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人文地理)上冊分層同步練習第二單元: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2.2自然環境2.2.2氣象萬千一、單選題1.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生長著奇特的樹叫做紡錘樹。有雨時,它會在高高的樹頂上生出稀疏的枝條和心臟形的葉片,好像一個大蘿卜。沒雨時,綠葉紛紛凋零,紅花卻紛紛開放。這是植物長期適應( )環境的結果。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C.熱帶草原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2.下圖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 )A.湄公河平原 B.美國中部大平原C.東歐平原 D.日本關東平原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首詩句所描述的自然現象的主要成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陸因素 C.洋流因素 D.緯度因素4.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在亞洲沒有分布的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C.溫帶大陸性氣候 D.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5.亞歐大陸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C.熱帶草原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6.植物對當地的氣候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下圖所在地最有可能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 D.高原高山氣候根據下圖,完成問題。7.幼發拉底河( )①發源于敘利亞境內②流經中緯度地區③建有多座水利工程④向北注入波斯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甲地居民為適應當地氣候條件,修建了傳統建筑“蜂巢屋”。據其建筑特色推斷,下圖能反映甲地氣候特點的是( )A. B.C. D.9.王某是一位環球旅行愛好者,足跡遍天下。近幾年,他到過下圖中的甲、乙、丙、丁四個地方,并以游記的形式寫下對各地的印象。據此回答下題。(1)游記1:“烈日下,成群的斑馬在草原上奔走,不遠處有幾只幼獅在母獅周圍嬉戲……”該地是( )A. 甲 B.乙 C.丙 D.丁(2)游記2:“連綿的沙丘,成群的駱駝……”該地是( )A. 甲 B.乙 C.丙 D.丁(3)游記3:“野生動物種類非常繁多,而且數量豐富。能看到蜂鳥、凱門鱷、淡水龜、海牛、淡水海豚、水豚……”該地是( )A. 甲 B.乙 C.丙 D.丁(4)游記4:“迷人的海水、雪白的沙灘、明媚的陽光,旖旎的海底世界,瓜果飄香……”該地是( )A. 甲 B.乙 C.丙 D.丁(5)游記4所在地的氣候類型是( )A. 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10.讀“世界局部地區圖”, 圖中甲、乙、丙三地的氣候類型都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地中海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11.詩句“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海陸位置 C.緯度位置 D.地形因素12.下列氣候類型的特征符合全年高溫多雨的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地中海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13.非洲大陸的氣候類型呈明顯帶狀分布,且南北對稱。以下四圖中最符合其最南端一帶氣候特征的是( )A.A B.B C.C D.D14.赤道地區全年高溫多雨,南極大陸終年嚴寒少雨且溫差大,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海陸 C.洋流 D.緯度位置15.表示溫帶季風氣候的是( )A. B.C. D.16.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大洲是( )A.亞洲 B.歐洲 C.非洲 D.北美洲17.讀下圖,回答小題(1)圖中四個地區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一下四個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中,符合甲所在的地區的是( )A.A B.B C.C D.D18.2017年兩會于3月如期召開,兩會上“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又成為了熱門詞匯。下圖為“一帶一路”主要線路示意圖。讀圖回答小題。(1)關于“一帶一路”所經過的大洲和大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線路經過了亞洲、非洲和歐洲②線路經過了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③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最遠到達非洲④其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最遠到達歐洲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③(2)2017年7月至9月,一艘郵輪沿“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上海出發,經孟買到威尼斯,下列對沿途地理現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經馬六甲海峽時,遭遇梅雨陰雨連綿B.經過阿拉伯半島時,看到大量的沙漠C.經紅海時,可見沿岸大片森林D.經地中海時,遭遇連日強降水19.四種熱帶氣候類型的共同點是( )A.全年氣溫都比較高 B.全年降水都比較多C.氣溫年較差都比較大 D.降水的季節分配都比較均勻二、綜合題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注:重慶主城區的海拔高度在168-400米之間。(1)據圖1描述圖示地區的地形特征,并指出A河的流向。(2)坎兒井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特殊灌溉設施,結合圖1分析修建坎兒井的有利自然條件。(3)吐魯番與重慶均為我國夏季的高溫中心。判斷圖2中7月氣溫更高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4)吐魯番地區的房屋多是半地窖式,一半埋在地下,結合圖2分析其建造原理。21.讀非洲大陸氣候類型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序號所示的海洋分別是:① ,② ,③ 。三海洋中完全位于東半球的是 (填海洋名稱)。(2)圖中字母A,B,C,D,E,F,G,M,N代表的氣候類型中,氣候類型相同的是M和 ( 氣候); 、 和 ( 氣候);A和 ( 氣候)。(3)圖中A~G氣候類型所處的溫度帶都在 帶。(4)F處氣候類型不同于C處的原因是 。(5)該大洲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 盆地,其氣候類型是 氣候,在圖中用字母 表示,下面幾幅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表示該氣候類型的是 。22.某校七年級學生分兩組進行“知我紹興 愛我紹興”的社會調查活動,閱讀下列部分調查成果,回答問題。(1)【第一組】該組同學以“紹興文明探源”為切入點,查閱了《史記 五帝本紀》了解堯舜禹的故事;去印山越國王陵遺址考證相關歷史;探訪歷史學家咨詢關于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分別指出材料中的實物資料、口述資料和文獻資料?(2)【第二組】該組同學通過上網查到以下信息:請你根據上述圖表,分析紹興的自然條件。(可從地形、氣候、河流等角度)(3)該班同學采用了哪些調查方法?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紹興的發展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并說明理由。23.讀亞洲氣候類型圖,回答問題。(1)亞洲各種氣候類型中,影響范圍最大的是 氣候;降水最多的是 氣候。(2)圖中⑧的氣候特點是:全年溫差 (大或小),降水 (多或少)。圖中孟買所處緯度位置較 (高或低),屬于 (熱帶或溫帶或寒帶)氣候。(3)圖中赤道經過的氣候類型是 氣候。北回歸線經過的氣候類型自西向東依次是 、 、 。(4)圖中高原和山地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青藏地區,該氣候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5)亞洲的氣候特點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西高原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植物的生長是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結果。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氣候的分布,屬于容易題。2.【答案】A【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湄公河平原地區生活特色表現。觀察圖片可以發現,圖中建筑以竹、木為主要材料,懸空架設的民居建筑一般分布在終年高溫多雨、較為潮濕的地方。A.湄公河平原為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懸空架設通風防潮。故A項正確;B.美國中部大平原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較為干燥。故B項錯誤;C.東歐平原主要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較為干燥。故C項錯誤;D.日本關東平原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較為溫和。故D項錯誤。綜上,BCD項錯誤,答案為A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湄公河平原地區生活特色表現,需要學生對照圖片對照湄公河地區的生活狀況進行作答。3.【答案】A【解析】【分析】 “人間四月芳菲盡”指的是山腳下或平原地區,由于溫度較高,花開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較高,溫度較低,花開較晚,所以選擇A地形因素。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洋流、人類活動等。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降水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在地表面,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每升高100米,大約降低0.6℃。 向陽坡比陰坡得到的太陽光熱要多;迎風坡比背風坡降水豐富。4.【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溫帶海洋性氣候只分布在大陸西岸。亞洲位于亞歐大陸的東岸,沒有溫帶海洋性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亞洲氣候的特點是: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特征明顯,其中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5.【答案】B【解析】【分析】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該大陸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故選:B.【點評】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該大陸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冷夏熱,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夏季.6.【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的氣候 由于氣溫降水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自然景觀。比如熱帶地區由于降水多 氣溫高 所以形成了熱帶雨林景觀。但是熱帶有些地區降水很少 就形成了荒漠景觀。所以說氣候決定了自然景觀的類型。 下圖所在地最有可能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植物的生長需要特殊的土壤、光照、熱量、水分等條件。環境影響著生物的分布,氣候是影響陸地上生物分布,特別是影響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因為氣候決定了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光照、熱量、土壤和水分條件。植物對環境具有指示作用,因為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會有不同的植物生長。【答案】7.C8.D【解析】【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7.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幼發拉底河①發源于敘利亞境內,錯誤,應該是土耳其。②流經中緯度地區,③建有多座水利工程,正確。④向北注入波斯灣,錯誤,應該向南流。 ②③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8.在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中,A是熱帶雨林氣候,B是熱帶沙漠氣候,C是溫帶季風氣候,D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甲地居民為適應當地氣候條件,修建了傳統建筑“蜂巢屋”。據其建筑特色推斷,下圖能反映甲地氣候特點的是D圖。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9.【答案】(1)B(2)C(3)A(4)D(5)A【解析】【分析】 (1)、游記1:“烈日下,成群的斑馬在草原上奔走,不遠處有幾只幼獅在母獅周圍嬉戲……”斑馬,獅子,屬于熱帶草原氣候下的自然景觀。根據材料,乙地是熱帶草原氣候。非洲、南美洲的熱帶草原氣候區,是斑馬、長頸鹿、角馬等草食動物的主要棲息地,以這些動物為食的獅子、獵豹、鬣狗等也時時出沒其間.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游記2:“迷人的海水、雪白的沙灘、明媚的陽光,旖旎的海底世界,瓜果飄香……”該地是丙地。丙地是熱帶雨林氣候,陽光,沙灘,海底世界,瓜果飄香都是當地的特點。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3)、游記3:“連綿的沙丘,成群的駱駝……”該地是沙漠,動物是駱駝。與材料中的甲地相符合。甲地是熱帶沙漠氣候,形成熱帶沙漠景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4)、游記4:“野生動物種類非常繁多,而且數量豐富。能看到蜂鳥、凱門鱷、淡水龜、海牛、淡水海豚、水豚……”該地是丁地。根據材料,丁地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主要分布于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中美洲和眾多太平洋島嶼。該地區長年氣候炎熱,雨水充足,正常年降雨量大約在1750~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氣溫超過18℃,季節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極快,是地球上過半數動物、植物物種的棲息居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5)、游記4所在地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熱帶雨林中,動植物種類非常繁多。一般常見代表性動物如下:(一)哺乳類動物:美洲,主要有狨鼠、卷尾猴、蛛猴、樹懶 、小食蟻獸、南美貘、吸血蝠。非洲,主要有大猩猩、黑猩猩、長尾鯪鯉、倭河馬。亞洲,主要有猩猩、長臂猿、眼睛猴、蜂猴、樹鼩、獼猴、巨松鼠、大鼯鼠;澳洲,主要有樹袋鼠、袋貂、樹袋熊。(二)鳥類:美洲,有蜂鳥、麝雉。非洲,太陽鳥。非洲的太陽鳥幾乎占世界的一半。亞洲,有藍孔雀。澳洲,有食火雞、極樂鳥、冢雉等。(三)爬行類:美洲,有森蚺等。非洲,有避役。亞洲,有蟒蛇、巨蜥。兩棲類:亞洲,有樹蛙等。10.【答案】C【解析】【分析】結合圖示得知:甲乙丙三地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大陸的西岸,其特征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結合選項.故選:C.【點評】世界上的主要的氣候類型主要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式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高山氣候.11.【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氣候差異的相關知識。不同的地區氣候差異不同,“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這是由于緯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熱量差異不同所造成的。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差異原因的理解。12.【答案】A【解析】【分析】熱帶雨林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的地區,包括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亞洲的馬來半島南部、馬來群島的大部,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平原等地區.由于常年在赤道低壓控制下,年均溫26℃左右,年降水量2 000毫米以上,各月降水量比較均勻.故選:A.【點評】習慣上,人們按照地球上的“五帶”來稱呼氣候,如熱帶氣候、溫帶氣候和寒帶氣候.科學家則主要依據各地氣溫和降水組合形成的氣候特征,劃分出一系列的“氣候類型”.13.【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非洲最南端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A是地中海氣候,但位于北半球,故排除;B是溫帶季風氣候,C是亞熱帶季風氣候,D是地中海氣候,符合南半球的特征。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氣候類型的判定,屬于容易題。14.【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道地區與南極大路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緯度差異明顯。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影響氣侯的因素: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于高緯度地區)2.下墊面: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3.大氣狀況(云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4.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15.【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氣候特征及對氣候柱狀圖判讀的有關知識。讀圖可知:A圖表示的氣候特點為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不符合題意;B圖表示的氣候特點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不符合題意;C圖表示的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溫帶季風氣候,符合題意;D圖表示的氣候特點是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特征的識記,對氣候柱狀圖的判讀能力。16.【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可知,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大洲是亞洲,東部沿海地區自北向南依次分布著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因此氣候復雜多樣;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海陸差異顯著,因此季風氣候顯著;亞洲大部分地區位于內陸地區,距離海洋較遠,海洋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較少,大陸性特征顯著。17.【答案】(1)B(2)D【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人口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人口分布與地形、氣候等有關系。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南北美洲東部;人口稀疏區: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干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圖中乙位于亞洲北部,靠近北冰洋,人口密度最小,最稀疏,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中亞氣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位于中亞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氣溫年變化大,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人口分布和世界氣候分布及其特點的識記。18.【答案】(1)B(2)B【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一帶一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帶一路”沒有經過北冰洋,所以②不符合題意;分析材料可知,“絲綢之路經濟帶”最遠到達歐洲,所以③錯誤。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六甲海峽附近為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所以A錯誤;阿拉伯半島上沙漠廣布,所以B符合題意;紅海兩岸為熱帶沙漠氣候,不可能有大片森林,所以C錯誤;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干旱炎熱,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帶一路”沿線自然人文環境的了解。19.【答案】A【解析】【分析】熱帶雨林氣候由于常年在赤道低壓控制下,年均溫26℃左右,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各月降水量比較均勻.熱帶草原氣候處于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的區域內,一年中有明顯的干、濕兩季,夏半年在赤道低壓控制下,形成濕季;冬半年在信風影響下,形成干季.年降水量為750~1000毫米.全年氣溫在20℃以上.熱帶沙漠氣候由于常年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控制下,終年高溫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年均氣溫在20℃以上,全年分為旱、雨兩季,降水集中在雨季,年降水量為1500~2000毫米.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轉變.故選:A.【點評】習慣上,人們按照地球上的“五帶”來稱呼氣候,如熱帶氣候、溫帶氣候和寒帶氣候.科學家則主要依據各地氣溫和降水組合形成的氣候特征,劃分出一系列的“氣候類型”.20.【答案】(1)以山地、盆地為主;西部、北部高,中南部低。自西向東流。(2)該盆地北部和西部有高大山脈,夏季高山冰雪融水為坎兒井提供了大量水源;北部山脈與盆地之間落差大,可自流引水。(3)吐魯番氣溫更高。原因:與重慶比,吐魯番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地勢更低、更封閉,夏季不易散熱。(4)夏季氣溫較高,居住在地下涼爽;冬季氣溫低,居住在地下有利于保溫。【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1描述地區以山地、盆地為主;西部、北部高,中南部低;A河自西向東流。(2)本題考查的是坎兒井的有關知識。吐魯番盆地北部和西部有高大山脈,夏季高山冰雪融水為坎兒井提供了大量水源;北部山脈與盆地之間落差大,可自流引水。(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圖2可知嗎,吐魯番氣溫更高。與重慶比,吐魯番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地勢更低、更封閉,夏季不易散熱。(4)本題考查的是自然環境的影響。吐魯番盆地夏季氣溫較高,居住在地下涼爽;冬季氣溫低,居住在地下有利于保溫,所以吐魯番地區的房屋多是半地窖式,一半埋在地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自然環境影響的理解,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1.【答案】(1)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印度洋、地中海(2)N;地中海;B;D;F;熱帶草原;E;熱帶沙漠(3)熱(4)地處東非高原,海拔高,熱對流減弱,缺乏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條件,故為熱帶草原氣候(5)剛果;熱帶雨林;C;A【解析】【分析】 (1)根據非洲的地理位置分析,①是大西洋,②是印度洋,③是地中海。三海洋中,完全位于東半球的是印度洋和地中海。(2)根據非洲的氣候類型圖分析可知,非洲的氣候關于赤道對稱分布。主要有熱帶雨林氣候,例如圖中的C,熱帶草原氣候,例如圖中的BFD;熱帶沙漠氣候,例如圖中的EA;地中海氣候,例如圖中的NM。(3)根據五帶劃分的規律可知,圖中A~G氣候類型所處的溫度帶都在熱帶。(4)F處 地處東非高原,海拔高,熱對流減弱,缺乏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條件,故為熱帶草原氣候 。(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大洲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剛果盆地,其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在圖中用字母C表示,在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中,A圖表示的是熱帶雨林氣候。【點評】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赤道穿過中部地區,氣候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從赤道向南北依次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以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又被稱為“熱帶大陸”,該洲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22.【答案】(1)實物資料:印山越國王陵遺址;口述資料:大禹三過家門不入的傳說;文獻資料:《史記 五帝本紀》(2)北部有大片平原,土壤肥沃;河湖眾多;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雨熱同期。(3)文獻調查法、實地考察法、訪談法;大力發展漁業等特色產業,自然條件適宜;大力發展旅游業,人文資源豐富。【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實物資料、口述資料和文獻資料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實物資料:印山越國王陵遺址;口述資料:大禹三過家門不入的傳說;文獻資料:《史記 五帝本紀》。(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紹興北部有大片平原,土壤肥沃;河湖眾多;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雨熱同期。(3)本題考查的是調查方法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班同學采用了文獻調查法、實地考察法、訪談法。本題第二小問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大力發展漁業等特色產業,自然條件適宜;大力發展旅游業,人文資源豐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實物資料、口述資料和文獻資料以及調查方法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3.【答案】(1)溫帶大陸性;熱帶雨林(2)大;少;低;熱帶(3)熱帶雨林;熱帶沙漠;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4)地勢高或者地處高原(5)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亞洲氣候的有關知識。根據該圖,亞洲各種氣候類型中,影響范圍最大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最多的是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2)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和氣候的有關知識。圖中⑧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溫年較差很大,日較差也很大,干燥少雨。圖中孟買所處緯度位置較低,在北回歸線以南,是熱帶。(3)本題考查的是氣候分布的有關知識。圖中赤道經過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北回歸線經過的氣候類型自西向東依次是熱帶沙漠,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4)本題考查的是氣候成因的有關知識。圖中高原和山地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青藏地區,該氣候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勢高或者地處高原。(5)本題考查的是亞洲氣候特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亞洲的氣候特點: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經緯網、亞洲氣候分布及特點、氣候成因的識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