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1:人口與人種一、單選題1.表為我國四省區2010年的面積與人口統計數據,據此回答問題。省級行政區 廣東 四川 新疆 西藏面積(萬km2) 18 48 166 120人口(萬人) 10000 8100 2100 300(1)根據表中人口統計數據計算,四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廣東 B.四川 C.新疆 D.西藏(2)關于我國人口的敘述,錯誤的是( )A.我國人口密度是東部稠密,西部稀疏B.我國人口分布特點是東部多西部少C.目前我國人口數量與資源環境基本相適應D.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2.關于歐亞人口分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B.亞洲東部和南部人口分布稠密C.歐洲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D.亞洲西部人口分布稀疏3.根據人口分布的不同緯度地區的情況推斷,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是( )A.北半球高緯度地區 B.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C.南半球高緯度地區 D.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4.人類密集地區稱人類大陸。在下面人類大陸圖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A.高緯度比低緯度多 B.歐洲比亞洲多C.西半球比東半球多 D.平原比山區多5.關于世界人口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B.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的地區,人口稀少C.人口自然增長率高的地區人口稠密D.世界人口稠密地區集中在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6.目前為止,無常住人口的大洲是( )A.非洲 B.大洋洲 C.北極地區 D.南極地區7.東南亞、南亞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和金融貿易區B.物產豐富,經濟發達C.自然條件優越,人類聚集的歷史悠久D.資本主義發展早8.下列兩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表明,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①海拔200~500米的丘陵地區②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③北半球的中低緯度地區④南半球的中低緯度地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9.下列屬于人口稀疏地區的有( )①亞馬孫平原②亞洲東南部③撒哈拉沙漠④南極大陸⑤青藏高原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10.讀下圖,回答小題(1)圖中四個地區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一下四個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中,符合甲所在的地區的是( )A.A B.B C.C D.D11.小明學習“人口與人種”這一節后,對人口的增長、分布、人口問題、密度等方面作了如下歸納,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B.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C.中緯度近海地區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區的人口分布稀少D.一個國家人口越多,人口密度就越大12.D處的人種和信仰的宗教( )A.黑種人,伊斯蘭教 B.白種人,基督教C.白種人,伊斯蘭教 D.黑種人,基督教13.讀“世界人口的分布”圖,回答下面小題。(1)下列哪個不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 )A.亞洲南部 B.歐洲西部 C.非洲北部 D.北美洲東部(2)下列不屬于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是( )A.地處中低緯度 B.平原為主的地形C.位于內陸地區 D.氣候溫暖濕潤14.下列關于世界人種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世界上所有的人種都沒有優劣之分B.不同種類的人種共同創造了人類文明C.人類生存環境的不同是人種形成的原因之一D.體質特征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某種人種的優劣程度15.世界人種、語言、宗教與其主要分布區相符的是( )A.東亞﹣﹣白色人種﹣﹣佛教B.非洲北部﹣﹣白色人種﹣﹣英語C.美洲印第安人﹣﹣黑種人﹣﹣基督教D.西亞﹣﹣白色人種﹣﹣伊斯蘭教16.某公司專為黑人研制的化妝品在下列地區中最適合的銷售地區是( )A.撒哈拉以南非洲 B.非洲北部C.亞洲西部 D.歐洲西部二、綜合題17.讀世界人口分布圖,完成有關要求。(1)從海陸位置來看,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分布在 地區。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A是 ,B是 ,C是 。(2)DEF處人口稀少,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D處 ,E處 ,F處 。18.讀西亞地區簡圖及氣候資料表,回答下列問題。B國氣候資料: 平均氣溫(℃) 降水量(mm)1月 4 974月 13 207月 28 510月 16 34全年 15 307(1)①海峽的名稱是 ,②國家的名稱是 。(2)西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稱為“ ”。(3)簡要概括A地區人口密度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4)據表格資料分析B國氣候對農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影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A(2)C【解析】【分析】(1)讀表可得,廣東省的人口總數最多,其面積最小,該省區的人口密度最大。故選:A(2)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龍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區人口少(稀疏);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人口總量還將持續增長。在度過高峰期后,人口總數才會呈下降趨勢,但人口素質不高的狀況在短期內還難以根本改變,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矛盾依然會十分突出。因此,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故選:C【點評】(1)我國人口分布不均勻,以黑龍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騰沖一線為界,此線以東人口稠密,此線以西人口稀疏。本題考查我國不同省區的人口密度,讀表解答即可。(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國人口快速增長。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國總人口為13.7億,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考查我國的人口問題,要理解記憶。2.【答案】C【解析】【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主要是在歐洲西部、亞洲東部和南部、北美洲東北部。3.【答案】B【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大部分分布在中低緯度的近海平原地區,這些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適合人類居住。根據題意,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緯地區。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到了自然條件的制約,特別是人類的早期,人類往往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居住,主要從地形,氣候,資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即可。4.【答案】D【解析】【分析】高緯度比低緯度少,故A不符合題意;歐洲比亞洲少,故B不符合題意;西半球比東半球少,故C不符合題意;平原比山區多,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屬于基礎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5.【答案】C【解析】【分析】A、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總人口達43 億(2008 年),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3%。故A不符合題意;B、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的地區人口稀少。故B不符合題意;C、人口密度指的是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數量,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聯系,與人口自然增長率沒有必然聯系。故C符合題意;D、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聯系。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6.【答案】D【解析】【分析】在北極圈內,長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萬。當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南極洲則沒有國家和定居人口。根據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世界的人口分布,讀圖解答即可。7.【答案】C【解析】【分析】東南亞、南亞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條件優越,氣候適宜,農業發展歷史悠久,人類聚集的歷史悠久。【點評】本題還可以考查人口:人口超億的國家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國等6個;各大洲人口排序:亞非歐南北美大洋洲;各大洲人口增長率:非南美亞大洋北美歐;著名的民族文化: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華夏文化(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文化、兩河流域文化(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區);還有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亞洲只有日本屬于發達國家。8.【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人口分布的有關知識。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聯系。讀圖可得,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緯度地區;從地形上看,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人口分布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9.【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口分布稀疏地區主要是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在給出的五個地區中,除亞洲東南部人口稠密外,其他均屬于人口稀疏地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到了自然條件的制約,特別是人類的早期,人類往往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居住,主要從地形,氣候,資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即可。10.【答案】(1)B(2)D【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人口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人口分布與地形、氣候等有關系。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南北美洲東部;人口稀疏區: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干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圖中乙位于亞洲北部,靠近北冰洋,人口密度最小,最稀疏,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中亞氣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位于中亞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氣溫年變化大,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人口分布和世界氣候分布及其特點的識記。11.【答案】D【解析】【分析】A、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歐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故不符合題意。B、世界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故不符合題意。C、中緯度近海地區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區的人口分布稀少。故不符合題意。D、人口密度與人口數和面積兩個因素有關,一個國家人口越多,如果面積也大時,人口密度不一定大。故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世界上絕大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人口稀疏。12.【答案】C【解析】【分析】圖中D地是北非地區,西亞和北非地區多為阿拉伯國家,被稱為“阿拉伯世界”,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屬于白色人種,多講阿拉伯語,主要信奉伊斯蘭教.故選:C.【點評】世界上現有將近半數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總數超過10億,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亞洲為最多,在亞洲又集中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斯里蘭卡.13.【答案】(1)C(2)C【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和北美洲東部,非洲北部人口稀疏。所以選C。(2)讀圖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區的共同分布特點是北半球中低緯度近海的氣候溫暖濕潤的平原地區。所以內陸地區不正確。故選C。【點評】(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世界上絕大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人口稀疏。(2)目前世界大量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方,多屬平原、丘陵,地勢低平,人口集中。如中國沿海平原帶、歐洲平原帶、南美平原帶、非洲幾內亞灣沿岸平原帶都是世界人口集中地區。氣候濕熱的熱帶雨林地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地區,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等都是人口分布比較稀疏的地區。因為這些地區自然條件很差,生存條件惡劣,經濟不發達,交通不便利。14.【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世界人種的相關知識。A項, 世界上所有的人種都沒有優劣之分 ,說法正確,A不符合題意;B項,不同種類的人種共同創造了人類文明 ,說法正確,B不符合題意;C項, 人類生存環境的不同是人種形成的原因之一 ,說法正確,C不符合題意;D項,體質特征的不同不能反映出某種人種的優劣程度,說法錯誤,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世界各色人種都是平等的,并無高低優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主人。他們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創造了獨特的文化。15.【答案】D【解析】【分析】A、東亞﹣﹣黃色人種﹣﹣佛教,故錯誤;B、非洲北部﹣﹣白色人種﹣﹣阿拉伯語,故錯誤;C、美洲印第安人﹣﹣黃種人﹣﹣基督教,故錯誤;D、西亞﹣﹣白色人種﹣﹣伊斯蘭教,故正確;故選:D.【點評】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區,經典為《圣經》,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佛教創建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伊斯蘭教于公元7世紀誕生在沙特阿拉伯,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16.【答案】A【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種人的故鄉,但由于歷史和其他原因,大洋洲和美國也有部分黑種人.故選:A.【點評】世界人口可以分為三大人種,即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其中白色人種是目前分布最廣泛的人種,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以白色人種為主,非洲以黑色人種為主.17.【答案】(1)沿海;亞洲東部;北美洲東部;歐洲西部(2)地勢高,空氣稀薄;緯度高,氣候寒冷;降水少,氣候干旱【解析】【分析】(1)從海陸位置來看,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分布沿海地區。圖中A是亞洲東部,B是北美洲東部,C是歐洲西部,都屬于人口稠密區。(2)D處是青藏高原,該地區地勢高,空氣稀薄,E位于亞洲的北部,該地緯度高,氣候寒冷,F位于澳大利亞中部,該地降水少,氣候干旱。故答案為:(1)沿海;亞洲東部;北美洲東部;歐洲西部;(2)地勢高,空氣稀薄;緯度高,氣候寒冷;降水少,氣候干旱。【點評】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聯系。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區。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帶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帶是: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因為這些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暖濕潤,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對人口有極大的吸引力。18.【答案】(1)霍爾木茲海峽;沙特阿拉伯(2)五海三洲之地(3)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兩河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4)有利:熱量充足、光照充足;不利:雨熱不同期(降水少)。【解析】【分析】 (1)讀圖可知,①海峽的名稱是霍爾木茲海峽,又稱石油海峽。 ②國家的名稱是沙特阿拉伯,簡稱沙特。(2)西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稱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3)簡要概括A地區人口密度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角度分析即可。故答案為: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兩河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4)據表格資料分析B國氣候可知,該國全年氣溫較高,降水偏少。特別是夏季降水很少,雨熱不同期。這種氣候對農業的有利影響是:熱量充足,光照充足,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不利影響是雨熱不同期,容易遭受旱災。故答案為:(1)霍爾木茲海峽;沙特阿拉伯(2)五海三洲之地(3)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兩河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4)有利:熱量充足、光照充足;不利:雨熱不同期(降水少)。【點評】中東一直是長期的熱點地區,沖突不斷,主要原因是;中東處于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重要;該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對于石油資源的爭奪,一直是爭奪的重點;西亞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燥,沙漠面積廣大,年降水量短缺,缺少水源,甚至一些國家是無流國,為了爭奪水源也經常發生戰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