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過程與方法:1、能夠自己提出孵小雞活動的大致思路。2、能和別人交換意見,認真聽取同學的觀點。3、能夠利用查閱資料等方法獲取信息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4、能選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交流觀察結果。知識與技能:了解雞的胚胎發育的大致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愛護生命。2、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技能去解決問題。3、體會到科學技術是有用的。1、提問:⑴你知道小雞是怎么出生的嗎 ⑵關于孵小雞,你知道些什么呢 2、學生討論。3、揭示課題,播放錄像。[說明]這部分的教學主要是通過討論使學生對雞的繁殖過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揭示本課的研究內容--孵小雞,播放錄像的目的主要是補充學生感性經驗的不足,也是作為討論部分的一個小結。1、談話:同學們,你聽說過愛迪生小時候鉆到雞窩里學老母雞孵小雞的故事嗎 如果我們找一些雞蛋來,是否可以真的孵出小雞呢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孵小雞呢 2、學生討論。【說明】如果學生的經驗不夠的話,這里的討論除了啟發學生根據母雞孵小雞的情況推測孵小雞的必要條件外,還需要提供一些資料供他們查閱,使他們了解更多的事實,以便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任何人都是無法憑空對不了解的東西進行猜測的。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4、小結:(孵小雞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學生提出的相應對策)5、提問: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在孵小雞的過程中雞蛋里面發生的變化呢 6、學生討論。7、匯報交流。8、小結。[說明]這個部分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在推測孵小雞需要滿足的條件和設想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訓練的是學生對所研究問題提出大致的思路和計劃的能力。這是我們在面對一個問題時必須具備的一種本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不要過于注重孵小雞的“動作要領”,要放手發動學生討論,以便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真正有價值的東西。1、出示孵化箱,介紹:同學們,這就是我們在孵小雞過程中需要的孵化箱,它為什么可以替代老母雞孵小雞呢 請大家觀察一下。2、學生觀察匯報。3、講解孵化箱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談話:我們在孵小雞的過程中每隔3~4天可以打破一個雞蛋,觀察里面發生了什么變化,同時要作好記錄,你打算怎么來記錄你看到的現象呢 5、學生思考、匯報。6、小結。[注意]鑒于孵小雞活動的特點,分組以每班3~4組比較合適,少了學生缺乏熱情,多了不太好操作,每組的雞蛋10~15個為宜。不要忘了在課上觀察受精的雞蛋,作好記錄。自我評價 ☆☆☆☆☆ 家長評價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