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水彩畫一、說教材教材是聯系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對教材的正確理解有助于更好的開展實際教學。我說課的內容選自湘美版高中美術繪畫第2課。本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水彩畫的特點、水彩畫與中國畫的聯系和區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水彩的表現技法,并表現出一幅水色交融的水彩畫作品,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欣賞能力。二、說學情合理的把握好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節課面對的是高中的學生,他們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同時高中生之前已經接觸了各種類型的繪畫作品,為本節課學習水彩畫這種繪畫形式奠定了基礎。因此我會用展示水彩作品的方式,引導學生賞析不同類型的水彩作品,感受水彩這一繪畫形式的魅力。三、說教學目標基于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于學生實際情況的掌握,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我將設計如下:知識與技能:了解水彩畫的特點,并能通過對比發現水彩畫與傳統繪畫的聯系和區別。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欣賞和討論掌握水彩的表現技法,并表現出一幅水色交融的水彩畫作品。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水彩畫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欣賞能力,并能在生活中發現美的事物和美的現象。四、說教學重難點基于我的教學目標的設定,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重點:了解水彩畫的特點,并能掌握水彩畫的基礎知識。難點:學生能把握水彩畫的表現技法,并準確的表現出一幅透明輕快的水彩作品。五、說教學方法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踐行新課標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將采用多媒體輔助法、小組討論法和示范教學法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六、說教學準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多媒體課件、水彩筆、水彩紙、水彩顏料等。七、說教學過程接下來是教學過程,也是說課的核心環節。針對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環節一:談話互動,導入新課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水彩作品,讓學生感受水彩的魅力。并提問:同學們了解水彩畫嗎 學生回答:水彩畫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7世紀英國水彩畫興起,到了18世紀后半葉已經盛譽世界。教師補充:在18世紀,由于英國自身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濕潤的氣候條件以及對風景繪畫的熱衷,使水彩畫真正成為一種獨立的畫種。所以,英國被稱為“水彩畫的故鄉”。隨著背景的介紹,引出課題《水彩畫》。通過多媒體出示圖片和談話互動的導入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們的探索欲望。環節二:觀看作品,感受魅力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在本環節我將借助多媒體出示素描作品向學生提問:1.在多媒體上出示不同題材的水彩作品,并提問:水彩畫可以表現的哪些題材呢 學生回答:水彩靜物、水彩風景和水彩人物等。2.引導學生再次仔細觀察水彩作品,提問:水彩畫的表現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學生觀察后得出答案:水彩畫主要有干畫法和濕畫法兩種表現方法。教師補充:除此之外,留白、洗滌、水分的控制和用筆都是需要畫水彩畫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3.出示劉文甫的水彩作品《葡萄》和徐渭國畫作品《墨葡萄》等一系列水彩畫和中國畫,讓學生對比分析,積極討論:水彩畫和中國傳統繪畫的聯系和區別是什么 學生討論得出:水彩畫與中國傳統畫都是以水為媒介和顏料繪制在紙本上的圖畫,在繪畫工具、材料和表現技巧上,它們之間有許多相似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水彩畫起源歐洲,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發展起來的。中國畫屬于東方美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紙不同,水彩畫是水彩紙,中國畫是宣紙或帛絹。教師補充:風格和造型語言也不同,中國畫的傳統造型語言是勾勒點染,線條是獨立的繪畫構成要素,造型不以光影為表現體積的手段。水彩畫是遵循光影造型的,而且色彩也注重寫實性。4.讓學生再次仔細觀察水彩作品,提出問題:水彩畫的特點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水彩畫畫面效果透明輕快、流暢滋潤、水色交融。技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趁水未干時,畫出迷蒙縹緲的感覺,也可以在水色干透后層層疊加,畫出豐富厚重的感覺。通過這樣環環相扣的問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水彩畫的魅力。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環節三:播放視頻,講解技法為了凸顯美術課堂的直觀性,我將在多媒體上播放,水彩靜物寫生的視頻和水彩風景寫生的視頻。隨后,根據提前擺放好的靜物,示范水彩靜物基本技法及步驟,演示如何用筆和加水。學生仔細觀察視頻,明確靜物寫生和風景寫生的作畫步驟及基本技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繪畫的方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使學生的思維之間發生碰撞,激發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讓學生明確如何呈現出一幅水彩作品,為接下來的實踐環節打基礎。環節四:學生實踐,作品展評1.布置活動練習:選取其中一種題材,運用水彩的基本技法表現出一幅的水色交融的水彩作品。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注意干濕畫法的運用,要畫出水彩透明輕快的感覺。2.組織水彩畫展覽會,鼓勵學生展示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可從用筆、造型等多方面評價作業。這一環節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學評價對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能夠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活動五:課堂總結,開放作業1.總結重點知識,并升華情感,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和美的現象。2.課后搜集更多水彩大師的作品,下節課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分享。這一環節請學生主動分享收獲,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最后的搜集資料的作業是為了讓學生以課堂為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使美術知識與其他知識形成溝通,不斷提高美術素養。八、說板書設計為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了,重難點突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