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哲學的基本問題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哲學的基本問題和人們生活的關系;唯物主義及其表現形式;唯心主義及其表現形式;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關鍵能力:1.通過閱讀文字材料,思考、探究、合作學習,能夠從相關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學會對信息進行歸納、整理。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進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維能力。3.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生初步具有識別不同哲學派別本質的能力。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2.科學精神:通過探究哲學的基本問題,樹立唯物主義觀念。3.公共參與:在實踐中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三、教學重點重點: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難點: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基本形態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一天,貝克萊和友人約翰生博士散步,討論“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問題,不小心碰上了一塊石頭。約翰生博士便問道:“在碰到這塊石頭、產生痛覺以前,它是否存在?”問題:同學們認為這塊石頭在你碰到之前,你產生痛之前存不存在?教師:對于這個問題,也就是先有石頭還是先有你對石頭的感覺的問題的不同回答,就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那么,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呢?通關本節課的問題,你將得到答案。新課講授(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探究一:中學生曉慧曾經很相信星座占卜。有一段時間,她的成績不是很好,即使十分努力也沒有什么效果,為此她非常郁悶。后來偶然在抖音發現一個占星博主,在那兒,她知道了“原因”,那就是當年她的“考試運”不好。她半信半疑,占星博主說她這個星座這周要注意感冒,結果,周六她真的感冒了。從那以后,她便非常相信占星,只要遇到什么事,都會去算一算。媽媽發現了這個情況后,及時開導她,讓她明白了大部分預言其實都比較籠統,偶爾碰上幾件很正常。而且我理解迷信占卜的人往往深陷其中,把“預言”拼命往自己身上套,當然“越算越準”。現在她明白了,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遇到問題,一定要從自身找原因,千萬不可被虛無的占星所迷惑。●同學們,你們相信星座嘛?為什么包括中學生在內的好多人都相信這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知道,他們之所以會相信這些迷信活動,是由于他們沒有正確認識哲學的基本問題。●那么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呢?他又包含哪些內容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2.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內容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那我們先來了解第一個問題即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探究二:我國南北朝時期,齊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內,名流云集,高僧滿座。他們迷信佛教,大談因果報應,宣揚人死后精神不滅。普通官員范縝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他認為,精神不過是人體的一種作用,從屬于形體,形體存在則精神存在,形體死亡則精神消失。他把肖子良等幫王公名流駁得啞口無言。肖子良幾次組織人馬與他辯論,都被他駁倒。肖子良無可奈何,派人對他說:像你這樣有才能的人,不怕得不到高官,為什么發表這種違背潮流的言論呢?你應當趕快放棄你的言論。范縝聽后,哈哈大笑:要我范縝“賣論求官”,那我早就是“高官”了。●范縝指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你認為是先有“形”還是先有“神”?“形”和“神”的關系應該怎樣?學生分為兩組進行辯論。正方:先有“形”,反方:先有“神”我們再來探討一下第二個問題: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探究三: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tiáo)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說:“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之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吾,吾知之濠上也。”●惠子的說法屬于什么觀點?我們的思維能否反映現實世界?點撥:按照惠子的說法,不是魚就不知道魚的快樂,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論下去,世界上就沒有可以認識的東西了。惠子的觀點屬于不可知論。我們的思維能夠反映現實世界。探究四: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都會處理主觀與客觀、思維與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例如,在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工人做工、企業管理這些事情中,學習計劃、教學計劃、做工計劃、企業經營管理策略等,這些屬于思維問題;而學習實際、教學實際、做工實際、企業面對的實際情況,這些則屬于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按照學習計劃學習很重要嗎?為什么?●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學問題是什么?點撥:按照學習計劃學習很重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沒有好的學習計劃對學習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首先,計劃是實現目標的藍圖。其次,制訂學習計劃,可以促使我們按照計劃機行任務,推除困唯和干擾,機行計劃是意志力的體現。再次,有利于學習習慣的養成。最后,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翠,減少時間浪費。合理的計劃安排能使我們更有效地利用時間。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皙學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糸問題。學習計劃、教學計劃、耕作收獲計劃、做工方法步驟、企業經營策略等、醫生的處方,這些屬于思維,而學習實際、教學實際、耕作收獲實際、做工實際、企業面對的市場實際、患者的病情則屬于存在。(二)為什么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人類從事的活動包括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都是要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哲學要從總體上探討人與世界的關系,就必須首先弄清楚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并對此作出明確的回答。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好的,那么接下來我就來看看對第一個問題的不同問答,劃分了兩大門派,即派別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三)唯物主義和心物主義探究五:清朝的方飛鴻寫過《廣談助》一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家的岳母死了,全家準備前去祭奠,并請私塾先生給撰寫一篇祭文。私塾先生糊里糊涂,按照古書誤抄了一篇祭岳父的文章,交給了東家。東家人看出了祭文的錯誤,責怪私塾先生太馬虎,但私塾先生固執地說:“古書上寫的都是判定過的,怎么會錯呢,只怕是他家死了人吧。”你怎樣看待私塾先生的這種說法?探究六:某位學者問一位農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民工:“打工。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學者:“我追求精神的滿足,是唯心主義者,你追求物質的滿足,是唯物主義者。”你如何看待學者的這種說法,談談你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理解。點撥:唯物主義承認存在決定思維,唯心主義承認思維決定存在。不能把追求物質滿足看成唯物主義,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滿足看成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者也追求精神的滿足,唯心主義者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能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意義上使用,如果給它們加上別的意義,就會造成混亂。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2)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3)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那么唯物主義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幾個過程,我們來了解一下。2.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探究八:◆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陰陽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形神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王充)◆氣理說: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為始基:“水”是萬物的“始基”(泰勒斯)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a.基本觀點:試圖從某些具體的物質形態出發來說明世界的統一性,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氣、火土等。b.局限性: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探究九: 17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伽森狄。它恢復了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原子論的思想,認為宇宙由原子和虛空構成,原子是永恒運動的,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是按一定次序結合的,不可分、不可滅的原子的總和。”這一思想可以說是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哲學對物質的最高概括和認識成果。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霍爾巴赫。他是無神論者,堅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他說從事哲學研究不應以超自然的事物二以事物為出發點一,因為在自然這個圈子之外什么也不存在。自然不是別的,它是物質世界的整體,是物質事物的總和。所謂物質就是“以任何一種方式刺激我們感官的東西”。物質自身有運動能力,他獨立存在具有自身的原因。物質之所以有區別,是由于構成它們本身的物質分子配合的多樣性。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是純粹物質的東西。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a.基本觀點:把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b.局限性:把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直接混同于物質概念,把原子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動,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探究十:在嚴寒的冬天里,一群人點燃了一堆火.大火熊熊燃燒,烤得人渾身暖烘烘的,有個人想:天這么冷,我絕不能離開火,不然我就會被凍死,其他人也都這么想,于是這堆無人添柴的火不久便熄滅了,這群人全被凍死了.又有一群人點燃了一堆火,其中有一個人想,如果大家都只烤火不檢柴,這火遲早也會熄滅,其他人也都這么想.于是,大家都去撿柴,沒有人烤火,都被陸續凍死在了撿柴的路上,火最終因缺柴而滅.又有一群人點燃了第三堆火,這群人沒有全部圍著火堆取暖,也沒有全部去撿柴,而是制定了輪流取暖、輪流撿柴的制度;一半人取暖,一半人揀柴,于是人人都去撿了柴,人人也都得到了溫暖,火堆因得到了足夠的柴源而熊熊地燃燒,大火和生命都得到了。為什么只有第三群人得以生存?體現了什么觀點解答:當各部分已有序、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就如同第三個火堆,第三個群體發揮了優化組合的優勢,他們在處理取暖與撿柴的矛盾時,采取了輪流制度,一半兒取暖,一半兒撿柴,既照顧了整體利益,又兼顧了個體利益,既考慮了長遠利益,又照顧了眼前利益,他們辦事情選擇了最佳方案,實現了最優目標(讓火與生命延續),他們的聰明之舉不得不令人嘆服!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發揮,力量消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體功能小于各部分之和:像第一、第二火堆和群體,他們要么只顧取暖,無人揀柴,要么只揀柴,不知烤火,不管哪種情況,對延續火與生命都不是最佳方案,最終都導致了可悲的下場!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認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質結構那么,唯心主義又有哪幾種觀點呢?探究十一: 希臘有一位大學者,名叫蘇格拉底。一天,他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那正是成熟的季節,地里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弟子們聽懂了老師的要求后,就陸續走進了麥地。地里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以為最大的麥穗還在前面你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并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突然,大家聽到蘇格拉底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 ;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為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主觀唯心主義探究十二:1、“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老子)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萬物。”(老子)3、“萬物皆是一理”,“有理則有氣”,“天者,理也”。(程頤)客觀唯心主義3.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①主觀唯心主義基本觀點: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②客觀唯心主義基本觀點: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③比較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共同點:在哲學的基本問題上,都認為思維或意識是本原,認為思維決定存在,意識決定物質評價:①進步性:對人們認識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②局限性:把人的主觀精神和客觀精神作為世界的本原是錯誤的。探究十三:二元論的概念是很晚才提出的;二元論的觀點自古希臘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圖。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強調物質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它和一元論相對立。你贊同這種說法嘛?點撥:在哲學史上曾出現一些所謂的二元論,認為思維與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二元論如同一人騎二馬,是非常危險的。對思維與存在誰是本原這問題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義的,要么是唯心主義的,決不會存在第三個基本派別。事實上并不存在徹底的二元論,因為任何二元論最終都會滑向唯心主義。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在哲學史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之間的對立和斗爭長期存在。從派別上講,哲學史上的對立和斗爭歸根到底,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正如毛澤東所作的通俗比喻雖然存在著這樣“兩個對子”,但從獨立的基本派別上看,只能是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3、結束新課那么,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和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的代表人物和觀點呢,下節課上課前我們找同學們來分享。4、課堂小結通關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指導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主要觀點、代表人物。六、板書設計1.2哲學的基本問題(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2.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內容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3.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4.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學案及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