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課標要求:知道希臘城邦,雅典民主政治,亞歷山大帝國。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 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希臘城邦的概念和特點;;初步了解亞歷山大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2. 簡述伯里克利統治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況;3. 學習理解伯里克利統治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和古代羅馬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二)過程與方法:1. 閱讀教材,了解、評價雅典的民主政治;2、描畫《亞歷山大東征路線圖》,以典型事例說明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初步認識民主政治對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與社會發展的作用。教學重點:伯里克利統治時期雅典奴隸制的高度發展。教學難點:全面辨證地認識伯里克利統治時期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實質;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學過程教學步驟 所用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情景導入 2分鐘 創設情景一:幻燈片展示世界古代史地圖。導語: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地圖,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四大文明古國。過渡:四大文明古國是亞非文明的發源地,那么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是哪里呢?(幻燈展示放大之后的古代歐洲地圖)今天咱們共同進行一場希臘文明之旅——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幻燈片展示課題: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 解讀地圖,舉手回答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埃及。 以圖說史,通過對地圖的解讀讓學生直觀感受歷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入新課。第一篇章:希臘文明之源 過渡: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學要求,自主閱讀第一子目內容——雅典城邦的繁榮自主學習一閱讀課本P16-20,找到并劃出:1、找出古希臘愛琴文明代表;古希臘的地形特點,以及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希臘城邦的特點,城邦居民的構成。 2、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的高峰;伯里克利改革的內容。 3、亞歷山大東征的過程、結果及評價。愛琴文明的時間、內涵; 巡視并根據學生閱讀情況作個別指導。幻燈展示古希臘地圖愛琴文明(前2000-前1200)=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幻燈放大希臘半島,結合課本指出其地形特點。公元前8世紀,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出現希臘人建立的城邦。問:城邦等于城市嗎? 所以城邦實質上就是小的國家,其特點是什么? 小到什么程度呢? 當時希臘最大的城邦是斯巴達,其面積為8400平方千米,而現在我們淮安大概是10072平方千米。可見其小。追問:城邦的居民也比較少,那是怎樣一種治理與統治方式呢?過渡: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自主閱讀課本,并根據要求做圈畫。舉手逐個解決問題:1、古希臘愛琴文明代表: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祥于克里特島,后來文明中心又轉移到希臘半島,出現邁錫尼文明。2. 古希臘的地形特點,以及對國家發展的影響。特點:環海、多山、多島嶼影響:經濟:適宜航海和海外貿易發展。政治上:影響希臘統一。不等于城邦是指以城市為中心,輻射周圍農村的國家。小國寡民據課本回答: 權力公民 義務統治與被統治關系非公民:外邦人與努力 通過問題導向的自學,讓學生自主解讀課本,解決基礎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文本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用淮安的面積與斯巴達面積做對比,學生能直觀感受希臘城邦的小國特征。第二篇章:希臘文明之峰 創設情境二: 身臨其境,體會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假設咱們班所有人都已成年,現在要模擬雅典公民大會商議是否參與“周恩來班級”的評比工作。(請自認為有資格參與公民大會的人站起來)根據學生起立的情況,追問幾位學生起立(或者未起立的原因)進一步解讀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公民=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必須是本邦人、非奴隸、成年人、男子),只占人口的1/6。現在就咱們班級是否參與“周恩來班級”的評比工作進行表決。(請同意的公民舉手。)成立“周恩來班級”評比工作小組。(請問小組成員如何產生?)工作組成員A家里比較窮,如果參與籌備工作就無法從事生產工作,一家老小的生計怎么辦?總結追問:如何評價伯利克里時代的奴隸主民主政治? 學生根據自己對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起立。(其中可能會有女生站起來,也可能會有男生沒有站起來。)有資格參與公民大會的同學舉手表決。投票輪番而治津貼制度 進步性: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成為一種典范,對后來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也產生一定影響。不足:它仍是奴隸主民主政治,本質上仍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 伯里克利時期雅典的繁榮是本課的重點,通過深入解讀課本和圖片資料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伯里克利統治時期的奴隸制民主政治是本課難點,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讓學生在趣味活動中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內涵。第三篇章:希臘文明傳播 創設情境三:亞歷山大帝國請同學們對著地圖講解亞歷山大東征的過程。合作探究二:如何評價亞歷山大東征? 結合課本與地圖講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出兵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和埃及,占領了兩河流域 ,滅掉波斯,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分小組討論,并派代表發言:消極影響: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積極影響:①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希臘化)②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③亞歷山大建造的新城后來成為新的經濟文化中心。 通過地圖與箭頭,讓學生直觀了解歷史。板書設計 希 希臘文明之源:希臘城邦 早期文明:愛琴文明臘 地形特點:環海、多山、多島嶼文 含義明 城邦 特點:小國寡民之 居民構成旅 希臘文明之峰:雅典的民主政治 全盛:伯里克利 (奴隸制) 表現(改革內容) 公民主權 輪番而治 津貼制度 局限 馬其頓興起 希臘文明傳播: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東征 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