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1課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的基礎知識。 (2)知道北京人的基本特征,了解北京人發(fā)現的意義。 (3)知道化石是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證據。 (4)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觀察想象能力過程與方法 (1)通過《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讓學生知道中國境內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活動。 (2)通過看圖,“對比一下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qū)別”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2)通過學習北京人使用打制工具進行勞動,讓學生懂得勞動在人類演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重難點】重點:北京人的發(fā)現及其特征(距今年代、發(fā)現地點、體貌特征、生產工具、生活狀況等)。難點:本課所講內容距今年代久遠,只有依據考古發(fā)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并結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了解遠古人類的概況,理解人類的進化過程、真實歷史與傳說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教學過程】一、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1.關于人類的起源導語:古今中外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 能為大家講述一下嗎 學生積極踴躍地講述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西方上帝造人說、中國的女媧摶土造人說、盤古開天辟地等)導語:關于人類的起源,無論是西方的上帝造人,還是中國的女媧摶土造人,都是神話傳說,并不真實可靠。那么,人類到底是如何起源的呢 教師強調:馬克思曾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經科學考證證明:人類是由古猿經過漫長的勞動演變、進化而來的。2.我國境內古人類遺址的分布情況結合教材第3頁《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分析我國境內古人類遺址分布的情況及特點。教師歸納:我國境內的古人類遺址從南到北,分布很廣。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3.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元謀人教師提問: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什么人 學生回答:元謀人。教師提問:元謀人作為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 學生回答:距今約170萬年。要求學生識讀《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指出元謀人生活的地區(qū)。學生根據教材回答。教師歸納: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它的發(fā)現揭開了祖國大地人類歷史的新篇章。教師過渡:請同學們根據《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指出,除元謀人遺址外,我國境內還有哪些古人類遺址 學生識圖回答:北京人遺址。二、北京人教師安排學生閱讀教材P3—5的內容。1.教師提問:北京人遺址是在什么地方被發(fā)現的 你知道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是誰發(fā)現的嗎 學生回答: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1929年,由中國青年學者裴文中發(fā)現的。教師提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多少年 學生回答:經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教師提問:發(fā)現的北京人頭蓋骨、大量動物化石和石器對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回答:為復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狀況提供了重要證據。2.教師播放北京人、現代人頭像幻燈片,要求:比較二者的頭部有什么區(qū)別,指出北京人同現代人相比,有什么特點。學生識圖后自由發(fā)言。教師歸納:北京人的頭骨,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代人小。3.教師提問:北京人和現代人相比仍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我們已經稱其為“人”了,這是為什么呢 教師提示:指出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會不會制作工具。學生回答:因為北京人已經能夠制作和使用工具。教師提問:北京人使用哪些生產工具呢 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石器、木棒等。教師播放北京人制作的石器和天然石塊的圖片,讓學生加以區(qū)別以加深印象。教師提問:北京人又是怎樣制作石器和木棒的呢 北京人制作的工具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用石塊敲打而成;把樹枝砍成木棒。特點:簡單、原始、粗糙。教師強調: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叫作“舊石器時代”。 4.關于火的使用,教師出示文字資料及問題:北京人遺址從上至下的13層文化堆積中,共發(fā)現了五層面積較大、堆積較厚的灰燼和其他用火的遺跡。灰燼集中見于第10層底部、第8~9層、鴿子堂Ⅱ層、第4~5層和第3層。其中第4層的灰燼最厚,有的厚達6米。灰燼成堆分布,含燒過的樸樹籽、木炭、燒石、燒過的鹿角和各種動物骨骼。——安家媛《北京人的發(fā)現:中國重要古人類遺址》請根據材料分析,北京人的飲食習慣是生食還是熟食 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的理由。學生討論并派出代表回答。教師解讀:根據遺址中燒過的樸樹籽、鹿角和成堆的灰燼層,可推斷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烤熟食物后再吃。從遺址的灰燼看,有的厚度達到6米,這說明了北京人已掌握了控制火和保存火的技術。材料還顯示,灰燼是在遺址中第3~10層發(fā)現的。這就說明年代較早的北京人可能只會生吃,年代較晚的北京人則懂得用火,并逐步學會將食物烤熟之后再吃。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結合現實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還可以用火干什么 學生想象后回答:防寒、照明、驅獸等。教師播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獸想象圖”幻燈片,歸納指出: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5.關于北京人的發(fā)現及其研究價值,教師講述: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這一發(fā)現對于研究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fā)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三、山頂洞人大家回答了有關北京人的一些問題,對北京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了解。其實,在古人類文化遺址中,除元謀人、北京人之外,我國境內還分布著許多原始人類活動遺址,距今約3萬年的山頂洞人就是其中之一。大家閱讀課本P5—6有關山頂洞人的內容,然后議一議,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教師提示:同學們可以從體質特征、制造工具的技術、火的使用、社會組織等方面進行比較。可以觀察課本中《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和裝飾品》圖片,思考:山頂洞人會制造骨針,有了裝飾品,這說明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山頂洞人的模樣與現代人基本相同。山頂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這從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可以看出來。他們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山頂洞人已經開始佩戴裝飾品,這說明他們已經有了審美觀念。教師提問:誰能就你了解的有關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情況,用不同形式向大家展示,以便使同學們對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推薦學生使用列表對比的方法) 學生:略。課堂總結、鞏固:同學們,在本課的學習中,考古學家們發(fā)掘的大量化石為我們揭開了人類起源之謎。我們了解了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這三類遠古人群。可以用數字梳理一下本課的主要內容:一個時代、三個時間、三種用火方面的特征、三個之最、火的四種用途。(學生配合回答)【板書設計】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人類名稱 距今年代 生活地點 體貌特征 生產工具 用火方面 生活組織元謀人 約170萬年 云南元謀縣 能夠制作工具 知道使用火北京人 約70萬—20萬年 北京周口 店龍骨山 腦容量比現代人小,能直立行走 使用打制石器 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 群體生活山頂洞人 約3萬年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 部的洞穴 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使用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 鉆孔技術 人工取火 集體生活【教學反思】本課是初中階段第一節(jié)歷史課,該學段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樂于參與各類教學活動,愿意分享和表達自身觀點。但是歷史素養(yǎng)、歷史學科知識與歷史學習方法都處于初步階段,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展示學科魅力,引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第一課知識時間相對久遠,需要多采用文物圖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以加強學生對本課重點知識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