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 自然環境 一課一練-2022-2023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冊一、單項選擇題1.世博會期間,上海市政府積極推廣學習英語活動,其原因是( )A.英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B.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C.英語聯合國規定的唯一工作語言 D.英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2.下列能正確體現人類與海洋之間關系密切的是①海洋為人類生存提供必不可少的淡水資源②海洋為人類提供漁鹽之利、能量之源③人類是海洋的主宰,能隨意利用海洋資源④人類利用海洋開辟交通航線,促進了交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導致湄公河平原與美國大平原在農業生產方式上存在差異的人文因素是①氣候條件不同②科技水平差異③地理位置不同④人口密度不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北亞、中亞、西亞人口稀疏。其中中亞、西亞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原地形 B.降水稀少 C.氣候寒冷 D.植被短缺5.佳怡一家打算明年暑假去國外旅游,目的地要滿足“下雨少,海濱城市,異域風情更濃”的條件,她應該選擇( )A.美國 B.印度 C.莫斯科 D.威尼斯6.印度主要的氣候類型是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7.下列有關中南半島的描述,正確的是( )A.屬于全年潮濕的熱帶雨林氣候 B.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流入太平洋C.人口大多分布于沿海的大城市 D.高腳屋是湄公河平原獨特民居8.甘肅省面積約4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600萬,則平均人口密度約為( )A.33人/平方千米 B.60人/平方千米C.600人/平方千米 D.300人/平方千米9.下列不屬于人種劃分依據的是( )A.皮膚顏色 B.臉部特征 C.民族特色 D.頭發形狀10.澳大利亞某地農場混合經營著綿羊和小麥。農民在收割后的麥田上放牧綿羊,是為了( )A.增強綿羊體質 B.保證羊肉品質C.保持土壤肥力 D.減少犁地時間11.下側思維導圖,序號內容填寫正確的是①氣候 ②耕地 ③自然資源 ④生產活動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2.讀世界地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半島居民為白色人種,信奉伊斯蘭教B.A半島與D大洲相鄰,其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C.B大陸的東側為印度洋,西側為太平洋D.我國到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必經B大洲,是因為該大陸離南極洲距離最近13.下列收集的資料中,屬于“家鄉人文特色”的是( )A.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才輩出 B.四季分明,氣候適宜,降水豐沛C.東南丘陵,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D.太湖之濱,三面環湖,一面連陸14.讀圖“世界部分地區輪廓圖”,有關如下圖所示地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甲地區居民以黃色人種為主 B.乙地區雨季主要是受西南季風的影響C.丙地區水資源豐富,石油資源缺乏 D.馬六甲海峽東南端的新加坡有“花園城市”的美譽15.大千世界,氣候萬千。下圖①②③④處與其氣候類型名稱相對應的是( )A.①是熱帶季風氣候 B.②是熱帶雨林氣候C.③是熱帶沙漠氣候 D.④是溫帶海洋性氣候16.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雖地處赤道附近,但終年冰峰崤立,白雪皚皚。影響乞力馬扎羅山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 B.地形C.海陸位置 D.緯度位置17.從圖中不能獲得的信息是( ) A.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低 B.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高C.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 D.人口增長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18.美國大農場農業的特點有 ①人均產量低②機械化作業③生產效率高④商品性農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據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山區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B.②平原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太平洋,土著居民為黑人D.④平原高溫多雨,水網密布,是世界水稻的主產區20.人文環境由地球上的各種社會、經濟活動和現象構成,如人口、人種、語言、宗教和生產活動等方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世界人種分布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B.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C.西亞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基督教D.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區二、非選擇題21.2021年是寧波建城1200周年。圍繞“千年甫流傳”,某班舉行探究活動,請你一起參與。【千年港城】寧波是中國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今天,“海希輪”號國際集裝箱班輪主要來往于浙江寧波舟山港與埃及塞得港,途經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據圖1寫出“海希輪”號國際班輪航線:寧波—東海—①海峽— 南海—②海峽—③洋—曼德海峽—④海—⑤運河—塞得港。(2)圖2的民居會出現在A地還是B地?試從氣候角度分析該民居特色的原因。【千年古城】為傳承城市文脈,該班級發起倡議:“請和我一起踏上寧波千年文化之旅……(3)請從寧波文化特色角度續寫倡議書。22.近年來中國和巴西經貿往來頻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巴西美麗山項目(圖1)是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為巴西打造的一條“電力高速公路”,將亞馬孫河流域清潔的水能轉化為電能輸送到巴西用電負荷大的地區,是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實踐。材料二:巴西是世界大豆主要產區。大豆是喜溫,需水較多的經濟作物,巴西一般是9—10月播種,次年3—4月收獲。近年來巴西大豆向中國出口增加,主要依靠東部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出口到中國。(1)讀圖1,據輸電線路示意,巴西人口城市眾多、用電負荷過大的地方集中在巴西的______(填方向)。讀圖1、2、3分析這里人口稠密城市眾多的原因________(2)結合以上材料,分析巴西大豆主產區種植大豆有利的自然條件。(3)讀圖2,分析巴西出口大豆到中國選擇路線較遠的大西洋沿岸港口出口,而不選擇較近的太平洋沿岸港口出口原因。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B2.B3.C4.B5.D6.C7.D8.B9.C10.C11.D12.A13.A14.C15.C16.B17.D18.D19.D20.A21.(1)①臺灣;②馬六甲;③印度;④紅;⑤蘇伊士。(2)B地。原因:該地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故房屋墻厚窗小,有利于防風沙,隔熱。(3)示例:請和我一起踏上寧波千年文化之旅,探尋成長足跡,解鎖城市密碼,展現寧波1200年的城市文脈與當下城市氣度,弘揚寧波人特有的精神,賦能未來寧波經濟社會發展。22.(1)東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濕潤,交通便利,工農業發達(任寫一條)(2)①大豆喜溫,巴西地處低緯度,熱量充足。②大豆是需水較多的經濟作物,巴西大豆主產區地處熱帶草原氣候區,一年分干濕兩季,9-10月大豆播種時,降水充沛。(3)①大豆產區離東部大西洋港口距離近。②大豆產區與東部港口有便捷的交通聯系。③太平洋沿岸巴西沒有港口。④需要穿越復雜的安第斯山脈從鄰國海港出口,運輸成本高。(任寫一條)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