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01 第一次世界大戰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01 第一次世界大戰

資源簡介

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01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單選題
1.(2020九上·溫州期中)“戰場上隨處可見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號掙扎的傷兵和堆積如山的尸體。”這場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的戰役是(  )
A.凡爾登戰役 B.莫斯科保衛戰
C.馬恩河戰役 D.斯大林格勒戰役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16年在西線爆發的凡爾登戰役,雙方傷亡70多萬人,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德軍進攻被遏止,法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A項凡爾登戰役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凡爾登戰役。凡爾登戰役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
2.(2020九上·浙江月考)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  )
A.美德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B.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
C.薩拉熱窩事件
D.凡爾登戰役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20世紀初的巴爾干半島就象一個存滿了炸藥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故成為“一粒火星”的是薩拉熱窩事件。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3.(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圖是張武順所著《我的第一本世界歷史知識漫畫書》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封面。從圖中我們可以獲取的信息有(  )
①一戰人員傷亡多、經濟損失大 ②德國和法國是一戰的參戰國
③牽涉到30多個國家地區的15億人口 ④新式武器在一戰戰場上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法軍、德軍、坦克”反映了②德國和法國是一戰的參戰國和④新式武器在一戰戰場上使用;①一戰人員傷亡多、經濟損失大和③牽涉到30多個國家地區的15億人口在題干圖片中不能反映。
C項②④是從圖中我們可以獲取的信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圖片的能力。找準圖片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4.(2020九上·浙江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處于兩線作戰境地的國家有(  )
①英國 ②俄國 ③德國 ④奧匈帝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處于兩線作戰的國家是德國、奧匈帝國,它們的西面要面對法國、英國、意大利,東面要面對俄國。
B項③④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處于兩線作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處于兩線作戰的國家。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實。
5.(2020九上·浙江月考)1914年秋,英國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說,燈光正在整個歐洲熄滅。下列直接引發這一狀況的事件是(  )
A. 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 B.三國同盟的形成
C.薩拉熱窩事件 D.三國協約的形成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巴爾干半島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之后,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薩拉熱窩事件直接題干這一狀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戰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應用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準確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6.(2020九上·義烏月考)下表反映出,一戰期間協約國與同盟國的軍需品生產量出現了明顯變化,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一戰交戰國軍需品生產量(單位:百萬噸)
時間 1914年9月 1917年
交戰國 協約國 同盟國 協約國 同盟國
生鐵 16 25 50 15
鋼 16 25 58 16
煤 346 355 851 340
A.意大利轉投協約國 B.美國加入戰爭
C.俄國退出戰爭 D.德國戰敗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一戰期間交戰國軍需品的生產量變化表在1917年發生了巨大變化,協約國優勢明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造成變化的主要原因是1917年美國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增強了協約國的綜合實力。
ACD三項都不是發生題干變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美國加入戰爭是發生題干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戰的有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一戰中同盟國與協約國的主要成員國。
7.(2020九上·秀洲月考)20世紀初戰爭陰霾籠罩歐洲,“令全歐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這是歐洲一場野蠻兄弟的殺戮,歐洲沒有哪個國家是這場戰爭真正的勝利者”。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材料描述的戰爭是(  )
A.北伐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第二次鴉片戰爭 D.第二次世界大戰
(2)引爆這場戰爭的導火線是(  )
A.德國對塞爾維亞宣戰 B.三國同盟形成
C.三國協約形成 D.薩拉熱窩事件
【答案】(1)B
(2)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根據干中的“20世紀初”“ 歐洲”等信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化的產物,是一場爭奪世界霸權的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給世界帶來空前災難。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題干材料描述的戰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演習結束后,斐迪南夫婦乘坐敞篷汽車進入市區,當斐迪南夫婦的汽車行駛到一個拐角處時,一個秘密組織成員,普林西普立刻沖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婦開槍射擊。結果斐迪南夫婦雙雙斃命,普林西普被捕。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ABC三項都不是引爆這場戰爭的導火線,不符合題意;
D項薩拉熱窩事件是引爆這場戰爭的導火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8.(2020九上·浙江月考)發生在一戰中,因為戰役極其慘烈,被稱為“絞肉機”、“屠宰場”的戰役是 (  )
A.滑鐵盧戰役 B.凡爾登戰役
C.凡爾登戰役 D.馬恩河戰役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中,1916年2月21日,德國在凡爾登向法國軍隊發起進攻,此戰雙方傷亡人數70多萬人,是一戰最殘酷的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德軍進攻被遏止,法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凡爾登戰役被稱為“絞肉機”、“屠宰場”,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凡爾登戰役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準確記憶課本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
9.(2020九上·浙江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一場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的戰爭。但是,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所折磨。這場戰爭中損失的財富和傷亡的人數是前所未有的。對上述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 (  )
A.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預想
B.戰爭引起無產階級革命
C.戰爭引起民族解放運動
D.人們期待著戰爭的爆發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材料“歐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毀滅……它一直瘋狂地沿著這條災難的道路越走越遠”“損失的財富和傷亡的人數是前所未有的”可知,材料說明了戰爭的無比殘酷,帶來了巨大的人力傷亡和物質損失,戰爭帶來災難超乎人們預想。
A項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預想理解最準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不準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和啟示。
10.(2020九上·余姚月考)“戰場上隨處可見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號掙扎的傷兵和堆積如山的尸體。”這場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的戰役是(  )
A.凡爾登戰役 B.索姆河戰役
C.敦刻爾克大撤退 D.不列顛之戰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1916年,德國和法國在凡爾登展開了一場歷時約10個月的陣地戰。這場戰役異常慘烈,交戰雙方損失近百萬人。由于死亡人數太多,此戰役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德軍進攻被遏止,法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A項凡爾登戰役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凡爾登戰役的識記能力。掌握凡爾登戰役的時間、地點和特點。
11.(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根源在于薩拉熱窩事件
B.意大利參加同盟國一方作戰
C.正義的一方獲得戰爭的勝利
D.戰場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一戰期間,一些新式武器飛機、坦克等在戰場上使用,飛機、坦克屬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A項根源在于薩拉熱窩事件說法錯誤,一戰的根源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不是薩拉熱窩事件,不符合題意;
B項意大利參加同盟國一方作戰說法錯誤,一戰中,中國加入的是協約國,不是同盟國,不符合題意;
C項正義的一方獲得戰爭的勝利說法錯誤,一戰的性質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不符合題意;
D項戰場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掌握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導火線、參戰方、性質、新式武器的應用等史實。
12.(2020九上·杭州月考)歷史是一面鏡子,薩拉熱窩事件這面鏡子給我們的正確啟示是( )
A.只要出于愛國目的就可以不擇手段
B.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決國家爭端
C.突發事件會給人類和平帶來巨大威脅
D.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薩拉熱窩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爾干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隸屬塞爾維亞的恐怖組織“黑手社”的波斯尼亞學生)槍殺,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該事件給我們的啟示是愛國要有正當的手段,暴力恐怖手段不能解決國家爭端,突發事件會給人類和平帶來巨大威脅。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突發事件會給人類和平帶來巨大威脅是薩拉熱窩事件這面鏡子給我們的正確啟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的有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點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13.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表最能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果的是 (  )
持續時間 參加國家 死傷人數 經濟損失
1914—1918 30多個國家 3000多萬 3000多億美元
A.人類歷史上的空前災難 B.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C.協約國為維護民族獨立而戰 D.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重要影響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題干表格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了4年多,參加的國家30多個,導致了3000多死傷,3000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此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空前災難。
A項人類歷史上的空前災難是題干表格最能反映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后果,符合題意;
BD兩項題干不過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C項協約國為維護民族獨立而戰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要求學生解讀表格信息。
14.(2020九上·浙江月考)遠離戰爭、珍愛和平是同學們學習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最大感悟。下列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薩拉熱窩事件是戰爭爆發的導火線
B.爆發前在歐洲形成了兩大軍事對抗集團
C.凡爾登戰役有“絞肉機”“地獄”之稱
D.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主要力量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它們參戰的目的都是為了爭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即瓜分世界。因此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經過、性質和影響。
15.(2020九上·溫州月考)“戰場上隨處可見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號掙扎的傷兵和堆積如山的尸體。”這場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的戰役是(  )
A.馬恩河戰役 B.莫斯科保衛戰
C.凡爾登戰役 D.斯大林格勒戰役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雙方先后投入了近百萬人,激戰數月,結果法軍成功地抵擋看德軍的進攻。這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歷史上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 、“屠場”和“地獄”,用以形容戰爭的殘酷性。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凡爾登戰役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凡爾登戰役的識記能力。重點識記凡爾登戰役。
16.(2020九上·諸暨月考)通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數據的分析,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
持續時間 參與國家 死傷人數 經濟損失
4年多 30多個 3000多萬 3400多億美元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②我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反對戰爭
③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④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從表格看出一戰歷時4年多,參戰國達30多個,死傷人數達3000多萬,造成各國經濟損失3400多億美元,反映了一戰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因此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反對戰爭。①②結論正確,③④從題干圖表中不能反映。
A項①②結論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通過分析表格得出正確結論的方法。
17.(2020九上·諸暨月考)時政漫畫針砭時弊,是重要的輿論力量。左側漫畫《沸點》發表于1912年,桶上的英文意為“巴爾干麻煩”,桶蓋將被蒸汽頂起,桶蓋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奧匈、沙俄等國。此漫畫(  )
①解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②體現了凡爾登戰役的空前慘烈
③反映巴爾干半島成為列強爭奪的焦點
④諷刺列強在巴黎和會上的勾心斗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間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各帝國主義大國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幫結派,尋找盟友,重新組合,導致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激烈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使巴爾干成為歐洲戰爭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仔細觀察漫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漫畫原圖發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為“巴爾干麻煩”,桶蓋將被燕汽頂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奧匈、沙俄等國,漫畫說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
B項①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漫畫為依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18.(2020九上·浙江月考)以下內容的描述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符合的是(  )
A.1914年6月28日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引發一戰的導火索
B.世界一戰以歐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南線三條戰線
C.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集團的失敗而告終
D.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凡爾登戰役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標志著歷時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失敗告終。
ABD三項的描述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符合,不符合題意;
C項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集團的失敗而告終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符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
19.(2020九上·浙江月考)以下四幅圖中,能夠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形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形勢”,結合所學知識:一戰前,伴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矛盾的加劇,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形成了同盟國集團,英國、法國和俄國形成了協約國集團。
A項能夠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形勢,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能夠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形勢,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戰前世界格局的相關史實,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答本題要熟記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有關內容。
20.(2019九上·青田期中)如圖所示是一幅國際政治漫畫,若為該漫畫的問號處標注文字說明,則應寫上(  )
A.薩拉熱窩事件 B.“凡爾登絞肉機”
C.德國突襲波蘭 D.珍珠港事件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從圖片信息可知,一戰前的巴爾干半島由于列強的爭奪和其他復雜的因素,矛盾錯綜復雜,就象存滿干柴,一粒“火星”足以引起一場大火,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起到了“火星”的作用,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A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漫畫的問號處標注的文字說明,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漫畫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對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的理解。需要準確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內容。
21.(2019九上·平湖期中)“戰場上隨處可見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號掙扎的傷兵和堆積如山的尸體。”這場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的戰役是(  )
A.凡爾登戰役 B.馬恩河戰役 C.索姆河戰役 D.日德蘭戰役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雙方先后投入了近百萬人,激戰數月,結果法軍成功地抵擋看德軍的進攻。這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歷史上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用以形容戰爭的殘酷性。
A項凡爾登戰役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凡爾登戰役的識記能力。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雙方先后投入了近百萬人,這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重點識記戰役的殘酷性。
22.(2019九上·富陽期中)一戰期間,歐洲戰場上主要有三條戰線,其中西線主要的交戰雙方是 ,雙方展開的 大會戰使西線戰事進入相持態勢。(  )
A.英法軍隊 德軍 凡爾登
B.比利時、法國 德國 馬恩河
C.英法軍隊 德軍 馬恩河
D.塞爾維亞 奧匈帝國 巴爾干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戰爭分布在三條戰線上,分別是:西線英法同德國作戰,東線德奧同俄國作戰,南線奧匈對塞爾維亞和俄國;其中西線是一戰的主要戰場。1914年8月,德國攻入法國,直逼巴黎;9月,在巴黎東北部的馬恩河附近,德國同英法聯軍在馬恩河流域200公里的戰線上展開會戰,雙方共150萬人參加戰斗,是一戰中第一次大規模的決戰,穩定了西線局勢。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英法軍隊 德軍 馬恩河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的掌握能力,重點識記一戰原因、過程、影響及性質。
23.(2019九上·長興期中)19世紀末,德國外長皮洛夫宣稱:“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這段材料可用來論證(  )
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
B.三國同盟形成的必要性
C.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
D.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的原因
【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表明了德國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故A符合題意,排除了B、C、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一戰的性質,難度適中。根據皮洛夫的觀點理解戰爭的侵略性。
24.(2019九上·桐鄉月考)下列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
①1914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標志著一戰的爆發
②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先后有30多個國家卷入戰爭
③1918年,協約國的核心國——德國投降,宣告一戰結束
④一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德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它不僅謀求在歐洲的霸權地位,還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由此對英國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挑戰,英德矛盾成為歐洲大國之間的主要矛盾。伴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矛盾的加劇,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同盟集團,以英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協約集團。故③說法錯誤,應排除含③的選項。
C項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
25.(2019九上·寧波月考)一戰期間,下列事件按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凡爾登戰役 ②薩拉熱窩事件 ③美國參戰 ④德國投降
A.②③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有關知識。凡爾登戰役發生于一戰前期,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薩拉熱窩事件發生于1914年6月28日,是一戰爆發的導火線;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重要事件的識記。
26.(2019九上·蕭山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這場戰役結束已經百年,被炸過的地表仍舊凹凸不平。據統計,雙方總共投射了至少2000萬發炮彈,損失近百萬人,因此這場戰役有“絞肉機”“地獄”之稱。與上述材料相關的史實是(  )
A.日德蘭海戰 B.索姆河戰役 C.凡爾登戰役 D.馬恩河戰役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凡爾登戰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體現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凡爾登戰役。該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雙方總共投射了至少2000萬發炮彈,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凡爾登戰役的識記。
27.(2019九上·蕭山月考)下圖是一戰時期使用的新式武器,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科技加劇了戰爭的災難性
C.科技加速了戰爭的結束 D.科技導致了環境的污染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中新式武器的應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了取得勝利,參戰各國都將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戰場,飛機、坦克、毒氣等首次用于戰爭,遠程大炮殺傷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資破壞和人員傷亡,由于這些新式武器的使用,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加殘酷,說明科技加劇了戰爭的災難性。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中新式武器應用的理解。
28.(2019九上·蕭山月考)德皇威廉二世對戰爭的勝利信心百倍,他對即將開往前線的士兵宣布:“葉落之前你們就能返回故鄉。”一戰中德國在西線速勝的信心被打破的戰役是(  )
A.馬恩河戰役 B.凡爾登戰役 C.索姆河戰役 D.日德蘭海戰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恩河戰役。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恩河戰役使德軍包抄法軍的計劃失敗,德國在西線速決戰略破產,總參謀長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職,改由法金漢擔任,這一戰役使德國的速勝計劃破產。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馬恩河戰役影響的識記。
29.(2019九上·蕭山月考)從1900年到1913年,兩大軍事集團軍費從約11億美元增至近20億美元,各成員國兵力也迅速擴充,德國陸軍達到了87萬人,俄國陸軍達到了130萬人。由此可見,當時的歐洲(  )
A.各國發展不平衡 B.擴軍備戰愈演愈烈
C.法西斯主義盛行 D.德俄兩國矛盾最尖銳
【答案】B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各國發展的不平衡在題干未體現,故排除A。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尖銳,分別形成了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和由英國、法國和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德國是三國同盟的核心,英國是三國協約的核心。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瘋狂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據“從1900年到1913年,兩大軍事集團軍費從約11億美元增至近20億美元,各成員國兵力也迅速擴充,德國陸軍達到了87萬人,俄國陸軍達到了130萬人。”可見,當時的歐洲擴軍備戰愈演愈烈,故B符合題意。法西斯主義盛行是二戰之前,故排除C。一戰前英德矛盾最為尖銳,故排除D。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背景的理解。
30.(2019九上·臺州月考)《大國崛起》有這樣一段解說詞:“1871年,奮發圖強半個多世紀的德國終于統一。……它在和平的環境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但是,當它試圖為自己爭取陽光下的地盤而發動戰車后,則一敗涂地。”這里“一敗涂地”的戰爭指(  )
A.反法同盟的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普法戰爭 D.第二次世界大戰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 德國統一后,其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伴隨著德國實力的不斷增強,20世紀初期,為爭取陽光下的地盤,德國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德國投降,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一戰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31.(2019九上·青田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稱為“絞肉機”的戰役是(  )
A.滑鐵盧戰役 B.索姆河戰役 C.馬恩河戰役 D.凡爾登戰役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16年2月德軍開始進攻凡爾登,法軍殊死抵抗。戰爭共造成70多萬人傷亡,此役被稱作“凡爾登絞肉機”。凡爾登戰役是一戰時德國在西線發動的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從此德軍開始衰落,逐漸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
D項凡爾登戰役被稱為“絞肉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凡爾登戰役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凡爾登戰役的殘酷性。
32.(2019九上·杭州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掀起了締約結盟的狂潮。其中以德國為核心的軍事集團是(  )
A.三國同盟 B.三國協約
C.軸心國軍事同盟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以德國為核心的軍事集團”,結合所學知識:伴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矛盾的加劇,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國為核心,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形成了三國同盟集團。
A項三國同盟的核心是德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要熟記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有關內容。
33.(2019九上·金華月考)有專家說:“就像1914年時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夠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這起“小事件”是(  )
A.克里木戰爭 B.英俄簽訂軍事協約
C.薩拉熱窩事件 D.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就像1914年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可知,這起小事件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波斯尼亞舉行,并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年僅17歲的青年普林西普開槍刺殺了斐迪南夫婦;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就是這樣的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材料描述的“小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解讀題干信息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
34.(2019九上·義烏月考)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陸地的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這種場景最先發生在(  )
A.拿破侖對外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第二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鴉片戰爭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本題材料“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可知,這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科技革命許多重要成果首次被應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新式武器坦克、毒氣、飛機、潛水艇,這些新式武器的應用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使得一戰的戰場慘烈無比。
B項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陸地的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即可作答。
35.(2019九上·義烏月考)下面漫畫原圖發表于1912年,桶上的英文意為“巴爾干麻煩”,桶蓋將被蒸汽頂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奧匈、沙俄等國。漫畫可以說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B.凡爾登戰役的空前慘烈
C.歐洲的優勢地位被削弱 D.巴黎和會上的勾心斗角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強國向帝國主義過渡,為了爭奪殖民地,后期的德國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矛盾激化,先后建立了以德、意、奧匈帝國為成員的三國同盟集團和以英、法、俄為成員的三國協約集團,他們為了爭奪巴爾干半島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A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是題干漫畫可以說明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漫畫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正確理解圖片的內容,以及結合圖片的解釋說明解答問題,巴爾干地區成為火藥桶是在一戰前,屬于一戰的背景。
36.(2019九上·義烏月考)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
持續時間 4年多
參與國家 30多個
死傷人數 3000多萬
經濟損失 3400多億美元
A.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B.促進了殖民地人民的覺醒
C.是十月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 D.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分析圖表,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參加國家多,死傷人數大,經濟損失嚴重,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物質破壞和人員傷亡,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A項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是題干表格反映出的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為切入點,考查一戰的相關史實。由表中數據說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注意準確識記一戰的影響。
37.(2019九上·義烏月考)某條約第2條規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釁行為而遭到法國進攻,不論其理由為何,其他兩締約國必須以他們的全部軍隊給予被攻擊的一方以援助……”這一條款中的“其他兩締約國”指(  )
A.德國、奧匈帝國 B.法國、俄國
C.英國、法國 D.英國、俄國
【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由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政治發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國主義國家的激烈爭奪,逐漸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其中三國同盟包括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
A項德國、奧匈帝國是題干條款中的“其他兩締約國”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同盟的相關知識。解答時首先根據材料篩取信息“意大利”“受法國進攻”,判斷該同盟國家應是三國同盟,而三國同盟的組成國家是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
38.(2019九上·鄞州月考)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  )
A.巴黎和會召開 B.《凡爾賽條約》簽訂
C.薩拉熱窩事件 D.俄國十月革命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20世紀初的巴爾干半島就象一個存滿了炸藥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故成為“一粒火星”的是薩拉熱窩事件。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二、材料分析題
39.(2020九上·諸暨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九年級小亮同學在歷史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梳理,繪制了如下的示意圖:
材料二: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數據
參戰國家 卷入人口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
30多個 15億人口 3000余萬 3400多億美元
材料三:戰后,德法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英國一直在國際事務中尋機打壓法國;意大利身為戰勝國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但因戰爭損失慘重,為強權的獨裁統治奠定了基礎;志在遠東、急于擴張的日本與在這一地區有重大利益的美國矛盾加劇等。這種種現狀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播下“火種”。
——選自《圖說歐洲史》
材料四: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殖民地面積和工業產值世界排名情況
項目 英國 德國 法國 美國
1913年工業產值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積世界排名 1 4 2 5
(1)將材料一中示意圖的①②③補充完整。
(2)根據材料二、三,概括此次世界性戰爭產生的重大影響有哪些?
(3)結合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和性質。
【答案】(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俄國。
(2)影響:①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②戰爭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主要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德意奧組成的三國同盟和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在1917年進行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勝利,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材料二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想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為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
故答案為:(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俄國。
(2)影響:①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②戰爭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主要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40.(2020九上·金華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發生在歐洲卻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卷入了這場戰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九年級小亮同學在歷史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梳理,繪制了如下的示意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占有情況:
比較項目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1860年世界工業產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業產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積位次 1 2 4 3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
(1)將材料一中示意圖的①②③補充完整。
(2)據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關于一戰的評價是否正確?請從一戰的性質和目的角度說明理由。
(4)近年來,美日韓軍事同盟正在中國周邊制造“亞洲的火藥桶”,并在中國周圍軍演不斷。請你以史為鑒,設計一條宣傳語,呼吁世界和平。
【答案】(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蘇維埃俄國。
(2)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3)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4)熱愛和平,遠離戰爭;吸取教訓,銘記歷史等。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本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的狂潮,為了能在競爭中戰勝對手,列強之間從自身利益出發,結成聯盟,出現了德意奧三國同盟和英法俄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又稱“同盟國”; “三國協約”,又稱“協約國”。1917年在列寧的領導俄國進行了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農民的蘇維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美德更多地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起點高發展快,20世紀初,美國工業總產值超過英國,躍居世界第一位;德國超過英國,位居世界第二,而在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是世界第四位和第三位,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矛盾重重。同盟國,協約國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圍繞著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最終導致了一戰的爆發。
(3)據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可知,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不正確。因為一戰主要是一場為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雙方都應該受到審判。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熱愛和平,遠離戰爭;吸取教訓,銘記歷史等。
故答案為:(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蘇維埃俄國。
(2)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3)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4)熱愛和平,遠離戰爭;吸取教訓,銘記歷史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41.(2020九上·浙江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發生在歐洲卻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由于主要戰場在歐洲,故又稱為“歐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卷入了這場戰爭。
【追根溯源】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資本主義 國家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占有情況
比較項目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1860年世界工業產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業產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積位次 1 2 4 5
材料二:一位美國歷史學家在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形勢時曾說過:“歐洲變成了一只‘火藥桶’,只等一粒火星將它引爆。”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
(1)圖中的三角形和外圓分別代表的集團名稱是什么?
(2)據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這個“火藥桶”的火星是哪一歷史事件?
(4)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否正確?請從一戰的性質和目的角度談談為什么?
【答案】(1)三角形代表三國同盟;外圓代表三國協約。
(2)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3)薩拉熱窩事件。
(4)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觀察題干圖片及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們之間的斗爭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三國同盟由德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組成。三國協約由俄國、英國和法國組成。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不斷擴軍備戰,最后引發了一戰。故三角形代表三國同盟(或同盟國);外圓代表三國協約(或協約國)。三國同盟以德國為核心國,三國協約以英國為核心國。
(2)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由于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們之間的斗爭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故第一次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爭奪殖民地斗爭激烈。
(3)材料二中提到的引爆這個“火藥桶”的火星是指薩拉熱窩事件。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初的巴爾干半島就象一個存滿了炸藥的火藥桶.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故成為“一粒火星”的是薩拉熱窩事件。
(4)據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殖民地。
故答案為:(1)三角形代表三國同盟;外圓代表三國協約。
(2)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3)薩拉熱窩事件。
(4)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的史實。
42.(2020九上·余姚月考)20世紀拉開帷幕的時候,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并不是充滿希望的舞臺,而是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圖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
【圖說歷史】
【論叢史出】
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數據統計表
持續時間 參戰國數 戰爭范圍 卷入人口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
4年 30多個 14個國家 15億 3000多萬 3000多億美元
繼承人斐迪南及夫人在街頭被刺身亡 將”一戰”比作”群狗為殘羹廢品之爭
(1)圖一反映的歷史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何聯系
(2)聯系圖二,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3)結合圖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4)請根據上表的史實推導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的結論。
【答案】(1)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3)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期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等,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4)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范圍廣,規模大,給世界各國和人民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圖一反映的薩拉熱窩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巴爾干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名隸屬塞爾維亞“黑手社”的波斯尼亞青年學生)槍殺。這次事件導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2)由于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期的帝國主義國家要重新瓜分世界,于是爆發了一戰,這就決定了一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3)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即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開始瘋狂的擴軍備戰,最終爆發了一戰,故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4)表格說明一戰參加的國家多、人口多傷亡慘重,說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
故答案為:(1)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3)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期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等,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4)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范圍廣,規模大,給世界各國和人民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能力。要求學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實。
43.(2019九上·蕭山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漫畫《第一次世界大戰概況》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占有情況。
國家 英 法 俄 德
工業產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積(平方千米) 3350萬 1060萬 1740萬 290萬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
(1)寫出漫畫中的“?”所反映的事件。根據漫畫列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概況。
(2)請你根據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否正確?為什么?
【答案】(1)薩拉熱窩事件。
概況: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巴爾干半島成為戰爭的“火藥桶”;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
(2)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殖民地。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一戰。根據圖片中的“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巴爾干”等信息,可知題干中描述的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王儲在南斯拉夫的薩拉熱窩遇刺,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根據漫畫中的信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巴爾干半島成為戰爭的“火藥桶”。
(2)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由材料二圖表可以看出,承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美國和德國的工業產量超過了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法等國,但在占有的殖民地上卻遠遠落后于英、法兩國,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這種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一戰結束后,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3)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故上述觀點不正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4.(2019九上·義烏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強的經濟實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況
國別 占世界工業總產量(%) 殖民地面積(萬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萬人)
英國 14 3350 39350
俄國 2.6 1740 3320
法國 6 1060 5550
德國 16 290 1230
美國 38 30 970
材料二:一戰爆發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反戰聲音微乎其微。各國的民眾積極支持戰爭,英國志愿入伍者簇擁在征兵處……在德國,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婦女們爭相向士兵槍管里插入鮮花,運兵車上寫著“圣誕節回家”……
——高中歷史選修《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三:
材料四: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折磨。凡爾登戰役雙方死傷近一百萬人。一位戰地記者寫道:“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都是殘骸、擊破的戰車、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
——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上)
(1)根據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2)對比材料二,三,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有何不同?請用材料四的史實概括影響人們態度轉變的因素。
(3)當今世界仍不太平,從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敘利亞……可謂是炮聲隆隆,硝煙彌漫。以古鑒今,談談一戰留給我們哪些啟示?
【答案】(1)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2)不同:材料二:滿懷信心、積極支持。材料三:恐懼、逃避。
因素: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
(3)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要正確利用科技造福人類。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據材料“1913-1914 年列強的經濟實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間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各帝國主義大國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幫結派,尋找盟友,重新組合,導致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激烈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使巴爾干成為歐洲戰爭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2)據材料“一戰爆發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反戰聲音微乎其微。各國的民眾積極支持戰爭,英國志愿入伍者簇擁在征兵處……在德國,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婦女們爭相向士兵槍管里插入鮮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據材料“耶穌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請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 您救我一命,您說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訴世上每一 個人,您是唯一至關重要的。請求親愛的耶穌行行好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比材料二、四,材料二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是滿懷信心、積極支持等。材料四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是絕望、恐懼、厭惡、逃避等。據材料“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折磨。凡爾登戰役雙方死傷近 一百萬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影響人們態度轉變的因素因素是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
(3)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故答案為:(1)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2)不同:材料二:滿懷信心、積極支持。材料三:恐懼、逃避。
因素: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
(3)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要正確利用科技造福人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四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性質以及影響,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要求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性質以及影響的相關史實。
1 / 1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01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單選題
1.(2020九上·溫州期中)“戰場上隨處可見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號掙扎的傷兵和堆積如山的尸體。”這場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的戰役是(  )
A.凡爾登戰役 B.莫斯科保衛戰
C.馬恩河戰役 D.斯大林格勒戰役
2.(2020九上·浙江月考)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  )
A.美德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B.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
C.薩拉熱窩事件
D.凡爾登戰役
3.(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圖是張武順所著《我的第一本世界歷史知識漫畫書》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封面。從圖中我們可以獲取的信息有(  )
①一戰人員傷亡多、經濟損失大 ②德國和法國是一戰的參戰國
③牽涉到30多個國家地區的15億人口 ④新式武器在一戰戰場上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0九上·浙江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處于兩線作戰境地的國家有(  )
①英國 ②俄國 ③德國 ④奧匈帝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20九上·浙江月考)1914年秋,英國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說,燈光正在整個歐洲熄滅。下列直接引發這一狀況的事件是(  )
A. 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 B.三國同盟的形成
C.薩拉熱窩事件 D.三國協約的形成
6.(2020九上·義烏月考)下表反映出,一戰期間協約國與同盟國的軍需品生產量出現了明顯變化,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一戰交戰國軍需品生產量(單位:百萬噸)
時間 1914年9月 1917年
交戰國 協約國 同盟國 協約國 同盟國
生鐵 16 25 50 15
鋼 16 25 58 16
煤 346 355 851 340
A.意大利轉投協約國 B.美國加入戰爭
C.俄國退出戰爭 D.德國戰敗
7.(2020九上·秀洲月考)20世紀初戰爭陰霾籠罩歐洲,“令全歐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這是歐洲一場野蠻兄弟的殺戮,歐洲沒有哪個國家是這場戰爭真正的勝利者”。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材料描述的戰爭是(  )
A.北伐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第二次鴉片戰爭 D.第二次世界大戰
(2)引爆這場戰爭的導火線是(  )
A.德國對塞爾維亞宣戰 B.三國同盟形成
C.三國協約形成 D.薩拉熱窩事件
8.(2020九上·浙江月考)發生在一戰中,因為戰役極其慘烈,被稱為“絞肉機”、“屠宰場”的戰役是 (  )
A.滑鐵盧戰役 B.凡爾登戰役
C.凡爾登戰役 D.馬恩河戰役
9.(2020九上·浙江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一場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的戰爭。但是,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所折磨。這場戰爭中損失的財富和傷亡的人數是前所未有的。對上述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 (  )
A.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預想
B.戰爭引起無產階級革命
C.戰爭引起民族解放運動
D.人們期待著戰爭的爆發
10.(2020九上·余姚月考)“戰場上隨處可見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號掙扎的傷兵和堆積如山的尸體。”這場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的戰役是(  )
A.凡爾登戰役 B.索姆河戰役
C.敦刻爾克大撤退 D.不列顛之戰
11.(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根源在于薩拉熱窩事件
B.意大利參加同盟國一方作戰
C.正義的一方獲得戰爭的勝利
D.戰場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12.(2020九上·杭州月考)歷史是一面鏡子,薩拉熱窩事件這面鏡子給我們的正確啟示是( )
A.只要出于愛國目的就可以不擇手段
B.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決國家爭端
C.突發事件會給人類和平帶來巨大威脅
D.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13.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表最能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果的是 (  )
持續時間 參加國家 死傷人數 經濟損失
1914—1918 30多個國家 3000多萬 3000多億美元
A.人類歷史上的空前災難 B.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C.協約國為維護民族獨立而戰 D.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重要影響
14.(2020九上·浙江月考)遠離戰爭、珍愛和平是同學們學習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最大感悟。下列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薩拉熱窩事件是戰爭爆發的導火線
B.爆發前在歐洲形成了兩大軍事對抗集團
C.凡爾登戰役有“絞肉機”“地獄”之稱
D.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15.(2020九上·溫州月考)“戰場上隨處可見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號掙扎的傷兵和堆積如山的尸體。”這場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的戰役是(  )
A.馬恩河戰役 B.莫斯科保衛戰
C.凡爾登戰役 D.斯大林格勒戰役
16.(2020九上·諸暨月考)通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數據的分析,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
持續時間 參與國家 死傷人數 經濟損失
4年多 30多個 3000多萬 3400多億美元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②我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反對戰爭
③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④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0九上·諸暨月考)時政漫畫針砭時弊,是重要的輿論力量。左側漫畫《沸點》發表于1912年,桶上的英文意為“巴爾干麻煩”,桶蓋將被蒸汽頂起,桶蓋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奧匈、沙俄等國。此漫畫(  )
①解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②體現了凡爾登戰役的空前慘烈
③反映巴爾干半島成為列強爭奪的焦點
④諷刺列強在巴黎和會上的勾心斗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0九上·浙江月考)以下內容的描述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符合的是(  )
A.1914年6月28日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引發一戰的導火索
B.世界一戰以歐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南線三條戰線
C.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集團的失敗而告終
D.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凡爾登戰役
19.(2020九上·浙江月考)以下四幅圖中,能夠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形勢的是(  )
A. B.
C. D.
20.(2019九上·青田期中)如圖所示是一幅國際政治漫畫,若為該漫畫的問號處標注文字說明,則應寫上(  )
A.薩拉熱窩事件 B.“凡爾登絞肉機”
C.德國突襲波蘭 D.珍珠港事件
21.(2019九上·平湖期中)“戰場上隨處可見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號掙扎的傷兵和堆積如山的尸體。”這場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的戰役是(  )
A.凡爾登戰役 B.馬恩河戰役 C.索姆河戰役 D.日德蘭戰役
22.(2019九上·富陽期中)一戰期間,歐洲戰場上主要有三條戰線,其中西線主要的交戰雙方是 ,雙方展開的 大會戰使西線戰事進入相持態勢。(  )
A.英法軍隊 德軍 凡爾登
B.比利時、法國 德國 馬恩河
C.英法軍隊 德軍 馬恩河
D.塞爾維亞 奧匈帝國 巴爾干
23.(2019九上·長興期中)19世紀末,德國外長皮洛夫宣稱:“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這段材料可用來論證(  )
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
B.三國同盟形成的必要性
C.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
D.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的原因
24.(2019九上·桐鄉月考)下列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
①1914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標志著一戰的爆發
②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先后有30多個國家卷入戰爭
③1918年,協約國的核心國——德國投降,宣告一戰結束
④一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2019九上·寧波月考)一戰期間,下列事件按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凡爾登戰役 ②薩拉熱窩事件 ③美國參戰 ④德國投降
A.②③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26.(2019九上·蕭山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這場戰役結束已經百年,被炸過的地表仍舊凹凸不平。據統計,雙方總共投射了至少2000萬發炮彈,損失近百萬人,因此這場戰役有“絞肉機”“地獄”之稱。與上述材料相關的史實是(  )
A.日德蘭海戰 B.索姆河戰役 C.凡爾登戰役 D.馬恩河戰役
27.(2019九上·蕭山月考)下圖是一戰時期使用的新式武器,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科技加劇了戰爭的災難性
C.科技加速了戰爭的結束 D.科技導致了環境的污染
28.(2019九上·蕭山月考)德皇威廉二世對戰爭的勝利信心百倍,他對即將開往前線的士兵宣布:“葉落之前你們就能返回故鄉。”一戰中德國在西線速勝的信心被打破的戰役是(  )
A.馬恩河戰役 B.凡爾登戰役 C.索姆河戰役 D.日德蘭海戰
29.(2019九上·蕭山月考)從1900年到1913年,兩大軍事集團軍費從約11億美元增至近20億美元,各成員國兵力也迅速擴充,德國陸軍達到了87萬人,俄國陸軍達到了130萬人。由此可見,當時的歐洲(  )
A.各國發展不平衡 B.擴軍備戰愈演愈烈
C.法西斯主義盛行 D.德俄兩國矛盾最尖銳
30.(2019九上·臺州月考)《大國崛起》有這樣一段解說詞:“1871年,奮發圖強半個多世紀的德國終于統一。……它在和平的環境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但是,當它試圖為自己爭取陽光下的地盤而發動戰車后,則一敗涂地。”這里“一敗涂地”的戰爭指(  )
A.反法同盟的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普法戰爭 D.第二次世界大戰
31.(2019九上·青田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稱為“絞肉機”的戰役是(  )
A.滑鐵盧戰役 B.索姆河戰役 C.馬恩河戰役 D.凡爾登戰役
32.(2019九上·杭州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掀起了締約結盟的狂潮。其中以德國為核心的軍事集團是(  )
A.三國同盟 B.三國協約
C.軸心國軍事同盟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3.(2019九上·金華月考)有專家說:“就像1914年時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夠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這起“小事件”是(  )
A.克里木戰爭 B.英俄簽訂軍事協約
C.薩拉熱窩事件 D.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34.(2019九上·義烏月考)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陸地的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這種場景最先發生在(  )
A.拿破侖對外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第二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鴉片戰爭
35.(2019九上·義烏月考)下面漫畫原圖發表于1912年,桶上的英文意為“巴爾干麻煩”,桶蓋將被蒸汽頂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奧匈、沙俄等國。漫畫可以說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B.凡爾登戰役的空前慘烈
C.歐洲的優勢地位被削弱 D.巴黎和會上的勾心斗角
36.(2019九上·義烏月考)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
持續時間 4年多
參與國家 30多個
死傷人數 3000多萬
經濟損失 3400多億美元
A.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B.促進了殖民地人民的覺醒
C.是十月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 D.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37.(2019九上·義烏月考)某條約第2條規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釁行為而遭到法國進攻,不論其理由為何,其他兩締約國必須以他們的全部軍隊給予被攻擊的一方以援助……”這一條款中的“其他兩締約國”指(  )
A.德國、奧匈帝國 B.法國、俄國
C.英國、法國 D.英國、俄國
38.(2019九上·鄞州月考)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  )
A.巴黎和會召開 B.《凡爾賽條約》簽訂
C.薩拉熱窩事件 D.俄國十月革命
二、材料分析題
39.(2020九上·諸暨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九年級小亮同學在歷史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梳理,繪制了如下的示意圖:
材料二: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數據
參戰國家 卷入人口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
30多個 15億人口 3000余萬 3400多億美元
材料三:戰后,德法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英國一直在國際事務中尋機打壓法國;意大利身為戰勝國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但因戰爭損失慘重,為強權的獨裁統治奠定了基礎;志在遠東、急于擴張的日本與在這一地區有重大利益的美國矛盾加劇等。這種種現狀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播下“火種”。
——選自《圖說歐洲史》
材料四: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殖民地面積和工業產值世界排名情況
項目 英國 德國 法國 美國
1913年工業產值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積世界排名 1 4 2 5
(1)將材料一中示意圖的①②③補充完整。
(2)根據材料二、三,概括此次世界性戰爭產生的重大影響有哪些?
(3)結合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和性質。
40.(2020九上·金華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發生在歐洲卻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卷入了這場戰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九年級小亮同學在歷史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梳理,繪制了如下的示意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占有情況:
比較項目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1860年世界工業產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業產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積位次 1 2 4 3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
(1)將材料一中示意圖的①②③補充完整。
(2)據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關于一戰的評價是否正確?請從一戰的性質和目的角度說明理由。
(4)近年來,美日韓軍事同盟正在中國周邊制造“亞洲的火藥桶”,并在中國周圍軍演不斷。請你以史為鑒,設計一條宣傳語,呼吁世界和平。
41.(2020九上·浙江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發生在歐洲卻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由于主要戰場在歐洲,故又稱為“歐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卷入了這場戰爭。
【追根溯源】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資本主義 國家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占有情況
比較項目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1860年世界工業產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業產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積位次 1 2 4 5
材料二:一位美國歷史學家在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形勢時曾說過:“歐洲變成了一只‘火藥桶’,只等一粒火星將它引爆。”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
(1)圖中的三角形和外圓分別代表的集團名稱是什么?
(2)據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這個“火藥桶”的火星是哪一歷史事件?
(4)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否正確?請從一戰的性質和目的角度談談為什么?
42.(2020九上·余姚月考)20世紀拉開帷幕的時候,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并不是充滿希望的舞臺,而是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圖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
【圖說歷史】
【論叢史出】
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數據統計表
持續時間 參戰國數 戰爭范圍 卷入人口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
4年 30多個 14個國家 15億 3000多萬 3000多億美元
繼承人斐迪南及夫人在街頭被刺身亡 將”一戰”比作”群狗為殘羹廢品之爭
(1)圖一反映的歷史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何聯系
(2)聯系圖二,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3)結合圖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4)請根據上表的史實推導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的結論。
43.(2019九上·蕭山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漫畫《第一次世界大戰概況》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占有情況。
國家 英 法 俄 德
工業產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積(平方千米) 3350萬 1060萬 1740萬 290萬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
(1)寫出漫畫中的“?”所反映的事件。根據漫畫列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概況。
(2)請你根據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否正確?為什么?
44.(2019九上·義烏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強的經濟實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況
國別 占世界工業總產量(%) 殖民地面積(萬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萬人)
英國 14 3350 39350
俄國 2.6 1740 3320
法國 6 1060 5550
德國 16 290 1230
美國 38 30 970
材料二:一戰爆發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反戰聲音微乎其微。各國的民眾積極支持戰爭,英國志愿入伍者簇擁在征兵處……在德國,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婦女們爭相向士兵槍管里插入鮮花,運兵車上寫著“圣誕節回家”……
——高中歷史選修《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三:
材料四: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折磨。凡爾登戰役雙方死傷近一百萬人。一位戰地記者寫道:“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都是殘骸、擊破的戰車、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
——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上)
(1)根據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2)對比材料二,三,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有何不同?請用材料四的史實概括影響人們態度轉變的因素。
(3)當今世界仍不太平,從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敘利亞……可謂是炮聲隆隆,硝煙彌漫。以古鑒今,談談一戰留給我們哪些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16年在西線爆發的凡爾登戰役,雙方傷亡70多萬人,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德軍進攻被遏止,法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A項凡爾登戰役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凡爾登戰役。凡爾登戰役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
2.【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20世紀初的巴爾干半島就象一個存滿了炸藥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故成為“一粒火星”的是薩拉熱窩事件。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3.【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法軍、德軍、坦克”反映了②德國和法國是一戰的參戰國和④新式武器在一戰戰場上使用;①一戰人員傷亡多、經濟損失大和③牽涉到30多個國家地區的15億人口在題干圖片中不能反映。
C項②④是從圖中我們可以獲取的信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圖片的能力。找準圖片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4.【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處于兩線作戰的國家是德國、奧匈帝國,它們的西面要面對法國、英國、意大利,東面要面對俄國。
B項③④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處于兩線作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處于兩線作戰的國家。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實。
5.【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巴爾干半島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之后,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薩拉熱窩事件直接題干這一狀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戰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應用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準確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6.【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一戰期間交戰國軍需品的生產量變化表在1917年發生了巨大變化,協約國優勢明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造成變化的主要原因是1917年美國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增強了協約國的綜合實力。
ACD三項都不是發生題干變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美國加入戰爭是發生題干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戰的有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一戰中同盟國與協約國的主要成員國。
7.【答案】(1)B
(2)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根據干中的“20世紀初”“ 歐洲”等信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化的產物,是一場爭奪世界霸權的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給世界帶來空前災難。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題干材料描述的戰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演習結束后,斐迪南夫婦乘坐敞篷汽車進入市區,當斐迪南夫婦的汽車行駛到一個拐角處時,一個秘密組織成員,普林西普立刻沖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婦開槍射擊。結果斐迪南夫婦雙雙斃命,普林西普被捕。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ABC三項都不是引爆這場戰爭的導火線,不符合題意;
D項薩拉熱窩事件是引爆這場戰爭的導火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8.【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中,1916年2月21日,德國在凡爾登向法國軍隊發起進攻,此戰雙方傷亡人數70多萬人,是一戰最殘酷的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德軍進攻被遏止,法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凡爾登戰役被稱為“絞肉機”、“屠宰場”,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凡爾登戰役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準確記憶課本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
9.【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材料“歐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毀滅……它一直瘋狂地沿著這條災難的道路越走越遠”“損失的財富和傷亡的人數是前所未有的”可知,材料說明了戰爭的無比殘酷,帶來了巨大的人力傷亡和物質損失,戰爭帶來災難超乎人們預想。
A項戰爭帶來的災難超乎人們預想理解最準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不準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和啟示。
10.【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1916年,德國和法國在凡爾登展開了一場歷時約10個月的陣地戰。這場戰役異常慘烈,交戰雙方損失近百萬人。由于死亡人數太多,此戰役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德軍進攻被遏止,法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A項凡爾登戰役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凡爾登戰役的識記能力。掌握凡爾登戰役的時間、地點和特點。
11.【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一戰期間,一些新式武器飛機、坦克等在戰場上使用,飛機、坦克屬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A項根源在于薩拉熱窩事件說法錯誤,一戰的根源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不是薩拉熱窩事件,不符合題意;
B項意大利參加同盟國一方作戰說法錯誤,一戰中,中國加入的是協約國,不是同盟國,不符合題意;
C項正義的一方獲得戰爭的勝利說法錯誤,一戰的性質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不符合題意;
D項戰場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掌握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導火線、參戰方、性質、新式武器的應用等史實。
12.【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薩拉熱窩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爾干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隸屬塞爾維亞的恐怖組織“黑手社”的波斯尼亞學生)槍殺,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該事件給我們的啟示是愛國要有正當的手段,暴力恐怖手段不能解決國家爭端,突發事件會給人類和平帶來巨大威脅。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突發事件會給人類和平帶來巨大威脅是薩拉熱窩事件這面鏡子給我們的正確啟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的有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點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13.【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題干表格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了4年多,參加的國家30多個,導致了3000多死傷,3000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此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空前災難。
A項人類歷史上的空前災難是題干表格最能反映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后果,符合題意;
BD兩項題干不過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C項協約國為維護民族獨立而戰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要求學生解讀表格信息。
14.【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主要力量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它們參戰的目的都是為了爭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即瓜分世界。因此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經過、性質和影響。
15.【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雙方先后投入了近百萬人,激戰數月,結果法軍成功地抵擋看德軍的進攻。這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歷史上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 、“屠場”和“地獄”,用以形容戰爭的殘酷性。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凡爾登戰役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凡爾登戰役的識記能力。重點識記凡爾登戰役。
16.【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從表格看出一戰歷時4年多,參戰國達30多個,死傷人數達3000多萬,造成各國經濟損失3400多億美元,反映了一戰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因此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反對戰爭。①②結論正確,③④從題干圖表中不能反映。
A項①②結論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通過分析表格得出正確結論的方法。
17.【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間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各帝國主義大國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幫結派,尋找盟友,重新組合,導致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激烈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使巴爾干成為歐洲戰爭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仔細觀察漫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漫畫原圖發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為“巴爾干麻煩”,桶蓋將被燕汽頂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奧匈、沙俄等國,漫畫說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
B項①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漫畫為依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18.【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標志著歷時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失敗告終。
ABD三項的描述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符合,不符合題意;
C項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集團的失敗而告終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符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
19.【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形勢”,結合所學知識:一戰前,伴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矛盾的加劇,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形成了同盟國集團,英國、法國和俄國形成了協約國集團。
A項能夠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形勢,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能夠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形勢,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戰前世界格局的相關史實,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答本題要熟記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有關內容。
20.【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從圖片信息可知,一戰前的巴爾干半島由于列強的爭奪和其他復雜的因素,矛盾錯綜復雜,就象存滿干柴,一粒“火星”足以引起一場大火,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起到了“火星”的作用,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A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漫畫的問號處標注的文字說明,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漫畫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對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的理解。需要準確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內容。
21.【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雙方先后投入了近百萬人,激戰數月,結果法軍成功地抵擋看德軍的進攻。這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歷史上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用以形容戰爭的殘酷性。
A項凡爾登戰役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凡爾登戰役的識記能力。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雙方先后投入了近百萬人,這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重點識記戰役的殘酷性。
22.【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戰爭分布在三條戰線上,分別是:西線英法同德國作戰,東線德奧同俄國作戰,南線奧匈對塞爾維亞和俄國;其中西線是一戰的主要戰場。1914年8月,德國攻入法國,直逼巴黎;9月,在巴黎東北部的馬恩河附近,德國同英法聯軍在馬恩河流域200公里的戰線上展開會戰,雙方共150萬人參加戰斗,是一戰中第一次大規模的決戰,穩定了西線局勢。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英法軍隊 德軍 馬恩河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的掌握能力,重點識記一戰原因、過程、影響及性質。
23.【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表明了德國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故A符合題意,排除了B、C、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一戰的性質,難度適中。根據皮洛夫的觀點理解戰爭的侵略性。
24.【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德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它不僅謀求在歐洲的霸權地位,還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由此對英國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挑戰,英德矛盾成為歐洲大國之間的主要矛盾。伴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矛盾的加劇,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同盟集團,以英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協約集團。故③說法錯誤,應排除含③的選項。
C項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
25.【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有關知識。凡爾登戰役發生于一戰前期,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薩拉熱窩事件發生于1914年6月28日,是一戰爆發的導火線;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重要事件的識記。
26.【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凡爾登戰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體現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凡爾登戰役。該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雙方總共投射了至少2000萬發炮彈,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凡爾登戰役的識記。
27.【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中新式武器的應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了取得勝利,參戰各國都將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戰場,飛機、坦克、毒氣等首次用于戰爭,遠程大炮殺傷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資破壞和人員傷亡,由于這些新式武器的使用,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加殘酷,說明科技加劇了戰爭的災難性。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中新式武器應用的理解。
28.【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恩河戰役。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恩河戰役使德軍包抄法軍的計劃失敗,德國在西線速決戰略破產,總參謀長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職,改由法金漢擔任,這一戰役使德國的速勝計劃破產。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馬恩河戰役影響的識記。
29.【答案】B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各國發展的不平衡在題干未體現,故排除A。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尖銳,分別形成了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和由英國、法國和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德國是三國同盟的核心,英國是三國協約的核心。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瘋狂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據“從1900年到1913年,兩大軍事集團軍費從約11億美元增至近20億美元,各成員國兵力也迅速擴充,德國陸軍達到了87萬人,俄國陸軍達到了130萬人。”可見,當時的歐洲擴軍備戰愈演愈烈,故B符合題意。法西斯主義盛行是二戰之前,故排除C。一戰前英德矛盾最為尖銳,故排除D。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背景的理解。
30.【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 德國統一后,其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伴隨著德國實力的不斷增強,20世紀初期,為爭取陽光下的地盤,德國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德國投降,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一戰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31.【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16年2月德軍開始進攻凡爾登,法軍殊死抵抗。戰爭共造成70多萬人傷亡,此役被稱作“凡爾登絞肉機”。凡爾登戰役是一戰時德國在西線發動的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從此德軍開始衰落,逐漸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
D項凡爾登戰役被稱為“絞肉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凡爾登戰役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凡爾登戰役的殘酷性。
32.【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以德國為核心的軍事集團”,結合所學知識:伴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矛盾的加劇,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國為核心,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形成了三國同盟集團。
A項三國同盟的核心是德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要熟記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有關內容。
33.【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就像1914年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可知,這起小事件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波斯尼亞舉行,并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年僅17歲的青年普林西普開槍刺殺了斐迪南夫婦;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就是這樣的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材料描述的“小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解讀題干信息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
34.【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根據本題材料“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可知,這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科技革命許多重要成果首次被應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新式武器坦克、毒氣、飛機、潛水艇,這些新式武器的應用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使得一戰的戰場慘烈無比。
B項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陸地的遠程大炮、空中的飛機、海上的戰艦展開了全面和立體的廝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即可作答。
35.【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強國向帝國主義過渡,為了爭奪殖民地,后期的德國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矛盾激化,先后建立了以德、意、奧匈帝國為成員的三國同盟集團和以英、法、俄為成員的三國協約集團,他們為了爭奪巴爾干半島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A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是題干漫畫可以說明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漫畫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正確理解圖片的內容,以及結合圖片的解釋說明解答問題,巴爾干地區成為火藥桶是在一戰前,屬于一戰的背景。
36.【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分析圖表,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參加國家多,死傷人數大,經濟損失嚴重,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物質破壞和人員傷亡,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A項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是題干表格反映出的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為切入點,考查一戰的相關史實。由表中數據說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注意準確識記一戰的影響。
37.【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由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政治發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國主義國家的激烈爭奪,逐漸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其中三國同盟包括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
A項德國、奧匈帝國是題干條款中的“其他兩締約國”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同盟的相關知識。解答時首先根據材料篩取信息“意大利”“受法國進攻”,判斷該同盟國家應是三國同盟,而三國同盟的組成國家是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
38.【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20世紀初的巴爾干半島就象一個存滿了炸藥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故成為“一粒火星”的是薩拉熱窩事件。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39.【答案】(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俄國。
(2)影響:①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②戰爭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主要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德意奧組成的三國同盟和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在1917年進行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勝利,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材料二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想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為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
故答案為:(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俄國。
(2)影響:①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②戰爭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主要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40.【答案】(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蘇維埃俄國。
(2)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3)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4)熱愛和平,遠離戰爭;吸取教訓,銘記歷史等。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本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的狂潮,為了能在競爭中戰勝對手,列強之間從自身利益出發,結成聯盟,出現了德意奧三國同盟和英法俄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又稱“同盟國”; “三國協約”,又稱“協約國”。1917年在列寧的領導俄國進行了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農民的蘇維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美德更多地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起點高發展快,20世紀初,美國工業總產值超過英國,躍居世界第一位;德國超過英國,位居世界第二,而在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是世界第四位和第三位,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矛盾重重。同盟國,協約國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圍繞著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最終導致了一戰的爆發。
(3)據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可知,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不正確。因為一戰主要是一場為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雙方都應該受到審判。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熱愛和平,遠離戰爭;吸取教訓,銘記歷史等。
故答案為:(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蘇維埃俄國。
(2)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3)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4)熱愛和平,遠離戰爭;吸取教訓,銘記歷史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41.【答案】(1)三角形代表三國同盟;外圓代表三國協約。
(2)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3)薩拉熱窩事件。
(4)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觀察題干圖片及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們之間的斗爭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三國同盟由德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組成。三國協約由俄國、英國和法國組成。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不斷擴軍備戰,最后引發了一戰。故三角形代表三國同盟(或同盟國);外圓代表三國協約(或協約國)。三國同盟以德國為核心國,三國協約以英國為核心國。
(2)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由于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們之間的斗爭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故第一次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爭奪殖民地斗爭激烈。
(3)材料二中提到的引爆這個“火藥桶”的火星是指薩拉熱窩事件。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初的巴爾干半島就象一個存滿了炸藥的火藥桶.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故成為“一粒火星”的是薩拉熱窩事件。
(4)據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殖民地。
故答案為:(1)三角形代表三國同盟;外圓代表三國協約。
(2)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3)薩拉熱窩事件。
(4)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的史實。
42.【答案】(1)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3)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期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等,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4)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范圍廣,規模大,給世界各國和人民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圖一反映的薩拉熱窩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巴爾干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名隸屬塞爾維亞“黑手社”的波斯尼亞青年學生)槍殺。這次事件導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2)由于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期的帝國主義國家要重新瓜分世界,于是爆發了一戰,這就決定了一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3)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即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開始瘋狂的擴軍備戰,最終爆發了一戰,故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4)表格說明一戰參加的國家多、人口多傷亡慘重,說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
故答案為:(1)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3)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期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等,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4)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范圍廣,規模大,給世界各國和人民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能力。要求學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實。
43.【答案】(1)薩拉熱窩事件。
概況: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巴爾干半島成為戰爭的“火藥桶”;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
(2)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殖民地。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一戰。根據圖片中的“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巴爾干”等信息,可知題干中描述的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王儲在南斯拉夫的薩拉熱窩遇刺,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根據漫畫中的信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巴爾干半島成為戰爭的“火藥桶”。
(2)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由材料二圖表可以看出,承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美國和德國的工業產量超過了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法等國,但在占有的殖民地上卻遠遠落后于英、法兩國,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這種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一戰結束后,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3)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故上述觀點不正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4.【答案】(1)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2)不同:材料二:滿懷信心、積極支持。材料三:恐懼、逃避。
因素: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
(3)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要正確利用科技造福人類。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據材料“1913-1914 年列強的經濟實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間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各帝國主義大國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幫結派,尋找盟友,重新組合,導致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激烈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使巴爾干成為歐洲戰爭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2)據材料“一戰爆發時,交戰雙方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短時間內就能取得勝利,反戰聲音微乎其微。各國的民眾積極支持戰爭,英國志愿入伍者簇擁在征兵處……在德國,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婦女們爭相向士兵槍管里插入鮮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據材料“耶穌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請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 您救我一命,您說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訴世上每一 個人,您是唯一至關重要的。請求親愛的耶穌行行好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比材料二、四,材料二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是滿懷信心、積極支持等。材料四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是絕望、恐懼、厭惡、逃避等。據材料“不久他們便發現自己被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折磨。凡爾登戰役雙方死傷近 一百萬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影響人們態度轉變的因素因素是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
(3)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故答案為:(1)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2)不同:材料二:滿懷信心、積極支持。材料三:恐懼、逃避。
因素:一戰持久而殘酷;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
(3)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世界各國要加強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要正確利用科技造福人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四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性質以及影響,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要求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性質以及影響的相關史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武城县| 潜山县| 蓝田县| 通州区| 平顶山市| 西乡县| 手机| 黔西县| 西平县| 莱芜市| 南宫市| 措美县| 宜黄县| 乌鲁木齐县| 万盛区| 安吉县| 苍南县| 十堰市| 湟源县| 拜泉县| 聊城市| 亚东县| 吴忠市| 冀州市| 双辽市| 郑州市| 洛阳市| 清流县| 陵水| 拉孜县| 新泰市| 巴彦县| 天津市| 宾阳县| 庆城县| 武邑县| 晋城| 缙云县| 桐梓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