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和完善基本信息課程模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對應章節(jié) 第三課第一框授課對象 高一年級學生 授課時間 80分鐘課程類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2課時授課題目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和完善一、學情分析【已有基礎】 本課居于承上啟下的地位,學生經過兩大課時的學習,已具備對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時間的發(fā)展的認識,明白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但是,社會主義的道路如何推進,走什么樣的社會主義道路成為擺在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課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中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進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教材分析】 本框的知識學理性比較強,傳統(tǒng)意義上來說顯得有些枯燥,學生在基本概念理解,綜合思考上難度不大,但是我們如何擺脫說教式的方法,讓學生內心自覺地認識到四個自信的重要性,才是要面臨的現實問題。 【解決辦法】 采用課前預習——確定議題——小組合作探究——分享展示——總結提升的教學方法,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突破教學重難點。二、教材(內容)解析【教材地位】 本課時屬于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三課第二框,本框包括兩目,第一目為“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闡述黨在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實踐的同時,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目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闡述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即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內容框架】三、設計思想【立足課程設計議題】 緊緊圍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課程性質和基本理念的基礎上,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指導,以促進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設計原則,堅持學科知識、生活常識、其他學科知識相互交融的知識要求,力求做到“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本課時內容設計了一個主要議題:“1978—— 改革開放為什么能夠成功?”主要讓學生所給定的情境材料中,能夠將對四個自信的被動理解,在可視化素材下,轉為主動理解。 【教學方法連接教學】 通過設計議題來統(tǒng)領整個教學活動,綜合運用TBL、BOPPPS等教學方法,以課堂導入——確定目標——參與式學習——課堂檢測——總結升華的閉環(huán)式教學活動解決問題。讓學生從個人探究到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交互式、探究式的教與學關系,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tǒng)一。 【達成目標培育素養(yǎng)】 達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讓學生置身于歷史情境中,堅定四個自信,促進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四、目標達成【教學目標】 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2.四個自信的內容及關系。 3.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核心素養(yǎng)目標】 1.政治認同:引導學生堅定地樹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2.理性精神:引導學生從實踐的檢驗中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 【實現路徑】 1.以生活實例讓學生直觀感受改革開放前后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方面面的改變,樹立四個自信; 2.在追溯改革開放發(fā)展史中,深刻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必須堅定不易走我國獨立自主的發(fā)展道路。五、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難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解決方法】議題引領——學生探究——總結提升。以議題“1978—— 改革開放為什么能夠成功?”為線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視頻,通過合作探究,材料分析,找關鍵大事件,并用一句話概括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標志性的事件。通過這個過程,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四個自信,進而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六、資源與工具教材、PPT課件、學案、板書。七、預設過程【設計思路】【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二次備課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激發(fā)興趣】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說法是哪一年提出來的?”作為課堂線索到入,除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重點是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歷史起點梳理清楚。目標確定 【設計意圖】確定學習方向和范圍,并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指標。活動一: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 拋出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閱讀,提高學生快速把握有效信息的能力。 給出問題內在時間邏輯,一方面幫助學生整理自主學習中收集的眾多咨詢,另一方面為后續(xù)教學內容的鋪開奠基。 【自主學習教師總結及拓展】 在學生結合自身實情的反饋中,教師一方面提煉學生的主要觀點,另一方面對改革開放來的四個理論做補充和完善。過渡: 【過渡內容】 點出框目一的四大理論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 拋出新設問:改革開放為什么能夠成功。活動二: 合作探究+議題式分析 【設計意圖】 以視頻直觀呈現,引導學生概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各類成就。即點出四個自信的“是什么”邏輯。 議題式追問,改革開放取得成績的原因探尋。即點出四個自信的“為什么”邏輯。 教師總結梳理四個自信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堅定不移堅持四個自信的素養(yǎng)要求。課堂測試課堂總結八、教學內容【主要內容】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提出。 2.鄧小平理論主要貢獻。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貢獻。 4.科學發(fā)展觀主要貢獻。 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的主要貢獻。 6.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拓展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各部分內容的產生背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 【學習能力】 1.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2.與他人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3.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九、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式學習方法】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帶著自主學習的成果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參與討論與分享,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議題式教學法】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議題引導教學,預設好情景,分配好任務,把控好節(jié)奏,總結好內容,以達到教學目標。 【TBL ( Team-Based Learning) 教學法】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通過議題或者“活動”的形式,全面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進一步促進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與發(fā)展。 【采用一定的BOPPPS教學法】情境導入——確定目標——參與學習——課堂檢測——總結提升閉環(huán)式的教學活動。十、學習評價與作業(yè)設計【學習評價】 1.知識評價:根據本課時教育教學目標,從課堂提問、課堂檢測、課后作業(yè)來進行。 2.學習評價:根據學生聽課狀況、思考深度、合作探究等方面進行,以激勵評價為主。 3.行為評價:根據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表現,從學生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知度來評價。此部分評價作為課后評價的重要內容,不在課堂呈現。 【作業(yè)設計】 1.課后練習題(見習題冊)。 2.查閱資料,簡要闡述為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包含毛澤東思想。十一、教學板書【主板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和完善 1.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副板書】 根據學生課堂學習反饋,截取要點進行板書。十二、教學反思(課后填寫)十三、相關附件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