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9課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主備人: 審核人: 使用教師:備課時間:2022年 月 日 上課時間:2022年 月 日教學內容 第9課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中世紀城市復興的背景、城市爭取自治的常用方式;知道大學興起的背景及其主要特點;理解西歐中世紀城市復興和大學的出現對西歐社會發展的影響。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城市復興的局限不足與意義作用的討論,學習辯證理解歷史現象的方法;通過學習市民階級的形成過程和早期大學的教學生活,辯證看待中世紀城市與大學的出現。通過分析西歐中世紀城市復興和大學的影響,學會運用從經濟、政治、文化等視角解釋評價歷史事件的作用及影響的基本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中世紀城市爭取自治的斗爭,感受城市市民不懈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城市興起以后,產生了早期的市民階層,為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大學的興起使歐洲的教育出現新的變化,被認為是中世紀“最美好的花朵”,學生能認識到歷史發展的辯證性和連續性。教學重點 城市在 西歐中世紀的發展;教學難點 經濟發展與社會文化的相互聯系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史料分析法,討論法,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設計 個性設計一、激情導入 引課明標 “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這是中世紀時形容城市的一句諺語。這是怎么回事?城市難道有不受封建領主控制的特權嗎?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樣工作的?本節課我們一起探討一下中世紀城市的有關問題。二、導學引領 自主學習 中世紀莊園農奴的生活狀況是怎樣的?2.中世紀城市何以興起?3.中世紀興起的城市有何特點?4.中世紀城市居民還享有哪些權利?5.何種方式取得自治權?6大學興起的背景是什么?7大學的教育自主權表現在哪里?三、學友互學合作交流 學友之間相互檢查配套練習冊自主研討完成情況,學友互學合作交流,學友共同努力也不能完成的請教老師。四、展示評價精講點撥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從10世紀起,西歐新的城市不斷產生。那些以手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城市發展更快。2.城市居民采取各種方式反抗,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3.到13世紀,許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與特權,成為自由城市。在這樣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4.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權的形式,是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一種證書,這種證書就是“特許狀”。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們是怎樣生活的?手工業者主要從事小商品生產,擁有簡單的生產資料,自己和家屬都參加勞動,靠出賣產品換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維持生活。家庭既是生產的作坊,也是店鋪。商人專事商業和貿易。2.市民階級中分化出哪些人?從中逐漸產生了什么新的階級?城市手工業者和商人不斷分化,出現了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他們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3.這些城市的興起有何意義?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三、大學的興起11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斷傳入西歐。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紀,巴黎出現了許多教會學校和教師私人辦的學校。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利和經濟利益,巴黎的教師組成教師行會,選舉會長管理學校。13世紀,巴黎教師行會得到羅馬教皇和國王的支持,自治權利得到保證。大學的自治地位主要體現在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中世紀大學課程設置基礎課程: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專業課程:法學、醫學和神學一方面仍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你對中世紀西歐大學的課程設置有何看法?中世紀大學生須先上基礎課程,它們是: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學生學完基礎課程之后進入專業課程,包括法學、醫學和神學。這說明了大學的課程設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五、訓練反饋自測自評 完成本課練習冊六、課堂小結總結提升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梳理本課內容。點撥:經濟的發展促進城市興起,從而有了政治斗爭和文化發展。當然,政治和文化上的自由和自治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作業設計 復習背誦本課知識點,完成作業題。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可以有多個切入點,史學界也有不同觀點,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提煉教學主旨,如城市市民爭取自由的精神、西歐封建社會的演變等。在教學方法上,也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述法、史料教學法、比較教學法等,甚至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就能落實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有所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