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預測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預測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預測卷
一、單選題
1.下面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圖,圖中的空白處應是(  )
A.《九國公約》 B.《北大西洋公約》
C.《華沙條約》 D.《開羅宣言》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的空白處前面的華盛頓會議可知此處應是《九國公約》.巴黎和會主要是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列強在西方的關系.而它們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尤其是美日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在美國的倡議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國在華盛頓召開舉行會議.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表面上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實際上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使中國又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宰割的局面,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和補充,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了華盛頓會議.在華盛頓會議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國。
2.某班同學擬舉辦辛亥革命系列紀念活動,活動的主題分別確立為“構想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  )
A.東京 B.武昌 C.廣州 D.南京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締造共和”指的是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
B項武昌是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的地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1912年1月1日,孫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3.清末民初,人們對地位高的人不再稱呼“老爺”“大人”,而是改用“先生”“女士”等稱呼,這表明(  )
①自由、平等的民主觀念逐漸被人們接受
②男女地位不平等
③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④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漸改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 辛亥革命在對舊制度進行改造的同時,也沖擊了與封建制度相伴隨的一些陳規陋習,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還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但傳統習俗很難在短期內完全改變.清末民初,人們對地位高的人不再稱呼“老爺”“大人”,而是改用“先生”“女士”等稱呼,不能表明②男女地位不平等,據此可排除含②的ABD三個選項。
故答案為:C。
【點評】 本題考查了近代社會習俗變化,近代以來,隨著西方的堅船利炮的到來,外來事物從四面八方滾滾而來,古老的中國發生著艱難的改變。
4.(2019九上·臺州開學考)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它使中國兩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徹底崩潰,是中國帝制與共和意識的分水嶺,盡管它的結局是悲劇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變法 B.新文化運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
【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它使傳統中國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徹底崩潰,是中國帝制與共和意識的分水嶺”結合所學,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可知,材料中的“它”是辛亥革命。
C項辛亥革命是題干材料中的“它”所指得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當代美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費正清的話為切入點,考查辛亥革命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5.毛澤東說“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對第一個“新紀元”的準確理解是(  )
A.推翻了沙皇的統治
B.不再參加帝國主義戰爭
C.在俄國開辟出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
D.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答案】C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是世界歷史進入現代史的標志。
A項推翻了沙皇的統治的是二月革命,不符合題意;
B項不再參加帝國主義戰爭是俄國十月革命后,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不符合題意;
C項在俄國開辟出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理解準確,符合題意;
D項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月革命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6.有人這樣描寫甘地:“他有宗教家十二厚的胸懷,革命家雄渾的魄力,憑著一把鹽,幾部紡織機……成為頂天立地的‘圣雄’。”這里所說的“憑著一把鹽”的背景是(  )
A.英國殖民當局制定和頒布食鹽專營法
B.英國制造阿姆利則慘案
C.英國殖民當局取締國大黨
D.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獨立要求
【答案】A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憑著一把鹽,幾部紡織機……成為頂天立地的‘圣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憑著一把鹽”的背景是英國殖民當局制定和頒布食鹽專營法。
A項英國殖民當局制定和頒布食鹽專營法是題干中所說的“憑著一把鹽”的背景,符合題意;
BC兩項的表述,均與史實及題意不相符合;
項,不符合題意;
D項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獨立要求錯誤,應該是自治,不是獨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甘地的相關活動—抵制英國經濟侵略相關活動,考查學生解讀題干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7.一戰期間,英國從印度援取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使印度人民深受其苦,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矛盾激化。適時,印度圣雄甘地領導印度人民開展(  )
A.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B.解放戰爭
C.華夫脫運動 D.卡德納斯改革
【答案】A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一戰期間,英國從印度攫取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使印度人民深受其苦,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矛盾激化。適時,印度圣雄甘地領導印度人民開展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為印度的獨立奠定了基礎,故選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是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
8.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掛出這樣一副對聯:“罷學救亡,罷市救亡,我兩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國不死,愿諸君努力而行。”這副對聯中沒有反映出的歷史信息是(  )
A.五四運動的范圍擴大 B.商人的愛國之情
C.商人對學生的支持 D.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罷學救亡,罷市救亡,我兩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國不死,援諸君努力而行”結合所學可知,五四運動的范圍擴大、“兩界”指的是學界和商界。跟他們一道“挺身而出”的是工人。故這副對聯中沒有反映出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ABC三項題干對聯中都有反映,不符合題意;
D項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題干對聯中沒有反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對五四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
9.(2019九上·紹興月考)閱讀書籍,是學習歷史的重要途徑。要了解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期間的歷史信息,下列書籍中最適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北伐戰爭的勝利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1927年蔣介石反對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第一次合作結束。
A項《北伐戰爭史》最適合了解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期間的歷史信息,不符合題意;
B項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推動了國共第二次合作,不符合題意;
C項七七事變發生在1937年,其后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不符合題意;
D項華北事變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
10.(2019九上·紹興月考)“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這首詞描繪的歷史事件(  )
①正確貫徹了中共八七會議確立的方針
②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③顯示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④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這次起義后,他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道路。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秋收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的是南昌起義,②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的是遵義會議,④錯誤。
B項①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秋收起義的相關知識就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秋收起義的有關內容。
二、材料分析題
11.(2019九上·青田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并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羅家倫擬定的“當日大會傳單”
材料二:五四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革命的大旗,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曲折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戰勝無數艱難險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從此從勝利走向勝利。
——摘自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上冊
(1)結合材料一,說說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擔當五四運動先鋒的是誰?在運動的中后期,哪個階級又成為主力軍?
(3)結合材料二,說說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條件是什么?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事件是什么?
【答案】(1)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或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2)學生;工人階級。
(3)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中共一大召開。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初,英、法、美等國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取消外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合理提案,遭到和會拒絕。會議竟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侵占的一切權益轉給日本。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五四運動爆發。
(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先鋒和主力軍。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開展了集會、游行、罷課等活動。后來得到了各地學生以及各界的廣泛支持,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罷市、罷工、罷課活動,從而形成了全國規模的愛國運動,并最終迫使北洋政府拒簽和約;可見學生是五四運動的先鋒。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反帝愛國斗爭,各地工人也參加罷工;運動中心從北京轉到上海,發展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力愛國運動。
(3)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條件及成立的標志。新文化運動后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條件。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的最后一天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進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故答案為:(1)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或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2)學生;工人階級。
(3)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中共一大召開。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2019九上·紹興月考)回顧中國新民主主義三十年的歷史,是國共關系風云激蕩的三十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指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一再強調,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華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二:“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茍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后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幸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
材料三:……當此國難極端嚴重民族生命存亡絕續之時,我們為著挽救祖國的危亡,在和平統一團結御侮的基礎上,已經與中國國民黨獲得了諒解,而共赴國難了。
——1937《國共合作宣言》
(1)從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史實,簡析推動蔣介石態度變化的原因。
(2)聯系材料三,用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已經與國民黨“獲得了諒解”的表現并列舉“共赴國難”的史實。
(3)實現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夢想。上述信息對我們實現中國夢有何啟示?
【答案】(1)變化:從主張剿共到聯合共產黨準備抗戰。
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三省,企圖侵占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2)表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
史實:國民黨組織太遠會戰,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參加會戰,取得平型關戰役勝利。
(3)略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表明蔣介石主張剿共;材料二中的“……準備應戰……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表明蔣介石聯合共產黨準備抗戰。1931年日軍制造九一八事變,進而侵占東北三省,1935年日本把侵略鷹爪伸向了華北地區,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促使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
(2)1937年9月,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開始全民族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 盧溝橋事變后,日軍進犯山西,國民政府組織太原會戰。1937年9月,一支驕橫的日軍向平型關開進,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體現了國共兩黨軍隊的合作抗戰。
(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變化:從主張剿共到聯合共產黨準備抗戰。
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三省,企圖侵占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2)表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
史實:國民黨組織太遠會戰,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參加會戰,取得平型關戰役勝利。
(3)略。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的史實。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抗日戰爭重大事件的年代尺
材料二:
材料三:中、美、英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傷亡損失數據對比表
中國 美國 英國
傷亡 死亡 直接經濟損失 間接經濟損失 死亡 死亡
3500萬人 2000多萬人 620億美元 5000億美元 40.5萬人 37.5萬人
材料四:“如果中國屈服,會有多少日本軍隊脫身出來?那些軍隊會干什么呢?會占領澳大利亞,占領印度,會像摘桃子一樣輕而易舉地占領中東……那將是日本和納粹的大規模鉗形攻勢,在近東某處會合……”
——美國總統羅斯福
(1)材料一中①②分別指什么重大事件?據材料二分析這場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
(2)1958年美國人伊羅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國關于中國與印度的形象》一書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國對中國處于贊賞階段。結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說說當時中國最值得世界贊賞的原因是什么?
(3)回望歷史,留下的不應該僅僅是記憶,更是啟迪。綜觀歷史,對比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地位的變化,你認為對今天的中國有何啟示?
【答案】(1)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臺兒莊戰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
(2)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國人民付出了重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
(3)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駐軍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殲敵一萬多人,取得了自抗戰開始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一次重大勝利。臺兒莊戰役是徐州會戰期間的一次重要戰役。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有: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同近代以來歷次反侵略戰爭最大的區別。②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得到了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等。
(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結合所學可知,“1937-1944”中國被美國人贊賞的原因是中國成為對日作戰(或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抗戰有力地配合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臺兒莊戰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
(2)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國人民付出了重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
(3)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對材料的解讀。
1 / 1浙江省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預測卷
一、單選題
1.下面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圖,圖中的空白處應是(  )
A.《九國公約》 B.《北大西洋公約》
C.《華沙條約》 D.《開羅宣言》
2.某班同學擬舉辦辛亥革命系列紀念活動,活動的主題分別確立為“構想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  )
A.東京 B.武昌 C.廣州 D.南京
3.清末民初,人們對地位高的人不再稱呼“老爺”“大人”,而是改用“先生”“女士”等稱呼,這表明(  )
①自由、平等的民主觀念逐漸被人們接受
②男女地位不平等
③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④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漸改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19九上·臺州開學考)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它使中國兩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徹底崩潰,是中國帝制與共和意識的分水嶺,盡管它的結局是悲劇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變法 B.新文化運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
5.毛澤東說“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對第一個“新紀元”的準確理解是(  )
A.推翻了沙皇的統治
B.不再參加帝國主義戰爭
C.在俄國開辟出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
D.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6.有人這樣描寫甘地:“他有宗教家十二厚的胸懷,革命家雄渾的魄力,憑著一把鹽,幾部紡織機……成為頂天立地的‘圣雄’。”這里所說的“憑著一把鹽”的背景是(  )
A.英國殖民當局制定和頒布食鹽專營法
B.英國制造阿姆利則慘案
C.英國殖民當局取締國大黨
D.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獨立要求
7.一戰期間,英國從印度援取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使印度人民深受其苦,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矛盾激化。適時,印度圣雄甘地領導印度人民開展(  )
A.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B.解放戰爭
C.華夫脫運動 D.卡德納斯改革
8.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掛出這樣一副對聯:“罷學救亡,罷市救亡,我兩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國不死,愿諸君努力而行。”這副對聯中沒有反映出的歷史信息是(  )
A.五四運動的范圍擴大 B.商人的愛國之情
C.商人對學生的支持 D.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9.(2019九上·紹興月考)閱讀書籍,是學習歷史的重要途徑。要了解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期間的歷史信息,下列書籍中最適合的是(  )
A. B.
C. D.
10.(2019九上·紹興月考)“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這首詞描繪的歷史事件(  )
①正確貫徹了中共八七會議確立的方針
②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③顯示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④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題
11.(2019九上·青田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并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羅家倫擬定的“當日大會傳單”
材料二:五四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革命的大旗,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曲折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戰勝無數艱難險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從此從勝利走向勝利。
——摘自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上冊
(1)結合材料一,說說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擔當五四運動先鋒的是誰?在運動的中后期,哪個階級又成為主力軍?
(3)結合材料二,說說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條件是什么?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事件是什么?
12.(2019九上·紹興月考)回顧中國新民主主義三十年的歷史,是國共關系風云激蕩的三十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指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一再強調,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華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二:“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茍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后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幸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
材料三:……當此國難極端嚴重民族生命存亡絕續之時,我們為著挽救祖國的危亡,在和平統一團結御侮的基礎上,已經與中國國民黨獲得了諒解,而共赴國難了。
——1937《國共合作宣言》
(1)從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史實,簡析推動蔣介石態度變化的原因。
(2)聯系材料三,用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已經與國民黨“獲得了諒解”的表現并列舉“共赴國難”的史實。
(3)實現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夢想。上述信息對我們實現中國夢有何啟示?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抗日戰爭重大事件的年代尺
材料二:
材料三:中、美、英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傷亡損失數據對比表
中國 美國 英國
傷亡 死亡 直接經濟損失 間接經濟損失 死亡 死亡
3500萬人 2000多萬人 620億美元 5000億美元 40.5萬人 37.5萬人
材料四:“如果中國屈服,會有多少日本軍隊脫身出來?那些軍隊會干什么呢?會占領澳大利亞,占領印度,會像摘桃子一樣輕而易舉地占領中東……那將是日本和納粹的大規模鉗形攻勢,在近東某處會合……”
——美國總統羅斯福
(1)材料一中①②分別指什么重大事件?據材料二分析這場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
(2)1958年美國人伊羅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國關于中國與印度的形象》一書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國對中國處于贊賞階段。結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說說當時中國最值得世界贊賞的原因是什么?
(3)回望歷史,留下的不應該僅僅是記憶,更是啟迪。綜觀歷史,對比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地位的變化,你認為對今天的中國有何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的空白處前面的華盛頓會議可知此處應是《九國公約》.巴黎和會主要是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列強在西方的關系.而它們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尤其是美日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在美國的倡議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國在華盛頓召開舉行會議.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表面上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實際上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使中國又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宰割的局面,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和補充,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了華盛頓會議.在華盛頓會議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國。
2.【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締造共和”指的是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
B項武昌是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的地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1912年1月1日,孫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3.【答案】C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 辛亥革命在對舊制度進行改造的同時,也沖擊了與封建制度相伴隨的一些陳規陋習,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還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但傳統習俗很難在短期內完全改變.清末民初,人們對地位高的人不再稱呼“老爺”“大人”,而是改用“先生”“女士”等稱呼,不能表明②男女地位不平等,據此可排除含②的ABD三個選項。
故答案為:C。
【點評】 本題考查了近代社會習俗變化,近代以來,隨著西方的堅船利炮的到來,外來事物從四面八方滾滾而來,古老的中國發生著艱難的改變。
4.【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它使傳統中國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徹底崩潰,是中國帝制與共和意識的分水嶺”結合所學,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可知,材料中的“它”是辛亥革命。
C項辛亥革命是題干材料中的“它”所指得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當代美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費正清的話為切入點,考查辛亥革命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5.【答案】C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是世界歷史進入現代史的標志。
A項推翻了沙皇的統治的是二月革命,不符合題意;
B項不再參加帝國主義戰爭是俄國十月革命后,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不符合題意;
C項在俄國開辟出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理解準確,符合題意;
D項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月革命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6.【答案】A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憑著一把鹽,幾部紡織機……成為頂天立地的‘圣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憑著一把鹽”的背景是英國殖民當局制定和頒布食鹽專營法。
A項英國殖民當局制定和頒布食鹽專營法是題干中所說的“憑著一把鹽”的背景,符合題意;
BC兩項的表述,均與史實及題意不相符合;
項,不符合題意;
D項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獨立要求錯誤,應該是自治,不是獨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甘地的相關活動—抵制英國經濟侵略相關活動,考查學生解讀題干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7.【答案】A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一戰期間,英國從印度攫取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使印度人民深受其苦,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矛盾激化。適時,印度圣雄甘地領導印度人民開展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為印度的獨立奠定了基礎,故選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是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
8.【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罷學救亡,罷市救亡,我兩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國不死,援諸君努力而行”結合所學可知,五四運動的范圍擴大、“兩界”指的是學界和商界。跟他們一道“挺身而出”的是工人。故這副對聯中沒有反映出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ABC三項題干對聯中都有反映,不符合題意;
D項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題干對聯中沒有反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對五四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
9.【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北伐戰爭的勝利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1927年蔣介石反對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第一次合作結束。
A項《北伐戰爭史》最適合了解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期間的歷史信息,不符合題意;
B項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推動了國共第二次合作,不符合題意;
C項七七事變發生在1937年,其后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不符合題意;
D項華北事變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
10.【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這次起義后,他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道路。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秋收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的是南昌起義,②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的是遵義會議,④錯誤。
B項①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秋收起義的相關知識就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秋收起義的有關內容。
11.【答案】(1)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或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2)學生;工人階級。
(3)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中共一大召開。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初,英、法、美等國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取消外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合理提案,遭到和會拒絕。會議竟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侵占的一切權益轉給日本。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五四運動爆發。
(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先鋒和主力軍。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開展了集會、游行、罷課等活動。后來得到了各地學生以及各界的廣泛支持,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罷市、罷工、罷課活動,從而形成了全國規模的愛國運動,并最終迫使北洋政府拒簽和約;可見學生是五四運動的先鋒。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反帝愛國斗爭,各地工人也參加罷工;運動中心從北京轉到上海,發展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力愛國運動。
(3)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條件及成立的標志。新文化運動后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條件。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的最后一天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進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故答案為:(1)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或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2)學生;工人階級。
(3)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中共一大召開。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答案】(1)變化:從主張剿共到聯合共產黨準備抗戰。
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三省,企圖侵占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2)表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
史實:國民黨組織太遠會戰,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參加會戰,取得平型關戰役勝利。
(3)略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表明蔣介石主張剿共;材料二中的“……準備應戰……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表明蔣介石聯合共產黨準備抗戰。1931年日軍制造九一八事變,進而侵占東北三省,1935年日本把侵略鷹爪伸向了華北地區,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促使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
(2)1937年9月,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開始全民族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 盧溝橋事變后,日軍進犯山西,國民政府組織太原會戰。1937年9月,一支驕橫的日軍向平型關開進,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體現了國共兩黨軍隊的合作抗戰。
(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變化:從主張剿共到聯合共產黨準備抗戰。
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三省,企圖侵占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2)表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
史實:國民黨組織太遠會戰,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參加會戰,取得平型關戰役勝利。
(3)略。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的史實。
13.【答案】(1)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臺兒莊戰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
(2)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國人民付出了重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
(3)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駐軍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殲敵一萬多人,取得了自抗戰開始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一次重大勝利。臺兒莊戰役是徐州會戰期間的一次重要戰役。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有: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同近代以來歷次反侵略戰爭最大的區別。②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得到了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等。
(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結合所學可知,“1937-1944”中國被美國人贊賞的原因是中國成為對日作戰(或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抗戰有力地配合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臺兒莊戰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
(2)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國人民付出了重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
(3)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對材料的解讀。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山市| 犍为县| 会同县| 扶绥县| 门源| 台南市| 泰来县| 黑山县| 五台县| 察哈| 会昌县| 婺源县| 昭通市| 吉林市| 宜城市| 个旧市| 内丘县| 新疆| 东山县| 商洛市| 玉龙| 翁牛特旗| 卫辉市| 龙川县| 中方县| 万盛区| 仙游县| 辽宁省| 阳原县| 柞水县| 东方市| 扶沟县| 泰来县| 凤冈县| 鹤岗市| 宜丰县| 新丰县| 尖扎县| 油尖旺区| 博客|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