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檢測:中國各族人民的家園選擇題(共20題,每小題2分)1.中國的飲食文化折射出鮮明的地域特色,下列餐飲招牌與其所屬省區(qū)的簡稱對應一致的是( )A. ①—滇 B. ②—皖 C. ③—甘 D. ④—隴2.詩句“南國春意暖,北國正冰封”反映出我國( )A. 海岸線漫長曲折 B. 地形復雜多樣 C. 緯度跨度較大 D. 經(jīng)度跨度較大3.下列關于中國人口與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我國人口分布以黑河——騰沖為分界線,西密東疏 B. 我國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C.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D. 我國各民族大聚居小散居4.下列詩句中,隱含地形地勢對氣候影響的是( )A.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B.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C.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D.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5.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有各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根據(jù)下圖,判斷下列描述符合事實的是( )①處主要地形為平原,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②地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是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③處位于我國地勢第二階梯,此處地勢崎嶇不平④區(qū)牧民冬季會喝青稞酒暖身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6.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陜西。讀右圖圖,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①地形復雜多樣 ②地勢南、北高,中部低③關中平原位于南方地區(qū) ④圖中a河流大致流向是自南向北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臺灣氣候宜人,冬無嚴寒,降水豐沛,雨熱同期,樹木常綠,素有“天然植物園”、“水果之鄉(xiāng)”之稱。下列四幅圖與臺灣臺北市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讀30°N的地形剖面圖,回答下面小題。8.圖中①所示的區(qū)域是( )A.華北平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C.珠江三角洲 D.東北平原9.下列地理現(xiàn)象中,受圖所示地勢特點影響的有( )①長江自西向東流入東海 ②南方降水多于北方③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進入內地 ④階梯交接處水能資源豐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8年4月5日14點,國內首艘江海直達船——“江海直達1”號從寧波舟山港起航,經(jīng)由東海入長江,溯江而上到達馬鞍山港,充分發(fā)揮了黃金水道的航運價值。據(jù)此完成以下各題。10.黃金水道航運價值高主要得益于長江下游( )①江闊水深 ②水能豐富 ③無結冰期 ④水流平穩(wěn)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江海直達1”號途經(jīng)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 )A.南京 B.上海 C.杭州 D.武漢豆豆和丫丫是一對網(wǎng)友,讀他們在微信上的一段對話,完成以下各題。12.豆豆生活在( )A.黃土高原 B.云貴高原 C.東北高原 D.青藏高原13.西柏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全中國、籌備新中國的指揮中心。西柏坡位于( )A.太行山脈 B.武夷山脈 C.天山山脈 D.臺灣山脈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區(qū)域都閃耀著不同的光芒,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各具特色,揚長避短、因地制宜,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是永恒的主題。讀“黃河流域簡圖”,回答下列各題。14.圖中地表千溝萬壑、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是A.甲 B.乙 C.丙 D.丁15.讀右圖,以下對各河段的描述,正確的是A.河段甲水能資源匱乏 B.河段乙有凌汛現(xiàn)象C.河段丙已成“地上河” D.圖中水利樞紐①是三峽讀沿106.5°E我國局部地形剖面圖,完成問題。16.下列生產生活場景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①地形區(qū)的是( )A.天府美自古堰來,茶館小憩看變臉 B.千溝萬壑黃土厚,秦腔腰鼓話輪回C.河湖眾多魚米豐,黃酒越劇名天下 D.草原遼闊牦牛肥,那達慕上顯身手17.家住上海的東東一家計劃在明年春節(jié)期間坐高速鐵路去北京玩,沿途將能夠觀賞到( )A. 塞上江南的美景 B. 晾房內的串串葡萄 C. 林海雪原黑土地 D. 華北平原的落葉樹18.我國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線“黑河—騰沖”一線所在的省分別是( )A. 甲省和乙省 B. 乙省和丁省 C. 丙省和丁省 D. 丁省和甲省19.我國西北地區(qū)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最大的限制條件是( )A. 熱量不足 B. 水資源不足 C. 土地資源不足 D. 勞動力不足20.下列地理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南方的是( )①一月均溫高于0°C,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② 種植水稻,內河航運發(fā)達③以種植小麥和甜菜為主,河流結冰 ④濕潤地區(qū),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非選擇題(共6大題,60分)21.(10分)根據(jù)水分和熱量等自然地理因素,我國分為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1)讀圖一:A代表 1 (填省級行政區(qū)名稱)。B代表 2 (填山脈名稱),C代表 3 (填河流名稱),兩者共同構成了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3分)(2)圖二為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其中第 1 幅圖(填序號)符合我國南方某地區(qū)的氣候特征。說說你這樣選擇的理由 2 ? (3分)A,D代表的省級行政區(qū)分屬我國東部和西部。東西部應各自發(fā)揮哪些優(yōu)勢,實現(xiàn)交流與互補?(4分)22.(10分)暑期,陜西女孩丫Y跟隨爸爸從成都出發(fā),沿川藏公路318國道,歷時26天到達拉薩,完成“追尋陽光、倡導環(huán)保”的騎行夢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丫丫騎行出發(fā)地所在省區(qū)的輪廓是________(甲或乙)輪廓圖,該省區(qū)簡稱是________。(2分)(2)川藏線道路艱險,沿途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變。請從地形角度推斷丫丫在騎行途中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條件。(4分)(3)騎行出發(fā)前丫丫和爸爸都準備了“沖鋒衣(防寒)和短袖衫”“防曬霜和防曬衣”等物品,請從氣候的角度解析他們攜帶這些物品的理由。(2分)(4)丫丫到西藏后還進入牧區(qū)游玩,發(fā)現(xiàn)當?shù)啬撩褚耘<S當燃料,請從自然環(huán)境和牧業(yè)生產兩個方面分析其原因。 (4分)23. 某學校地理課外活動小組開展了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的研究性學習,結合圖中信息、和相關要求,回答問題。(10分)監(jiān)測點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年平均輸沙量(億噸)蘭州 3.48 1.19河口 6.67 1.67龍門 33.3 11.2陜縣 37.7(1)信息提取:活動小組首先開展了對黃土高原A位置范圍的研究,獲得的結論是黃土高原東起____________,西至烏鞘嶺,南連__________,北抵長城。(2)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穿過黃土高原(3)從圖表中數(shù)值的變化,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4)實驗探究:下列一組圖片展示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與各種影響因素(植被特征、降水特征、土質特征、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仔細觀察后,填寫你的探究結論。(5)實踐應用:為有效減輕和治理當?shù)氐沫h(huán)境問題,結合以上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請你為當?shù)卣I計獻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條即可)。24.(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寫出A地的經(jīng)緯度。(1分)(2)圖中河流的B河段有何水文特征?從地勢對河流影響角度說明形成此特點的原因。(3分)材料:A地各月均溫(℃)和降水量(㎜)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均溫 6.9 8.3 13.7 18.8 22.5 25.0 28.3 28.2 21.3 19.7 14.6 8.5降水量 25.2 51.0 80.9 53.0 100.9 80.1 422.2 235.9 128.3 84.5 42.8 23.5(3)請用材料數(shù)據(jù)說明A地氣候特點,并簡要分析A地氣候對該地民居特色的影響。25.(9分)小明從上海出發(fā)一路探尋長江源頭,他搜集了“長江干流剖面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脈主峰,流經(jīng) 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全長 ▲ 千米,請在圖中分別圈出上、中、下游的分界處。(3分)(2)小明認為長江蘊藏豐富的水能。請幫他說明理由。(4分)(3)小明沿途發(fā)微博“曬”美食(見右圖)。請你按他先后品嘗的 當?shù)孛朗撑帕许樞颉?提示:用@后面的字母排序)(2分)26.讀圖1和圖2,回答相關問題:(1)圖1所示浙江省瀕臨的海域A是 ,相鄰 省份 B是 省(4分)(2)根據(jù)圖2,概括該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并說明這一氣候給當?shù)剞r業(yè)生產帶來的影響。(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