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2.1鄉村聚落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2.1鄉村聚落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人文地理)上冊分層同步練習
第一單元:人在社會中生活
1.2鄉村與城市
1.2.1鄉村聚落
一、單選題
1.關于聚落的分布,正確的是( ?。?br/>A.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氣好,適合人們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區,聚落分布稀少
D.氣候終年炎熱的地區,聚落分布稠密
2.聚落的建筑風格與各地的自然環境關系密切,下面的幾種搭配中不能正確體現這種關系的是( ?。?br/>A.中國南方——平頂房屋 B.北極地區因紐特人——冰屋
C.中國黃土高原——窯洞 D.東南亞地區——高架屋
3.云南的西雙版納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因此這里的傳統民居大多(  )
A.墻非常厚,窗又十分小
B.平頂,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
C.以竹木為主材搭建,往往懸離地面
D.墻厚,不通風,朝南建造
4.下列活動與自然環境不協調的是( ?。?br/>A.阿拉伯人習慣穿白色長袍 B.日本人喜歡食用海產品
C.因紐特獵人住冰雪小屋 D.巴西人大規模砍伐熱帶雨林
5.描述一個地區的氣候應包括下列哪兩個方面(  )
A.冬季和夏季 B.風和雨 C.春季和夏季 D.氣溫和降水
6.下列有關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城市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筑疏而低
B.鄉村聚落人口集中,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醫院多
D.在聚落的發展過程中,先有城市,后有鄉村
7.下列關于聚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聚落分布比較密集的地區在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區
B.鄉村聚落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
C.城市聚落有住宅、學校、醫院、影院,而鄉村聚落沒有
D.山地崎嶇的地區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8.下圖中甲、乙、丙、丁四個聚落,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城市的是( ?。?br/>A.甲 B.乙 C.丙 D.丁
9.小玲的爸爸說:“我們住在城市,與農村的人們從事的行業不同.”你認為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 ?。?br/>A.捕魚、伐木 B.耕作、放牧 C.工業、服務業 D.采礦、種植業
10.下列關于鄉村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城市對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筑密而高 B.鄉村道路縱橫交錯,路線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醫院多 D.鄉村人們工作節奏快,文化生活豐富
11.聚落類型各有不同,人們從事的生產活動也不相同,下列搭配正確的是( ?。?br/>①農村——種植 ②林場——放牧 ③牧村——伐木 ④漁村——捕魚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根據如圖該同學的介紹,請你判斷她的家鄉屬于( ?。?br/>A.林場 B.集鎮 C.城市 D.鄉村
13.下列有關鄉村和城市聚落景觀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城市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筑密而高
B.鄉村道路縱橫交錯,網線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醫院多
D.鄉村人們的工作節奏快,文化生活豐富
14.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下列關于聚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地形平坦的地區就有聚落的分布
B.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聚落
C.氣候溫和濕潤的平原和盆地易形成聚落
D.城市聚落的環境比鄉村聚落的環境好
15.關于聚落的發展與保護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隨著社會的發展,聚落的不斷擴大,所有的舊聚落都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
B.在城市和鄉村的發展中,所有的舊聚落都保存下來,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各個國家自己的事情,與其他國家無關
D.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讀由村莊演變為一般城市的幾個階段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
16.由村莊演變為一般城市的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17.演變到第④階段時,可能出現的問題是(  )
a.交通擁堵b.住房 緊張c.受教育條件好d.環境質量下降
A.a、b、c B.b、c、d C.a、c、d D.a、b、d
18.對于聚落的發展,應該持的觀點是(  )
A.改善居住環境,發展新聚落,代替所有老聚落
B.城市的年代久遠的民居,一律拆除,農村的則相反
C.在發展新聚落的同時,保護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民居
D.傳統民居代表特定時期的經濟、文化等特點,一律保護
19.下列屬于自然社區的有( ?。?br/>①農村 ②生活小區 ③城市 ④農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下列關于鄉村與城市聚落景觀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筑密而高
B.鄉村道路縱橫交錯,網線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醫院多
D.鄉村人們的工作節奏快,文化生活豐富
21.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按照功能要求,會分區布置工廠、商店、住宅等,使之組成一個互相聯系、布局合理的有機整體,為城市的各項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右邊為《某城市功能分區圖》,觀察后我們會發現(  )
①居民區布局在城區東南方向的下風口②文教區布局在接近鬧市區的上風口
③工業區布局在城區東北方向的下風口④商業區布局在城市交通便利的中心地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綜合題
22.如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A點的經緯度   
(2)C點位于B點的   方向.
(3)從東、西半球來看,C點位于   半球.
(4)在A、B、C三地中,春夏秋冬四季變化最明顯的是   地,所在的緯線圈最長的是   地,2014年6月20日這天,白晝最長的是   地.
23.讀“黃土高原示意圖”,完成下列題目。
(1)寫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稱
A.  ?。ā叭辖稀保?br/>B.  ?。ㄉ矫})
C.  ?。ㄉ矫});
(2)寫出數字所代表的省會城市
①  ?。虎凇?  ;
(3)判斷城市④的氣候
氣候類型   ,
氣候特征      。
(4)該地存在的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什么?導致這一問題的自然因素是什么?請你為解決該問題提出一條有效措施。
(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深深地烙上了黃土地上的印記。請列舉能反映這一印記的例子兩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經濟發達的地區。平原地區是聚落的理想區位, 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稠密。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從規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萬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幾十個人的村莊。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他們各具有不同的景觀特色。往往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適合人類居住,聚落的分布也比較密集。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往往聚落分布也比較稀疏。
2.【答案】A
【解析】【分析】 聚落的建筑風格與各地的自然環境關系密切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南方地區降水較多,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屋頂一般是尖頂狀,便于排水。其他說法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冰屋是極地地區的特殊居住方式,冰屋結實不透風,能夠把寒風拒之屋外,所以住在冰屋里的人,可以免受寒風的襲擊;黃土高原地區自然環境干燥少雨,多風沙天氣,光線充足,窯洞一般背風建設,呈東北西南方向,可以保暖驅寒,避免風沙天氣的侵害;東南亞的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常年高溫多雨,濕熱的氣候特點使當地居民居住在高架屋中;中國南方多尖頂房是因為南方雨水較豐沛,為了方便盡快的排水,所以要建成尖頂的房子。
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云南的西雙版納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濕熱的氣候不利于人們居住,當地的傳統民居多以竹木為主材搭建的房屋,往往懸離地面來適應當地的氣候。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風格有很大的不同,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很大關系,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
4.【答案】D
【解析】【分析】 阿拉伯地區降水少,氣候干旱,風沙多,所以穿白色長袍有利于防風沙,白色長袍有利于降溫;日本是島國周圍都是海,所以喜歡食用海產品;因紐特獵人住冰雪小屋,是因為所處地區緯度高氣溫低;巴西人大規模的砍伐熱帶雨林會破壞全球生態和環境,影響大氣質量,與自然環境不協調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在巴西境內,分布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環境效益巨大的自然資源是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可以提供木材、藥材、食品等產品,獲得經濟效益,還對全球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如調節全球氣候、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
5.【答案】D
【解析】【分析】 描述一個地區的氣候應包括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氣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區多年時段大氣的一般狀態 ,是該時段各種天氣過程的綜合表現。氣象要素(氣溫、降水、風力等)的各種統計量(均值、極值、概率等)是表述氣候的基本依據。
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鄉村對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筑疏而低。城市聚落人口集中,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醫院多。在聚落的發展過程中,先有鄉村,后有城市。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聚落一般分兩大類,即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居住在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種植業、林業、漁業和畜牧業等。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據聚落的相關知識可知,城市聚落有住宅,學校,醫院,影院而鄉村聚落也有住宅,學校,醫院等。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
8.【答案】B
【解析】【分析】城市是由鄉村發展而來的,在給出的四個鄉村聚落中,只有乙聚落自然條件更優越,周邊范圍較大,地形平坦,處于河流的交匯處,由三個方向的便利條件。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近代泛指一切居民點。
9.【答案】C
【解析】【分析】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即工業、服務業、商業等的居民聚居地.
故選:C.
【點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鄉村景觀有明顯的差別,城市自然景觀變化快,道路縱橫,網線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較多.
10.【答案】C
【解析】【分析】 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醫院多,居民的居住條件相對擁擠,建造了許多高層住宅,自然景觀改變大,人們工作節奏快,文化生活豐富,道路縱橫交錯,網線密集.鄉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對分散.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叫做村莊,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叫做集鎮.鄉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經濟實用.鄉村的外圍通常分布有大片的農田,鄉村道路相對稀疏.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近代泛指一切居民點。
11.【答案】B
【解析】【分析】鄉村聚落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們分別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農業活動。所以選項中的農村的人們從事耕作業,牧村的居民主要從事牧業,林場的居民主要從事林業,漁村的居民主要從事漁業。B正確。
【點評】聚落一般分兩大類,即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居住在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種植業、林業、漁業和畜牧業等.即農村——種植;牧村——放牧;漁村——捕魚;林場——伐木。
12.【答案】C
【解析】【分析】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匯聚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并且對周圍地區的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從“高樓林立”“道路縱橫”“車輛很多”等關鍵詞可判斷她的家鄉屬于城市.
故選:C.
【點評】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settlement).從規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萬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幾十個人的村莊.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它們具有不同的景觀特色.
13.【答案】C
【解析】【分析】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醫院多,居民的居住條件相對擁擠,建造了許多高層住宅,人們工作節奏快,文化生活豐富,道路縱橫交錯,網線密集。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車或地鐵上下班。鄉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對分散。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叫做村莊,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叫做集鎮。鄉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經濟實用。鄉村的外圍通常分布有大片的農田。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城市和鄉村聚落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和環境特點,本題難度適中理解解答。
14.【答案】C
【解析】【分析】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早期聚落大都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如地形平坦開闊、資源豐富地區,聚落分布就比較密集。 氣候溫和濕潤的平原和盆地易形成聚落,但有人生活的地方,不一定就有聚落。一般情況來看,城市聚落的環境不如鄉村聚落的環境好。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
1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的發展和保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聚落反應了當時的歷史、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應有選擇的保留,并進行維護。所以ABC處理方式錯誤,D處理方式正確。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的發展和保護的理解。
【答案】16.B
17.D
【解析】【點評】(1) 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根據規模大小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鄉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城市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即鄉村和城市的本質區別是生產方式不同。
(2)本題考查城市人口過多出現的問題,理解解答即可。
16.鄉村與城市間演變的一般過程是村莊-集鎮-城鎮-城市。先是人口較少,住戶少,是村莊;慢慢隨著人口的增長,住戶越來越多,更多的人脫離農業,從事工商業等非農業活動,建筑物越來越高。讀圖可得,②為村莊,③為集鎮,①為城鎮,④為城市。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7.大量鄉村人口遷移到城市,帶來的問題是:住房緊張、交通擁擠;就業、入學、醫療緊張;垃圾、噪聲污染、環境污染等。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18.【答案】C
【解析】【分析】傳統民居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屬于文化遺產,具有非常高的研究、旅游價值等,對它的保護應引起重視.在發展新聚落的同時,保護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民居是正確合理的做法.
故選:C.
【點評】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民居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是體現古代建筑風格的遺產,它體現著某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著當地當時的民族風情,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它是前人為了適應自然環境產生的智慧結晶,具有非常高的科研、旅游等價值.應予以保護.
19.【答案】C
【解析】【分析】自然社區指的是自然形成的社會生活區域,農村和城市都是自然形成的,因此本題答案為C。
【點評】本題屬于普通題,要求學生識記基礎知識并理解。
20.【答案】C
【解析】【分析】本題目考查對聚落的認識和分類,聚落是指人們的集中居住地,可分為兩大類——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鄉村聚落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們分別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在自然景觀基礎上改變大,建筑密而高的,規模比較大的,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居民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綜上所述,B D屬于城市聚落的,是錯誤的,A是錯句,故選C。
【點評】要求學生掌握聚落的分類,認識到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觀不同,知道不同的聚落功能不同,本題重點突出城市與鄉村的不同。
2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地盛行的主導風向是西南風,西南方向是上風向,東北方向是下風向。工業區有污染,應該布局在下風向,居民區應該布局在城區的上風向,一般來說,商業區布局在城市中心。因此,③工業區布局在城區東北方向的下風口;④商業區布局在城市交通便利的中心地帶;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企業生產產生的廢氣會因風的頻率和速度影響其擴散的速度,為了保證整個居民點的空氣質量,應避免把廢氣吹向居民點,把污染企業布置在最少風頻的上風帶,也就是最大風頻的下風向,風就會把廢氣吹向郊區,而不影響市區的環境。
22.【答案】(1)30°E,70°N
(2)東南
(3)東
(4)B;C;A
【解析】【分析】讀圖分析可知:(1)經度向東度數越大為東經,度數向西越大為西經;度數向北變大為北緯,度數向南變大為南緯.由此可知,A點的經緯度是(30°E,70°N).(2)根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C點位于B點的東南方向.(3)20°W經線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經線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從經緯網圖看出,C點的經緯度是(30°E,10°N),由此可知,C點位于東半球.(4)圖中,A點的緯度為70°N、B點的緯度為40°N、C點的緯度為10°N,由此可知,B地位于北溫帶,四季變化明顯;C點所在的緯線圈距赤道最近,因此其緯線圈最長;2014年6月20日這天,太陽直射點接近北回歸線,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三地中,A點位于北極圈以內,所以白晝最長.
故答案為:(1)30°E,70°N;(2)東南;(3)東;(4)B;C;A.
【點評】東西經度的判定方法為:經度向東度數越大為東經,度數向西越大為西經;南北緯度的判定:度數向北變大為北緯,度數向南變大為南緯.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20°W經線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經線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緯線的長度不等,赤道是最長的緯線,越接近赤道的緯線就越長,即緯度度數就越小.
23.【答案】(1)寧夏平原;太行山脈;秦嶺
(2)太原;呼和浩特
(3)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水土流失
土質疏松,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
對策:
①在溝谷興建小型水庫、打壩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
②種草種樹、退耕還林還草、科學放牧等。
(5)窯洞、信天游、腰鼓、白羊肚巾、吃面食等(打出兩點即可)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分布。據圖分析可知,寫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稱:A是被稱為“塞上江南”寧夏平原;B是黃土高原東部的太行山脈;C是黃土高原南側的秦嶺山脈;
(2)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省級行政區劃及省會的分布。據圖分析可知,①是山西省的省會城市太原;②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呼和浩特;
(3)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氣候的分布。城市④是陜西省的省會城市西安,該地的氣候是溫帶季風氣候;其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本題考查的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的有關知識。該地存在的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導致這一問題的自然因素是土質疏松,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對此,我們要在溝谷興建小型水庫、打壩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種草種樹、退耕還林還草、科學放牧等。
(5)本題考查的是黃土高原的人文特色。黃土高原有著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人類文明,這里留下來許多當地特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深深地烙上了黃土地上的印記。窯洞、信天游、腰鼓、白羊肚巾、吃面食等(打出兩點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主要地形區、省級行政區劃及省會的分布、黃土高原的自然人文概括的識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城| 宁晋县| 旺苍县| 延长县| 遵化市| 镇巴县| 鄂托克前旗| 武功县| 和平区| 英吉沙县| 青铜峡市| 万山特区| 广安市| 泾阳县| 宜宾市| 梓潼县| 田林县| 定陶县| 百色市| 鸡西市| 天镇县| 南丹县| 余姚市| 武胜县| 卓尼县| 嘉义市| 历史| 芦溪县| 富顺县| 治多县| 巴塘县| 罗田县| 郧西县| 额济纳旗| 南康市| 乌鲁木齐县| 马公市| 吴江市| 右玉县| 潮安县|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