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玄宗統治后期朝政腐敗,釀成“安史之亂”的情況知道唐末農民起義及唐朝的滅亡、中國進人紛亂的“五代十國”時期等史實。2.通過唐玄宗統治后期朝政腐敗的了解,認識到治理國家要完善人才選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備的重要性;通過思考“強盛的唐朝為什么會爆發安史之亂”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3、唐末農民起義的爆發也是唐朝政治腐敗的結果;理解出現“五代十國”紛亂局面中的統一因素,認識到國家民族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學重點: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及影響;唐朝的滅亡和五代十國時期。教學難點:“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及影響、認識到安史之亂是唐朝由點盛轉衰的轉折點。藩鎮割據的概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理解五代十國時期存在的統一因素。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萬國盡征戎,烽火被[p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這是杜甫在《垂老別》一詩中描繪的安史之亂造成的慘狀。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統治后期急轉而下,爆發了大規模的動亂,唐朝從此走向衰落。這場動亂為什么會發生 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樣的?唐朝滅亡后出現了什么樣的局面 了解詩句引起學故事,提高楊貴妃與安史之注意力亂的關系,引起學生興趣,提高學生注意力。講授新課:一、安史之亂1、由唐玄宗后期的一系列表現引導學生思考安史之亂的原因①開元末年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②社會矛盾尖銳,邊疆形勢緊張;腐敗③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④出示唐朝后期藩鎮割據圖,了解安祿山起義之前的勢力范圍。2、安史之亂的經過時間: 755-763年叛軍將領:安祿山、史思明借口:朝廷出現奸臣過程:安、史:范陽→潼關→長安 唐玄宗:西逃→馬嵬坡→四川(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被擁立為皇帝)唐肅宗:在西北等地少數民族的幫助下鎮壓了叛亂。(PPT展示《明皇幸蜀圖》,對這幅圖里涵蓋的歷史故事進行講解)3、根據材料思考安史之亂的影響材料一 安史之亂造成北方地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杜甫詩《無家別》中有“寂寞天寶后,圓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想一想,這場戰亂給人民造成了什么樣的災難?材料二 安史之亂,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階級壓迫和統治階級的壓榨更加深重。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唐王朝從此內憂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材料三 安史之亂期間及以后,唐朝增設了許多節度使。不少節度使管轄的地區,名義上是唐朝的藩鎮,實際上是割據勢力。這樣就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讓學生結合課本思考,并提問學生,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糾正并提示答案最后出示問題答案。①安史之亂給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破壞,尤其是廣大北方地區田地荒蕪,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②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③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一)黃巢起義出示唐朝后期百姓徭役沉重受苦受難的圖片,引起黃巢起義的原因。原因:1、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日益嚴重,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2、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發動了大規模起義。經過: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流動作戰,攻占長安,建立政權。3、講述黃巢起義的地點、時間、過程、影響以及菏澤相關地點、道路名稱的講解。4、影響:直接打擊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統治,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加速了唐朝的滅(二)唐朝滅亡1、朱溫逐漸控制朝政,陸續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據勢力。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2、推薦學生觀看相關歷史電影和動畫片,加深學生對本段歷史的了解。3、出示唐玄宗前期統治和后期統治的對照表,引導學生以史為鑒。(學生回答,教師引導)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1、展示五代十國前期與后期形勢圖與五代十國圖2、講述何為五代-十國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3、思考:五代十國的歷史根源出示五代十國開國皇帝之前的職務圖標,引導學生思考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4、出示《韓熙載夜宴圖》畫卷視頻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五代十國的皇帝大都出身武將,靠兵變改朝換代。建立政權后,往往君臣猜忌?;实鄯浅:ε挛鋵?、權臣奪權。為了避禍,一些權臣故意放縱享樂,以示沒有野心。5、評價五代十國出示五代十國各朝代、國家示意圖想一想:五代十國分裂時期,南北方政權的存在形態有何不同?對社會發展分別有什么影響呢?6、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提示總結。北方:政權更替比較頻繁。戰爭不斷,政局動蕩不安,老百姓渴望統一。南方:以并存為主,相對穩定受戰亂影響比較小,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的發展密切聯系,老百姓也渴望統一。7總結: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的發展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四、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講的三個主要內容。五、鞏固新知:隨堂練習鞏固本節課所講內容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評測練習1. “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統治后期急轉而下,爆發了大規模的動亂,唐朝從此走向衰落。”“大規模的動亂”主要是指( )A.黃巢起義B.安史之亂 C.楊國忠當權D.朱溫建立后梁2. 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中央權力開始衰微,逐漸形成( )A.政治穩定局面B.藩鎮割據局面C.文化繁榮局面D.“開元盛世”局面3. 歷史興趣小組要排演《安史之亂》的短劇。劇中應該出現的歷史人物有( )①安祿山②隋煬帝③唐高祖④唐玄宗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4.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是出自哪位農民起義領袖的詩作 ( )A.黃巢 B.張角 C.陳勝 D.吳廣5.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的時期。這一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爭征賦不斷,名都長安和洛陽都曾被毀....但這又是個走向統一和安定的時期,為北宋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五代十國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歷史根源是( )A.安史之亂B.藩鎮割據C.宦官專權D.唐末農民戰爭6.唐朝滅亡后,“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地”。該材料描述的是( )A.藩鎮割據B.安史之亂C.五代十國的更迭D.黃巢起義7.下列關于五代十國的說法,錯誤的是( )A.五代十國是唐朝藩鎮割據狀態的繼續和發展B.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戰亂頻繁,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C.部分統治者注意保境安民,社會經濟得到一定發展D.隋朝最后終結了這一分裂局面,中國重新統一8.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唐朝,一個不筑長城的統一王朝,她有開拓創新的氣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一一唐.杜甫《憶昔》材料二:唐玄宗開元十年設置節度使,許其率兵鎮守邊地,軍力日漸強大,漸有凌駕中央之勢。而天寶年間,邊鎮兵力達 50萬,安祿山一人更兼任三鎮節度使,擁兵 20萬,實力強大。相反,中央兵力則不滿 8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漸漸形成地方反過來威脅中央的危機。材料三:開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寶后,政治愈加腐敗。唐玄宗更耽于享樂,寵幸楊貴妃,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到寵幸。后來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1)材料一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誰 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唐玄宗在通知后期,設置了哪一個地方的重要官職 這一官職的設立為后來唐朝爆發叛變埋下了伏筆,請寫出這次叛變的名稱。(3)根據材料三,指出唐玄宗統治后期的政治特點。綜合以上材料,你認為我們今天應如何管理國家 9.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后期,唐朝經歷了從盛世到滅亡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姜正成主編的《國泰民安:說說開元之治那些事兒》(見下圖)一書采用客觀平實的語言,借助于歷史典籍等,讓廣大讀者對開元時期的盛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下是該書部分目錄的題目:第一章鏟除諸韋興唐室,誅滅太平登帝位;第二章任人唯賢穩政權,完善立法開言路;第三章勵精圖治崇節儉發展經濟興開元。第五章發展教育千秋業文化藝術集大成第七章玄宗崇道圖享樂漸怠朝政釀危機(1)從第一章題目可知唐玄宗即位前后首先完成了什么政治任務 (2)據材料中第二、三、五章題目和所學知識回答,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唐朝人口統計表(3)分析材料二中的圖表,649年至 741年,唐朝人口數量的變化呈現出什么趨勢 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安史之亂爆發后)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涂炭,無所控訴,凡二百余年。-----司馬光《資治通鑒》(4)據材料一中第七章題目,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據材料三,安史之亂對唐朝有何影響 答案:1、B 2、B 3、C 4、A 5、B 6、C 7、D8.(1)唐玄宗;任用賢才;整頓吏治;注重文教等(2)節度使;安史之亂(3)政治腐敗;國家的繁榮昌盛與統治者統治息息相關。當政者要真正從現實出發,做出順應歷史的決策和措施,當政者的治國理念關乎國家和民族的興衰。9. (1) 穩定政局。(2)措施: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3)趨勢:唐朝人口數量呈.上升趨勢。原因: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了“貞觀之治”;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唐玄宗統治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4)原因: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腐敗。影響: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課后反思本課主要再現了唐朝由盛世到衰敗的過程,重點是記誦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得出正確的教訓和人生觀。在本課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統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帶來的嚴重后果,以此啟發學生,讓他們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在就是認識到五代十國雖然混亂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著統一的因素,從而意識到,統一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宿感。本節課我仍有一些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和學生互動太少,以后我會在教育教學中要把課堂交給學生,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