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背誦清單姓名:1第初中 5 大類生物: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病毒●七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選擇)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營養方式:自養(綠色植物)和異養(其他生物)2、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氣(×)3、 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排汗、呼氣、排尿糞便的排出稱為排遺,不屬于排泄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所有的生物都有應激性反射屬于應激性最高等形式,具有神經系統的生物才有反射。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植物種子、試管嬰兒、轉基因鼠)和無性生殖(克隆)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龍生龍,鳳生鳳(遺傳);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變異)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細胞構成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二.生物與環境的關系(1)環境對生物的影響1、 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南橘北枳)、風(旗形樹)、水分、空氣生態因素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說明:環境影響生物。※探究實驗原則:單一變量,對照實驗,重復實驗(目的:避免偶然性,減小誤差)2、生物之間的關系:捕食、競爭、共生、寄生、合作等;共生 競爭 捕食捕食和競爭是最常見的關系。注:食物鏈中的生物關系要答全,如既有捕食又有競爭。(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2第適應: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影響:生物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例:蚯蚓改變土壤環境;大樹底下好乘涼;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森林防止水土流失。三.生態系統(生物+環境=統一的整體)★(1)生態系統的組成和功能1.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2.組成: 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生物部分 消費者:主要是動物(病毒)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細菌和真菌(蚯蚓)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溫度、水等。細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作為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無機鹽、水),參與物質循環。★(2)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1.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之間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1)食物鏈一定是從生產者出發,以最高層消費者結束,不包括分解者(細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中生物數量(或有機物)最多的是生產者,最少的是最高級消費者。(2)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光能;有機物的最終來源是生產者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3)物質循環和能量遞減物質循環流動;能量沿食物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食物鏈越長,最高級消費者獲得能量越少);(4)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難以分解、無法排出,隨食物鏈不斷增加;營養級別越高,有毒物質越多,叫生物富集3、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1)生態平衡:生物的種類、數量和所占比例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2)生態系統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當人為或自然因素的干擾超過這種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嚴重破壞。說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2)森林比草原生態系統穩定,原因: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或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強。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適當增加生物種類。3第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一.顯微鏡---觀察細胞★顯微鏡使用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放標本→調焦(用粗準焦螺旋下降時,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防止物鏡壓碎破片,損傷物鏡)→觀察(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無螺紋,越長,放大倍數越小(反比);物鏡有螺紋,越長,放大倍數越大(正比)。(2)放大倍數越大,細胞個體大,數目少,視野暗;放大倍數越小,細胞個體小,數目多,視野亮;(3)成像:倒像,觀察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移片問題(視野偏移):物像往哪偏往哪移;視野模糊時,調節細準焦螺旋(換成高倍物鏡后,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調節);(3)光線:反光鏡→光圈→通光孔→載玻片→物鏡→鏡筒→目鏡;對光成功: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光線調暗,用平面鏡,小光圈(小平);光線調亮,用凹面鏡,大光圈(大凹);(5)污點的位置:可能在裝片、目鏡和物鏡上;二、玻片制作---洋蔥表皮和人口腔上皮細胞1、植物: 擦→滴→撕→展→蓋→染→吸動物: 擦→滴→刮→涂→蓋→染→吸2、滴: 目的 :保持細胞原有形態植物:清水; 動物:0.9 %的生理鹽水蓋:蓋玻片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放下 目的: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染:(植物細胞—碘液;動物細胞—稀碘液)細胞染色最深的是細胞核三、細胞是生命活動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1.植物細胞的結構和作用: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核:遺傳信息庫+細胞的控制中心;液 泡:內含細胞液,溶解多種物質(洋蔥呈紫色)能量轉換器:(植物 2 個,動物 1個)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生物畫圖要求:線粒體(呼吸作用的場所,釋放化學能) 1.鉛筆,用點和線。圖中比較暗的,用細點表示,越暗,細點越多2.動植物細胞相同點:2.文字說明在右側,用尺水平引出指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 示線,并注字動植物細胞不同點: 3.在圖下方寫所畫圖形名稱4第細胞壁、液泡、葉綠體(有些植物細胞無)【葉肉細胞、保衛細胞中有葉綠體】3.多莉羊應用克隆技術(無性生殖),該例子說明了:細胞核控制生物的發育和遺傳。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一.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1、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由(1 條)DNA和若干蛋白質組成。細胞核 ﹥ 染色體 ﹥D N A ﹥基因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對);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條)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 DNA 片段二、生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細胞生長、分裂和分化細胞分裂 細胞生長 細胞分化1、生物體由小長大的原因:受精卵到個體主要是細胞生長、細胞分裂、細胞分化。嬰兒到大人、種子到植物體主要是細胞生長和細胞分裂。2、細胞分裂:動物:細胞膜凹陷,縊裂成 2 個細胞(1)細胞核一分為二→細胞質分兩份→(記順序:核→質→膜壁) 植物: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2)變化:分類過程中,染色體變化最明顯,先復制加倍后均分(3)結果:細胞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和形態不變新細胞和原細胞含有的遺傳物質一樣。3、細胞分化:細胞數目不變,形態、功能發生變化,結果是形成組織。分化后,細胞內遺傳物質不變。如乳腺細胞和胰島細胞內遺傳物質一致。三、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1、人體的 4種組織:(1)上皮組織:保護、分泌 (例:人的口腔上皮、腺體、肺泡)(2)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 (例:骨組織、血液)(3)肌肉組織:收縮、舒張 (例:骨骼肌、心肌)(4)神經組織:能夠感受刺激,傳導神經沖動,調節和控制作用2、植物的 4種組織:(1)保護組織:保護功能 (例:葉的上下表皮)(2)營養組織:儲藏營養 (例:番茄果肉)(3)分生組織: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不斷分裂分化形成其他組織5第(例:根尖分生區,莖的形成層)(4)輸導組織:運輸養料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四.生物體結構的層次1.植物結構層次: 細胞 → 組織 → 器官 → 植物體人體結構層次: 細胞 → 組織 → 器官 → 系 統 → 人體動物比植物多了系統。2.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營養器官:根、莖、葉;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五.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1.草履蟲:纖毛——運動;(顯微鏡觀察時放幾絲棉花纖維,以限制草履蟲運動)表膜——呼吸;收集管、伸縮泡——排泄;食物泡——消化;若將草履蟲放在滴加紅墨水的水里,一段時間后變紅的結構是食物泡2.草履蟲能凈化污水六.沒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病毒1.病毒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2.病毒寄生在活細胞中,離開活細胞變成結晶體;3.按寄主不同,病毒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又叫噬菌體)4.自我復制進行繁殖,靠自己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6第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50 余萬種)一.植物分類1.孢子植物(包括藻類、苔蘚、蕨類):共同點是孢子繁殖苔蘚植物是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葉只有一層細胞,有毒物質可從背腹兩面侵入,從而威脅它的生存蕨類植物高大的原因:有根、莖、葉的分化,有輸導組織植物類型生 活環境 形態結構特點 代表植物衣藻(單)、水綿(多)藻類 多數生活在水中 無根、莖、葉的分化紫菜、海帶(海洋)多生活在陸上潮濕 有莖、葉的分化,有假根(固著作用),苔蘚 墻蘚、葫蘆蘚、地錢的環境中 沒有葉脈和輸導組織高大:有根、莖、葉的分化,有輸導 腎蕨、滿江紅、桫欏、蕨類 生活在陰濕的環境組織和機械組織, 貫眾、卷柏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藻類植物苔痕階上綠,草色入簾青—苔蘚植物2.種子植物:根據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裸子植物:無果實,種子外無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銀杏、蘇鐵等(2)被子植物:有果實,種子外有果皮包被。根據子葉數目,被子植物可分為:雙子葉:2 片子葉,網狀葉脈,無胚乳(豆類等)單子葉:1 片子葉,平行葉脈,有胚乳(玉米等)銀杏白果、松樹松子是種子;玉米粒是果實;松、銀杏—裸子植物; 竹子、梅樹—被子植物;7第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繁殖→衰老死亡)1.種子(結構、萌發條件和過程)(1).種子的結構 ★菜豆種子結構 玉米種子結構 菜豆幼苗結構(1)菜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玉米種子由種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組成)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子葉 4部分;種皮:保護作用 d(2)種子 胚芽→莖和葉 a胚 胚軸→根莖連接部分 c胚根→根 e子葉→出土后凋落 b胚乳(單子葉植物有)提供營養物質(在玉米縱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只有胚乳被染成藍色)注意:玉米粒是果實;觀察時,進行縱剖。(2).種子的萌發1.萌發的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2.萌發的自身條件:①胚是活的、完整的;②種子度過休眠期的。3.種子萌發過程營養來自于子葉或胚乳,與土壤貧瘠和肥沃無關;3.萌發的過程:種皮吸水膨脹→子葉或胚乳轉運營養→胚根最先突破種皮→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大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物質變化:有機物(乙):先減少--種子萌發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如圖曲線 ac段),后不斷增加—長出幼葉進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效率,有機物積累(如圖曲線 cd段);水分(甲):不斷增加(如圖甲曲線)。甲:鮮重(水分)乙:干重(有機物)8第2.被子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根、莖、葉)(1)根尖的結構(1)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主要靠根尖成熟區的根毛。(2)根尖的結構和功能:成熟區: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此區標志:有根毛)伸長區:根生長最快的部位;細胞不斷長大;分生區:分裂產生新細胞;根 冠:保護根尖(3)幼根的生長既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數量,又靠伸長區細胞體積增大。(4)生產意義帶土移栽:保護幼根和根毛; 松土、及時排澇,保證根的正常呼吸(2)莖的結構(1) 導管 在木質部,向上輸送水和無機鹽;篩管 在韌皮部,向下輸送有機物。(2)木本植物可逐年長粗:莖中有形成層; 韌皮部草本植物(如竹子)不能無限長粗:莖中無形成層。 形成層木質部為剛移栽的樹輸液:輸入的是水和無機鹽,針頭應扎入木質部(導管)枝條插入紅墨水:染紅的是木質部。環剝樹皮樹死亡:切斷了篩管,阻止有機物向下運輸;輕敲樹皮果實更大:篩管向下運輸受阻,有機物更多地留在果實中;(3)葉的結構—橫切觀察結構表皮:上、下表皮,表面均有氣孔葉肉:細胞內含葉綠體葉脈:支持和運輸 表皮有 2 種細胞構成,表皮細胞(細胞內無葉綠體)和保衛細胞(細胞內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下表皮較多(4)枝條(莖、葉和芽)由芽發育成芽芽的結構 枝條的結構9第葉芽發育成新枝條;花芽發育成花。3.開花和結果★(1)花是由花芽發育而來的;傳粉 (2)花的主要部分:花蕊(雄蕊和雌蕊),花分為單性花和兩性花,玉米是單性花,桃花是兩性花(3)傳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方式: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媒介主要是風和昆蟲)受精:胚珠中的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4)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子房壁 果皮子房 珠 被 種皮 果 實胚珠 種子卵細胞→受精卵→胚一個果實中有很多種子,說明一個子房中有多個胚珠,受精后發育成多枚種子(5)生產意義:陰雨天氣、玉米癟粒原因:傳粉不足,應人工輔助授粉;果實——玉米、花生、葵花子、綠豆莢、西瓜;種子——松子、銀杏、花生米、葵花子仁、實驗:比較玉米幼苗在蒸餾水和土壤綠豆、西瓜籽。浸出液中的生長狀況4.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1)施肥:肥料主要是給植物提供無機鹽,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10第(2)施農家肥(有機肥)是主要給作物提供無機鹽,同時能提高二氧化碳濃度,增強光合作用強度。11第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二、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1.植物體內 99%的水分通過 葉片 的蒸騰作用散失。不論植物在哪一生長時期,如開花、掛果、或果實成熟,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2.氣孔是蒸騰失水和氣體進出的門戶;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內有葉綠體)圍成,氣孔的開 閉由保衛細胞控制。氣孔數量:下表皮>上表皮3.蒸騰作用意義:①對植物體自身的意義:a.促進根對水分、無機鹽的運輸;b.降低葉片表面溫度,防止被灼傷。②對自然界的意義:a.提高空氣濕度; b.增加降水量; c.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4.蒸騰作用對生產:·樹木剪去部分葉后移栽; ·選擇陰天或傍晚時分移栽;·烈日下,為移栽樹木搭遮陰網。目的: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一、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1.實驗步驟:暗處理 → 設置對照(部分遮光) → 光照 → 酒精隔水加熱 →漂洗滴碘液 → 漂洗觀察(1)暗 處 理: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轉運或耗盡(2)對照處理:形成對照 (3)光照目的:進行光合作用水(外)(4)酒精隔水脫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酒精(內)隔水加熱:防止酒精燃燒,發生危險;(5)清水漂洗后染色:滴加碘液(6)觀察:見光部分變藍(進行了光合作用)遮光部分不變藍(沒有光合作用)結論: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光合作用是條件。光合作用常考現象: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無光處理:遮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無二氧化碳處理:氫氧化鈉吸去二氧化碳)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無水處理:折斷葉脈)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無葉綠體:銀邊天竺葵銀邊無葉綠體)12第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現象:遇碘液是否變藍)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現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二.光合作用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反應式 光 能二氧化碳 + 水 有機物 + 氧氣葉(綠儲體存 著 能 量)3.實質: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4.指導生產:通過控制光合作用的條件,達到增產目的。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間作套種;充分利用光能溫室大棚——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有機肥或氣肥)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①碳—氧平衡: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對維持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②光合午休:夏天午后,蒸騰作用強,導致部分氣孔關閉,影響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所以光合作用強度降低。③一天當中,植物體內有機物(或氧氣)積累最多時間是 18:00左右,最少時間是 6:00左右。三.呼吸作用★1.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2.反應式: 有機物 +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儲存著能量)3.呼吸作用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13第4.探究實驗:實驗一 實驗二 實驗三結論:實驗一:種子萌發呼吸作用釋放能量實驗二:種子萌發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實驗三:種子萌發呼吸作用消耗氧氣①蠟燭是否燃燒只與氧氣有關,與二氧化碳無關。所以蠟燭熄滅是因為氧氣含量少。②若驗證呼吸作用實驗,選種子是因為其只能進行呼吸作用,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若用綠色植物進行呼吸作用實驗,則必須在黑暗下進行試驗。5.指導生產:·低溫保存蔬果 低溫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糧食入倉要曬干 減少水分,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保存果菜降低含氧量 較少氧氣,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栽植物常松土、及時排澇 保證根的正常呼吸·地窖瓜菜發熱 植物呼吸作用釋放能量14第●七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一、人類的起源和進化1.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二、人的生殖1.男性:睪丸:男性性腺,主要性器官,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卵巢:女性性腺,主要性器官,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陰道:精子進入和胎兒產出的通道;3.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特點:染色體 23 條,成單存在;體細胞: 染色體 23 對(46條),成對存在4.受精:在輸卵管內形成受精卵(個體發育的起點),受精卵形成后不斷分裂。試管嬰兒:卵細胞和精子在試管中結合,然后移植到子宮中發育,有性生殖 。懷孕:受精卵分裂發育成胚泡,植入子宮內膜。分娩: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陰道產出,新生兒誕生。(★)5.營 養:胚胎發育初期(胎盤形成之前)營養來源于卵黃;后期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胎盤是胎兒和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廢物 廢物胎兒 胎盤 母體營養 營養三、青春期1.顯著特點身高突增,突出特征性發育和性成熟;2.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的功能完善。3.第二性征的發育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遺精和月經都是正常生理現象。4.青春期是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15第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一、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有六大類:(★)1. 分 類 營養物質 主 要 作 用糖 類 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供能物質脂 肪 重要的備用能源物質供能物質蛋白質 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參與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維生素 調節作用非能源水 占體重 60%~70%物質無機鹽2.無機鹽和維生素缺乏癥:VA—夜盲癥 VB1 —神經炎,腳氣病VC —壞血病 VD 鈣—佝僂病(兒童)、骨質疏松癥(中老年)碘—地方性甲狀腺腫; 鐵—缺鐵性貧血(鐵構成血紅蛋白);二、消化系統構成1.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口腔:牙的咀嚼,舌的攪拌,唾液的消化咽、食道:食物的通道消化道 胃:胃液與食物混合充分并初步消化小腸: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大腸:蠕動,將食物殘渣推向肛門肛門:排出糞便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胃 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質消化腺 肝 臟: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將脂肪乳化為脂肪微粒胰 腺:分泌胰液,含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質的酶腸 腺:分泌腸液,含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質的酶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1)長:5~6米;利于消化和吸收 咽 口腔(2)大:內表面大,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食道利于消化和吸收;(3)多:多種消化液,利于消化 肝臟胃(4)薄: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薄,只由一層 膽囊十二指腸 咽 胰臟上皮細胞構成,利于吸收;大腸16第★總結:小腸適于消化特點長、大、多適于吸收特點長、大、薄三、消化和吸收1. 消化唾液 腸液、胰液① 淀粉 麥芽糖 葡萄糖(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口腔 小腸胃液 腸液、胰液② 蛋白質 多肽 氨基酸胃 小腸膽汁 腸液、胰液③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 脂肪酸肝臟 小腸④ 水、無機鹽、維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直接吸收利用2.吸收(1)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的過程(2)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 大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小腸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無機鹽和維生素。3.排遺——將食物殘渣由肛門排出體外。三、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1.合理營養、按時進餐、不偏食挑食、不暴飲暴食;2. 早中晚比例=30%、40%、30%。3.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最多的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最少是脂肪食品;四、實驗題1.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1)饅頭、唾液、37℃→不變藍, 原因:唾液淀粉酶將淀粉分解★(2)饅頭、清水、37℃→變藍原因:淀粉沒有被消化饅頭、唾液、0℃ →變藍為什么是 37℃水浴?37℃是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關系.2.VC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以此特性來檢測不同水果中 VC的含量等量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滴入的汁液越少, VC含量越高。五、生產應用1.用淀粉膠囊包裹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 原因:胃對淀粉沒有消化作用★17第2.胡蘿卜含胡蘿卜素,能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 A,故素食人群(和尚)并不缺少維生素 A。3.胃能分泌黏液,中和胃酸,胃不會消化自己。4. 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膽囊僅起到貯存膽汁作用。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一、呼吸系統組成1.呼吸道:鼻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作 用:清潔、濕潤、溫暖氣體2.肺:氣體交換的場所,肺泡壁薄,僅一層上皮細胞。二、外界氣體進入組織細胞: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氣體運輸血液與組織間的氣體交換1、肺與外界氣體交換方式:呼吸運動動力:肺與外界氣壓差(1) 呼吸頻率:一分鐘 16 次左右(2) 吸氣: 膈肌、肋間肌收縮→膈頂下降→胸廓擴大→肺擴 張→肺內氣壓下降→氣體吸入提示:膈頂方向與氣體方向一致 吸氣 呼氣(3) 這一過程是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的,動力來自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方式:氣體擴散作用動力:氣體濃度差(1) 氧氣從肺泡進入血液靜脈血變成動脈血二氧化碳從血液進入肺泡3、氣體運輸(1) 氧與紅細胞結合,從肺泡到紅細胞穿 2層細胞,5層細胞膜;二氧化碳隨血漿運輸。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血紅蛋白易與氧氣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與氧分離。(2) 煤氣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易與血紅蛋白結合,降低了氧氣運輸效率。4、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方式:氣體擴散作用動力:氣體濃度差(1) 氧氣最終去向或二氧化碳最終來源:組織細胞線粒體三 、生產應用1、痰的形成:形成與氣管和支氣管。2、檢驗方法: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3、胸圍差= 盡力吸氣時的胸圍-盡力吸氣時的胸圍4、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是防治大氣污染的根本措施。18第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循環系統的組成:血液、血管、心臟一、流動的結締組織——血液1、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兩部分構成。(★)血 漿 :淡黃色,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紅細胞:運輸氧氣;數量最多,無核。血細胞 白細胞:吞噬病菌;體積最大,有核血小板:止血凝血;體積最小,無核2、紅細胞富含紅色的血紅蛋白,使血呈現紅色。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二、血管種類 流 向 結 構 特 點動脈 從心臟送到全身 壁厚,彈性大,管腔小,流速快靜脈 從全身送回心臟 壁薄,彈性小,管腔大,流速慢毛細 連通最小動脈 最薄、最慢、最細,僅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血管 和最小靜脈 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三、心臟--循環動力來自心肌收縮(★)心臟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①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能有節律的收縮和舒 張;②左心室壁最厚,是體循環的起點;③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動脈瓣:位于動脈和心室之間。【靜脈瓣(四肢靜脈)】瓣膜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四、血液循環(體循環+肺循環)1、路線心臟→身體各處→心臟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毛細血管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含氧降低,二氧化碳升高,動脈血變靜脈血房室瓣 房室瓣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的毛細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含氧升高,二氧化碳降低,靜脈血變動脈血體循環血管與血液一致,動脈里流動脈血,肺循環血管與血液相反,動脈里流靜脈血。口訣:上房下室、動室靜房、交叉循環19第五、輸血與出血1、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有 A、B、AB、O型。2、出血:動脈出血:流速快,血液鮮紅,在近心端止血;靜脈出血:流速慢,血液暗紅,在遠心端止血。3、白細胞增多 體內有炎癥輸血血型不符,紅細胞會發生凝集。20第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一、排泄——將代謝廢物二氧化碳、尿素和水等排出體外的過程。有三種形式:排汗:皮膚——排出水、無機鹽、尿素呼氣: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排尿: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二、泌尿系統的組成1、腎臟(形成尿液) 輸尿管 膀胱(暫時貯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三、尿的形成(★)1、腎單位是腎形成尿液的基本單位,每個腎有 100多萬腎單位。2、尿的形成:血液(血細胞、蛋白質、葡萄糖、水、無機鹽、尿素等)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原尿(葡萄糖、水、無機鹽、尿素等)腎 小 管 的 重 吸 收 作 用 (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尿液(水、無機鹽、尿素)注意: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中都是動脈血;入球小動脈兩側都是毛細血管網(腎小球是毛細血管網和腎小管外部的毛細血管網)3、判斷尿液、原尿和血漿(或血液):(★)第一步: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質”含量為“0”的一組,或者尿素含量最高的,確定為尿液;第二步:找到“蛋白質”含量最高,確定為血漿(或血液);4、尿液異常相關疾病:①尿液中有葡萄糖或尿量比常人多,可能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腎小管有炎癥;②尿蛋白或血,原因是腎小球發生病變;四、排尿的意義1、意義:①排出廢物;②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③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1第第六章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一、神經系統的組成1、 大腦—表面是大腦皮層,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神經中樞中樞 腦 小腦—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神經 腦干—生命中樞,調節呼吸、心跳、血壓系統脊髓—傳導和反射。周圍 腦神經—分布在頭部感覺器官和皮膚肌肉;神經系 統 脊神經—分布在軀干四肢的皮膚和肌肉里。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能對語言、文字做出反射2、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同一神經元中,沖動傳導的方向是:樹突→胞體→軸突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和結構基礎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簡單反射— 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灰質。例:縮手、眨眼、排尿、膝跳、金雞報曉、吃梅止渴反射的類型復雜反射— 后天通過生活經驗積累形成,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例:望梅止渴、驚弓之鳥、談虎色變、鸚鵡學舌、聽鈴聲進教室2.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感受器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 效應器①簡單反射:感受器 傳入神經 脊髓 傳出神經 效應器②復雜反射:感受器 傳入神經 大腦皮層 傳出神經 效應器③感覺形成:感受器 傳入神經 大腦皮層感覺中樞三、視覺和聽覺1. 視覺的形成:外界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形成圖像)→視神經→大腦皮層視覺中樞(產生視覺)聽覺的形成: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大腦皮層聽覺神經(產生聽覺)視網膜:視覺感受器耳 蝸:聽覺感受器。2. 應用:①近視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矯正:戴凹透鏡。②眼睛的調節物象由遠→近:晶狀體由小變大,瞳孔縮小22第由暗→亮:晶狀體由小變大,瞳孔縮小③鼻咽部有炎癥時,要及時治療,避免引起中耳炎④ 遇大聲響,張口或閉嘴堵耳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飛機起飛降落,時張開口四、激素調節1. 激素:由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分泌的物質,主要是蛋白質。2. 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垂體——生長激素等; 甲狀腺——甲狀腺激素胰島——胰島素; 腎上腺——腎上腺激素(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睪丸——雄性激素; 卵 巢——雌性激素名稱 作 用 過 少 過 多幼年:巨人癥;生長激素 調節生長發育 侏儒癥成年:肢端肥大癥甲狀腺 促進代謝,促進生長發育 幼年:呆小癥;激素 甲亢 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成年:地方性甲狀腺腫調節糖的吸收、利用和轉化,胰島素 糖尿病,注射胰島素治療 低血糖降低血糖濃度探究甲狀腺的功能和甲狀腺激素的功能①探究甲狀腺的功能:切除法 結論: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②探究甲狀腺激素的功能:飼喂法 結論:甲狀腺激素促進幼小個體的發育和生長3. 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的調節。23第●八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動物的主要類群1、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有:腔腸、扁形、線形、環節、軟體、節肢(昆蟲綱、甲殼綱、多足綱、蛛形綱)脊椎動物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2、動物根據體溫是否恒定分為: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變溫動物有:腔腸、扁形、線形、環節、軟體、節肢、魚類、兩棲類、爬行類恒溫動物只有 2類:鳥類、哺乳類3、無脊椎動物類群特征及代表動物:腔腸動物:身體呈輻射對稱(可感知來自各個方向的刺激,便于捕食和進行防御);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代表--水螅:體壁由 內胚層 和 外胚層 兩層細胞構成,中間無細胞稱為中膠層,內胚層向內圍成消化腔(有細胞內消化和細胞外消化);體表有刺細胞,在觸手處最多;主要通過出芽方式進行生殖。扁形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使運動更加準確、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動物運動,捕食和防御);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渦蟲(自由生活,口中的咽進行捕食)、血吸蟲(并非終生生活在寄主體內或體表)、絳蟲線形動物: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保護作用);有口有肛門。秀麗隱桿線蟲(自由生活),蛔蟲(雄蟲個體小,尾部鉤狀)、蟯蟲鉤蟲、絲蟲、線蟲等蛔蟲適于寄生的特點:有角質層,運動、消化器官簡單,生殖器官發達環節動物: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使運動更靈活)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代表--蚯蚓:通過 肌肉 和剛毛的配合進行運動,環帶靠近前端。靠 濕潤的體壁進行氣體交換(用濕棉花擦拭體表的目的是維持正常呼吸)軟體動物: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可分泌產生貝殼和珍珠),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大多數軟體動物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少數在陸地上,如蝸牛烏賊噴墨是防御行為,運動動力靠漏斗噴水反作用力節肢動物: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作用:保護,防止體內水分蒸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外骨骼會限制其的發育和長大,所以需要定期蛻皮。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群(1)昆蟲綱: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 1對觸角、2對翅、3對足。代表:蝗蟲--頭部是感覺和攝食中心,視覺不發達;胸部是運動中心,3對足 2對翅;腹部是呼吸中心,呼吸器官是氣管,氣門是氣體進出通道;(2)甲殼綱:蝦和蟹(鰓呼吸)、水蚤等,體表有硬甲。(3)多足綱:蜈蚣(4)蛛形綱:蜘蛛4、脊椎動物類群特征及代表動物:24第魚: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魚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一是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呼吸時,口與鰓蓋(紅墨水從后緣流出)交替張合,氧(水中) 口 鰓絲鰓部毛細血管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不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生殖和發育不能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氣體交換結構:蝌蚪—鰓;青蛙—肺兼皮膚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生殖和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鳥: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雙重呼吸)鳥類適于飛行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A)(1)被覆羽毛,前肢特化為翼(呈扇形),有利于扇動空氣;(2)身體呈流線型,有利于減少空氣阻力;(3)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有喙無齒,減輕體重;(4)胸骨上高聳的突起叫作龍骨突;胸肌發達,附著在龍骨突上;(5)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直腸短,不儲存糞便,有利于減輕體重;(直腸短但小腸發達)(6)心肌發達,血液循環快,血液輸送氧、營養物質的能力強;(7)鳥類的呼吸是雙重呼吸,(吸氣和呼氣時,肺均有氣體交換)提高呼吸效率。氣囊只存貯作用。哺乳動物:體表被毛;胎生,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不是產仔率);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體內有膈(哺乳動物特有的結構)。家兔為哺乳動物,它與植食性生活相適應的特點:發達的盲腸,無犬齒。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5、常考動物:(1)叫魚非魚:魷魚和章魚(軟體)、娃娃魚(兩棲)、甲魚(爬行)、美人魚和鯨魚(哺乳)(2)不叫是魚:海馬、中華鱘、泥鰍、黃鱔(3)昆蟲:是昆蟲肯定是節肢動物,蜻蜓、蜜蜂、蝗蟲(4)非昆蟲:是節肢動物不一定是昆蟲,蜘蛛(節肢蛛形綱)、蜈蚣(節肢多足綱)25第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一、動物的運動1. 運動系統的組成:骨、關節、肌肉 關節頭2、關節軟骨和關節腔的滑液 關節囊 使關節更靈活關節腔關節囊及周圍的韌帶 使關節更牢固關節窩3、運動中,骨是杠桿,關節是支點,骨骼肌產生動力。 關節軟骨4、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5、一塊肌肉的兩端的肌腱繞過關節附著在相鄰的骨上正確 錯誤6、 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動。7、 運動不是僅靠運動系統完成,還需要神經系統的調節,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共同完成。二、動物行為分類1.按目的分為:取食、遷徙、繁殖、防御行為等2.按行為的獲得途徑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使動物能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學習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的變化。(1)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實例:蜜蜂采蜜、大雁南飛、小鳥在池邊喂金魚、失去幼崽的貓給小狗喂奶等(2)學習行為: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實例:蚯蚓走迷宮,老馬識途、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釣白蟻等(3)“嘗試”與“錯誤”實驗(走迷宮)說明: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復雜,學習能力越強。三、 社會行為1.特征:具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2.群體中通過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蝶蛾類的雌蟲分泌 性外激素,吸引雄蟲交配,利用 性引誘劑干擾雌雄蟲之間的信息交流 從而不能交配,達到控制害蟲目的。4.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 動物在自然界的作用26第1、維持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叫生態平衡)2、促進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有利于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二、 動物與人類生活仿生:模仿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創造儀器設備。長頸鹿(宇航服)、 蝙蝠(雷達)、熒火蟲(冷光燈)、烏龜(薄殼建筑)27第第四章 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1、培養細菌和真菌的方法:制作培養基、高溫滅菌(殺死原有的細菌真菌)、冷卻(防止殺死要接種的細菌真菌)、接種、恒溫培養。2、細菌和真菌生存的條件:適宜的溫度、水分、有機物3、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二、 細菌1、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發現細菌2、巴斯德(“微生物之父”)鵝頸瓶實驗證實: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3、細菌有球菌、桿菌、螺旋菌 3種形態;4、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無成形的細胞核,但有 DNA 集中區(有遺傳物質),是原核生物;5、細菌靠分裂生殖,遇不良環境,形成休眠體---芽孢。6、無成形的細胞核;分裂生殖,沒有葉綠體,異養三、真菌1.有成形的細胞核;孢子繁殖,沒有葉綠體,異養。2.單細胞真菌:酵母菌(釀酒、做面包)有細胞核,還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3.多細胞真菌:均有營養菌絲和直立菌絲(上著生有孢子),青霉孢子呈掃帚狀、曲霉孢子呈放射狀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能夠把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1、細菌引起患病:扁桃體炎(鏈球菌);真菌引起人或動物患病:足癬(腳氣)、小麥葉銹病2、共生:共同生活,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地衣是真菌與藻類共生,真菌提供水和無機鹽,藻類提供有機物。根瘤菌與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二、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1.細菌食品制作: 乳酸菌——酸奶、泡菜; 醋酸菌——醋;甲烷菌——沼氣2.真菌食品制作: 霉 菌——腐乳、醬; 酵母菌——酒類(無氧條件)、面點;3.面包中的氣孔: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形成小孔,面包膨大松軟。4.防止食品腐敗的原理:將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繁殖。5.抗生素:真菌產生的,能夠殺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如青霉素。6、將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內,進行培養,生產治糖尿病的藥物。(轉基因技術)甲烷菌可以凈化污水。三、 病毒1.無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離開活細胞變成結晶體),根據寄主的不同,分為三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28第細菌病毒(又稱噬菌體)2. 繁殖方式: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自我復制)。第六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A★)1、根據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等征進行科學的描述;2、依據:生物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如: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3、目的: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藻類植物:水綿孢子植物 苔蘚植物:葫蘆蘚植物的分類 蕨類植物:腎蕨裸子植物:油松、銀杏種子植物 被子植物:玉米(單子葉植物)、向日葵(雙子葉植物)腔腸動物:水螅、海蜇扁形動物:渦蟲、絳蟲、血吸蟲無脊柱(無脊椎動物) 線形動物:蛔蟲環節動物:蚯蚓節肢動物:蜜蜂、蜘蛛、蜈蚣、蝦、螃蟹動物的分類 軟體動物:河蚌、田螺魚類:鯽魚兩棲類:青蛙、娃娃魚有脊柱(脊椎動物) 爬行類:壁虎、蜥蜴、甲魚、龜、鱉、鱷魚、蛇鳥類:家鴿哺乳類:家兔、熊貓二 、從種到界1、生物的分類等級依次:界、門、綱、目、科、屬、種(由大到小)2、基本單位:種3、分類單位越大,范圍最廣、親緣關系越遠、共同特征最少(界);分類單位越小, 范圍最小、親緣關系越近、共同特征最多(種)。三、生物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2、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就是基因的多樣性。(如:菊花展上有 2000種菊花,屬于基因多樣性)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5、自然保護區稱為天然基因庫、天然實驗室、活的自然博物館。6、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是“裸子植物的故鄉”;7、我國特有珍稀生物:金絲猴、白鰭豚、朱鹮、揚子鱷、銀杉、珙桐、藏羚羊8、中生代活化石——揚子鱷;植物活化石——銀杉29第9、除建立保護區外,還遷地保護、建立種質庫、完善法律等。10、生物棲息地的破壞(最重要的原因)30第●八年級下冊 第七單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一 、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1)定義:有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2)意義: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變異性,從而有利于生物的進化。例:種子、卵生、胎生、試管嬰兒、轉基因鼠(3)植物的有性生殖—種子生殖:花萼、花冠等雄蕊 花藥:內有花粉粒(內含精子)花絲花蕊 子房 子房壁胚珠 珠被雌蕊 花柱 卵細胞和極核柱頭:接受花粉2.無性生殖: 接穗(1)定義: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2)特點:只具有母體的遺傳特性。例: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克隆(3)①嫁接:包括芽接或枝接,可在一個果樹上結出不同果實。砧木提供營養物質; 砧木嫁接成功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形成層具有分生能力。②組織培養:快速繁殖和脫毒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1.完全變態發育:幼蟲與成體形態結構和習性差異很大。卵→幼蟲(作繭自縛)→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2.不完全變態發育: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3.完全變態的昆蟲幼蟲期危害最大;不完全變態的昆蟲成蟲期危害最大。作繭自縛指幼蟲期;蠶想多產絲,應增加幼蟲期。三、兩棲動物的變態發育:1.青蛙的生殖與發育(1)生殖過程:雄蛙鳴叫→雌雄抱對→受精卵→蝌蚪→后肢→前肢→尾逐漸消失→成蛙(求偶)(排卵、排精)青(雄)蛙鳴叫是繁殖行為;青蛙抱對提高受精率。(2)發育過程:卵→蝌蚪→幼蛙→成蛙(3)特點:有性生殖、體外受精、水中發育、變態發育(兩棲動物不區別完全或不完全)。2.兩棲動物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31第四、鳥的生殖和發育1.一般生殖過程(繁殖行為):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溫度)、育雛(提高成活率)(1)不是所有的鳥都具有這些過程,比如杜鵑;都必須經過的過程是:求偶、產卵、交配(2)生殖特點:卵生,體內受精,體外發育。2.卵黃就是一個卵細胞。細胞核(胚盤);細胞質(卵黃);細胞膜(卵黃膜)3. 保護功能——卵殼、卵殼膜、卵白、卵黃膜、系帶;呼吸功能——氣室;營養功能——卵白、卵黃;胚盤——胚胎發育的部位。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1.遺傳和變異遺傳: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性狀的差異。2.性狀和相對性狀性狀:生物體所表現的形態結構(如番茄果皮的顏色)、生理(如人的 ABO型血)、行為(如各種先天性行為)等特征。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如豌豆種子的圓粒和皺粒)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①轉基因鼠(超級鼠)實驗結論: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親代基因通過精子、卵細胞遺傳給子代,并控制子代的性狀)②生物的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生物體有許多性狀表現出了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蘿卜4、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對染色體相同的位置上。 等位基因32第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1.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基因也成對存在2.精子或卵細胞中,染色體減半,染色體成單存在。(人體:23對減半成 23條)3.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原因:近親結婚增加患隱性遺傳病的概率四、孟德爾豌豆雜交試驗的規律(重難點)(1) “憑空消失”(子代中矮莖性狀消失了)一定符合以下規律:A.親代一定是純合體,并且子代表現出的一定是顯性性狀。(2) “無中生有”(子代中出現了矮莖性狀)一定符合以下規律:A.親代一定是雜合體;B.子代新出現的性狀為隱性性狀,且子代顯隱性狀之比為 3:1。C.若顯隱性未知,通過子代性狀之比為 3:1可以推斷出 3為顯性性狀,1 為隱性性狀。(3) “子代顯隱性狀之比為 1:1” 一定符合以下規律:A. 親代一定一個是雜合體,一個是隱性純合體。B. 注意:通過子代顯隱性狀之比為 1:1,不能推斷出哪個是顯性性狀,哪個是隱性性狀。(通過子代性狀之比為 3:1可以推斷出 3為顯性性狀,1 為隱性性狀)五、人的性別遺傳1.人體細胞:都有 23對染色體,其中 22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男:22 對+XY 女:22對+XX2.生殖細胞中:男(精子):22 條+X或 22條+Y女(卵細胞):22條+X3.生男生女機會均等(1:1),性別只由男性提供的精子決定。一對夫婦,無論生了多少個女孩,再生一個男孩的概率永遠都是 50%。六、生物的變異1.變異是普遍存在的。引起變異的原因有基因和環境兩方面。33第2.根據變異是否可遺傳:可遺傳的變異:由于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1)根據變異是否可遺傳不遺傳的變異:由外界環境的變化引起的,沒有遺傳物質變化的,不能遺傳給后代有利變異:適應環境,對生存有利(2)根據變異是否對生物本身有用不利變異:不適應環境,對生存不利3.例外:太空椒可遺傳(由遺傳物質發 生變化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變異)七、應用遺傳變異原理育種的方法(獅虎獸不屬于應用遺傳變異)(1)人工選擇育種;(2)雜交育種;(3)誘變育種。第三章 生物的進化1.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化石: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例如:鄭氏始孔子鳥化石(古代爬行動物→古代鳥類)2.自然選擇: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達爾文進化論過程: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適者生存→遺傳變異3.意義:生物通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沒有變異就沒有進化。4.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例如:害蟲(細菌)的抗藥性是本身變異就存在的,不是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的(不是在農藥的作用下產生的)只是自然(藥物)將此種有抗藥性的害蟲選擇出來了。34第第八單元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一、傳染病及其預防1.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特點: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2.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3.預防傳染病的三個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控制傳染源的具體做法:隔離治療、避免接觸他人、焚燒掩埋切斷傳播途徑的做法: 對用品場所空氣等消毒殺菌、戴防護用具口罩等、洗手保護易感人群的做法:接種疫苗、鍛煉身體、不接觸患者4. 艾滋病的全稱: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二、免疫與計劃免疫1.人體的三道防線:第一道:皮膚和黏膜:(非特異性)阻擋殺菌清掃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非特異性)溶菌酶溶解病菌的細胞壁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特異性免疫)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脾臟免疫細胞:淋巴細胞2.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外來物質;病原體、移植器官、異物等。3.抗體:淋巴細胞產生的抵抗這種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4.免疫: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5.疫苗:減毒病原體,接種于人體,可刺激產生相應的抗體。6. 接種疫苗是特異性免疫。7. 特異性免疫是后天建立起來的,非特異性免疫是生來就有的;特異性免疫是只針對特定的病原體,非特異性免疫是不是針對特定的病原體;第二章 用藥和急救1.非處方藥(OTC):不需要醫囑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進健康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2.保持愉快的心情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1.探究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低濃度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2.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煙草燃燒時,煙霧中的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時還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3.毒品的危害: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甚至死亡。35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