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干旱的寶地—石油寶庫》 【教材分析】 《石油寶庫》是《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課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是通過波斯灣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介紹后對此地的自然條件進行了介紹,能使學生感悟到此地發展傳統的農業和工業的條件不足,但是自然資源石油的發現卻為此地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之后教材再重點分析了這個地區的生產特色,石油的開采和銷售。最后介紹了石油的開采和銷售所帶來的財富,改變了波斯灣干旱地區人民以往的貧窮生活。他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還發展了現代化的工農業。同時,讓學生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讓學生體會人類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適應環境,與干旱環境和諧共存的。對于此課的教學,本課教學就以干旱區域的位置→自然條件→生產特色→人民生活為線索進行教材處理,指導教學,然后從地理位置對自然條件的影響,自然條件決定生產特色,生產特色影響人民的生活,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讓學生更深刻感悟自然條件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制約及其人類運用智慧適應環境,與環境和諧相處。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學習了第一單元從地圖上獲取信息知識;第二單元,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對世界的基本知識大洲大洋、自然環境、人口民族等基礎知識已有所了解,具有了一定的地理學科素養。本課是屬于第三單元的內容,學生開始學習不同區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人文特色的內容,前面已經學了平原、山區、水邊、草原這些區域人民的生活,對區域的介紹已有基本的知識框架。但同時,七年級學生從小學剛剛跨進初中,對社會時政的關心度不高,知識面不夠廣泛,對于世界不同區域間的人們生活狀況了解不多。基于如此,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了opec組織簡介的視頻,讓學生能了解國際經濟組織在國際經濟生活的影響,從小培養國際視野和關心國際政治經濟的情懷。穿插迪拜用石油財富打造起來的豪華城市視頻教學,讓學生能足不出戶游歷迪拜,了解世界,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從中也深切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同時通過對石油之“憂”引發的思考,觸發學生思考國際政治,在討論中開拓國際視野。 【教學目標】 閱讀波斯灣地區的地形圖,了解此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閱讀波斯灣地區的石油輸出線路圖,了解石油的輸出線路,通過各種地圖的閱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通過2處小組討論,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總結及表達能力。運用優秀小組代表上臺分享答案的環節,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通過石油財富打造的城市視頻教學,展現真實迪拜,了解迪拜人民生活的真實世界,促動學生積極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通過波斯灣地區生產特色的學習,理解人類的偉大,人類利用自己的智慧與環境共存,產生對人類文明的敬畏的情感。通過探討發展道路環節,觸發對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思考,增強務實理念 重點:1.波斯灣地區的優越的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和豐富石油資源的自然條件; 2.分析概括波斯灣地區人們是如何利用優越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優勢發展經濟。 難點:波斯灣地區的石油開采和銷售對當地人們生活帶來的雙重影響 學習難點: 【教學方法】采用ppt和視頻教學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ppt1,圖片,阿聯酋城市迪拜的過去和今天 思考:阿聯酋城市迪拜的過去和今天,同學們知道為什么今夕變化如此之大嗎? 生回答: 師總結:因為這個地方所處之地為波斯灣沿岸,這個地方在20世紀發現了石油資源,今天讓我們走近波斯灣沿岸。 新課教學: 干旱的寶地---波斯灣沿岸 一、位置 展示ppt2東半球經緯網圖片、西亞地形圖 問:誰能說一說西亞波斯灣地區的具體位置?請從經緯度位置和相對位置來分析。 生回答: 師總結:波斯灣地區地處低緯度地區,西亞,波斯灣沿岸,五海三洲之地 展示ppt3,師:請大家近距離看五海三洲之地的具體海洲名稱(追:哪五海?哪三洲?) 師:國際交通要沖,自古以來即東西方經濟文化交通之樞紐,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乃兵家必爭之地 二、自然條件 展示ppt4,西亞地形圖、氣候圖、資源分布圖,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回答該地的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的狀況?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各種地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表達能力) 生回答,請優秀的小組上臺展示他們的答案,然后請這位學生展示已設計好的ppt5、ppt6、ppt7、ppt8,和他自己的答案進行核對。 波斯灣地區 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原面積少,沙漠廣布 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降水稀少 河流:河流稀少 自然資源: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為這個優秀的小組鼓掌! 過渡:當地水資源比較缺乏,耕地面積少,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那么這些國家靠以致富呢 學生回答 師:石油的開采和銷售 三、生產特色-----石油之產 展示ppt9,(書本波斯灣地區的國家及石油分布圖3-63),請學生說一說:1、波斯灣地區主要有哪些國家 2、說說盛產石油的國家有哪些 展現ppt10三則閱讀資料:西亞石油的特點 同桌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師總結:西亞石油儲量豐、 產量大、油質好、開采易、運輸便利、出口多 三、生產特色---石油之銷 展示ppt11,(課文閱讀卡) ppt12,播放視頻,opec簡介 (設計意圖:通過對國家組織opec視頻的播放,能讓學生更好理解國際社會組織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從小培養國際視野和關心國際事務的情懷) 思考歐佩克成立的意義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 石油運輸路線的探究:ppt13 展示ppt14,小組討論,完成石油運輸路線的探究。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可以活躍學生思維,在互幫互助中完成任務,優秀學生有表達機會,學困生能從他人表達中學會識別地圖、分析問題的能力,總結歸納的能力,從小培養團隊意識,合作能力) 要求:寫出途經的主要海域、海峽、運河 請小組代表發言。 展示完整的路線表格圖。 四、生產對人民生活的影響----石油之利 ppt15,(課文圖3-66,西亞部分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 ppt16師總結:石油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極大的改變和提高了當地阿拉伯人的生活 ppt17播放視頻:迪拜的所見所聞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通過視頻形象直觀地了解現實的迪拜景觀及人民生活狀況,了解迪拜人們生活的真實世界,促動學生積極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 五、石油之憂引發的思考 ppt18展示過渡:石油給當地人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憂慮,你覺得他們的憂慮有哪些 生回答 師:石油有一天會枯竭,石油引發矛盾而導致戰爭 ppt19提問:那么波斯灣地區的人民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行哪些方面的探索呢? 生回答: 師:發展旅游業、商業等 【板書設計】ppt20 干旱的寶地-----波斯灣沿岸 一.位置: 西亞,波斯灣沿岸,五海三洲之地 二.自然條件 (1)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降水稀少,降水稀少 (2)到處黃沙漫漫,耕地面積少 (3)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三.生產特色 ( 1)石油的開采 ( 2)石油的銷售 (三條重要的銷售路線) 四.生產對人民生活的影響 石油帶來了財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石油之憂引發的思考 對新的發展方式的探索和追求——開發旅游業和商業 【作業設計】 作業本p51頁 1—8 題 p52頁3-4題 【教學反思】 本課采用了ppt和視頻相結合教學,學生興趣高,同時擴展學生的視野,引發了關心國際社會情懷,但是不能找到波斯灣地區在石油開采出來前和后的某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變化的視頻,是個遺憾。通過波斯灣的自然條件描述,再分析因自然條件中石油資源的豐富蘊藏而改變當地人民的生活,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因地制宜地開展生產及其重要,同時培養學生務實的理念(即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發展的理念)。最后,通過石油之憂環節的設計,培養學生從小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說明:每篇課例不超5000字。教學過程設計中,可選擇3-5處設計說明設計意圖,設計意圖在此片段下方用括號加以說明,每處說明不超100個字,教學反思在300字以內。使用統一封面(見附件),正文內不署學校及教師姓名。用A4紙張排版,每頁字數為30×35,標題為3號黑體,正文敘述用小4號宋體,設計意圖說明用小4號楷體。樣例中的留空大小可以自行調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