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與山為鄰一、單選題1.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區域的人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下列國家與其特色相適應的是( ?。?br/>A.秘魯——垂直的生計——旅游業B.以色列——沙漠綠洲——節水農業C.瑞士——山地之國——種植業D.澳大利亞——現代化的牧場——旅游業2.洞里薩湖位于東南亞,橫穿柬埔寨,與湄公河交匯。該湖湖泊面積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約為2700平方千米,6-10月則達到10 000平方千米以上。據此推測,洞里薩湖湖泊面積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 B.氣溫 C.河流 D.地形3.下列關于安第斯山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br/>①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②安第斯山區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③安第斯山的高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④印第安人創造了古老燦爛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成就了瑞士豐厚旅游資源的原因有( )①多樣的地形②奇特的景觀③古老的城鎮④豐富的礦產資源⑤古樸的鄉村生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卮饐栴}。5.圖中甲地的氣候特征是( )A.雨熱同期 B.夏季炎熱干燥C.終年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6.乙地所在國家的經濟特點是( )A.現代化牧業 B.商品化農業 C.逐水草而居 D.旅游業發達7.響乞力馬扎羅山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8.某同學在歐洲西部旅游時拍攝了許多旅游景點的照片。下列是他上傳至網絡的部分照片。其中標注與照片不符的一項是( )A.埃非爾鐵塔--法國B.風車--荷蘭C.斗牛--葡萄牙D.古羅馬斗獸場--意大利9.下列河流發源于阿爾卑斯山區的一組是( ?。?br/>A.葉尼塞河,塞納河,恒河 B.多瑙河,葉尼塞河,塞納河C.萊茵河,多瑙河,恒河 D.多瑙河,萊茵河,波河10.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各不相同,但人們都能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營造出美好的生活圖景。下列描述正確的有( ?。?br/>A.馬賽人堅持因地制宜,實行耕海牧漁B.印第安人在山區高海拔處放牧羊駝駱馬C.阿拉伯人利用先進的技術,發展畜牧業D.以色列人用石油換來的財富,發展綠洲農業11.“世界石油的寶庫”是指( )A.波斯灣沿岸地區 B.美國的墨西哥灣沿岸地區C.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 D.歐洲的北海沿岸地區12.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 B.緯度位置 C.海陸位置 D.降水差異13.關于圖示區域的特色描述不正確的是( ?。?br/>A.①地生活的馬賽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B.②區域被稱為“石油寶庫”,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列C.③區域的瑞士旅游業發達,有著名的“冰川快車”D.④區域的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14.讀圖經緯網。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br/>A.甲的經緯度位置是40°N,20°EB.乙在西半球C.丙處于熱帶D.丁處能看到極光15.乙地多山區地形,該地高海拔處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br/>A.風光旖旎,滑雪勝地 B.開辟梯田,種植水稻C.草原廣闊,放牧羊駝 D.環境優美,發展科技16.伊欣學了《與山為鄰》后,列表對比兩個山區人民的生產特色和生活特色,表格中正確的是( )地區 生產特色 生活特色安第斯山區 ①海拔較低地區開辟梯田,發展玉米等農作物的種植;高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 ②旅游業是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旅游設施齊全阿爾卑斯山區(以瑞士為例) ③主要種植馬鈴薯等糧食作物 ④度假、登山、滑雪的理想去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在一次國際中學生交流會中,來自阿爾卑斯山區瑞士的中學生法雅,和來自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中學生勞拉見面了,他們分別向對方介紹了自己的家鄉。據此回答第1~ 2題。(1)下列各項中,哪一項不是法雅說的 ( )A.旅游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 B.這里是理想的滑雪勝地C.我國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D.我國有著名的“冰川快車”(2)下列各項中,哪一項不是勞拉講的 ( )A.我家鄉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 B.我家鄉玉米和馬鈴薯品種繁多C.這里馴養羊駝和駱馬 D.這里有小溪流水18.讀圖,安第斯山脈南段圖及A、B兩地的氣候資料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地的氣候類型是( )A.地中海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2)造成A、B兩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陸分布 D.太陽輻射19.讀下面地球俯視圖,回答各題。(1)有關甲、乙、丙、丁四大洲的描述,說法正確的是( ?。?br/>①甲洲以白色人種為主,信奉基督教②乙洲草原廣布,居民以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③丙洲氣候復雜多樣,河流多呈放射狀分布④丁洲有獨具特色的民歌形式信天游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乙、丙兩大洲的分界線( )A.烏拉爾河 B.直布羅陀海峽C.蘇伊士運河 D.大高加索山脈20.秘魯國徽左上角的動物是 ( )A.牦牛 B.美利奴羊 C.駱馬 D.駱駝21.瑞士山區最重要的旅游季節是 (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22.世界四大洋中,與亞洲不相鄰的是( )A.印度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二、填空題23. 毛質地輕柔,極為珍貴,有“ ”之美譽。它的出口是秘魯 的重要來源。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秘魯適宜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故A錯誤;B正確;瑞士適合發展旅游業,故C錯誤;澳大利亞適宜發展畜牧業,故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典型區域的生活,屬于容易題。2.【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洞里薩湖的湖泊面積與季節有關。在6-10月,降水較多,湖泊受大氣降水的補給,湖水面積較大。而到了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此時,降水較少,湖水補給量較少,湖泊面積較小。 據此推測,洞里薩湖湖泊面積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東南亞地處熱帶,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分布著茂密的熱帶雨林。3.【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安第斯山的低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不是在高海拔處,其余說法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4.【答案】B【解析】【分析】 根據題意分析,瑞士發展旅游業的因素有:①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少,不能發展種植業,只能另謀出路;②奇特的景觀,③擁有古老的城鎮 ④礦產資源奇缺,自然景觀秀麗,利用有利的自然景觀,發展了旅游業。⑤ 純樸的鄉村生活。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答案】5.B6.D【解析】【點評】本題考查一方水土養一方,難度適中。5.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地是威尼斯,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故答案為:B6.乙地所在的國家是瑞士,是山地之國,旅游業發達。澳大利亞是現代化牧業,B美國是商品化農業,非洲草原是逐水草而居。故答案為:D7.【答案】C【解析】【分析】 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地處赤道附近,山腳下終年高溫多雨,屬于熱帶雨林氣候,隨著海拔的升高,水熱狀況發生變化。根據氣溫的垂直遞減率,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從山麓到山頂,氣溫逐漸降低,山頂上(海拔5895米)冰峰峭立,白雪皚皚,這說明乞力馬扎羅山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勢因素造成的,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影響氣侯的因素:①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于高緯度地區)②下墊面: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③大氣狀況(云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④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8.【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西部有許多旅游資源。法國的埃菲爾鐵塔,荷蘭的風車,西班牙的斗牛,意大利古羅馬的斗獸場。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歐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異常豐富。挪威陡峻幽深的峽灣、瑞士冰雪皚皚的山峰、西班牙陽光燦爛的海灘、法國景色如畫的田園,風光旖旎;千年故都羅馬、音樂之都維也納、藝術之都巴黎,精湛典雅;古老的城堡、莊嚴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博物館,風格各異;西班牙的斗牛場、意大利的狂歡日、慕尼黑的啤酒節,氣氛熱烈。歐洲西部國家通過合理開發和利用這些旅游資源,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旅游業。在21世紀初,歐洲西部是國際旅游業最發達的地區,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歐洲三大著名的旅游國。9.【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葉尼塞河發源于東薩彥嶺和唐努山的大、小葉尼塞河匯合而成。恒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發源于阿爾卑斯山脈。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波河平原是意大利最大的平原,同時也是南歐最大的平原,面積為4.6萬平方公里,約占意大利總面積的的1/6.夾在阿爾卑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之間,北接阿爾卑斯山南坡,南連亞平寧山北麓,東西長約400公里,南北寬為80公里-200公里,平均海拔在100米左右。10.【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故A錯誤;安第斯山脈的高海拔出發展畜牧業,以羊駝和駱馬為主,故B正確;阿拉伯人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發展石油產業,故C錯誤;以色列利用節水技術發展綠洲農業,故D錯誤。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難度適中。11.【答案】A【解析】【分析】西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豐富、產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區,有“世界石油寶庫”的稱號。西亞的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波斯灣沿岸地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西亞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西亞石油的探明儲量約占世界石油總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石油產量通常占世界總產量的1/4.12.【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氣溫受海拔因素的影響,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 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氣溫是受到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世界總體的規律是由赤道向兩極遞減,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是夏季,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是在午后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叫做氣溫日較差;氣溫年較差是一年中最熱月平均氣溫減去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氣溫。13.【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非洲草原是馬賽人生活的區域,他們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故①正確;波斯灣地區石油資源豐富,故②正確;瑞士利用山地資源發展旅游業,故③正確;圖④是馬來西亞,故④描述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典型區域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14.【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經緯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的經緯度位置是40°N,20°W,所以A錯誤;乙位于20°W以東,在東半球,所以B錯誤;丙為20°N,處于熱帶,所以C正確;丁位于60°N,處于北溫帶,看不到極光,所以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經緯網的識讀。15.【答案】C【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世界典型區域的自然環境特點。乙地為安第斯山脈地區,故選C。【點評】知道地形對人們生產的影響。16.【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區的人們利用山地垂直地帶性特點,在海拔較低地區開辟梯田,發展玉米等農作物的種植;高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而瑞士則利用阿爾卑斯山脈的自然風光,開發了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旅游業是重要的經濟來源,旅游設施齊全。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山區在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17.【答案】(1)C(2)D【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阿爾卑斯山區瑞士和安第斯山區智利的相關情況。阿爾卑斯山區的瑞士的山區站到了國土面積的60%,礦產資源奇缺,但是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以及古老的城鎮和純樸的鄉村生活,成就了瑞士豐厚的旅游資源。故小題1的答案是C。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自然景觀隨之呈現出明顯的變化。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和馬鈴薯等農作物,在海拔較高的地方,馴養羊駝和駱馬,發展畜牧業。故符合題意的是D。【點評】知道阿爾卑斯山區瑞士和安第斯山區智利的相關情況。18.【答案】(1)A(2)B【解析】【分析】(1)由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可知,圖中A地最高氣溫出現在1月,因此可知該地位于南半球,12、1、2月是夏季,6、7、8月是冬季;因此可知,該地的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屬于典型的地中海氣候。故選:A。(2)山脈對低層空氣運動的阻擋作用,使降水有迎風坡和背風坡之分。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南段“攔截”了來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西部迎風坡降水豐富,東部背風坡降水稀少。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1)在氣溫和降水量變化示意圖中,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量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本題考查了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2)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和人類活動等。本題考查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要理解解答。19.【答案】(1)B(2)C【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各大洲分布及其自然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乙洲為非洲,而馴養羊駝的則是在南美洲,所以②錯誤;丁洲為北美洲,而信天游這種民歌形式存在于亞洲的黃土高原,所以④錯誤。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亞非分界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乙洲為非洲,丙洲為亞洲,兩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各大洲分布及其自然人文特征的識記。20.【答案】C【解析】【分析】駱馬是安第斯山區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秘魯國徽左上部一匹金黃色的美洲無峰駱馬,那是秘魯稀有的珍離異獸。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點評】理解秘魯國徽的圖案含義。21.【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瑞士主要的旅游季節,根據七上教材《山地之國》的描述,可知瑞士山區最主要的理由季節是在冬季。冬季人們可來此開展滑雪,泡溫泉等活動。故選D。【點評】了解瑞士主要的旅游季節22.【答案】C【解析】【分析】地球上廣闊的海洋連為一體,習慣上人們把大洋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依據題意.故選:C.【點評】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個大洋.太平洋位于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之間.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印度洋位于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之間.23.【答案】羊駝;纖維上帝;外匯收入【解析】【分析】羊駝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極為珍貴,有“纖維上帝”之美譽。它的出口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點評】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由于雨水較少,又極為寒冷,因而形成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