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教學設計一 、背景 ——— 議題依據1.課改實 驗 。 核 心 素 養 時 代 , 新 課 程 著 力 改 變教師的 教 學方式和學生 的 學習 方 式 。 本 節 課 是 中學政 史地 學科 核 心素養交 融培養的實踐案例, 探索通過思 想 政 治 課 交 融 培 養 政 史 地 學 科 核 心 素 養的途徑 與 方 法 , 具 有 跨 學 科培養核心素 養 的 實 驗課特征 。2.新老結 合 。 本 節 課 由 教 師 規 劃 設 計 , 學 生 自主學 習 、合 作 學 習 、探 究 學 習 , 是 落 實 新 課 標 要求 、培養 核 心 素 養 、推 動 教 學 方 式 轉 變 的 議 題 式教學新 課 型; 本節課又是高中 一 輪 復 習 課 , 具 有老課型復習課的特征 。3.創新 探 索 。 本 節 課 不 同于一般的復習課: 在“三新一 舊”背 景 下 , 舊 教 材 落 實 新 課 標 的 難 度 較大 。在 一 般 復 習 課 中 , 教 師 常 常 獨 占 課 堂 , 而 議題式教 學 的 復 習 課 , 教 師 只 是 幕 后 策 劃 , 課 堂 成為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 。本節課也 不 同 于 一 般 的 議 題 式 教 學: 一 般 的 議題式教 學 的 議 題 , 只 涉 及 一 個 章 節 的 知 識 , 教 師根據教 學 進 度 進 行 即 可 。 而 復 習 課 中 的 議 題 式 教學 , 為了拓寬學科視野 , 培 養 學 生 的 綜 合 分 析 、 辯證思維 和 創 新 能 力 , 提 升 學 生 的 核 心 素 養 , 系 統復習學 科 知 識 , 可以整合各個 模 塊 知 識 , 聚 焦 教學目標 和 重 難 點 , 跨 越 政 史 地 等 學 科 界 限 , 根 據復 習 需 要 自 主 確 定 議 題 。 議 題 的 靈 活 性 大 大 增強 。本節課意 在 探 索 復 習 課 運 用 議 題 式 教 學 交 融 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 。二 、提煉 ——— 議題確定提煉議 題 題 目是復習課議 題 式教 學的關 鍵 。 提煉議題基于三個原則:1.課標原則 ——— 定方向 。新課標《經 濟 與 社 會》2.1 中 的 教 學 提 示 的 要求: “以‘為什么發展必須以人 民 為中心’為 議 題, 探究 堅 持 新 發 展 理 念 、 轉 變 經 濟發展方式的意 義。”這個議 題 是根據學生必修 二 的 知 識 水 平 , 從 經濟發展 的角度提出的 要 求 , 用 必 修 二 的 知 識 來 解決 ,適用 于 新 授 課 。據 此 本 課 議題的方向定為 “以人民為中心”。2.學情原則 ——— 定層次 。復習階段 學 生 有 了 高 中 各 科 的 知 識 儲 備 , 可 將新課標中的“為 什么發展必須以 人 民 為中心”的 議題提升為“堅 持 以 人 民 為 中 心”,這 就 需 要 拓 寬 知識范圍 , 綜 合 運 用 高 中 政 治 各 個 模 塊 的 知 識 以 及其他 學 科 的 知 識 , 認 識“以 人 民 為 中 心”。議 題 層次的提 高 , 解決問題的難度 更 大 , 要 求 知 識 覆 蓋面更 廣 , 需 要 學 生 整 合 教 材 、 提 煉 主 題 、 拓 寬 視野 , 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3. 目標原則 ——— 定方式 。本節課的 知 識 目 標 是 梳 理 高 中政治四個必修 模塊中“以 人 民 為 中 心”的 相 關 知 識 , 把 握 黨 、政 府 、人民的 內 在 聯 系 。 能 力 目 標 為增強綜合思維 與運用能 力 、合作學習與探究 能 力 、 語 言 溝 通 與 表達能力 等 等 。 學 科 核 心 素 養 目 標 是 以 政 治 學 科 核心素養 為 主 , 以交融培養歷史 、 地 理 學 科 核 心 素養為輔 , 素養目標聚焦系統性 、跨學科性 。三 、設計 ——— 議題思路1.依據課 程 標 準 、 教 材 內 容 、 復 習 目 標 、 學 生知識儲備確定議題 。2.根據目標設置學習任務 , 指導學生完成任務 , 并在完成任務中提高能力 。3.展示學 習 成 果 , 鍛 煉 自 身 能 力 , 提 升 自 身 素養 。4.教師點撥點評 。5.課后拓展延伸 ,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素養 。四 、指向 ——— 議題目標結合 實 例 和 史 實 , 闡 釋 堅 持 以 人 民 為 中 心 。 理性分 析 實 例 , 認 同 黨 、政 府 、 國家始終堅持以 人民為 中 心 。 用 辯 證 思 維 與 歷 史 思 維 獨 立 思 考, 理性 澄 清 有 關 信 息 和 觀 點 。 樹 立 為 人 民 服 務 的 思想 。設計意圖: 育人總目標為“樹立為人 民服務 的 思想”。梳理和運用黨 、政府 的有關知識 , 運 用史 實(歷史: 史料實證) 和精 準扶貧 的實例(地理: 區 域認知), 通過辨別分析社會生活 中 的反 面事例, 理性澄清認識(政治: 科學精神), 論證“黨 堅持 以 人民為中心”的觀點(政治: 政治認同)。論證分析是政 治認 同 水平 3 的 目標要 求 , 辨 析各種錯誤思潮則是水平 4 的要 求 。 學 生 完成 高 中學業 ,在復習時要達到水平 3 的基本要求(高考 要求), 本班是個卓越班 , 可將 目標提升 到政 治認 同水平 4(參加自主招生的要求)。五 、聚焦 ——— 議題重難點1.重點: 從 黨 、政 府 、 國 家 的 有 關 作 為 論 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難點: 理性 分 析 懲 治 黨 和 政 府 工 作 人 員 的 貪污腐 敗 行 為 , 認 同 黨 、政 府 、 國家堅持以人民 為中心 。設計 意 圖: 黨 、政府 、 國 家 的相 關知識是 復 習的重點 , 運用相關知識 ,論證“堅持 以人 民為 中 心的觀點”,是本節課的教學重 點 。 用反 面材料達 成政治認 同 , 思 維跨越 大 , 認識 難度 大 , 樹 立 為 人民服 務 的 思 想是 本 節課 的 落腳 點 , 知 行 統 一, 行為難度大 , 故將其作為難點。六 、方法 ——— 議題教法 、學法1.教 法: 分 組 教 學 法 、 任 務 驅 動 法 、 探 究法 、討論法 。2.學法: 自 主 學 習 、 小 組 合 作 學 習 、 研 究 性 學習 。設計意圖: 教 法 與 學 法相 統 一 , 重在提升 學 生的合作意識 、探究精神 、 溝通表達能力。七 、清單 ——— 議題任務要求1.任務:一組: 運用有 關 知 識 和 史 實 , 論 證 中 國 共 產 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二組: 運用有 關 知 識 和 實 例 , 論 證 我 國 政 府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三組: 運用有 關 知 識 和 實 例 , 解 釋 經 濟 發 展 方式的轉變和供給側結構 性 改 革 是 如 何“堅 持 以 人 民為中心”的 。四組: 從知識的把握 、 論 證 分 析 、語 言 表 達 、 小組合作 精 神 、信 息 技 術 能 力 等 方 面 對 各 個 小 組 進行評價 。 設計小組間的過渡語 。五組: 課堂小結與升華 。2.要求:①觀點 明 確 , 事 實 清 楚 , 論 證 充 分 。 ②舉 止 大方 , 語 言 清 晰 、 流 暢 、 簡 煉 。 ③設 計 提 問 , 發 人深思 , 生動形象 。④PPT 展示 , 限時 5 分鐘 。設計意圖: 任 務要 求的設計目的在于增強學 生的規則 意識 , 提 高創新 能 力 , 培 養邏輯 思 維 能 力 , 激發學 習 的 內驅 力 。在 問題探索的過程中提 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八 、導入 ——— 引入議題師: “我們政府的宗旨是什么?”生: “為人民服務。”師: “我們黨的宗旨是什么?”生: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師: “都是‘為 人 民 服 務’,十 九 大 提 出 ‘堅 持 以人民為中心’與‘為人民服務’是什么關系呢?”生: “為人民服務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師: “‘為人 民 服 務’最 初 是 怎 樣 提 出 來 的 呢? 請看視頻《為人民服務》——— 張思德。”(觀看視頻后) 教師: 我 們 黨 為 什 么 要“堅 持 以 人民為中心”? 怎 樣 落 實“堅 持 以 人 民 為 中 心”呢? 請聽一組同學的分析 。設計意圖: 從學生已有的 舊知識“黨和政府 的 宗旨”出 發 , 引 出議題———“堅持 以人 民 為 中 心”, 明確“為人民服務”與“堅持 以人 民為 中心”的 關 系, 明確“為人民服務”是黨的一貫作風 , 增 強對 黨和 政府的性質與宗旨的認識。九 、展示 ——— 議題推進一組 A 同學:1.黨為什么堅持 以 人 民 為 中 心? (黨 的 性 質 、 宗旨)2.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革命時期: 黨 帶 領 人 民 進 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 楊靖 宇 、 董 存 瑞 、劉 胡 蘭等千千萬萬個革命 英雄人物 拋 頭 顱 灑 熱 血 , 最 終 取 得 了 抗 日 戰 爭 和 解放戰爭 的 偉 大 勝 利 , 建 立 了 新 中 國 , 人 民 翻 身 得解放 ,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社會 主 義 建 設 時 期: 黨 帶 領 人 民 自 力 更 生 、 艱苦奮 斗 , 涌 現 出 雷 鋒 、 王 進 喜 、 焦 裕 祿 等 大 批 模范人物 , 改 變了舊中國貧窮落 后 的 面 貌 , 人 民 生活得到改善 , 社會主義制度得以鞏固 。改革開放 新 時 期: 黨 帶 領人民以經濟建設為 中心 , 大 力 發 展 生 產 力 , 全 面 建 設 小 康 社 會 , 人 民生活逐步富裕 , 真正“富起來”。中國特色 社 會 主 義 新 時 代: 黨帶領人民堅持 中國特 色 社 會 主 義 新 思 想 , 堅 持 以 人 民 為 中 心, 深化改革 , 擴 大 開 放 , 社 會 主 義 現 代 化 建 設 取 得 新成就 , 人民生活更加美 好 , 為 實 現 中 國 人 民“強 起來”而奮斗 。一組 B 同學:3.調查走訪:播放視 頻 ——— 海 南 保 亭: 創 新 農 村 黨 建 服 務 “最后一公里”。4.走訪展示: 精準 扶 貧 到 農 家(視 頻)、 保 亭 的自然條件 、貧困原因 、扶貧辦法 。小組評價: 對 黨 的 知 識 把 握 較 全 面 , 語 言 表 達清晰 , 總 結 分 析 到 位 , 小 組 分 工 明 確 , 配 合 默 契 。 實地走訪 , 親身體驗 , 感受深刻 。設計 意 圖: 全面 了解和靈 活運用黨的相關知識 ,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為人民生活的改善所做 的努力 ,認識基層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 ,認同黨 的路線方針政策 , 熱愛中國共產黨。提升學生的政 治認同、公共參 與 (政 治)、 史料 實證、歷 史 解釋 (歷史)、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 等核心素養。二組 A 同學:1.視頻: 李克強 總 理 在《政 府 工 作 報 告》中 強 調“以人民為中心”。2.政府為什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 根本原因: 國家性質 。宗旨: 為人民服務 。工作原則: 對人民負責 。定位: 是人民的政府 。3.政府怎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理論: 履行政府職能 。實例: 精準扶貧 、公益事業 、宏觀調控 。 二組 B 同學:4.提問: 請 用 親 身 感 受 說 明 “我 國 政 府 是 人 民的政府”?其他同學回 答: 我 家 鄰 居 是 個 低 保 戶 , 每 個 月領補貼; 我 們 班 的 同 學 每 個 學 期 領 的 貧 困 生 助 學款; 我家 門 口新修的村村通 公 路; 我 們 每 個 人 享受的教育 、 醫療還有社保 ……5.設想如果沒 有 政 府 提 供 的 公 共 服 務 我 們 的 生活會怎樣?其他同學回 答: 在 學 校 讀 書 會 更 貴; 病 了 治 療費更貴; 貧 困 家 庭 無 人 管; 我 們的生活品質會 降低; 沒 有 安 全 感 , 社 會 治 安 、 市 場 的 管 理 都 離 不開政府 ……小組 評 價: 能夠抓住關于政府 的 重 點 知 識, 理論把 握 準 確 , 語 言 簡 煉 。 問 題 設 計 很 好 , 能 夠 與同學們 互動和有眼神 的 交 流 , 調 動 同 學 們 的 積 極性 。但 是 事 例 不 夠 典 型 具 體 , 說 服 力 不 強 , 小 組合作精神需要進一步發揚 。教師補充: 同 學 們 從剛才列舉的事例中可以 看出 , 為人民謀幸福既是黨 的 事 又 是 政 府 的 職 責, 那么你認為黨和政府是什么關系?學生 A: 宗 旨都是為人民服務 , 所 以 黨 和 政 府作為的目標是一致的 。學生 B: 黨 領 導 政 府 , 是 社 會 主 義 事 業 的 領 導核心 。學生 C: 政府貫徹黨的方針政策 。學生 D: 在 我 國 , 黨 和 政 府 是 一 致 的 , 為 人 民辦實事的黨員干部既代表政府 , 又代表黨 ……設計意圖: 掌握和 運 用政府 的知識 , 理 解政 府的作為 , 認 同政府堅持以人 民 為 中 心 。 在 問題 清單里沒有設計黨和政府 的關 系這一個 關鍵 問題, 留給學生自己去發現 , 考察學生 的 問題 思維 能力、 綜合思維等素養。三組 A 同學:1.什么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由不可持 續 性 向 可 持 續 性 轉 變; 由 兩 駕 馬 車 向三駕馬車轉變; 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2.為 什 么 說 轉 變 經 濟 發 展 方 式 是 以 人 民 為 中心?目的是發展我國經濟 , 滿 足 人 們 的 生 活 需 要,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怎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 驅 動; 結 構 調 整; 科 學 發 展 為 主 題; 城 鄉一體化; 可持續發展 ……三組 B 同學:4.什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側的 需 要 , 與 需 求 側相對應的生產側的 改革 , 生產要素的調整 , 產品質量的提高 ……5.為什么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速向高 質 轉 變 的 經 濟 形 勢 決 定 的; 現 階 段 社會主要 矛 盾 決 定 的: 人 民 日益增長的美 好 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6.怎樣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產端的改 革 , 生 產 要 素 結 構 的 調 整; 政 府 宏觀調控 ……7.為什么說供 給 側 結 構 性 改 革 堅 持 以 人 民 為 中心?發展生產力 , 提 高 產 品 質 量 , 提 高 人 民 生 活 質量 ,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組 C 同學:8.拓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中國邏輯?(1) 歷史邏輯: 早已有 之 , 五 次 三 中 全 會 均 已 提及 。(2) 理論邏輯: 改革的自覺性和自主性 。(3) 現實邏輯: 立足經濟國情 。 小組評價:三組注重 概 念 解 釋: 經 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 供給側 結 構 性 改 革; 注 重 邏 輯 主 線: 是 什 么 、 為 什么 、 怎 么 辦; 注 重 問 題 拓 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 革的中國邏輯; 注重問題解決: 怎樣做 。小組合作精 神 較 強 , 多 媒 體 技 術 較 好 , 引 導 同學們互 動 交 流 , 思考分析解決 問 題 , 充 分 調 動 同學們的 積 極 性; 小組主持人視 野 開 闊 , 內 涵 豐 富 ,表述 簡 煉 清 楚 , 充 分展現 了小組的能力與 才華 。設計意圖: 本 問題的設計在于運 用 學習 的知 識分析 時政熱 點 , 提 高 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 溝通 交流 、 分析和解決問題等 能 力 。 課前 問題設計 留 有一定的拓展空間 , 便于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十 、小結 ——— 議題梳理五組: 課堂小結與升華五組 A 同學展示:基本 知 識: 系統復習了黨的性質 、 宗 旨 、 中 國特色社 會主義事業的 領 導 核 心 地 位 , 政 府 的 性 質 、宗旨 、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職能等基本知識 。基本 能 力: 理 論 聯 系 實 際 、 分 析 與 綜 合 、 合 作與創新 、溝通與表達等能力不斷提升 。基本實例: 親身經歷 、親自走訪 、親眼目睹 。基本方法: 提出問題 、討 論 交 流 、觀 點 陳 述 、 實例證實 。基本素養: 政治認同 、 公 共 參 與 、科 學 精 神 、 史料實證 、 區域認知 。小組評 價: 第 五 小 組 總 結 全 面 , 語 言 精 煉, 表達準 確 , 重 點 突 出 , 視 角 多 維 。 但 是 完 成 總 結 后沒有能夠對主題進行升華 。我們認為三 組 最 為 突 出 , 排 名 第 一 。 其 他 組 排名分 別 為 二 組 、 一 組 、 五 組 , 四 組 表 現 如 何 請 老師和同學們評價 。教師補充: 四 組 也 表 現 突 出 , 我 認 為 可 以 并 列排名第二 。設計意圖: 提升 學 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綜合 思維能力。十一 、升華 ——— 議題拓展教師引導:2018 年 1 月 28 日舉行的海南省六屆人大一次 會議第二 次 全 體 會 議 上 , 省 法 檢 兩 院 在 工 作 報 告 中曬過去五年的反腐成績單:(1) 立案偵查職務犯罪 1628 人 。(2) 查處原廳局級干部 32 人 。(3) 審結縣處級以上干部 50 人 。(4) 查辦群眾身邊“蠅貪”440 人 。上述 材 料 是 怎樣體現 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 心的 ?學生: 違法犯 罪 分 子 侵 犯 了 國 家 、 集 體 或 者 人民的利 益 , 對 違 法 犯 罪 的 懲 處 就 是 保 護 人 民 的66 教學設計與點評利益 , 就是以人民為中心 ……設計意圖: 這個 問題 難度 大 , 意在考 查 學 生 的辨別分析 能 力 。 引 導 學 生樹立正確的人 生觀和 價值觀。十二 、行動 ——— 議題落實我準備怎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學生: 為 他 人 做 好 事 , 為 社 會 做 貢 獻 , 心 中 時刻裝著他人 ……設計 意 圖: 言 行一 致 , 知 行 統一 , 是 育人 的 最終目 的。“以人 民 為 中 心”既要 內化 于 心 , 又要 外顯于行 , 最終要轉化為自覺行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