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教學設計【教學任務】教材分析 城市居民通過各種手段爭取到自由和自治,從而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也使得城市更有活力,于是吸引到了更多的農奴,他們努力獲得城市居民的身份,進而在城市生產和生活,又促進了城市的發展。中世紀的大學最初不是有計劃建立起來的,而是逐漸自發產生的。大學源于教師行會和學生行會,大學在發展中也獲得了自由和自治的特權。學情分析 本節課內容比較抽象,通過之前對于西歐莊園的學習,學生對歐洲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之上可以通過材料和活動,了解西歐的市民為了爭取自由和自治而斗爭的史實,感知時代的變遷。教學重點 西歐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教學難點 了解西歐中世紀城市興起和發展的過程、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城市居民的身份、市民階層的形成,思考自由和自治的城市興起讀對西歐社會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教學流程】環節 教學設計情境引入 以中世紀糟糕的城市環境為導入,對比書中中世紀名言“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吸引學生興趣。中世紀城市到底是什么樣?講授新課 一、自由之風,風起何方?——自由和自治的城市時空坐標:中外對比,知道中世紀的起止時間和此時古代中國的朝代對照,為下文做鋪墊,同時鍛煉對東西方文明對比的能力。以材料回憶城市興起的背景,找到早期興起的城市位置。問題思考一:西歐城市興起的原因?解決重難點:隨著西歐貿易的發展,城市重新發展起來,城市發展的推動力是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進步。過渡:要了解西歐中世紀的城市為何事自由的,可以同東方的城市相比較。問題思考二:中世紀城市和中國早期城市,興起的方式有何不同?重難點:一般來說西歐中世紀城市最先事興起于經濟中心,然后才有政治文化的職能,有的城市甚至沒有政治職能。通過材料解讀,強化西歐城市是由于商業興起——自由之風,起自商業興城。問題三:中世紀城市和中國同期城市的管理方式又有何不同呢?材料展示中國的格局是皇帝掌管天下大事,擁有絕對的權威,對比中世紀的封建制度圖,明白西歐的君主不掌握絕對的權利,君主和封建領主之間互相爭奪權力,農民在涌入城市之后,隨著經濟地位的提高,也開始要求更多的政治利益。展示背景:由于城市坐落在領主土地上,領主和市民之間的矛盾沖突不斷。面對這種情況,市民要怎么守護他們的權利?閱讀課本思考城市居民爭取自由和自治的相關問題。繼續回答問題三,中國的城市由皇帝委派官員管轄,西歐的城市通過自治,打破了舊有的統治秩序。但是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對君主和領主的妥協。但是總體來說刮起了一股自由之風。市民開始享有政治權力。二、自由之風,吹向何人?——城市居民的身份1.通過問題解決城市居民身份獲得等問題。引入下文,市民的增多使得城市發展越來越活躍。2.通過材料解讀,認識到貨幣的價值越來越重要,逐漸社會分化,市民階層誕生,其中最富有的那些人成為了早期的資產階級,為后來的社會變革做了政治準備。3.過渡:由于城市經濟的發展,為了規范行業,出現了行會。出示材料,了解什么是行會。4.問題四:對比中國和中世紀的城市行會,可以發現中國的行會是政府控制商業的手段,但是中世紀行會有自己建立和管理城市的權利。市民階層掌握了一定的政治地位。這才是他們可以實現自由和自治的重要途徑。三、自由之風吹向何處?——大學的興起1.了解大學興起的背景、時間、起源、代表。觀察大學的校徽,可以發現都和宗教、王權有關系。為什么會這樣?2.大學的發展一開始的教育為教會所壟斷,他們為了培養神職人員開辦教會學校,隨著城市的興起,社會迫切需要一些具有各方面知識的人才,教會學校不能滿足這種需要,于是開始有一些世俗學校的出現,但是必須從教會手中取得許可證。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巴黎教師組成了教師行會,選舉校長管理學校。3.材料解讀,為啥教師行會這么牛?大學的行會特質,使得他與生俱來具有民主和團結的特點,這為后來大學的自治奠定了基礎。4.閱讀材料,明白大學通過一系列的爭取,獲得了教會和國王的支持,自治權利得到了保障。但是必須要在不違反正統教義的前提下授課。但是也有了很多的特權。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教會和國王其實一直在爭奪權力,當大學興起之后他們出于各自的目的對大學的發展都表示了支持。5.那么在中世紀的大學中,需要學習什么課程呢?解讀材料,發現神學并不受歡迎,為什么會這樣?雖然大學課程收到了神學影響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得人們帶著世俗化、實用性的目的去讀大學,在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一股沖破封建神學控制的力量。6.探究與思考:西歐城市和中世紀大學興起的意義。一直有一種說法,歐洲的中世紀是黑暗的中世紀,在那時確實連年征戰、瘟疫橫行,但是通過學習我們發現,這個時期的歐洲社會在各個方面都孕育出了新的力量,這股自由之風最終帶著歐洲乘風破浪,沖向近代。板書設計 略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