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給小伙伴拍張照》教學方案教材解析本課是整個攝影系列課程的第一課,也是首次讓學生拿起相機進行拍攝的課程,拍攝對象就是學生身邊的小伙伴,如果以創作主題進行劃分,本課又是人物表現系列課程之一。因此,本套教學教材中編入的攝影課程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一項重要學習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和探索,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社會活動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教學目標1.對攝影的誕生、發展和歷史,以及攝影的相關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學習人像攝影的簡單知識,了解相機的基本知識。2.掌握照相機的基本操作技能,學習人像攝影的拍攝方法。教學重點通過對人像攝影的認識和學習,初步感受攝影方法,攝影藝術的魅力。熟悉相機的基本操作方法,運用拍攝技法進行實踐活動。教學難點表現小伙伴生動的神態,力求反映出人物的內心世界。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圖片引入師:同學們,請看圖片,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怎么看出來的?生:第一幅圖:男孩子雙手、各抱著一只大酒瓶,躊躇滿志,怡然自得,臉上洋溢出喜悅的表情;而另一幅中的女孩子,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直視觀眾,充分顯示了一種渴求的目光,刻畫了她想要讀書的真實心態。攝影的發明使人們想要留住稍縱即逝時光的夢想成為現實。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攝影的知識吧。【設計意圖】攝影學生并不陌生,通過圖片導入,讓學生帶著目的進入本節課的學習。二、新課講授師:同學們課前都查找了關于相機的資料,哪位同學來說說呢?生1:這張照片拍攝于1825年,內容為一幅17世紀的荷蘭版畫,被認為是世界攝影史上的第一張照片。生2:在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照相器材隨著科技的發展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已經由膠片相機過渡到數碼相機的時代。有的高檔相機功能突出,如單反相機;有的既輕便又美觀,如卡片相機;甚至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具有了強大的拍攝功能。師:對于繪畫作品和攝影作品,對比分析兩者有什么不同。生:攝影具有即時性、客觀性、現場性。這些特點也是攝影區分繪畫的特征。攝影作品與繪畫作品相比較攝影作品具有強烈的復制性。師:出示正面拍攝的側面拍攝的人像照片。對比并談一談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生:這張正面拍攝的人像同時采用了正光拍攝。同學臉部暗影幾乎沒有,得到最充分的光線,能完美勾劃出臉部輪廓。在正面拍攝時還可以和被拍攝者有眼睛的交流,容易抓住人物自然生動的表情。半側面拍攝人物時,采用了側光拍攝。光線是從側面照射到人物臉部,形成明顯的受光面、陰影面和投影。作品層次豐富,立體感強,更容易抓取人物內在的氣質。師:你想不想拍攝一張好看的照片呢?拍攝提示:(1)突出人物,畫面要飽滿。(2)相機要端平。(3)光線不要直照被拍攝人的眼睛,避免眼睛無法睜開。(4)鏡頭對準拍攝人的眼睛。(5)抓住人物的最佳表情,按下快門。【設計意圖】簡單了解人物攝影的教學基礎知識,使學生認識到攝影技術發明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關注兩種不同的拍攝方法帶來的不同視覺感受,樹立多種拍攝意識。三、藝術實踐請參考本課中的拍攝提示,給自己的小伙伴拍一張主題明確的半身人像特寫。拍好后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攝影作品。四、評一評我們學會了給小伙伴拍半身人像特寫。看誰拍的人像表情生動自然,將人物內心活動充分地表現了出來?五、總結拓展課下把優秀作品洗成照片,或用學會的攝影方法平時多拍照,參加學期末美術展。【設計意圖】學生展示自己,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拍攝知識的愿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