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學做青團》教學設計課題 《學做青團》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勞動 年級 七年級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介紹青團的傳統意義,使學生了解到清明時吃青團的寓意是為了紀念先人、團圓的意思。而且吃艾草做的青團子還可以預防疾病,提高自己的身體免疫力。然后再介紹制作青團的步驟,引導學生能夠學會制作青團。青團是中國的傳統美食,學會制作傳統美食感受到動手的快樂。學習目標 1、勞動觀念:懂得生活會因為勞動更美好的道理,明白學會包青團對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增強對傳統小吃背后蘊含的人文思想的認知和熱愛。2、勞動能力:能夠結合實際需求學會制作青團,鍛煉動手能力,學會探究傳統小吃背后的人文底蘊。3、勞動習慣和品質:培養和別人合作勞動的能力,形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品質。4、勞動精神:在勞動中養成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勞動精神,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重點 了解青團的傳統意義,并且學會制作。難點 制作出美味、好看的青團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謎底導入。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請大家一起來猜一猜小寶塔角尖尖,綠披衣裳穿外邊兒。綠色的皮,軟又糯。里邊的餡兒,爽清甜!課件展示答案青團青團的簡介青團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清香。青團是江南人家在清明節吃的一道傳統點心,據考證青團之稱大約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每逢清明幾乎都要蒸青團,古時候人們做青團主要用作祭祀。今天老師來和你們一起學做青團。板書課題:《學做青團》 學生思考舉手回答認真觀看課件引出課題 通過謎底導入調動學生對學做青團的興趣。介紹青團使學生更了解。講授新課 青團的傳統意義。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清明節吃青團有什么意義嗎? 課件展示清明時吃青團的寓意是為了紀念先人、團圓的意思。而且吃艾草做的青團子還可以預防疾病,提高自己的身體免疫力。還有個說法,就是太平天國時期,李秀成的一個大將躲在了農民朋友家里,這個農民朋友給這個大將做的青團吃。拓展延伸師:同學們知道還有哪些和青團一般有著美好寓意的傳統食品嗎?月餅月餅,又稱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中國的漢族傳統美食之一。 月餅最初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中秋節吃月餅和賞月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不可或缺的習俗。月餅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壽桃壽桃寓意幸福健康吉祥如意、延年益壽面條面條寓意著長壽因面條長長的寓意長命百歲煎餃煎餃的寓意是金玉滿堂,象征財源滾滾,過年吃餃子的寓意為“更歲交子”。年糕年糕口感軟糯,過年吃年糕,有“年年高升”的寓意。師:艾葉是制作青團的重要材料,它具有特殊的營養價值,有清涼、平抑肝火等功效,是應季食療的好原料。除了艾葉,還有沒有其他植物可以替代制作青團 展示答案有,可以用鼠曲草,草頭,漿麥草,泥胡菜代替。制作青團的準備艾草200克,米粉80克,糯米粉300克,油30克,白糖20克,熱水200毫升120毫升,少量小蘇打【餡料】:豆沙餡或其他餡料400克師:用艾葉和面是青團制作中一道關鍵的工序,對青團的口感有著重要的影響。1、洗凈艾葉,開水焯煮。2、艾葉放涼切碎。3、艾葉中加入糯米粉、粳米粉,加入溫開水拌勻。4、揉成艾葉面團。師:制作青團的過程中,為防止出現面團黏手的現象,可以在手掌心抹上少量菜籽油或色拉油。各地的青團有不同做法,我們既要傳承,又要創新。青團的制作還可以有多種花式,你喜歡什么樣的青團形狀呢 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創意吧!青團的形狀青團除了圓形的團狀,現在也發展出多種多樣的形狀,有做成下圖這種三角狀的,還有的做成像餃子一樣的形狀,或者把青團放到模具里面,壓成各式各樣的花樣。三、青團制作步驟1、和面。注意:如果太黏再加點糯米粉。2、搓條,下劑,搟皮。小貼士:制作青團的過程中,為防止出現面團黏手的現象,可以在手掌心抹上少量菜籽油或色拉油。3、包餡。小貼士:包青團時如果太干,可以少量加入玉米油揉搓。4、捏褶,或者直接封口。5、成形。注意:蒸制的時候,需要將青團放在鋪有濕紗布或蒸籠紙的蒸屜上,這樣可以防粘。青團的餡料春季也是薺菜大量上市的季節,把薺菜焯水,加少許的肉,和勻了包在青團里面也非常的好吃。當然,大量的青團都是甜口的,比如紫薯餡的,把紫薯煮熟加少許的糖和油,包在青團里,軟糯香甜。還有芝麻餡的,用黑芝麻炒熟,碾碎,加適量的糖,包在青團里面。勞動評價:師:請同學們給自己本節課的表現打個分吧!評價內容達成情況知道青團的傳統意義認識青團的食材組成,了解青團的營養價值學會制作青團感受動手制作的快樂勞動反思:你的青團制作成功了嗎 若失敗了,原因是什么 舉例:我的青團制作失敗了,原因是褶捏得太丑了。2、在制作青團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 是怎么解決的 舉例:遇到了不會捏褶的困難,我向會做青團的朋友尋求幫助。拓展延伸1.清明節吃青團的傳說故事2.清明節除了吃青團還有吃什么呢?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將艾草弄成泥,加上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起和拌成團。然后把準備好的餡料包進面團里,再封口隔水蒸出來。清明節除了吃青團還有吃什么呢?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 學生思考舉手回答認真觀看課件了解青團的寓意觀看課件回想生活中見過的月餅加深印象觀看圖片理解寓意認真聆聽學生思考同桌討論適當記錄認真觀看課件學習青團制作的關鍵工序并進行實踐操作。了解青團形狀閱讀課件,觀察圖片和文字描述,了解詳細的制作步驟,并根據步驟制作青團。觀看課件了解青團餡料種類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聯系整堂課所學知識,思考回答問題。認真觀看了解拓展延伸部分 通過簡單介紹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課件展示拓展延伸了解月餅的寓意。通過課件展示了解壽桃、面條、煎餃、年糕的寓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加深學生對青團的理解。展示青團所需食材,引導學生的了解。通過課件展示艾葉和面,引導同學更了解青團的制作過程,通過實踐操作鍛煉學生動手能力。通過課件展示青團的制作步驟,加深學生對青團制作的認識。教師提醒幫助學生制作青團更加順利。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更了解青團。通過自我評價引導學生總結這堂課的所得所感,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在之后的課程中加以改正。通過問題的思考回答引導學生總結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并運用課堂知識分析。通過課件展示使學生了解清明節除了吃青團還有吃別的,拓寬知識面。課堂練習 在學習制作青團的過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樂趣呢?你覺得做青團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學生思考交流,完成課堂練習 引導學生總結課堂知識,發揮創新思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了解了青團的傳統意義,認識青團的食材組成,了解青團的營養價值。并且學會制作青團,感受到動手的快樂。 總結 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板書 學做青團一、青團的傳統意義二、制作青團的準備三、制作步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