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古代印度》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掌握種姓制度和佛教的創立及傳播。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掌握種姓制度的內容及其影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印度種姓制度的批判,增強“人人平等”的觀念。二、教學重點: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與佛教的產生和傳播。三、教學難點: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內容及影響四、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課前播放印度歌曲Meghna Mishra - Nachdi Phira(我要跳舞)問:歌曲來自哪里?(印度)這首歌曲是印度電影《神秘巨星》當中的一首曲子,它的姊妹篇《摔跤吧,爸爸!》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印度的什么呢?(食物、宗教、服飾等)以上我們說到的都是現在的印度,那么對于古代的印度,你知道哪些文化呢?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到古代印度去看看那個時期的燦爛的文明!二、新課講授(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你能結合地圖找出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嗎?回顧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它們的發源地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問:古代印度文明最早發現于哪里?(印度河流域)問:印度河與我們國家有什么聯系?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是哈拉帕文化,而哈拉帕文化則是以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這兩座城市為中心。大約公元前23世紀——公元前18世紀在印度流域發現了這兩座城市的遺址。(展示遺址圖片)通過這兩張圖片,你有什么感受?我們通過相關史事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兩座城市。(邊讀邊問)這兩座城市的建設都是經過精心規劃,它的布局分明,與我們之前學過的哪個城市相似?(長安)展示哈拉帕、摩亨佐·達羅城市遺址圖片,這個文明一度繁榮,后來因不明原因衰亡,長期不為人所知。問: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代印度發生了什么大事件?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是“雅利安人”,意為“高貴的人”。他們入侵印度以后再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逐漸安定下來,開始從事農業生產。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問: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是什么時候?(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統治時期,除印度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實現了同意。你從哪些方面能看出來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呢?傳說印度是最早發現和使用的金屬是黃金,因而有“黃金之國”的美稱,除此之外,印度還被稱為“大象之國”。觀察《印度貴族出行圖》思考:古代印度人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你知道哪些呢?(二)森嚴的種姓制度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以后,逐步建立是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通過資料來了解種姓制度。討論并回答:1.種姓制度有幾個等級?排序并說明理由。這種制度的實行有何目的?有何影響?結合圖片分析種姓制度及其內容、產生的影響。(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古代印度除了用種姓制度來鞏固統治以外,還運用人們的宗教信仰來鞏固統治——佛教。說到佛教,有一位神你們一定熟悉。(播放視頻資料)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公元前6世紀創立佛教。早期佛教對于種姓制度是什么態度呢?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同時還宣揚“忍耐順從”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除此之外佛教的基本教義還有“因果報應”等。信仰佛教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到中國內地,后繼續傳播至其他國家。拓展:佛教文化三、鞏固提升。1.哈拉帕遺址發現于( )A.長江流域B.底格里斯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尼羅河流域2.印度種姓制度中,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的等級是( )A.吠舍B.剎帝利C.首陀羅D.婆羅門3.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會生活的電影中,符合印度種姓制度的史實是( )A.剎帝利命令婆羅門率兵出征B.婆羅門在主持祭祀活動C.吠舍在法庭上審判犯人 D.首陀羅在自家的農田里勞動4.小說及電視劇《西游記》中描述的“如來佛”這一角色,其原型來自于( )A.耶穌B.喬達摩·悉達多C.安拉D.參孫5.宗教的形成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與如圖信息相關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C.伊斯蘭教 D.道教四、小結作業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內容,教師總結。五、板書設計第3課 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二、森嚴的種姓制度三、佛教的創立與傳播六、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掌握了種姓制度的內容及影響,知道了佛教的創立及其傳播過程。但是由于學生對古代印度不夠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加重了古代印度與古代中國的聯系,加深學生對本課內容的理解,效果較好,印象深刻。在講解種姓制度的環節,結合圖片進行講解,加深印象,易于理解。但是討論環節中,學生互動較少,應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