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2語言與宗教一、單選題1.隨著我國國力增強,漢語越來越受到其他國家的重視。關于漢語的說法正確的是( )A.漢語僅在我國使用B.漢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C.東南亞居民都使用漢語D.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2.小明到某地旅游,他發現這里的居民皮膚白皙,頭發呈波狀、色淺,鼻梁高,嘴唇薄。參觀游覽的過程中,常見到尖頂的宗教建筑。小明旅游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A.歐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亞洲西部 D.亞洲東部3.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亞洲西部的人大多是( )A.黃種人 B.白種人 C.黑種人 D.混血種人4.下列關于甲、乙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甲地區的居民是黃色人種,使用阿拉伯語②甲地區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伊斯蘭教③乙地區的某河流被稱為“世界第一長河”④乙地區的人口密度比甲地區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面積最大的咸水湖是( )A.里海 B.蘇必利爾湖 C.青海湖 D.貝加爾湖6.下列亞洲國家中,屬于發達國家的是( )A.朝鮮 B.泰國 C.日本 D.中國7.世界人種、語言、宗教與其主要分布區相符的是( )A.東亞﹣﹣白色人種﹣﹣佛教B.非洲北部﹣﹣白色人種﹣﹣英語C.美洲印第安人﹣﹣黑種人﹣﹣基督教D.西亞﹣﹣白色人種﹣﹣伊斯蘭教8.讀下面地球俯視圖,回答各題。(1)有關甲、乙、丙、丁四大洲的描述,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洲以白色人種為主,信奉基督教②乙洲草原廣布,居民以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③丙洲氣候復雜多樣,河流多呈放射狀分布④丁洲有獨具特色的民歌形式信天游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乙、丙兩大洲的分界線( )A.烏拉爾河 B.直布羅陀海峽C.蘇伊士運河 D.大高加索山脈9.2014 年上海“亞信峰會”國宴上,考慮到貴賓來自不同國家,準備伙食時特地選擇了穆斯林清真食材。這反映出對哪種文化國家的尊重( )A.猶太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佛教下圖為“麥哲倫環球航行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0.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證實了( )A.地球上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B.地球是整個宇宙的中心C.地球是一個球體 D.大陸在不斷漂移11.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先后經過了(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D.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西游記》故事中在西天取回的經書是佛教的經典B.基督教起源于沙特阿拉伯C.世界上信徒最多、流傳最廣的宗教是佛教D.基督教經典是《金剛經》13.關于北緯30°緯線的說法,錯誤的是( )A.穿過青藏高原B.穿過巴西高原C.穿過伊朗高原D.沿北緯30°線亞洲地勢呈現一高一低的趨勢14.下列關于宗教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 ②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③三大宗教中信仰人數最多的是佛教 ④印度和我國的藏族、蒙古族多信奉佛教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15.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風情濃郁,自然資源誘人,冒險家、商賈紛至沓來。讀圖,回答小題。(1)當你來到圖中所示區域,在城市街道上可見的景觀有( )A.圓形穹頂的基督教堂 B.黑膚厚唇的黑色人種C.高高聳立的摩天大樓 D.口操法語的當地居民(2)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資源是( )A.石油資源 B.水能資源 C.森林資源 D.水產資源二、填空題16.西亞和北非的居民主要使用的語言是 .17.由于歷史原因,北美地區通用 語言,拉丁美洲通用 語言.18.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 、 和 是世界的三大宗教.19.讀東西半球圖,回答一下問題。(1)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稱:大洲:A C E 大洋:H J 運河或海峽:溝通海洋H和J的海峽a是 ;大洲B和E的分界線b是 ,大洲B和C的分界線d是 ,大洲A和C的分界線e是 。(2)其中面積最小的洲是 。面積最大的洋是 。(均填名稱)(3)G所代表的大洲的氣候是 氣候;圖中與b相鄰的是阿拉伯半島,它的氣候類型是 。我們浙江省的氣候特征是 。(4)F表示的是 海,該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是 。三、綜合題20.觀察下面地圖,回答問題。(1)從總體上看,非洲的地勢呈現 特點。(2)從溫度帶來看,非洲大部分位于 帶,該洲是 (人種)的故鄉,該洲北部和東部等地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3)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D是 運河;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E是 海峽。(4)非洲有大面積的熱帶沙漠氣候區主要分布在 處(填字母)。(5)景觀圖①最有可能位于非洲的 (填字母);景觀圖②最有可能位于非洲的 處(填字母)。造成不同區域景觀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21.讀東西半球圖,回答下列問題。(1)請你寫出圖上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稱。大洲名稱:A 洲,B 洲;大洋名稱:丙 洋,丁 洋。(2)溝通甲、乙兩大洋的是 海峽;大洲A和B的分界線是 運河。(3)D所在大洲的土著居民是 ,屬于 人種。(4)請寫出a點的地理坐標。(5)海洋是個巨大的寶庫,對人類產生哪些有利的影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在我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但為了溝通及各民族分布特點,漢語逐漸成為通用語言,故A錯誤.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正在全世界推廣,故B錯誤.東南亞居民都有自己國家的語言,不是講漢語,故C錯誤.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故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語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但為了便于交流和溝通,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得以普及和推廣;漢語不僅在中國集中分布,在東南亞等國家地區以及海外華人、華僑地區都有分布;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而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漢語是世界主要語言之一,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2.【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非洲南部是黑色人種,故不可能;亞洲西部是白色人種,但沒有基督教堂,故不可能;亞洲東部是黃色人種,故不可能;歐洲西部是白色人種,也有基督教堂,故最有可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我們根據膚色,體毛,頭發等體征將人種劃分為三大類,即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非、西亞、大洋洲、北美洲、南亞、南美洲東南部;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南北美洲北部,印第安人和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的原著居民因紐特人也是黃種人;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3.【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大人種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亞洲西部的人大多是白色人種。故選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三大人種分布的識記。4.【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圖中輪廓可知,甲地是阿拉伯半島,乙地是印度半島。①甲地區的居民是白色人種,使用阿拉伯語;②甲地區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伊斯蘭教,正確。③乙地區的某河流被稱為“世界第一長河”,錯誤,世界第一長河是尼羅河在埃及。④乙地區的人口密度比甲地區大,正確。②④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數的國家稱為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區之一.該地居民屬于白色人種;西亞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蘭教.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作為伊斯蘭教第一圣地,麥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真寺。5.【答案】A【解析】【分析】里海不是海,是湖泊,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里海,湖泊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歐洲和亞洲的交界處,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則是蘇必利爾湖。里海也是世界上接壤最多國家的湖,一共與5個國家接壤。貝加爾湖,位于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是世界第一深湖、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6.【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分析可知,只有日本屬于發達國家。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發展中國家也稱作開發中國家、欠發達國家,指經濟、技術、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較低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相對。發達國家,又稱已開發國家和先進國家。是指那些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7.【答案】D【解析】【分析】A、東亞﹣﹣黃色人種﹣﹣佛教,故錯誤;B、非洲北部﹣﹣白色人種﹣﹣阿拉伯語,故錯誤;C、美洲印第安人﹣﹣黃種人﹣﹣基督教,故錯誤;D、西亞﹣﹣白色人種﹣﹣伊斯蘭教,故正確;故選:D.【點評】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區,經典為《圣經》,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佛教創建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伊斯蘭教于公元7世紀誕生在沙特阿拉伯,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8.【答案】(1)B(2)C【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各大洲分布及其自然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乙洲為非洲,而馴養羊駝的則是在南美洲,所以②錯誤;丁洲為北美洲,而信天游這種民歌形式存在于亞洲的黃土高原,所以④錯誤。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亞非分界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乙洲為非洲,丙洲為亞洲,兩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各大洲分布及其自然人文特征的識記。9.【答案】B【解析】【分析】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教,622年他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穆罕默德帶兵攻打麥加,使麥加成為伊斯蘭教的圣地。伊斯蘭教的教徒稱穆斯林。故答案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伊斯蘭教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答案】10.C11.A【解析】【點評】(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古代在科學不很發達的情況下,有“天圓地方”的說法,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后來人們根據太陽和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是一個球體;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首次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后來通過觀察人造衛星從宇宙空間拍攝到的地球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并不是一個規則的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2)世界四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積最大、島嶼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輪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島嶼最多,面積最大,深度最深的是太平洋;呈“S”型分布的大西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的印度洋;世界上最小,深度最淺,大部分位于北極圈內的北冰洋。10.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麥哲倫率領一支200多人的探險船隊,分乘5艘帆船從西班牙出發,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繞過南美大陸南端的海峽,進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隊到達菲律賓,他們向西穿過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終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發地西班牙。麥哲倫船隊首次完成了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C正確。不能證明地球上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A錯誤。地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B錯誤。也不能證明大陸在不斷漂移,D錯誤。故答案為:C。11.讀圖可知,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先后經過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故答案為:A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2.【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相關知識。《西游記》故事的藍本是玄奘西游的故事,故事中在西天取回的經書應該是佛教的經典。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中;世界上信徒最多、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基督教的經典是《圣經》。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點評】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特點。13.【答案】B【解析】【分析】沿北緯30°緯線所作的亞洲地形剖面圖,自西向東的地形依次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呈現低﹣高﹣低的趨勢;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沿北緯30°緯線所作的亞洲地形剖面圖,自西向東的地形依次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14.【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主要宗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大宗教中信仰人數最多的是基督教,所以③表述錯誤;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80%以上居民信奉印度教,所以④表述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主要宗教的了解。15.【答案】(1)C(2)A【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西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所示區域為西亞地區。當地有圓形穹頂的清真寺,所以A錯誤;當地主要分布白色人種,所以B錯誤;當地因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而富裕,有高高聳立的摩天大樓,所以C正確;當地人主要說阿拉伯語,所以D錯誤。故選擇C。(2)本題考查的是西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西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資源是石油資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亞自然人文概況的識記。16.【答案】阿拉伯語【解析】【分析】西亞和北非的居民主要使用的語言是阿拉伯語故答案為:阿拉伯語.【點評】阿拉伯語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北部和亞洲的西部,據此解答即可.17.【答案】英語;西班牙語【解析】【分析】由于歷史原因,北美地區通用英語語言,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語語言,故答案為:英語;西班牙語.【點評】北美地區通用的語言是英語,拉丁美洲通用的語言是西班牙語.18.【答案】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解析】【分析】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故答案為: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點評】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我們有時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輝煌的佛教廟宇,高高聳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現有將近半數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總數超過10億,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世界有7億多人信仰伊斯蘭教,該宗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在中國被稱為回教.19.【答案】(1)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印度洋;太平洋;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白令海峽;巴拿馬運河(2)大洋洲;太平洋(3)寒帶;熱帶沙漠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4)地中海;地中海氣候【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稱:大洲:A是南美洲, C是北美洲, E是非洲。大洋:H是印度洋,J是太平洋。運河或海峽:溝通海洋H和J的海峽a是馬六甲海峽;大洲B和E的分界線b是蘇伊士運河,大洲B和C的分界線d是白令海峽,大洲A和C的分界線e是巴拿馬運河。(2)、其中面積最小的洲是大洋洲。面積最大的洋是太平洋。(均填名稱)(3)、G所代表的大洲的氣候是寒帶氣候;圖中與b相鄰的是阿拉伯半島,它的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我們浙江省的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4)、F表示的是地中海海,該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是地中海氣候。【點評】各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20.【答案】(1)東南高,西北低(2)熱;黑種人(或:黑色人種);伊斯蘭教(3)蘇伊士;直布羅陀(4)A(5)C;B;氣候【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分析,從總體上看,非洲的地勢呈現 東南高,西北低的特點。(2)從溫度帶來看,非洲大部分位于熱帶,該洲是黑色人種的故鄉,該洲的北部和東部等地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蘭教。(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D是蘇伊士運河; 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E是直布羅陀海峽。(4)非洲有大面積的熱帶沙漠氣候區主要分布在A處,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即撒哈拉沙漠。(5)景觀圖①呈現的是熱帶雨林景觀,最有可能位于非洲的剛果盆地,也就是圖中字母 C 處; 景觀圖②是熱帶稀疏草原景觀,最有可能位于非洲的 B處。 造成不同區域景觀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氣候的差異。故答案為:(1)東南高,西北低(2)熱;黑種人(或:黑色人種);伊斯蘭教(3)蘇伊士;直布羅陀(4)A(5)C;B;氣候【點評】 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赤道穿過中部地區,氣候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從赤道向南北依次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以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又被稱為“熱帶大陸”,該洲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21.【答案】(1)亞;非;大西;北冰(2)馬六甲;蘇伊士(3)印第安人;黃色(4)160°E,0°(5)海洋為人類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資源;海洋為人類提供了漁鹽之利、能量之源;海洋為旅游業的開發提供了資源;海洋還為人類提供了空間資源。【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A是亞洲,B是非洲;丙是大西洋,丁是北冰洋。(2)溝通甲、乙兩大洋的是馬六甲海峽, 大洲A和B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3)D所在大洲是南美洲,該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屬于黃色人種。(4)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判斷規律(經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為東半球;經度大于160°E或大于20°W為西半球。) a點的地理坐標 ( 160°E,0° )。(5)海洋是個巨大的寶庫, 海洋為人類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資源;海洋為人類提供了漁鹽之利、能量之源;海洋為旅游業的開發提供了資源;海洋還為人類提供了空間資源。故答案為:(1)亞;非;大西;北冰(2)馬六甲;蘇伊士(3)印第安人;黃色(4)160°E,0°(5)海洋為人類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資源;海洋為人類提供了漁鹽之利、能量之源;海洋為旅游業的開發提供了資源;海洋還為人類提供了空間資源。【點評】各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