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領域 設計·應用 課型 新授 總課時 11課標 目標 分析 1.課標總目標: 美術課程總目標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2.學段目標: 4年級下學段目標 造型·表現 (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認識點、線、形狀、色彩、材質、結構、空間等造型元素,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觀察、繪畫、鏤印、制作等方式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繪畫、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踐,激發豐富的想象,喚起創造的欲望,表現出相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媒材的形狀、色彩和材質及造型游戲與表現活動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敢于創新與表現。初步養成勤于觀察、敏于發現、精于制作、大膽想象、追求創意的習慣和積極參與、樂于合作的態度。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和傳統繪畫文化,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設計·應用 (1)知識與技能:嘗試從形狀與用途、材料與結構的關系,認識設計和工藝的造型色彩、媒材,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繪或立體制作的方法表現設計構想,感受設計和工藝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正確、安全地使用各種工具和材料,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根據意圖選擇媒材,能觀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與結構、用途的關系,關注工序過程,發展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媒材的形狀、色彩和材質及造型游戲與表現活動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敢于創新與表現。初步養成勤于觀察、敏于發現、精于制作、大膽想象、追求創意的習慣和積極參與、樂于合作的態度。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和傳統繪畫文化,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欣賞·評述 (1)知識與技能:依據教材的中外美術作品進行專題或隨堂欣賞,用語言或文字等多種形式描述作品,洞察作品中形象所包含的美術語言元素,表達感受與認識。 (2)過程與方法:學會從多角度欣賞與認識美術作品,逐步提高視覺感受、理解與評述能力,初步形成審美判斷能力。 (3)對媒材的形狀、色彩和材質及造型游戲與表現活動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敢于創新與表現。 初步養成勤于觀察、敏于發現、精于制作、大膽想象、追求創意的習慣和積極參與、樂于合作的態度。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和傳統繪畫文化,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綜合·探索 (1)知識與技能: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品德與生活、科學等學科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與展示,并發表創作意圖。 (2)過程與方法:學會以主題為中心,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及實踐活動相結合,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媒材的形狀、色彩和材質及造型游戲與表現活動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敢于創新與表現。 初步養成勤于觀察、敏于發現、精于制作、大膽想象、追求創意的習慣和積極參與、樂于合作的態度。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和傳統繪畫文化,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3.領域總目標定位(重點分析) 設計·應用領域總目標: (1)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特征與價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知道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序,學會設計創意與工藝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關注身邊事物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根據意圖選擇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進行初步的設計和制作活動,體驗設計、制作的過程,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3)養成勤于觀察、敏于發現、嚴于計劃、善于借鑒精于制作的行為習慣和耐心細致、團結合作的工作態度,增強以設計和工藝改善環境與生活的愿望。 設計·應用領域4下學段目標: (1)知識與技能:嘗試從形狀與用途、材料與結構的關系,認識設計和工藝的造型色彩、媒材,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繪或立體制作的方法表現設計構想,感受設計和工藝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正確、安全地使用各種工具和材料,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根據意圖選擇媒材,能觀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與結構、用途的關系,關注工序過程,發展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媒材的形狀、色彩和材質及造型游戲與表現活動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敢于創新與表現。初步養成勤于觀察、敏于發現、精于制作、大膽想象、追求創意的習慣和積極參與、樂于合作的態度。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和傳統繪畫文化,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設計·應用領域學段目標與每課目標的銜接: 細化為課時目標,以第10課為例:學期 領域 內容 體系 邏輯 結構 設計·應用領域內容體系與邏輯結構: 4下美術設計 應用領域共7個課目,11個教學活動,單位課3個,小單元課4個。包括:5.《蔬果的聯想》、6.《花團錦簇》、7.《剪紙故事》、10.《中國龍》、11.《有趣的線造型》、13.《藏書票》、14.《風箏》。 每課內容、方法、教學資源與目標的聯系: 細化為每課時:學情 分析 及重 難點 1.學生方面: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學情是教與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是教與學內容分析的依據:針對不同學生,界定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是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以學生為中心”“以學定教”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 2.四年級的學生對于線描,色彩,國畫,設計等有已經有了相當多經驗。比如: 線描方面從三年級上冊《線的表現力》《新發現》《線描外形》下冊《一路輕騎》,到四年級上冊《花兒朵朵》《草叢中》,學生已經能夠熟練運用線條進行造型,為本冊《變形的魅力》《春天來了》《靜物一家》打好了學習基礎。 色彩上學生們已知三原色,對比色,互補色,同類色配色,近似色配色,對比色配色等色彩知識。 國畫方面學生們從三年級的《彩墨游戲》開始作為國畫學習入門,到四年級學習《妙筆生花》對中國畫的用筆用墨都有一定的基礎。 設計方面在上冊課本中學生們已經通過《紙品樂陶陶》《蝴蝶落我家》等為本冊《花團錦簇》等打好了學習基礎。 3.針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本冊課本中難點主要有: 1.用線描的方式表現復雜變形的形象。 (鍛煉觀察能力,提高造型水平,為了五年級線描建筑打好基礎) 2.自由準確的進行色彩調和。 (進一步提高色彩的運用水平,為五年級漸變色打下基礎) 3.根據材料肌理和形狀進行聯想手工制作。 4.理解民間美術樣式(年畫、剪紙、風箏、銀飾)進行合理創作。 5.國畫筆墨特點的熟練運用。 (筆墨結合,完整的表現花卉蔬果的妙,是小學階段邁向具象國畫學習的轉折點) 6.硬線材的立體塑形。 突破措施: 1.課堂中以游戲的方式學習對比、調和等色彩知識。提高學生的興趣。 2. 多觀察生活中的花卉蔬果造型,多欣賞優秀國畫作品。 3.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主題來舉行立體手工制作活動。 4.多參加校內外視覺活動的設計活動。欣賞交流優秀設計作品。 5.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嘗試用自己的設計進行改進并進行簡單的說明。 6.抓住制作步驟要點進行展示和教學。進行多種形式的作品展示提高學生創作熱情。領域分目標定位及其連續性 根據學段設計應用領域目標,細化為具體課題目標、重難點及拓展具體分析:重難 點及 突破 措施 5.蔬果的聯想 重點:根據蔬果的形狀、色彩、紋理和質感進行自由聯想,掌握簡單的刀切、割、挖、組合等方法為開心農場制作成員。 難點:根據蔬果的形狀、色彩、紋理和質感進行自由聯想,掌握簡單的刀切、割、挖、組合等方法為開心農場制作成員。 突破措施:通過小組探究、教師示范等方法,對于制作中的難點進行指導。 6.花團錦簇(活動一) 重點:掌握疊繞紙花的制作方法。 難點: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歡的花。難在疊繞紙花時產生褶皺是花朵形成的關鍵。增加教師的示范。 突破措施:通過教師示范環節及圖片欣賞引導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注意觀察,師生共同探索。 6.花團錦簇(活動二) 重點:掌握疊繞紙花的制作方法。 難點: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歡的花。難在剪出幾種花瓣的形狀。在剪得過程中增加教師的示范作用。 突破措施:通過教師示范環節及圖片欣賞引導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注意觀察,師生共同探索。 7.剪紙故事(活動一) 重點:了解剪紙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特點,并說出剪紙表現的故事。 難點:體驗并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發展動手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突破措施:通過剪紙欣賞,比較南北方剪紙風格,學生分組交流探究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剪紙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特點,體驗并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發展動手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7.剪紙故事(活動二) 重點:了解剪紙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特點,并說出剪紙表現的故事。 難點:體驗并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發展動手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突破措施:通過剪紙欣賞,比較南北方剪紙風格,學生分組交流探究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剪紙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特點,體驗并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發展動手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中國龍(活動一) 重點:在繪畫中抓住龍的造型特點和掌握郵票的設計方法。 難點:在繪畫中抓住龍的造型特點及動態,能夠表現出龍的精神、氣勢。 突破措施: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總結出龍郵票的結構,通過欣賞作品可以知道龍郵票的設計方法用,通過欣賞教師范畫和教師示范,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10.中國龍(活動二) 重點:在制作中抓住龍的造型特點和用廢舊紙材剪貼制作出中國龍的造型。 難點:在制作中抓住龍的造型特點及動態,能夠表現出龍的精神、氣勢。 突破措施: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總結出立體龍造型的結構,通過欣賞作品可以知道立體龍的設計方法,通過欣賞教師范作和教師示范,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11.有趣的線造型(活動一) 重點:讓學生感受、了解線材的材質特性。 難點:學生能運用合適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一件線造型的小作品,并能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動物或物品線造型。 突破措施: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了解線材,通過欣賞作品可以知道線造型的設計方法,通過欣賞教師范作和教師示范,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11.有趣的線造型(活動二) 重點:讓學生感受、了解線材的材質特性。 難點:學生能運用合適的材料和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人物形象。 突破措施: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了解線材,通過欣賞作品可以知道線造型的設計方法,通過欣賞教師范作和教師示范,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13.藏書票 重點:根據學情啟發學生回憶和聯想,打開學生創作藏書票的思路 難點:抓住各種事物,生動、自由、精美的表現其特點,并將繪畫、手工、印刷融于一體,制作藏書票。 突破措施: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觀看教師示范小視頻,小組合作探究方式解決。 14.風箏 重點:了解風箏的相關知識和風箏在生活的各個領域的應用。 難點:用繪畫的形式,再現放風箏的情景。 突破措施:多加游戲環節,讓孩子們進入互動。領 域 教 學 進 度 安 排 課時上課時間、順序根據學期總體安排進行,也可按學習領域進行:課時 課題 材料第一課時 5.蔬果的聯想 各種蔬果、小刀、牙簽等第二課時 6.花團錦簇(活動一) 皺紋紙、剪刀、膠水、雙面膠、樹枝等第三課時 6.花團錦簇(活動二) 色卡紙、吸管、剪刀、膠水、雙面膠等第四課時 7.剪紙故事(活動一) 紅紙、彩紙、剪刀、膠棒第五課時 7.剪紙故事(活動二) 紅紙、彩紙、剪刀、膠棒第六課時 10.中國龍(活動一) 彩筆、彩紙、剪刀第七課時 10.中國龍(活動二) 紙盒、紙杯、剪刀、塑料叉子第八課時 11.有趣的線造型(活動一) 塑性電線或其他合適線材、尖嘴鉗第九課時 11.有趣的線造型(活動二)第十課時 13.藏書票 吹塑板、鉛筆、卡紙、刻刀水粉顏料和筆第十一課時 14.風箏 宣紙、牛皮紙、竹條、漿糊、繩子、彩筆使用預設及推進措施 使用預設: 以學生為中心,活用教材;活動與目標統一;知識技能的立體式整合。 推進措施: 1.同年級教師共同使用,出現問題集體教研,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改進措施。 2.制定好,既嚴格按照備課實施。作業 設計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課時作業: 課題作業內容作業類型對應目標、核心素養作業時間5.蔬果 的聯想利用家里現有的蔬果擺一個具有藝術氣息的造型課堂 作業目標2:掌握簡單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制作一件蔬果作品。美術表現、創意實踐5到10分鐘6.花團錦簇(活動一)制作紙花課堂 作業目標2:能抓住花形特征,掌握疊繞紙花的制作方法,制作出自己喜歡的花。美術表現25分鐘6.花團錦簇(活動二)制作紙花 (分片粘貼法)課堂 作業目標2:能抓住花形特征,利用疊繞的方法制作出自己喜歡的花。 美術表現25分鐘7.剪紙故事(活動一)欣賞作品 創編故事課堂 作業目標1:能夠了解剪紙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特點,并說出剪紙表現的故事。 文化理解20分鐘7.剪紙故事(活動二)剪故事課堂 作業目標2:讓學生感受、了解線材的材質特性,使之發現和表現出材質的美,體驗利用線材制作的樂趣。文化理解 25分鐘10.中國龍(活動一)搜集中國龍的資料課前準備,探究性作業。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感受中國龍的文化、歷史。 文化理解課前設計一枚龍郵票課內達標,鞏固性作業。目標2:認識中國龍的造型特點,了解郵票的知識和設計方法,設計一枚龍郵票。 圖像識讀、美術表現課內25分鐘10.中國龍(活動二)準備制作材料課前準備,探究性作業。目標1:學生認識、了解中國龍的歷史文化及造型特點。 文化理解課前制作中國龍手工作品課內達標,鞏固性作業。目標2:運用紙材剪貼制作中國龍手工作品。 圖像識讀、美術表現課內25分鐘11.有趣的 線造型 (活動一)尋找適合的可塑性線性材料。課前準備,探究性作業目標1:運用紙板鏤印技法,設計一枚藏書票。創意實踐課前選擇合適的制作方法制作一個喜歡的動物或者物品形象。課內達標,鞏固性作業目標2:運用合適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一件線造型小作品。 圖像識讀、創意實踐課內25分鐘嘗試制作線性人物課后提升,拓展性作業目標2:能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動物或物品線造型。 圖像識讀、創意實踐課后11.有趣的 線造型 (活動二)回顧上節課所學制作方法和步驟。課前回顧性作業目標1:讓學生感受、了解線材的材質特性,使之發現和表現出材質的美,體驗利用線材制作的樂趣。文化理解課前做一組生動有趣的線材人物形象。課內達標,鞏固性作業目標2:學生能運用合適的材料和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人物形象。 圖像識讀、創意實踐課內25分鐘13.藏書票運用紙版鏤印技法設計一枚藏書票作。課內達標,鞏固性作業目標2:運用紙板鏤印技法,設計一枚藏書票。創意實踐課內20分鐘14.風箏合作制作一個風箏課內達標,鞏固性作業目標2:使學生初步掌握風箏骨架的扎制方法,能用對稱或其他方法設計風箏圖樣,并嘗試掌握放飛風箏的技巧,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創意實踐課內20分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