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戊戌變法》教學設計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等基礎知識。能力目標:結合課文、利用圖片、歷史資料等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理解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和歷史意義,歸納總結戊戌變法的大致經(jīng)過;通過分析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利用歷史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維新人士的進步立場和為變法圖強勇于犧牲的事跡,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樹立以天下為已任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 ?br/>學習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運動的展開、百日維新學習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失敗原因學習方法:情境模擬法、探究法、圖片資料展示法等。 教學資源:教材、課件、導學案。學習過程導入:《時局圖》反映了什么時代主題?面對這種局面中國有何應對措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六課《戊戌變法》史海泛舟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題目。提示學生獨立完成,書寫規(guī)范。一、公車上書1.背景:1895年春,《 》的簽訂。2.經(jīng)過: 和梁啟超,邀請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聯(lián)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 ,史稱“公車上書”。3.意義: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 。4..發(fā)展:維新人士組織學會、創(chuàng)辦報刊、宣傳變法。其中影響做大的報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二、百日維新1.經(jīng)過:1898年6月到9月, 發(fā)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因為1898年是舊歷戊戌年,因此稱這次變法為“ ”。變法只持續(xù)了103天,所以又稱“百日維新”。2.在課本上找出戊戌變法的內(nèi)容,并分別按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軍事標注。3.結果:1898年9月,慈禧太后發(fā)動 ,把光緒帝囚禁在中南海瀛臺,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 等六人被殺害。戊戌變法失敗。大約5分鐘后,待大多數(shù)同學完成自主學習任務,以組為單位回答問題,兩個計分同學同時計分。每答對一題得一分。填空是必答,戊戌變法內(nèi)容是搶答加2分。完成搶答后,計分同學宣布結果。撥云見日觀看同學表演康有為辯論(表演同學有加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年---1898年我國中文報刊統(tǒng)計時間 報刊總數(shù)(種) 華人創(chuàng)辦刊物數(shù)(種) 華人創(chuàng)辦刊物數(shù)比例1895年 7 3 42%1898年 47 39 83%材料二:梁啟超《變法通議》一文,猶如當頭一棒喝,給了無數(shù)人一種絕大的刺激。幾年之后,這種思想像野火一樣,仍然延燒著許多人的心和血。————胡適(1)19世紀晚期,華人創(chuàng)辦報刊數(shù)量增多主要是什么歷史運動推進下的產(chǎn)物?(2)材料二表明,該歷史運動在中國近代化探索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3)比較洋務運動和該運動在學習西方方面的側重點。1題每列舉得一分,2題答出就可得一分,老師要補充出資產(chǎn)階級一詞;3題旨在總結變法的側重點。計分同學宣布最新得分。以下兩題要分組合作探究,給出充分時間,教師逐組指導二、閱讀 (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 \t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cuer / _blank )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緒帝按照康有為提出的辦法,發(fā)布了一系列變法令。主要內(nèi)容有:改革政府機構,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創(chuàng)辦報刊,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等等。材料二:戊戌變法作為近代中國的一次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的改革運動,……戊戌維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發(fā)展起來了。它激起了新一輪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熱潮?!嗟奈鞣綄W說被譯介到中國,中國的思想界更為活躍。它激起了民眾對滿清政府的憤恨,推動知識分子由維新向革命轉化。戊戌政變失敗后,支持孫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對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識分子轉變?yōu)楦锩h人。(1)材料一中變法的內(nèi)容涉及哪些方面?對哪個階級最有利?(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你認為這一歷史事件在當時是進步的還是倒退的?指出這次變法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1題答出包括教育方面的要表揚加分;2題答題中老師要適當跟進講解。出示答案后齊讀。計分同學宣布分數(shù)提綱挈領根據(jù)提示總結本課知識,老師板書提示,學生自主總結,上前板書。教師講評火眼金睛各組分別完成,形成統(tǒng)一答案,用字條上交,展示答案,每對一題加一分。計分同學宣布優(yōu)勝組。(有神秘禮物)課下作業(yè):三、閱讀下列材料,提示看課本相關圖片。材料一:“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材料二:“各國變法,都是經(jīng)過流血才成功的。中國還沒人流血,讓我來作第一個吧!”材料三:由于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維新派認為“變之自上者順而易,變之自下者順而難”。因此他們把變法的希望寄于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身上,以獲取廉價的勝利。他們害怕群眾,害怕革命,始終眼睛朝上,是變法運動缺乏一個廣泛的群眾基礎,結果頑固勢力略一反攻,使自己立刻陷入孤立無援的絕境。請回答:(1)材料一與哪一歷史人物有關?他是在什么情況下講這番話的?(2)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說一說為什么“無力回天”?你同意他的做法嗎?理由是什么?1題讓學生展示譚嗣同的寫法,可選多個比較,鼓勵學生注重書寫。本體旨在探索戊戌變法的失敗原因,理解譚嗣同為國家的前途命運甘愿犧牲的英勇氣概,注意引導學生愛國奉獻的精神和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3題有理即可加分。序幕:發(fā)展:高潮:失?。?br/>戊戌變法公車上書創(chuàng)辦《時務報》、《國聞報》,組織強學會等百日維新戊戌政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