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剪紙故事》活動一 課型 設計應用 課時 1 序號 1內容 分析 學習內容方法: 關系和地位:本課是湘美版美術四年級下冊第七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 資源挖掘:探究民間剪紙藝人及剪紙故事。課標 分析 對應課標:嘗試從形狀與用途的關系,認識設計和工藝的造型、色彩、媒材,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繪草圖或立體制作的方法表現設計構想,感受設計和工藝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具體分析:學情 分析 知識經驗:學生對剪紙有一定的了解,學習過基本的剪對稱形,剪內外花紋等剪紙的基本知識。 生活經驗: 生活中剪紙的作品也接觸過很多,例如上冊的套色剪紙等,對剪紙有所了解。 策略經驗:南北剪紙風格不同,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也不同。 差異性分析:學生的理解力、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不同,90%能了解剪紙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特點,能基本掌握剪刻人物的方法和步驟,并可以掌握鋸齒紋、月牙紋的剪紙方法,10%可基本完成作品。學習 目標 1.能夠了解剪紙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特點,并說出剪紙表現的故事。核心素養:文化理解 2.學生體驗并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發展動手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核心素養:美術表現 3.增強學生與民間藝術的情感聯系和對剪紙文化的熱愛。核心素養:文化理解 (90%的學生能了解剪紙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特點,能基本掌握剪刻人物的方法和步驟,并可以掌握鋸齒紋、月牙紋的剪紙方法,10%的學生可基本完成作品)。學習重難點 重點:了解剪紙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特點,并說出剪紙表現的故事。 難點:體驗并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發展動手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突破措施:通過剪紙欣賞,比較南北方剪紙風格,學生分組交流探究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剪紙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特點,體驗并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發展動手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課前 準備 彩紙、剪刀、膠水、多媒體課件等學 習 過 程環節與目標 學習內容及學習活動 評價活動 指導與補救一、故事導入(目標1) 1.《老鼠嫁女》的故事。 2.引導提問:作者是用什么形式來表現《老鼠嫁女》這個故事的呢?(剪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剪紙故事》。 板書課題:剪紙故事 剪紙簡介。 南北方剪紙的不同風格。 學生能初步了解剪紙故事。 學生能思考并回答問題。(剪紙)二、介紹剪紙 (目標1) 1.剪紙,又叫刻紙,是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它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情和風俗,美化著我們的生活。 2.欣賞剪紙《戲劇人物》《貓捉鼠》。剪紙采用鏤空的方法時,圖案必須線線相連,始終是一個整體。 1.學生欣賞剪紙《戲劇人物》《貓捉鼠》,能夠觀察出線與線相連、形與形的特點。 2.學生能了解南方剪紙以精巧秀美著稱;北方剪紙多以粗獷豪放為特征。 指導:教師預設95%的學生能了解南北方剪紙的不同風格。5%的學生需要加強講解。 補救:教師針對5%的同學再次講解。三、嘗試練習(目標2、3) 1.中國民間剪紙具有很強的裝飾性,為了讓突出的部分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裝飾紋樣, 欣賞《老漢牽驢》剪紙中像鋸齒的花紋叫鋸齒紋,像月牙的叫月牙紋。鋸齒紋和月牙紋是民間剪紙常用的裝飾紋樣。 2.學生欣賞剪紙《老漢牽驢》。找到幾種花紋?花紋的特點是什么? [補救措施] 3.反饋與指導學生花紋的剪法。針對性的進行演示示范。 1.學生能欣賞《老漢牽驢》剪紙作品,能找出作品中的花紋樣式,并了解花紋的特點。 2.學生能嘗試著剪出月牙紋和鋸齒紋。 指導:教師預設100%的學生能嘗試剪出月牙紋和鋸齒紋。個別同學剪的不規范。 補救:教師及時指導見得不規范的同學。四、分組交流(目標3) 1.欣賞剪紙《老鼠上燈臺》。 2.分組編故事。 3.學生分組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1.學生能說說作品呈現給我們的是什么,說說其中的故事,有怎樣的感受? 2.學生在組內編故事。 指導:教師預設1.100%的學生能說出剪紙作品的故事及自己的感受。 教師預設2.90%的學生能夠編故事,10%的學生需要同學或者教師的提示編故事。 補救: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力編故事。五、展示評述(目標3) 1.學生每組派代表說說本組的剪紙故事。 2.學生評選出語言優美、故事情節生動的小組。 1.能夠每組派代表說說本組的剪紙故事。 2.能認真傾聽欣賞剪紙故事。五.作業拓展 欣賞剪紙作品,說一說它的故事,和你的感受。 學生能欣賞剪紙作品,能說一說它的故事感受。作業布置 作業內容 作業類型 對應目標 作業時間欣賞作品 創編故事 課堂作業 對應目標1 20分鐘板書設計 剪紙故事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