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飛天(一)》教學方案教材解析本課主要內容是向學生介紹祖國壁畫藝術的精品——飛天,向學生展示擁有飛天最多的佛教洞窟——敦煌莫高窟。這是在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外來飛天藝術的成就,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形象。通過欣賞、表現飛天的形象,有助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造型藝術中的表現方法,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增強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教學目標了解我國古代藝術作品中飛天的表現手法,感悟傳統造型藝術的魅力,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教學重點了解我國古代藝術作品中飛天的表現手法。教學難點如何用線條表現飛天的動勢。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圖片引入師:同學們認識下面圖片中是什么景觀嗎?生: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寶庫,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藝術的寶庫。莫高窟由洞窟文化、壁畫藝術、佛像飛天三大部組成。本節課我們來認識其中的飛天是什么。【設計意圖】敦煌莫高窟是我國的文化遺產,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新課講授1.認識飛天。教師:飛天在我國石窟藝術中,她們是美好、優雅的化身。結合教材,請思考:(1)什么是“飛天”?(2)“飛天”一般出現在什么地方?(3)每個時代的“飛天”都是一個樣子嗎?生1:飛天是乾闥婆與緊那羅的復合體,他們原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曲神,一個善歌,一個善舞,形影不離,和諧融洽,是恩愛的夫妻。后來乾闥婆和緊那羅合為一體,變為飛天。生2:“飛天”一般出現在石窟壁畫中。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都畫有飛天。生3:講解飛天的三個時期:借鑒時期(北魏):圖片風格“造型簡單”“色彩古樸”等。融合時期(西魏—隋):圖片風格“動感飛天”“色彩豐富”等。形成自我風格(唐):圖片風格“姿態優美”“富麗堂皇”等。2.教師引導學生欣賞這幅圖片,回答問題:(1)圖中的飛天在干什么?在彈琴。(2)這樣的畫面給你什么感覺?仙女在彈琴,靈動的音符飄蕩在空中,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3)什么樣的線條更適合表現飛天的衣裙飄帶?直線、折線給人一種生硬的感覺,曲線給人一種柔美的感覺,所以曲線更適合。【設計意圖】了解飛天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民族自豪感。三、藝術實踐欣賞課中的飛天作品,選一件你最喜歡的,從表現飛天的造型、色彩、線條等方面,試著運用藝術語言將畫面的美感描述出來。對比飛天作品和書中的第一頁《朝元圖》壁畫,分析它們的藝術特點。四、評一評我們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寶庫,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藝術的寶庫。看誰對飛天的優美姿態和作品中的流暢線條表述得準確生動?五、總結拓展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這使我想到了中國的四大石窟,它們是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分別與同學們介紹一下。【設計意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交流能力,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