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四課《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發展》同步試卷一、選擇題1.歌曲《愛我中華》譜寫了56個民族交融相處,生生不息,共同鑄造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篇章。下列哪一項政治制度的實行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 )A.政治協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一國兩制”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于自治區域來說,這一制度有助于( )①因地制宜,發展本地事業②消除民族差別,實現民族融合③在統一主權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權④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已建立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和許多自治州、自治縣等,對這一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較早作出明確規定的是( )A.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C.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4.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是( )A.區域內的人口和面積 B.當地民族當家做主C.走社會主義道路 D.在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下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導少數民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式是( )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B.進行三大改革C.實行贖買政策 D.進行民主改革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下列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 )A.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各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所有事務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C.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D.民族自治區域是我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7.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下列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B.在所有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C.實施的前提是國家的統一領導D.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8.據悉,按照“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國家高速公路聯網新疆內路段將全面實現高速化,基本實現14個地州市及新疆兵團師部以高速公路連接。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A.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C.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D.體現各民族間的團結互助9.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下列省級行政區中,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是( )A.云南 B.甘肅 C.貴州 D.新疆10.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先后成立了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A.內蒙古 B.寧夏和廣西 C.西藏 D.新疆二、非選擇題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世界上的多民族國家在處理民族問題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國采用的是A。A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區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實行A,中國少數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務,民主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保證了中國各民族不論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權利,共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反對分裂國家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民族關系。——摘自《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國對少數民族實施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請寫出它的名稱。結合材料說出實行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義。(2)如今我國不斷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額投資,得益于20世紀末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的哪一項戰略政策?(3)和諧的民族關系需要我們共同來維護,請你為營造更加和諧的民族關系提出合理化建議。(不少于兩條)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D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我國民族政策的相關史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一項民族政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2.【答案】B【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于民族自治地區來說,這一制度有助于因地制宜發展本地事業、在統一主權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權和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B項①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3.【答案】A【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49年,中國共產黨提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的建議;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綱要》公布實施;1954年,《綱要》的內容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A項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較早作出明確規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學生的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4.【答案】D【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維護國家統一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最基本的前提。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則。D項在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下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內容。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5.【答案】D【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導少數民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式是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A項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由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務,不符合“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題意,故排除;B項進行三大改革是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不符合題意;C項實行贖買政策是針對資本主義工商業,不符合題意;D項進行民主改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導少數民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少數民族民主改革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和分析能力。理解并識記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史實。6.【答案】B【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可知,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但不是各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所有事務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ACD三項解讀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各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所有事務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解讀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統一的祖國大家庭里,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保障了少數民族真正實現當家作主。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7.【答案】B【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B所述是不正確的,所以答案是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知識。8.【答案】C【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題干描述“國家高速公路聯網新疆內路段將全面實現高速化,基本實現14個地州市及新疆兵團師部以高速公路連接”表明,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是找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我國建立了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ABD三項都不是題干做法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題意;C項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是題干做法的主要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課本中的民族團結有多種內容,材料中體現了課本的觀點,要仔細分析得出結論。9.【答案】D【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國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ABC三項都沒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不符合題意;D項新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10.【答案】A【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于194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寧夏和廣西自治區1958年成立;西藏自治區成立于1965年9月。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民族區域自治。11.【答案】(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義: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2)西部大開發戰略。(3)國家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國家派干部和大學畢業生支援少數民族建設、關心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提高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民族區域自治相關知識。據材料“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區域自治。”可知A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并逐漸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中國共產黨提出少數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的制度,即在國家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地區和自治機關,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基礎。(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西部大開發相關知識的掌握。結合所學可知,長期以來,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的實行,少數民族地區在黨中央的政策幫扶、經濟助推下,生活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二十一世紀初,黨中央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西部地區出現了大開發、大發展的新氣象。(3)本題主要考查理解運用能力。本題屬于開放性題,如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國家派干部和大學畢業生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提高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等。故答案為:(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義: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2)西部大開發戰略。(3)國家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國家派干部和大學畢業生支援少數民族建設、關心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提高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西部大開發等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民族區域自治、西部大開發等相關知識,還要對材料進行分析歸納。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四課《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發展》同步試卷一、選擇題1.歌曲《愛我中華》譜寫了56個民族交融相處,生生不息,共同鑄造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篇章。下列哪一項政治制度的實行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 )A.政治協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一國兩制”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答案】D【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D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我國民族政策的相關史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一項民族政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2.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于自治區域來說,這一制度有助于( )①因地制宜,發展本地事業②消除民族差別,實現民族融合③在統一主權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權④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于民族自治地區來說,這一制度有助于因地制宜發展本地事業、在統一主權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權和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B項①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3.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已建立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和許多自治州、自治縣等,對這一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較早作出明確規定的是( )A.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C.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答案】A【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49年,中國共產黨提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的建議;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綱要》公布實施;1954年,《綱要》的內容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A項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較早作出明確規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學生的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4.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是( )A.區域內的人口和面積 B.當地民族當家做主C.走社會主義道路 D.在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下【答案】D【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維護國家統一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最基本的前提。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則。D項在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下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內容。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導少數民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式是( )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B.進行三大改革C.實行贖買政策 D.進行民主改革【答案】D【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導少數民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式是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A項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由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務,不符合“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題意,故排除;B項進行三大改革是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不符合題意;C項實行贖買政策是針對資本主義工商業,不符合題意;D項進行民主改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導少數民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少數民族民主改革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和分析能力。理解并識記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史實。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下列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 )A.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各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所有事務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C.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D.民族自治區域是我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答案】B【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可知,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但不是各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所有事務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ACD三項解讀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各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所有事務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解讀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統一的祖國大家庭里,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保障了少數民族真正實現當家作主。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7.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下列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B.在所有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C.實施的前提是國家的統一領導D.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答案】B【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B所述是不正確的,所以答案是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知識。8.據悉,按照“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國家高速公路聯網新疆內路段將全面實現高速化,基本實現14個地州市及新疆兵團師部以高速公路連接。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A.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C.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D.體現各民族間的團結互助【答案】C【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題干描述“國家高速公路聯網新疆內路段將全面實現高速化,基本實現14個地州市及新疆兵團師部以高速公路連接”表明,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是找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我國建立了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ABD三項都不是題干做法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題意;C項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是題干做法的主要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課本中的民族團結有多種內容,材料中體現了課本的觀點,要仔細分析得出結論。9.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下列省級行政區中,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是( )A.云南 B.甘肅 C.貴州 D.新疆【答案】D【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國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ABC三項都沒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不符合題意;D項新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10.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先后成立了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A.內蒙古 B.寧夏和廣西 C.西藏 D.新疆【答案】A【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于194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寧夏和廣西自治區1958年成立;西藏自治區成立于1965年9月。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民族區域自治。二、非選擇題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世界上的多民族國家在處理民族問題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國采用的是A。A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區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實行A,中國少數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務,民主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保證了中國各民族不論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權利,共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反對分裂國家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民族關系。——摘自《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國對少數民族實施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請寫出它的名稱。結合材料說出實行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義。(2)如今我國不斷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額投資,得益于20世紀末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的哪一項戰略政策?(3)和諧的民族關系需要我們共同來維護,請你為營造更加和諧的民族關系提出合理化建議。(不少于兩條)【答案】(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義: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2)西部大開發戰略。(3)國家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國家派干部和大學畢業生支援少數民族建設、關心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提高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民族區域自治相關知識。據材料“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區域自治。”可知A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并逐漸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中國共產黨提出少數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的制度,即在國家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地區和自治機關,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基礎。(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西部大開發相關知識的掌握。結合所學可知,長期以來,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的實行,少數民族地區在黨中央的政策幫扶、經濟助推下,生活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二十一世紀初,黨中央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西部地區出現了大開發、大發展的新氣象。(3)本題主要考查理解運用能力。本題屬于開放性題,如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國家派干部和大學畢業生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提高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等。故答案為:(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義: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2)西部大開發戰略。(3)國家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國家派干部和大學畢業生支援少數民族建設、關心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提高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區域自治、西部大開發等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民族區域自治、西部大開發等相關知識,還要對材料進行分析歸納。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四課《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發展》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四課《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發展》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