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中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中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中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2017八上·柯橋期中)學了“百家爭鳴”知識后,同學們在一起討論本班任課老師的管理風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語文趙老師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諳儒家真諦
②數學錢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知己知彼,頗有道家風范
③科學孫老師講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社會李老師嚴格執行班規,照章辦事,深受法家影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7八上·樂清期中)春秋戰國時期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
A.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C.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D.統一國家的建立
3.(2017八上·嘉興期中)《墨子·告子》載:“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這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
A.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B.戰國時期兼并戰爭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4.(2017八上·紹興期中)紹興是越國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由2500年的歷史。紹興建立于(  )
A.戰國 B.春秋 C.秦朝 D.唐朝
5.(2017八上·常山期中)某中學課題組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百家爭鳴” 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
A.大變革的時代 B.統一國家的建立
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民族關系的發展
6.(2017八上·嘉興期中)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圍繞如何治理國家,不同學派有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確的是(  )
A.仁政治國,輕徭薄賦——道家 B.進行改革,依法治國——法家
C.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墨家 D.兼愛非攻,互愛互助——儒家
7.(2017八上·柯橋期中)《史記·商君列傳》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這主要是因為商鞅變法(  )
A.允許工商業者入仕為官 B.承認土地歸私人所有
C.規定按軍功授爵賜田 D.準許土地自由買賣
8.(2017八上·樂清期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說:“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我國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與此接近的是(  )
A.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B.《孫臏兵法》中的“事備而后動”
C.“兼愛”“非攻”
D.尊重人性,順應自然
9.(2017八上·樂清期中)人們常將山東稱做齊魯大地,將河北稱做燕趙大地,這源于西周實行(  )
A.禪讓制 B.分封制 C.禮樂制度 D.科舉制度
10.山東省的簡稱為“魯”,源于我國西周時實行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禮樂制度 D.郡縣制
二、材料分析題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功也。 --孔子
請回答:
(1)“管仲相桓公”發生在什么時候?
(2)該時期諸侯爭霸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是如何“相”桓公的?
(4)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諸侯”指的是什么事件?
12.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據《荀子 行效》載:周初分封71國,其中同姓諸侯有管、蔡、魯、衛、晉、燕等53國,異姓諸侯有齊、宋、楚、越、陳、杞等10余國。
材料二: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西周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被分封做諸侯的主要是哪幾類人?
(2)西周實行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結合材料二概括出諸侯要履行哪些義務?(至少答三點)
13.孔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征,獲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諾貝爾獎獲得者漢內斯 阿爾文在巴黎集會上就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說:仁者的叮嚀》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動失敗了,而孔子的教育事業卻留下一個絕大的影響。
——摘自錢穆《國史大綱》
(1)根據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樣的治國主張?這一主張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核心內容的具體體現?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孔子在教育對象和教育方法兩方面對教育事業留下了什么“絕大的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并互相辯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創辦私學,廣收學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想問題。語文老師的管理風格體現了儒家思想真諦;兵家的鼻祖孫武在他著的《孫子兵法》中提出了著名的軍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所以數學錢老師符合兵家風范而不是道家風范;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家的核心主張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所以科學孫老師的管理風格是典型的道家做法而不是墨家做法;法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韓非。韓非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以法為教”。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正如社會李老師的管理風格。所以①④的說法是正確的,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
2.【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時代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反映的時代特征是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時代特征的識記。
3.【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據“諸侯朝天子日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可知,這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分封制下,諸侯有向周王述職的義務,不述職將受到懲處。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封制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答案】B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時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越國古都”、“公元前490年”可知,紹興始建于春秋時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時期史實的識記。
5.【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題干中“春秋五霸”,可以得出這個時期爭霸戰爭時有發生;“商鞅變法”促使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學術繁榮局面;“鐵器的使用和推廣”促進了奴隸主向封建地主的轉化。由此可見,春秋戰國時期處于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故A符合題意;BCD不合題意,故排除。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的理解。
6.【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圍繞如何治理國家,不同學派有各自的看法,儒家主張仁政治國,輕徭薄賦;法家主張進行改革,依法治國;墨家主張兼愛非攻,互助互愛;道家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
7.【答案】C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規定按軍功授爵,這樣就廢除了舊貴族世襲爵祿的特權,自然引起宗室貴戚的怨恨。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的識記。
8.【答案】C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為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百戰都不會有危險,A不符合題意;事備而后動的意思用兵必須做好準備,才能付諸行動,B不符合題意;"非攻"反映了墨家學派反對發動不義之戰的和平愿望,"兼愛"主張天下人互愛互利,不要互相攻擊,C符合題意;D尊重人性,順應自然,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
9.【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了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親屬和功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在山東地區的重要諸侯國有齊國和魯國,所以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在河北地區的諸侯國有燕國和趙國,所以河北被稱為燕趙大地。故選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封制的識記。
10.【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魯國,中國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其統治核心區大都位于今山東省濟寧市境內,故山東省的簡稱為“魯”。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封制的識記。
11.【答案】(1)春秋時期
(2)為了爭奪領土和人民,各諸侯國之間不斷進行戰爭。
(3)改革內政,發展生產,積極擴充軍隊。
(4)葵兵會盟。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春秋爭霸的有關知識。由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可知,這反映的是管仲改革,這次改革發生在春秋時期。
(2)本題考查的是諸侯爭霸的有關知識。春秋時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諸侯不在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強大的諸侯,為了爭奪領土和人民,各諸侯國之間不斷進行戰爭。
(3)本題考查的是齊桓公首霸的有關知識。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了強大的軍隊,通過改革,齊國國富兵強,管仲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4)本題考查的是齊桓公首霸的有關知識。材料“桓公九合諸侯”反映是的齊桓公稱霸。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在葵丘會盟,周天子派人參加,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識記。
12.【答案】(1)封制;周天子的同姓子弟、親戚和功臣.
(2)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向周天子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的調兵,定期朝覲天子.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據材料“周初分封71國,其中同姓諸侯有管、蔡、魯、衛、晉、燕等53國,異姓諸侯有齊、宋、楚、越、陳、杞等10余國”可知,西周實行分封制。為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封給諸侯讓他們鎮守疆土,保衛王室,諸侯國受分封同時必須向周天子進義務;被分封做諸侯的主要是同姓子弟、親戚和功臣,分封制使周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2)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西周初年,為了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天子實行分封制。由材料“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可知諸侯必須向周天子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的調兵,定期定期朝覲天子。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封制的理解。
13.【答案】(1)以德治國。“仁”的學說。
(2)創辦私學,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擴大了教育對象,打破了官府對教育的壟斷。啟發誘導,因材施教。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孔子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貢獻。材料一表明了孔子主張以德治國,以德來感化人民.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提出“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主張“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2)本題考查孔子在教育上的貢獻。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創辦私學,廣收門徒,孔子主張“有教無類”,是指施教不分貧富貴賤,不分種族、地域。這一思想打破了傳統的受教育的等級界限,擴大了教育對象;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誘導;要求學生時常復習,以“溫故知新”;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學思并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的教學原則及“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等至今為人所稱頌和沿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中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2017八上·柯橋期中)學了“百家爭鳴”知識后,同學們在一起討論本班任課老師的管理風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語文趙老師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諳儒家真諦
②數學錢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知己知彼,頗有道家風范
③科學孫老師講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社會李老師嚴格執行班規,照章辦事,深受法家影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并互相辯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創辦私學,廣收學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想問題。語文老師的管理風格體現了儒家思想真諦;兵家的鼻祖孫武在他著的《孫子兵法》中提出了著名的軍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所以數學錢老師符合兵家風范而不是道家風范;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家的核心主張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所以科學孫老師的管理風格是典型的道家做法而不是墨家做法;法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韓非。韓非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以法為教”。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正如社會李老師的管理風格。所以①④的說法是正確的,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
2.(2017八上·樂清期中)春秋戰國時期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
A.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C.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D.統一國家的建立
【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時代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反映的時代特征是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時代特征的識記。
3.(2017八上·嘉興期中)《墨子·告子》載:“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這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
A.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B.戰國時期兼并戰爭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據“諸侯朝天子日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可知,這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分封制下,諸侯有向周王述職的義務,不述職將受到懲處。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封制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2017八上·紹興期中)紹興是越國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由2500年的歷史。紹興建立于(  )
A.戰國 B.春秋 C.秦朝 D.唐朝
【答案】B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時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越國古都”、“公元前490年”可知,紹興始建于春秋時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時期史實的識記。
5.(2017八上·常山期中)某中學課題組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百家爭鳴” 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
A.大變革的時代 B.統一國家的建立
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民族關系的發展
【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題干中“春秋五霸”,可以得出這個時期爭霸戰爭時有發生;“商鞅變法”促使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學術繁榮局面;“鐵器的使用和推廣”促進了奴隸主向封建地主的轉化。由此可見,春秋戰國時期處于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故A符合題意;BCD不合題意,故排除。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的理解。
6.(2017八上·嘉興期中)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圍繞如何治理國家,不同學派有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確的是(  )
A.仁政治國,輕徭薄賦——道家 B.進行改革,依法治國——法家
C.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墨家 D.兼愛非攻,互愛互助——儒家
【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圍繞如何治理國家,不同學派有各自的看法,儒家主張仁政治國,輕徭薄賦;法家主張進行改革,依法治國;墨家主張兼愛非攻,互助互愛;道家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
7.(2017八上·柯橋期中)《史記·商君列傳》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這主要是因為商鞅變法(  )
A.允許工商業者入仕為官 B.承認土地歸私人所有
C.規定按軍功授爵賜田 D.準許土地自由買賣
【答案】C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規定按軍功授爵,這樣就廢除了舊貴族世襲爵祿的特權,自然引起宗室貴戚的怨恨。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的識記。
8.(2017八上·樂清期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說:“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我國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與此接近的是(  )
A.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B.《孫臏兵法》中的“事備而后動”
C.“兼愛”“非攻”
D.尊重人性,順應自然
【答案】C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為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百戰都不會有危險,A不符合題意;事備而后動的意思用兵必須做好準備,才能付諸行動,B不符合題意;"非攻"反映了墨家學派反對發動不義之戰的和平愿望,"兼愛"主張天下人互愛互利,不要互相攻擊,C符合題意;D尊重人性,順應自然,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
9.(2017八上·樂清期中)人們常將山東稱做齊魯大地,將河北稱做燕趙大地,這源于西周實行(  )
A.禪讓制 B.分封制 C.禮樂制度 D.科舉制度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了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親屬和功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在山東地區的重要諸侯國有齊國和魯國,所以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在河北地區的諸侯國有燕國和趙國,所以河北被稱為燕趙大地。故選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封制的識記。
10.山東省的簡稱為“魯”,源于我國西周時實行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禮樂制度 D.郡縣制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魯國,中國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其統治核心區大都位于今山東省濟寧市境內,故山東省的簡稱為“魯”。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封制的識記。
二、材料分析題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功也。 --孔子
請回答:
(1)“管仲相桓公”發生在什么時候?
(2)該時期諸侯爭霸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是如何“相”桓公的?
(4)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諸侯”指的是什么事件?
【答案】(1)春秋時期
(2)為了爭奪領土和人民,各諸侯國之間不斷進行戰爭。
(3)改革內政,發展生產,積極擴充軍隊。
(4)葵兵會盟。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春秋爭霸的有關知識。由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可知,這反映的是管仲改革,這次改革發生在春秋時期。
(2)本題考查的是諸侯爭霸的有關知識。春秋時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諸侯不在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強大的諸侯,為了爭奪領土和人民,各諸侯國之間不斷進行戰爭。
(3)本題考查的是齊桓公首霸的有關知識。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了強大的軍隊,通過改革,齊國國富兵強,管仲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4)本題考查的是齊桓公首霸的有關知識。材料“桓公九合諸侯”反映是的齊桓公稱霸。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在葵丘會盟,周天子派人參加,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識記。
12.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據《荀子 行效》載:周初分封71國,其中同姓諸侯有管、蔡、魯、衛、晉、燕等53國,異姓諸侯有齊、宋、楚、越、陳、杞等10余國。
材料二: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西周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被分封做諸侯的主要是哪幾類人?
(2)西周實行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結合材料二概括出諸侯要履行哪些義務?(至少答三點)
【答案】(1)封制;周天子的同姓子弟、親戚和功臣.
(2)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向周天子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的調兵,定期朝覲天子.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據材料“周初分封71國,其中同姓諸侯有管、蔡、魯、衛、晉、燕等53國,異姓諸侯有齊、宋、楚、越、陳、杞等10余國”可知,西周實行分封制。為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封給諸侯讓他們鎮守疆土,保衛王室,諸侯國受分封同時必須向周天子進義務;被分封做諸侯的主要是同姓子弟、親戚和功臣,分封制使周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2)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西周初年,為了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天子實行分封制。由材料“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可知諸侯必須向周天子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的調兵,定期定期朝覲天子。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封制的理解。
13.孔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征,獲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諾貝爾獎獲得者漢內斯 阿爾文在巴黎集會上就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說:仁者的叮嚀》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動失敗了,而孔子的教育事業卻留下一個絕大的影響。
——摘自錢穆《國史大綱》
(1)根據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樣的治國主張?這一主張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核心內容的具體體現?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孔子在教育對象和教育方法兩方面對教育事業留下了什么“絕大的影響”。
【答案】(1)以德治國。“仁”的學說。
(2)創辦私學,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擴大了教育對象,打破了官府對教育的壟斷。啟發誘導,因材施教。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孔子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貢獻。材料一表明了孔子主張以德治國,以德來感化人民.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提出“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主張“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2)本題考查孔子在教育上的貢獻。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創辦私學,廣收門徒,孔子主張“有教無類”,是指施教不分貧富貴賤,不分種族、地域。這一思想打破了傳統的受教育的等級界限,擴大了教育對象;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誘導;要求學生時常復習,以“溫故知新”;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學思并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的教學原則及“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等至今為人所稱頌和沿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和县| 新河县| 玉林市| 衡阳县| 云阳县| 无极县| 云龙县| 永城市| 宁南县| 镇沅| 建水县| 宁国市| 南木林县| 和硕县| 巴马| 金川县| 长岛县| 庄河市| 元朗区| 麻城市| 夏津县| 孙吴县| 曲靖市| 汉中市| 康平县| 邵东县| 虞城县| 和平县| 长寿区| 合水县| 平利县| 县级市| 阿合奇县| 棋牌| 曲靖市| 华阴市| 绥化市| 黄陵县| 灵丘县| 友谊县| 南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