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動態之美(三)》造型·表現課時:1 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雕塑人物的造型特點。2.用泥塑的方法表現人物生動的動態之美。3.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及造型能力。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采用欣賞、演示 解決人體各部位的銜接及如何生動的表現人物動態之美。教學難點:利用小組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法來解決人物動態之美。用具準備教師教具 :課件、范作、陶泥、毛筆、泥漿、工具。學生學具 :人物動態資料、工具。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課件出示《說唱俑》和《菩薩像》對比圖。【教師】:這兩座雕塑作品在形態上有什么區別 【學生】:學生觀察、思考。學生談對比欣賞后的感受。說唱俑屬于動態美。通過對比,學生感受我國古代雕塑作品的動態美與靜態美2.提出問題:【教師】這兩座雕塑作品在形態上有什么區別 【學生】答:菩薩像屬于靜態美,在形態上不同。【教師】出示課題:動態之美 (三)(二)、講授新課:1. 課件出示多幅古今中外的雕塑作品: 《說唱俑》、《駱駝舞樂俑》、《擲鐵餅者》、《好歡喜》、’《童年的記憶》【教師】:問:(1)這些雕塑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表現了人物的哪些動態特征 【學生】答:學生回答:巖石、金屬、陶泥、木材。唱歌跳舞、游戲、運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視覺上感受雕塑作品的動態美。引導學生了解雕塑的相關知識。2.【教師】教師簡單介紹雕塑的有關知識。課件演示雕塑: “造型藝術”的一種。是雕、、塑三種方法的總稱。以各種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種具有實在體積的形象。雕塑一般分為圓雕、浮雕兩種。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為架上雕塑、紀念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學生】雕塑的種類:材質:泥塑、陶塑、彩繪泥塑、石雕、銅雕等。手法:寫實雕塑、會意雕塑、夸張雕塑。風格:中國傳統雕塑、現實雕塑、歐美風格、非洲雕塑。形態:圓雕、浮雕、透雕。【學生】:欣賞課本中的雕塑、泥塑作品。【教師】:人物的動態主要是通過身體的哪些部位表現出來的?【學生】:學生分組討論四肢、身體。通過觀察分析,學生明確應如何抓住人物動態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3. 互相欣賞同學們準備的人物動態圖片。【教師】:說一說你應重點表現圖片中人物的哪些部位來突出人物的動態 【學生】:學生討論回答:各部分關節。3. 教師示范演示作品 :1)【教師】構思:確定要表現的題材及人物動態特點。根據要表現的人物動態特點確定人物的頭、軀干和四肢的大小。(陶泥在使用之前要充分摔打調勻。)2)在頭與軀干、四肢的銜接部位連接處挖出插接的洞,在插接部位抹上少許泥漿,然后把部件插入洞中進行粘接。(也可以用牙簽連接插接處,使其更牢固。)3)按照自己的設計意圖對四肢和頭的方向進行調整。4)為泥塑作品進行細部刻畫。重點講解五官、頭發、手腳、服飾的制作方法(泥條法、切刻法、切挖法、增補法)。5)對完成的作品進行適當的支撐’,增強泥塑的穩定性。【學生】學生觀察,學習制作方法。學習制作方法。為學生創作表現提供直觀示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4. 欣賞學生作品:(三)學生實踐1.作業內容及要求內容:用泥塑的方法創作人物動態,也可以同學合作創作一組有故事情節的作品。要求:1)要抓住人物動態,可以進行適當夸張。2)注意人物細節的刻畫。3)踏實認真,耐心細致。2.學生實踐(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以下幾點)(1)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和作業要求進行大膽創作。(2)-------------。(四),教師輔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以下幾點)1 . 隨時表揚優秀作品,提出相應的問題及修改措施。2.巡視,針對學生差異進行輔導,加強個別指導。及時表揚、展示造型美觀的作品,以互相學習、啟發,鼓勵學生大膽實踐。(五)作業展示1. 展示方式:在講臺前展示造型美觀的作品。(六)評價1. 評價要點:(1)人物動態。(2)刻畫人物的神態及細部(3)作品是否具有創意。2. 舉辦泥塑作品展,將學生作品編號展示,引導學生參觀評價,指出不足,提出改進意見。1)學生自評。2)學生互評。3)師生共同評價。(七)、 引深拓展板書設計:動態之美 三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