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歷史與社會八下優化檢測系列: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基礎提升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歷史與社會八下優化檢測系列: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基礎提升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歷史與社會八下優化檢測系列: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基礎提升卷
第Ⅰ卷 客觀題
第Ⅰ卷的注釋
一、單選題
1.“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标P于歌謠中的“朱皇帝”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建立明朝 B.定都長安 C.設立東廠 D.營建北京城
2.(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清人錢泳認為“凡置產業,自當以田地為上,市廛(市中店鋪)次之,典當鋪又次之?!迸c此認識相關的社會背景是( ?。?br/>A.當時國內商品經濟繁榮 B.農民承擔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導重農抑商 D.國家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3.(2020八下·天臺月考)明、清兩個朝代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主要表現為( ?。?br/>①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②皇權不斷強化
③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 ④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國農耕文明發展的鼎盛時期是指( ?。?br/>A.唐宋時期 B.明清時期
C.秦漢時期 D.元明時期
5.清朝設立了伊犁將軍,它管轄的地區是( ?。?br/>A.東北地區 B.蒙古地區 C.新疆地區 D.西藏地區
6.對聯“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虜,一代英雄”稱頌的民族英雄是( ?。?br/>A.戚繼光 B.俞大猷 C.鄭成功 D.林則徐
7.將下列歷史事件與努爾哈赤有關系的是( ?。?br/>A.建立后金政權 B.遷都沈陽,改名盛京
C.改女真族名為滿州 D.改國號為清
8.明朝初年政治上鞏固統治的措施有(  )
①廢丞相、創內閣 ②設立廠衛特務機構
③獎勵墾荒、輕徭薄賦 ④改革賦役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康乾盛世”,是中國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這時期的在位皇帝不包括(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10.(2019八下·余杭期末)“蘇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的蘇州(  )
A.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 B.資本主義商業繁榮
C.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D.紡織業生產規模大
11.清朝時期,西藏用靈童“轉世”的辦法確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人。為了避免紛爭,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簽制度。中簽的“靈童”,經清政府批準,才能成為新一代的達賴或班禪。這表明金瓶掣簽制度( ?。?br/>A.主要是為了明確駐藏大臣和達賴、班禪的中等地位
B.規定駐藏大臣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C.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轉此的監督和任授權力
D.劃分了達賴、班禪的管理權限和管理區域
12.(2017八下·湖州期中)16世紀,中國沿海各地的海外貿易十分活躍,西方學者稱之為“絲—銀對流”,由此帶來的直接影響是(  )
A.統治者加大對外開放力度 B.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不斷增加
C.國內工商業市鎮不斷興起 D.奠定中國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13.(2020八下·柯橋期末)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醫藥抗“疫”大顯身手。其中,在藥物學上可以參考的著作有( ?。?br/>A.《天工開物》 B.《農政全書》
C.《本草綱目》 D.《幾何原本》
14.(2020九上·海曙開學考)清代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寫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明清前期文化領域出現萬馬齊喑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統治者實行( ?。?br/>A.焚書坑儒
B.獨尊儒術
C.百家爭鳴
D.文字獄
15.(2020九上·海曙開學考)下列著作中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是( ?。?br/>A. B.
C. D.
16.(2020八下·浙江期中)明末清初大膽地批判皇權強化,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的思想家( ?。?br/>A.李贄 B.黃宗羲 C.預炎武 D.曹雪芹
17.明清時期經濟、政治發展的特點,與同時期的歐洲相比較,相同點是:(  )
A.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
B.都積極開拓海外殖民地
C.都在手工工場產生和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
D.都出現了近代進步的思想家
18.明清被譽為“四大名著”的小說中,屬于清代的小說是(  )
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西游記》 D.《紅樓夢》
19.2010年5月由朝鮮國家級藝術團血海歌劇團潛心50載創作的大型歌舞劇《紅樓夢》登陸北京電視臺大劇院,就此開始該劇在中國為期一個月的巡回演出。血海歌劇團之所以選擇《紅樓夢》創作大型歌舞劇,主要是因為這部小說(  )
A.情節曲折離奇 B.反映了中韓友誼
C.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D.是中國最早的小說
20.(2020八下·余姚期末)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 ?。?br/>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與發展
B.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
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傳統社會結構解體
D.西學東漸,中國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沖擊
21.(2020八下·奉化期末)“今我朝罷丞相……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br/>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明朝
22.(2020八下·三門期末)作者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以幽默的語言講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讀者。下列史實不可能出現在這部作品中的是( ?。?br/>A.設立軍機處 B.設特務機構錦衣衛
C.鄭和下西洋 D.戚繼光抗倭
23.小奇同學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搜集了“焚書坑儒”、“推恩令”、“廢丞相”等相關資料,由此推測他研究的課題最有可能是( ?。?br/>A.中華文明的起源 B.對外文化的交流
C.封建專制統治的加強 D.民族政策的演變
24.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是( ?。?br/>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乾隆盛世
25.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華文明卻日漸落伍。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有( ?。?br/>①專制皇權高度加強 ②農業仍然是經濟的主體
③商品經濟的發展 ④實行閉關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 主觀題
第Ⅱ卷的注釋
二、材料分析題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閱讀下面的歷史人物圖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圖片中的歷史人物是誰?
(2)材料2中,所謂“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這位歷史人物主要歷史功績是什么?
27.(2019八下·秀洲月考)閱讀表格材料,回答問題。
明清那些事兒,有輝煌,有凄慘,有溫情;明清那些事兒,讓我們起敬,讓我們心痛,讓我們回味。自從《正說明清》在節目《百家講壇》播出后,小強同學對這兩個朝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下是他為自己的習作擬定的部分提綱,請你幫他補充完整。
(1)【屹立世界東方再創盛世繁華】17世紀初,  ?。褡澹┦最I  ?。ㄈ嗣┙⒑蠼稹?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恢復發展。
(2)【抗擊外來侵略多民族的統一】清朝在抗擊外來侵略和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系方面有巨大貢獻。
材料一:……在沙俄軍隊遭受重創、守城士兵只殘存幾十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的情況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談。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于尼布楚正式談判。
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時期我國抗擊外來侵略的哪次戰役名稱及簽訂條約?根據所學知識說說清政府在西藏、新疆、西南地區設置的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聯系的機構或制度分別是什么?
(3)【經濟的繁盛】
材料二:(明代中后期)應運而生的商人是消費生活中的弄潮兒,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與其匹敵,積累起高額資本的商人最愛高消費……這就沖擊了社會等級制度,沖擊了倫理道德?!稄拿髑迳虡I廣告看社會變遷》
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這一時期出現了什么現象并例舉這一現象的特征。
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美國大美百科全書中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br/>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顧炎武曾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br/>回答:
(1)材料一中所說的考試制度始于何時?在此之前,官員的選拔依據主要是什么?
(2)你認為科舉制度產生了哪些積極的影響?
(3)材料二中,顧炎武為什么要抨擊科舉制度?
29.有這樣一本書:它描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興衰和貴族青年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深刻鞭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1)請寫出這本書的名稱。
(2)本書的作者是誰?這本書在文學史上有什么成就?
30.(思想閉鎖,認知短淺)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國國王的信中說:“天朝特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聽:“究竟該國(英國)地方周圍幾許?……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區)有無旱路可通?”
材料三:魏源說:“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夷者,外夷制之?!?br/>材料四:1861年,名士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一書中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皇帝怎樣的“華夷”觀?結合材料二分析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2)材料三與材料二相比在觀念上發生了什么變化?這種變化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3)依據材料四與材料三回答,魏源與馮桂芬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 歌謠中的“朱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
A項建立明朝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項定都長安與明朝無關,不符合題意;
CD兩項建立東廠和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城的人是明成祖朱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鳳陽花鼓詞為切入點,考查明朝建立的相關知識。掌握明朝建立的史實。
2.【答案】C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題干主要反映了古代投資置辦產業以購置田地為主,經商的次之,開典當鋪的又次之,由此分析可知題干實質上主要反映出封建社會重農抑商導致的社會影響。
A項當時國內商品經濟繁榮不是題干現象出現的背景,不符合題意;
B項農民承擔的封建地租沉重與題干主旨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C項政府倡導重農抑商是與題干認識相關的社會背景,符合題意;
D項國家推行工商皆本政策不符合清朝厲行重農抑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農抑商政策,要求具備對題干的準確分析與知識遷移能力。
3.【答案】A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明朝是漢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數民主建立的政權,據此可排除所有含④的B、D兩個選項。此外,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是統一王朝,清朝不屬于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含有③的C選項不符合題意,①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和②皇權不斷加強是它們的相似之處。
A項①②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相似之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的相似之處。解答組合選擇題,排除法是比較好用的,一般題目排除一個即可獲取正確答案,本題需要經過兩次排除。
4.【答案】B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根據課本內容可知:明至清朝前期,中國的農耕文明達到鼎盛。無論是農業、手工業還是商業,都取得了巨大進步。
B項明清時期中國農耕文明發展的鼎盛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經濟的發展。準確識記明清時期中國農耕文明發展的鼎盛時期。
5.【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課本內容可知:18世紀中期,清朝平定準噶爾,統一了天山以北地區。清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統一了天山以南地區。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管理整個新疆地區事務,加強了新疆與清朝中央政府的聯系,使清朝對西北地區的統治增強,邊防更加鞏固。
C項新疆地區是伊犁將軍管轄的地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對新疆地區的管轄。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
6.【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據題干“郭沫若寫的一副對聯“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虜,一代英雄’?!苯Y合所學可知,“一代英雄”是指鄭成功。結合所學可知,荷蘭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國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軍從金門出發,先后攻取赤嵌樓和臺灣城,收復臺灣。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鄭成功是對聯“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虜,一代英雄”稱頌的民族英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7.【答案】A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17世紀初,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并脫明獨立,建立“大金”,史稱后金。
A項建立后金政權的是努爾哈赤,不符合題意;
BCD三項均為皇太極的行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努爾哈赤的事跡。需要準確識記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
8.【答案】A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明初統治者為了加強政治上的鞏固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廢除丞相、創內閣、設立錦衣衛、東廠、西廠特務機構和遷都北京等舉措,強化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礎,所以①②選項符合題意。③④是經濟上的措施。
A項①②是明朝初年政治上鞏固統治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明朝初年,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為切入點,考查明朝君權加強的措施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朝君權加強措施的相關知識。
9.【答案】D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文治武功最盛的時期,史稱“康乾盛世”。從乾隆統治后期開始,清朝政治腐敗,貪污成風,財政虧空,清朝開始由強盛轉入衰落。康乾盛世是中華帝國的最后一個“盛世”。
D項道光帝不是康乾盛世時期的在位皇帝,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康乾盛世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康乾盛世的相關史實。
10.【答案】C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有關知識?!疤K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材料反映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雇傭與被雇傭關系的出現,因此可以判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理解。
11.【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題干的“為了避免紛爭,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簽制度。中簽的‘靈童’,經清政府批準,才能成為新一代的達賴或班禪?!北砻髑宄瘜嵭械慕鹌砍负炛贫燃訌娏酥醒胝畬_賴、班禪的監督和任授權力。故C符合題意;材料中未涉及駐藏大臣,故AB不符合題意;材料是對金瓶掣簽制度解讀,沒有劃分達賴、班禪的管理權限和管理區域。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清朝時期對于西藏管理的內容,需要學生掌握中國古代對于西藏的管理的背景,過程和意義。
12.【答案】B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海外貿易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統治者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才有利于海外貿易的發展,所以A不符合題意;16世紀,中國沿海各地的海外貿易十分活躍,出口大宗商品有茶葉、生絲、土布、瓷器,到明中后期,白銀成為主要貨幣,所以B符合題意;國內工商業市鎮不斷發展,為海外貿易的興盛奠定基礎,所以C不符合題意;中國古代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與海外貿易無關,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海外貿易發展的了解。
13.【答案】C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其中374種是新增加的藥物。收錄藥方11000多個,并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侗静菥V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A項《天工開物》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編寫的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不符合題意;
B項《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
C項《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編寫的藥物巨著,符合題意;
D項《幾何原本》由古希臘著名數學家歐幾里得所著,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編寫的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對比掌握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醫學成就。
14.【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明清時期的“文字獄”。
A是秦朝時期,故排除;
B是漢代的,故排除;
C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故排除;
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難度不大,根據“清代”即可確定選項。
15.【答案】C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指的是《天工開物》。故C符合題意,A、B、D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文化,難度不大,正確識記即可。
16.【答案】B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學者黃宗羲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A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黃宗羲大膽地批判皇權強化,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黃宗羲的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黃宗羲的相關史實。
17.【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在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中,出現了許多近代進步思想(思想家);中國也出現如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等近代進步思想(思想家)。
A項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錯誤,中國沒有建立起了資本主義制度,歐洲通過資產階級革命,陸續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不符合題意;
B項都積極開拓海外殖民地錯誤,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積極開拓海外殖民地,中國則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不符合題意;
C項都在手工工場產生和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錯誤,歐洲在手工工場產生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中國雖然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基本沒有誕生新的階級,不符合題意;
D項都出現了近代進步的思想家是明清時期經濟、政治發展與同時期的歐洲的相同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經濟、政治發展的特點與同時期歐洲的共同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明清經濟的發展的相關史實。
18.【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屬于清代的小說是《紅樓夢》,D項符合題意;《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小說;《水滸傳》、《西游記》屬于明代小說。由此分析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是識記類試題,掌握四大名著的作者及其生活的年代是解題的關鍵。
19.【答案】C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紅樓夢》。血海歌劇團之所以選擇《紅樓夢》創作大型歌舞劇,主要是因為這部小說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故答案為C。
【點評】除了本題考查的知識點外,學生還要掌握《紅樓夢》的作者,藝術價值。
20.【答案】B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
21.【答案】D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 “不許立丞相”,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明太祖時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
ABC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的“我朝”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D項明朝是題干材料中的“我朝”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學生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課本知識即可得出正確答案。
22.【答案】A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清朝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其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皇帝的旨意,軍國大事全由皇帝裁決,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達到頂峰。
A項設立軍機處不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這部作品中,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是對明朝的正確描述,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作者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為切入點,考查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朝的相關知識。
23.【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在思想文化上加強集權的舉措,“推恩令”是漢武帝在政治上為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的舉措,“廢承相”是明太祖加強君主專權的舉措,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使封建專制統治得到了加強。
ABD三項和題干“焚書坑儒”、“推恩令”、“廢丞相”等相關資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封建專制統治的加強最有可能是他研究的課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封建專制統治的加強,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24.【答案】D
【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解析】【分析】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間,經濟迅速發展,國力空前強盛,史稱“康乾盛世”這是中華帝國最后一個大繁榮時代。
ABC三項都不是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不符合題意;
D項乾隆盛世是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康乾盛世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康乾盛世”是中華帝國最后一個大繁榮時代。
25.【答案】D
【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解析】【分析】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我國農業仍然是經濟的主體,中國封建王朝的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近代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清朝時期,西方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往來會危及自己的統治.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他們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失了外貿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不同外國進行科技交流,使中國逐漸落伍了,使中國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所以①②④正確。
D項①②④是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華文明卻日漸落伍為切入點,考查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國逐漸落伍原因的相關知識。
26.【答案】(1)戚繼光;明朝人。
(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盜勾結中國奸商騷擾中國沿海地區,形成倭寇。
(3)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平息東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抗倭業績永載史冊。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戚繼光抗倭史實的識記。第(1)問認真讀圖,結合教材中的插圖——戚繼光,可知圖片中的歷史人物就是戚繼光。第(2)問材料二中的詩句是在繼承父職后寫下的,詩中“海波”不平的原因,依據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5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第二子目戚繼光抗倭的內容中:“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東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搶劫分贓。他們到處燒殺擄掠,使百姓的生命財產慘遭損害。”據此可知。第(3)問依據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5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第二子目戚繼光抗倭的內容中:“戚繼光組建的一支抗倭隊伍,經過嚴格的訓練,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人稱‘戚家軍’。戚繼光率戚家軍開赴臺州,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九戰九捷,迅速蕩平了浙江的倭寇?!睋丝芍?,這位歷史人物主要歷史功績是率領戚家軍平息東南沿海的倭寇。
【點評】本題考查戚繼光抗倭的史實,難度較小。
27.【答案】(1)女真族;努爾哈赤或皇太極
(2)《尼布楚條約》;雅克薩之戰。①西藏:駐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將軍;③西南:改土歸流。
(3)新的工場手工業;生產商品為目的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向機工計時或計件方式付酬,形成雇傭與被雇傭關系。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初,女直族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南明等政權,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恢復發展。
(2)依據材料一“在沙俄軍隊受重創、守城士兵只殘存幾十人、雅克薩城日夕可下的情況下,沙俄波迫同意和談。清康熙二十八年,中餓雙方于尼布楚正式談判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時期我國抗擊外來侵略的雅克薩之戰,以及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清政府在西藏、新駔、西南地區設置的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聯系的機構或制度分別是①西藏:駐藏大臣;
②新疆:伊犁將軍;③西南:改土歸流。
(3)根據材料二"(明代中后明)應運而生的商人是消費生活中的弄潮兒,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與其匹敵,積累起高額資本的商人最愛高消費…這就沖擊了社會等級制度,沖擊了倫理道德"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時明出現了的現象是新的工場手工業:生產商品為目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向機工計時或計件方式付酬,形成雇傭與被雇傭關系。
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結合課本關于清朝時期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關系的內容解答問題。
【點評】本題重在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稍有難度。
28.【答案】(1)隋朝。門第的高低。
(2)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3)因為明朝實行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已經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有關科舉制的相關史實及科舉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影響。材料一中所說的考試制度就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創于隋代,在此之前官員的選拔依據主要是門第高低??婆e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但到了明朝實行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已經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
【點評】掌握關于科舉制的相關史實及科舉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影響。
29.【答案】(1)《紅樓夢》。
(2)作者:曹雪芹。
成就:《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關于《紅樓夢》的相關知識,本題是基礎題,通過材料“描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興衰和貴族青年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知道此書是《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點評】本題掌握關于《紅樓夢》的相關知識
30.【答案】(1)天朝上國(華夏至上)。閉關鎖國,愚味無知,發展落后鴉片戰爭失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由鄙夷到師夷。萌發新思潮,開眼看世界,探索救國之路學習西方工藝、科學技術,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觀念。
(3)用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科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可知乾隆皇帝的“華夷”觀是天朝上國。根據材料“究竟該國(英國)地方周圍幾許?……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區)有無旱路可通”可知閉關鎖國,愚味無知,發展 落后。鴉片戰爭失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三是主張學習西方。材料一是鄙視西方。由鄙視西方到學習西方萌發新思潮,開眼看世界,探索救國之路,學習西方工藝、科學技術,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觀念。
(3)根據材料“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夷者,外夷制之”和“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可知魏源與馮桂芬的觀點是用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科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故答案為:(1)天朝上國(華夏至上)。閉關鎖國,愚味無知,發展落后鴉片戰爭失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由鄙夷到師夷。萌發新思潮,開眼看世界,探索救國之路學習西方工藝、科學技術,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觀念。
(3)用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科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歷史與社會八下優化檢測系列: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基礎提升卷
第Ⅰ卷 客觀題
第Ⅰ卷的注釋
一、單選題
1.“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标P于歌謠中的“朱皇帝”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A.建立明朝 B.定都長安 C.設立東廠 D.營建北京城
【答案】A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 歌謠中的“朱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
A項建立明朝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項定都長安與明朝無關,不符合題意;
CD兩項建立東廠和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城的人是明成祖朱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鳳陽花鼓詞為切入點,考查明朝建立的相關知識。掌握明朝建立的史實。
2.(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清人錢泳認為“凡置產業,自當以田地為上,市廛(市中店鋪)次之,典當鋪又次之。”與此認識相關的社會背景是( ?。?br/>A.當時國內商品經濟繁榮 B.農民承擔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導重農抑商 D.國家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答案】C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題干主要反映了古代投資置辦產業以購置田地為主,經商的次之,開典當鋪的又次之,由此分析可知題干實質上主要反映出封建社會重農抑商導致的社會影響。
A項當時國內商品經濟繁榮不是題干現象出現的背景,不符合題意;
B項農民承擔的封建地租沉重與題干主旨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C項政府倡導重農抑商是與題干認識相關的社會背景,符合題意;
D項國家推行工商皆本政策不符合清朝厲行重農抑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農抑商政策,要求具備對題干的準確分析與知識遷移能力。
3.(2020八下·天臺月考)明、清兩個朝代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主要表現為( ?。?br/>①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②皇權不斷強化
③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 ④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明朝是漢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數民主建立的政權,據此可排除所有含④的B、D兩個選項。此外,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是統一王朝,清朝不屬于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含有③的C選項不符合題意,①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和②皇權不斷加強是它們的相似之處。
A項①②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相似之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的相似之處。解答組合選擇題,排除法是比較好用的,一般題目排除一個即可獲取正確答案,本題需要經過兩次排除。
4.中國農耕文明發展的鼎盛時期是指( ?。?br/>A.唐宋時期 B.明清時期
C.秦漢時期 D.元明時期
【答案】B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根據課本內容可知:明至清朝前期,中國的農耕文明達到鼎盛。無論是農業、手工業還是商業,都取得了巨大進步。
B項明清時期中國農耕文明發展的鼎盛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經濟的發展。準確識記明清時期中國農耕文明發展的鼎盛時期。
5.清朝設立了伊犁將軍,它管轄的地區是(  )
A.東北地區 B.蒙古地區 C.新疆地區 D.西藏地區
【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課本內容可知:18世紀中期,清朝平定準噶爾,統一了天山以北地區。清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統一了天山以南地區。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管理整個新疆地區事務,加強了新疆與清朝中央政府的聯系,使清朝對西北地區的統治增強,邊防更加鞏固。
C項新疆地區是伊犁將軍管轄的地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對新疆地區的管轄。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
6.對聯“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虜,一代英雄”稱頌的民族英雄是( ?。?br/>A.戚繼光 B.俞大猷 C.鄭成功 D.林則徐
【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據題干“郭沫若寫的一副對聯“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虜,一代英雄’?!苯Y合所學可知,“一代英雄”是指鄭成功。結合所學可知,荷蘭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國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軍從金門出發,先后攻取赤嵌樓和臺灣城,收復臺灣。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鄭成功是對聯“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虜,一代英雄”稱頌的民族英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7.將下列歷史事件與努爾哈赤有關系的是( ?。?br/>A.建立后金政權 B.遷都沈陽,改名盛京
C.改女真族名為滿州 D.改國號為清
【答案】A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17世紀初,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并脫明獨立,建立“大金”,史稱后金。
A項建立后金政權的是努爾哈赤,不符合題意;
BCD三項均為皇太極的行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努爾哈赤的事跡。需要準確識記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
8.明朝初年政治上鞏固統治的措施有( ?。?br/>①廢丞相、創內閣 ②設立廠衛特務機構
③獎勵墾荒、輕徭薄賦 ④改革賦役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明初統治者為了加強政治上的鞏固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廢除丞相、創內閣、設立錦衣衛、東廠、西廠特務機構和遷都北京等舉措,強化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礎,所以①②選項符合題意。③④是經濟上的措施。
A項①②是明朝初年政治上鞏固統治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明朝初年,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為切入點,考查明朝君權加強的措施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朝君權加強措施的相關知識。
9.“康乾盛世”,是中國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這時期的在位皇帝不包括(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答案】D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文治武功最盛的時期,史稱“康乾盛世”。從乾隆統治后期開始,清朝政治腐敗,貪污成風,財政虧空,清朝開始由強盛轉入衰落??登⑹朗侵腥A帝國的最后一個“盛世”。
D項道光帝不是康乾盛世時期的在位皇帝,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康乾盛世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康乾盛世的相關史實。
10.(2019八下·余杭期末)“蘇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的蘇州( ?。?br/>A.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 B.資本主義商業繁榮
C.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D.紡織業生產規模大
【答案】C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有關知識?!疤K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材料反映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雇傭與被雇傭關系的出現,因此可以判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理解。
11.清朝時期,西藏用靈童“轉世”的辦法確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人。為了避免紛爭,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簽制度。中簽的“靈童”,經清政府批準,才能成為新一代的達賴或班禪。這表明金瓶掣簽制度( ?。?br/>A.主要是為了明確駐藏大臣和達賴、班禪的中等地位
B.規定駐藏大臣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C.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轉此的監督和任授權力
D.劃分了達賴、班禪的管理權限和管理區域
【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題干的“為了避免紛爭,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簽制度。中簽的‘靈童’,經清政府批準,才能成為新一代的達賴或班禪?!北砻髑宄瘜嵭械慕鹌砍负炛贫燃訌娏酥醒胝畬_賴、班禪的監督和任授權力。故C符合題意;材料中未涉及駐藏大臣,故AB不符合題意;材料是對金瓶掣簽制度解讀,沒有劃分達賴、班禪的管理權限和管理區域。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清朝時期對于西藏管理的內容,需要學生掌握中國古代對于西藏的管理的背景,過程和意義。
12.(2017八下·湖州期中)16世紀,中國沿海各地的海外貿易十分活躍,西方學者稱之為“絲—銀對流”,由此帶來的直接影響是( ?。?br/>A.統治者加大對外開放力度 B.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不斷增加
C.國內工商業市鎮不斷興起 D.奠定中國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答案】B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海外貿易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統治者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才有利于海外貿易的發展,所以A不符合題意;16世紀,中國沿海各地的海外貿易十分活躍,出口大宗商品有茶葉、生絲、土布、瓷器,到明中后期,白銀成為主要貨幣,所以B符合題意;國內工商業市鎮不斷發展,為海外貿易的興盛奠定基礎,所以C不符合題意;中國古代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與海外貿易無關,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海外貿易發展的了解。
13.(2020八下·柯橋期末)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醫藥抗“疫”大顯身手。其中,在藥物學上可以參考的著作有( ?。?br/>A.《天工開物》 B.《農政全書》
C.《本草綱目》 D.《幾何原本》
【答案】C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其中374種是新增加的藥物。收錄藥方11000多個,并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侗静菥V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A項《天工開物》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編寫的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不符合題意;
B項《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
C項《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編寫的藥物巨著,符合題意;
D項《幾何原本》由古希臘著名數學家歐幾里得所著,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編寫的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對比掌握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醫學成就。
14.(2020九上·海曙開學考)清代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寫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明清前期文化領域出現萬馬齊喑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統治者實行( ?。?br/>A.焚書坑儒
B.獨尊儒術
C.百家爭鳴
D.文字獄
【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明清時期的“文字獄”。
A是秦朝時期,故排除;
B是漢代的,故排除;
C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故排除;
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難度不大,根據“清代”即可確定選項。
15.(2020九上·海曙開學考)下列著作中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是( ?。?br/>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指的是《天工開物》。故C符合題意,A、B、D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文化,難度不大,正確識記即可。
16.(2020八下·浙江期中)明末清初大膽地批判皇權強化,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的思想家(  )
A.李贄 B.黃宗羲 C.預炎武 D.曹雪芹
【答案】B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學者黃宗羲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A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黃宗羲大膽地批判皇權強化,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黃宗羲的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黃宗羲的相關史實。
17.明清時期經濟、政治發展的特點,與同時期的歐洲相比較,相同點是:(  )
A.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
B.都積極開拓海外殖民地
C.都在手工工場產生和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
D.都出現了近代進步的思想家
【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在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中,出現了許多近代進步思想(思想家);中國也出現如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等近代進步思想(思想家)。
A項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錯誤,中國沒有建立起了資本主義制度,歐洲通過資產階級革命,陸續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不符合題意;
B項都積極開拓海外殖民地錯誤,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積極開拓海外殖民地,中國則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不符合題意;
C項都在手工工場產生和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錯誤,歐洲在手工工場產生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中國雖然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基本沒有誕生新的階級,不符合題意;
D項都出現了近代進步的思想家是明清時期經濟、政治發展與同時期的歐洲的相同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經濟、政治發展的特點與同時期歐洲的共同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明清經濟的發展的相關史實。
18.明清被譽為“四大名著”的小說中,屬于清代的小說是( ?。?br/>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西游記》 D.《紅樓夢》
【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屬于清代的小說是《紅樓夢》,D項符合題意;《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小說;《水滸傳》、《西游記》屬于明代小說。由此分析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是識記類試題,掌握四大名著的作者及其生活的年代是解題的關鍵。
19.2010年5月由朝鮮國家級藝術團血海歌劇團潛心50載創作的大型歌舞劇《紅樓夢》登陸北京電視臺大劇院,就此開始該劇在中國為期一個月的巡回演出。血海歌劇團之所以選擇《紅樓夢》創作大型歌舞劇,主要是因為這部小說(  )
A.情節曲折離奇 B.反映了中韓友誼
C.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D.是中國最早的小說
【答案】C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紅樓夢》。血海歌劇團之所以選擇《紅樓夢》創作大型歌舞劇,主要是因為這部小說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故答案為C。
【點評】除了本題考查的知識點外,學生還要掌握《紅樓夢》的作者,藝術價值。
20.(2020八下·余姚期末)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 ?。?br/>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與發展
B.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
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傳統社會結構解體
D.西學東漸,中國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沖擊
【答案】B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
21.(2020八下·奉化期末)“今我朝罷丞相……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 “不許立丞相”,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明太祖時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
ABC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的“我朝”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D項明朝是題干材料中的“我朝”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學生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課本知識即可得出正確答案。
22.(2020八下·三門期末)作者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以幽默的語言講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讀者。下列史實不可能出現在這部作品中的是( ?。?br/>A.設立軍機處 B.設特務機構錦衣衛
C.鄭和下西洋 D.戚繼光抗倭
【答案】A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清朝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其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皇帝的旨意,軍國大事全由皇帝裁決,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達到頂峰。
A項設立軍機處不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這部作品中,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是對明朝的正確描述,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作者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為切入點,考查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朝的相關知識。
23.小奇同學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搜集了“焚書坑儒”、“推恩令”、“廢丞相”等相關資料,由此推測他研究的課題最有可能是(  )
A.中華文明的起源 B.對外文化的交流
C.封建專制統治的加強 D.民族政策的演變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在思想文化上加強集權的舉措,“推恩令”是漢武帝在政治上為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的舉措,“廢承相”是明太祖加強君主專權的舉措,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使封建專制統治得到了加強。
ABD三項和題干“焚書坑儒”、“推恩令”、“廢丞相”等相關資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封建專制統治的加強最有可能是他研究的課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封建專制統治的加強,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24.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是(  )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乾隆盛世
【答案】D
【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解析】【分析】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間,經濟迅速發展,國力空前強盛,史稱“康乾盛世”這是中華帝國最后一個大繁榮時代。
ABC三項都不是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不符合題意;
D項乾隆盛世是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康乾盛世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康乾盛世”是中華帝國最后一個大繁榮時代。
25.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華文明卻日漸落伍。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有( ?。?br/>①專制皇權高度加強 ②農業仍然是經濟的主體
③商品經濟的發展 ④實行閉關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解析】【分析】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我國農業仍然是經濟的主體,中國封建王朝的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近代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清朝時期,西方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往來會危及自己的統治.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他們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失了外貿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不同外國進行科技交流,使中國逐漸落伍了,使中國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所以①②④正確。
D項①②④是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當西方各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華文明卻日漸落伍為切入點,考查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國逐漸落伍原因的相關知識。
第Ⅱ卷 主觀題
第Ⅱ卷的注釋
二、材料分析題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閱讀下面的歷史人物圖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br/>(1)圖片中的歷史人物是誰?
(2)材料2中,所謂“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這位歷史人物主要歷史功績是什么?
【答案】(1)戚繼光;明朝人。
(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盜勾結中國奸商騷擾中國沿海地區,形成倭寇。
(3)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平息東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抗倭業績永載史冊。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戚繼光抗倭史實的識記。第(1)問認真讀圖,結合教材中的插圖——戚繼光,可知圖片中的歷史人物就是戚繼光。第(2)問材料二中的詩句是在繼承父職后寫下的,詩中“海波”不平的原因,依據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5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第二子目戚繼光抗倭的內容中:“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東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搶劫分贓。他們到處燒殺擄掠,使百姓的生命財產慘遭損害?!睋丝芍?。第(3)問依據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5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第二子目戚繼光抗倭的內容中:“戚繼光組建的一支抗倭隊伍,經過嚴格的訓練,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人稱‘戚家軍’。戚繼光率戚家軍開赴臺州,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九戰九捷,迅速蕩平了浙江的倭寇。”據此可知,這位歷史人物主要歷史功績是率領戚家軍平息東南沿海的倭寇。
【點評】本題考查戚繼光抗倭的史實,難度較小。
27.(2019八下·秀洲月考)閱讀表格材料,回答問題。
明清那些事兒,有輝煌,有凄慘,有溫情;明清那些事兒,讓我們起敬,讓我們心痛,讓我們回味。自從《正說明清》在節目《百家講壇》播出后,小強同學對這兩個朝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下是他為自己的習作擬定的部分提綱,請你幫他補充完整。
(1)【屹立世界東方再創盛世繁華】17世紀初,   (民族)首領  ?。ㄈ嗣┙⒑蠼稹?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恢復發展。
(2)【抗擊外來侵略多民族的統一】清朝在抗擊外來侵略和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系方面有巨大貢獻。
材料一:……在沙俄軍隊遭受重創、守城士兵只殘存幾十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的情況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談。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于尼布楚正式談判。
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時期我國抗擊外來侵略的哪次戰役名稱及簽訂條約?根據所學知識說說清政府在西藏、新疆、西南地區設置的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聯系的機構或制度分別是什么?
(3)【經濟的繁盛】
材料二:(明代中后期)應運而生的商人是消費生活中的弄潮兒,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與其匹敵,積累起高額資本的商人最愛高消費……這就沖擊了社會等級制度,沖擊了倫理道德?!稄拿髑迳虡I廣告看社會變遷》
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這一時期出現了什么現象并例舉這一現象的特征。
【答案】(1)女真族;努爾哈赤或皇太極
(2)《尼布楚條約》;雅克薩之戰。①西藏:駐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將軍;③西南:改土歸流。
(3)新的工場手工業;生產商品為目的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向機工計時或計件方式付酬,形成雇傭與被雇傭關系。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初,女直族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南明等政權,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恢復發展。
(2)依據材料一“在沙俄軍隊受重創、守城士兵只殘存幾十人、雅克薩城日夕可下的情況下,沙俄波迫同意和談。清康熙二十八年,中餓雙方于尼布楚正式談判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時期我國抗擊外來侵略的雅克薩之戰,以及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清政府在西藏、新駔、西南地區設置的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聯系的機構或制度分別是①西藏:駐藏大臣;
②新疆:伊犁將軍;③西南:改土歸流。
(3)根據材料二"(明代中后明)應運而生的商人是消費生活中的弄潮兒,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與其匹敵,積累起高額資本的商人最愛高消費…這就沖擊了社會等級制度,沖擊了倫理道德"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時明出現了的現象是新的工場手工業:生產商品為目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向機工計時或計件方式付酬,形成雇傭與被雇傭關系。
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結合課本關于清朝時期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關系的內容解答問題。
【點評】本題重在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稍有難度。
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美國大美百科全書中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br/>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顧炎武曾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br/>回答:
(1)材料一中所說的考試制度始于何時?在此之前,官員的選拔依據主要是什么?
(2)你認為科舉制度產生了哪些積極的影響?
(3)材料二中,顧炎武為什么要抨擊科舉制度?
【答案】(1)隋朝。門第的高低。
(2)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3)因為明朝實行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已經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有關科舉制的相關史實及科舉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影響。材料一中所說的考試制度就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創于隋代,在此之前官員的選拔依據主要是門第高低。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但到了明朝實行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已經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
【點評】掌握關于科舉制的相關史實及科舉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影響。
29.有這樣一本書:它描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興衰和貴族青年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深刻鞭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1)請寫出這本書的名稱。
(2)本書的作者是誰?這本書在文學史上有什么成就?
【答案】(1)《紅樓夢》。
(2)作者:曹雪芹。
成就:《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關于《紅樓夢》的相關知識,本題是基礎題,通過材料“描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興衰和貴族青年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知道此書是《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點評】本題掌握關于《紅樓夢》的相關知識
30.(思想閉鎖,認知短淺)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國國王的信中說:“天朝特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br/>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聽:“究竟該國(英國)地方周圍幾許?……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區)有無旱路可通?”
材料三:魏源說:“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夷者,外夷制之?!?br/>材料四:1861年,名士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一書中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皇帝怎樣的“華夷”觀?結合材料二分析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2)材料三與材料二相比在觀念上發生了什么變化?這種變化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3)依據材料四與材料三回答,魏源與馮桂芬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答案】(1)天朝上國(華夏至上)。閉關鎖國,愚味無知,發展落后鴉片戰爭失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由鄙夷到師夷。萌發新思潮,開眼看世界,探索救國之路學習西方工藝、科學技術,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觀念。
(3)用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科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可知乾隆皇帝的“華夷”觀是天朝上國。根據材料“究竟該國(英國)地方周圍幾許?……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區)有無旱路可通”可知閉關鎖國,愚味無知,發展 落后。鴉片戰爭失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三是主張學習西方。材料一是鄙視西方。由鄙視西方到學習西方萌發新思潮,開眼看世界,探索救國之路,學習西方工藝、科學技術,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觀念。
(3)根據材料“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夷者,外夷制之”和“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可知魏源與馮桂芬的觀點是用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科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故答案為:(1)天朝上國(華夏至上)。閉關鎖國,愚味無知,發展落后鴉片戰爭失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由鄙夷到師夷。萌發新思潮,開眼看世界,探索救國之路學習西方工藝、科學技術,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觀念。
(3)用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科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鄂托克旗| 福州市| 温宿县| 革吉县| 乌兰县| 扬州市| 林西县| 山东省| 新昌县| 抚松县| 洞口县| 昌图县| 庐江县| 香港 | 陆丰市| 苏尼特右旗| 巴南区| 寻甸| 平乐县| 曲松县| 嘉禾县| 德令哈市| 东阳市| 贵溪市| 神农架林区| 隆子县| 班玛县| 黄浦区| 莒南县| 沁阳市| 清流县| 镇宁| 边坝县| 信阳市| 南开区| 久治县| 景德镇市| 合江县| 勐海县| 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