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民間工藝品制作》教學方案教材解析從年齡特點來看,九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應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民間工藝品,使學生了解什么是民間工藝品和它的特點。2.認識民間工藝品中寶貴的藝術創作經驗,對專業美術創作有重要借鑒價值。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間工藝的色彩、圖案所包含的寓意,并學習到網上查閱欣賞更豐富的民間工藝資料,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教學難點1.如何讓學生透過民間工藝的獨特的造型和色彩了解民間文化。2.如何引導學生生動、自然地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泥塑工具、毛筆、丙烯顏料。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課件展示一起欣賞古今中外的雕塑作品。【設計意圖】通過對作品的欣賞,直接引入本課內容學習。二、探究結構啟發構思1.揭示“泥塑”的概念。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一種雕塑工藝品。 通過對比欣賞,認識、了解泥塑,先由學生揭示泥塑的概念,然后老師給以總結。2.學習制作泥塑。制作泥塑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揉泥;(2)拍泥板;(3)割邊;(4)揉泥條; (5)堆出形體; 注意看老師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用搓、捏、壓、剪、刻)(6)塑造形象局部; 注意看老師都用了那些裝飾的方法?這一步實際上就是繪畫過程中的精細描繪。我們要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將自己已經制成的大的形體進行仔細的描繪,也要用到壓、剪、刻、畫等方法進行裝飾最后形成制作泥雕塑。3.提出問題:除了泥塑以外中國還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間工藝品?讓學生明白民間工藝品的分類,激發學生對民間工藝品的關注和喜愛。接著讓學生思考交流在我們的家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美術作品有哪些?并將其歸類,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樸素情感。總結民間工藝品的特點:民族性、集體性、娛樂性、傳承性等特征,給學生詳細解說。【設計意圖】如何讓學生了解泥塑的更多知識,透過民間工藝的獨特的造型和色彩了解民間文化。三、藝術實踐嘗試練習: 做一件小泥塑并著色,動物、人物或其他的物品均可。【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體驗泥塑的制作,感受民間工藝品制作的樂趣。四、教師總結民間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享譽世界,這些工藝品形態生動,色彩強烈,他們完全靠手工做成,顯示出我國勞動人民非凡的才智,是中國民族文化和民族智慧的結晶。【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民間工藝品是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的,顯示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是應該得到我們尊重和發揚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