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青銅器與甲骨文》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本課主要講商周時期的文明成果:甲骨文與青銅器。教師主要采用引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的形式,通過視頻、圖片展示文明成果。以學生自學輔以教師的引領的方式進行。◆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我國青銅器的高超工藝,青銅器的特點及價值。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點,知道甲骨文是中國漢字的來源。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和歸納概括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青銅器高超工藝的直觀學習和青銅器的展示,通過甲骨、甲骨文字的展示解讀,思考青銅器制造業的特點和甲骨文的造字特點。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青銅器與甲骨文,理解夏商周時期高度發達的文明,認識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強大生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激起學生守護與傳承文化遺產的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及特點、甲骨文記事和造字特點。教學難點:青銅器的文化價值;甲骨文的造字特點。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小組探究法,材料教學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展示山西青銅博物館和青銅部分展品的照片。(導入語)同學們,你們去過博物館嗎?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山西省青銅物館,在這座博物館中珍藏著兩萬多件紋飾精美,器形迥異的青銅器。但其中很多珍貴的展品都差點流失海外,是山西公安機關的及時保護,我們才得以看到這些令人驚艷的展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第五課,青銅器與甲骨文,去感受他們那份對文化遺產的守護與傳承。二、出示學習目標1.掌握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特點及高超的制造工藝。2.掌握甲骨文的發現和造字特點。3.理解夏商西周時期高度發達的文明,增強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做文化遺產的守護著。三、教學過程首先讓我們回顧前面學過的內容,在人類發展的歷程中,經歷了漫長的石器時代,他們使用生活用具是石器和陶器。這一時期是石器時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逐漸掌握的銅的提取技術。為了增加銅的硬度,加入錫、鉛等金屬,澆筑的器物因生銹后呈現青色,在人類思想的支配下,經過我們先人的智慧和工匠的苦心,給我們留下了光照千秋的青銅器,夏商周時期,中國開始進入青銅時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各地的博物館,去揭開青銅器的神秘面紗。首先學習第一篇章。(板書:青銅器)一、第一篇章 青銅熠熠,光照千秋。1、以銅說技,彰顯工匠精神教師:今天我就帶領同學們,走進各地的博物館,去一睹青銅器的真容。首先,讓我們走進博物館的早期青銅器展臺,臺上展示的是早期出土的兩件山西陶寺遺址距今約 4000多年銅容器碎片。甘肅齊家文化遺址距今約 4000年銅鏡圖片。我們可以看出,青銅器最早出現在什么時候?學生:距今 4000-5000年教師:下面我們走近商周時期展臺,展示的是一件精美的青銅器---四羊方尊。它出土于湖南寧鄉,是商周晚期的青銅器,屬于禮器,用于祭祀,也是酒器,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方尊。這件青銅器的四角各塑一羊,羊頭伸出器外,全身塑有不同的紋飾,造型簡潔,生動逼真。是商代青銅器造型藝術的精品,說明這一時期工匠的高超的技藝。說明青銅器在什么時期達到頂峰?學生:商周時期。教師:到了夏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制造和使用達到了一個高峰,商周青銅器更以制作精良,技術高超而聞名。古代的青銅器是怎樣制造出來的呢?首先我們看一段視頻。播放視頻。教師:古代鑄造青銅器使用什么方法鑄造的?學生:泥范鑄造法早的西周青銅器。這件青銅器的外觀紋飾也非常精美,古人也有愛美之心,把自己的思想熔鑄在青銅器上。教師:首先請同學們觀察利簋的外形有什么特點?學生:上半部分是圓的,下半部分是方的。教師:利簋這種奇特的形狀,談談你的理解?學生:表明古人對大自然天圓地方的理解表明對神秘大自然的敬畏。青銅器的外觀還鑄有很多動物的紋飾,比較常見的有饕餮紋、蛇紋、龍紋、虎食人紋等,請同學們觀察這些紋飾,這些紋飾給你什么感受?學生:讓人感到神秘、莊嚴、恐怖、有威懾力。教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紋飾上,老師標注的紅線,是否都有一種對稱的美感,這是中國美的源頭,對中國的繪畫,美學,建筑等都有深遠的影響。教師:這些神秘的紋飾為什么會被用在青銅器上呢?學生:表現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對神靈的崇拜,以及對美的認知。這種思想的認知,慢慢就凝聚成我們的中國文化。青銅植根,中華文明的曙光。4、鼎簋制度,彰顯等級秩序。教師:在利簋展臺的旁邊,還有一件重要的青銅展品,它就是司母戊鼎,作為食器,利簋和鼎是一對好搭檔,從成語“人聲鼎沸”看出,它是燒飯的食器,但他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就是禮器,商周時期,成了帝王和貴族的身份的標志。同學們認真觀察一幅示意圖,身份的高低和他們擁有的青銅器的數量有什么關系?學生:等級地位越高,擁有的青銅器的數量越多,反之擁有的青銅器的數量越多越能彰顯他們的地位高。教師:這就是西周的禮制,通過這樣的禮制來維護西周的等級秩序,鼎簋制度,彰顯等級秩序。以此來達到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安定和諧。有的甚至成為貴族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利的象征嗎,傳說“禹鑄九鼎”而成為國家的象征,如“問鼎中原”5、國之重器,司母戊鼎教師:請同學們說出展示的鼎的名字。學生:司母戊鼎。教師: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同學們快速翻課本,看看重量是多少?學生:832.84千克。教師:832.84千克,也就是 1600多斤,這重量十分罕見,這件青銅器已經成為我國的國寶,享譽海內外,古有成語“大名鼎鼎”關于這件國寶的保護,還有一段傳奇的經歷呢?播放視頻《司母戊鼎》,感受吳培文保護司母戊鼎的傳奇經歷。出示吳培文再次參觀司母戊鼎的照片。教師:照片中的老人就是吳培文,他頃其一生都在守護這件司母戊鼎,他說:保護它,是我一生做的最有價值的一件事。他是我國守護我們文化遺產的楷模。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向他學習。使我國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守護與傳承。青銅器藏禮,是中華文化源泉。二、第二篇章 甲骨炫目,文字起源(過渡)在河南省也有一座很特別的博物館,它就是中國文字博物館,里面珍藏著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下面就進入今天的第二篇章甲骨炫目,文字起源。(板書(甲骨文)首先我們走近“一片甲骨驚天下”展廳,展廳的入口處有一處解說詞,解說詞中遺漏了一些關鍵信息,請同學們看課本甲骨文記事(1-2)小節,請把篩選的關鍵信息,補充解說詞的遺漏之處。出示解說詞解說詞: 此廳展出的甲骨出土于殷墟,甲骨文是中國期刻寫在和牛羊等上的文字。或稱“契文”“龜甲文字”“殷墟文字”,是我國可識漢字中最古老的文字。商王制作甲骨文是用來和。甲骨文記載涉及、、、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內容十分豐富。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的文字,對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 開始。甲骨文穿越千年而來,他是殷商炫目的名片,成為華夏兒女間割不斷的紐帶,穿越幾千年時空的漢字,與養育它的民族一起,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首先我們進入甲骨文展臺,這篇甲骨上的文字筆畫纖細,字體端正,豎向成行,排列整齊。給人已美感。下面我們就來認識甲骨上的文字是什么樣子的呢?出示“人、刃、明、漁”的甲骨文字,來講解漢字四種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四種造字方法。教師:由此可以看出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對我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教師:我們也來做一次古文字學家,小組合作探究:解讀甲骨文,第一行甲骨文:有 1、2、3小組完成,第二行甲骨文:由 4、5、6小組完成。小組活動,解讀甲骨文。教師:思考:觀察漢字演變的過程,有什么變化規律? 現在的漢字和甲骨文有什么關系?學生:方形的團塊被線條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線條被拉直,象形程度逐漸降低,即復雜到簡單,形象到抽象。現在的文字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的。教師總結: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文化的根脈,(板書:根)中國地域遼闊,有很過的方言,但都書寫同一種文字,漢字就像一條紐帶,把我們中華民族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我們的中華文明才能綿延五千年而不間斷,那我們應怎樣守護我們的文化呢?(過渡)同學們,我們是否發現解讀甲骨文很不容易,那些甲骨文埋在地下數千年,那又是誰發現的呢?出示甲骨文圖片、王懿榮頭像、殷墟博物館圖片習主席相片。教師:商周時期,古文為了占卜、記事制作了甲骨文,但深埋在地下數千年,不為人所知,以至于一些中西方的學者對商朝是否存在都存在質疑。1899年,年過半百的王懿榮,身患瘧疾,四處尋醫,偶然在家中的龍骨上,發現了刻畫符號。而這些刻畫符號,經研究發現,就是商朝的文字甲骨文。這一發現證實了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經學者們艱難走訪發現,發現這些甲骨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小屯村。2019年,正值甲骨文發現 120周年之際,習主席發表賀詞,“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我們的國家非常重視甲骨文的研究,我們的國寶甲骨文一定會得到很好的守護和傳承。小結教師:通過青銅器的學習,我們不但認識到商周時期我們的先人高超的制作工藝,而且也有了一次與古人類文明的思想相交。通過甲骨文的學習,讓我們明白:甲骨文就是照亮中華文明的一盞明燈。請同學們發言,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為守護我國的文化遺產做些什么呢?學生:我們要自覺保護文化遺產,做文化遺產的傳承者,做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守護者。四、當堂檢測1、觀察下圖,有關青銅器的說法不正確的( )A 我國青銅器最早出現在夏朝B 商周時已采用“泥范鑄造法”C 主要被用作飲食、祭祀、軍事等D 代表了夏商周時發達的文明2、商代后期出土的,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重最大的青銅器是( )A、司母戊鼎 B、婦好墓出土的象牙杯C、四羊方尊 D、湖北隨州出土的編鐘3、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是( )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隸書4、西周時期,周王對墓葬用品的規定嚴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確規定為“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西周社會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B.西周社會的腐敗現象嚴重C.西周手工業中冶銅業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作業青銅器和甲骨文都是商朝的文物,他們創造了如此輝煌胡成就,對此你有何感想?除此之外,關于這個朝代你還知道那些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