 五、教學延伸: 找一找校園中有透視現象的場景。或把自己家里有這種現象畫下來,為下一堂課的寫生做好準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