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形式美及其法則》教學方案教材解析本課屬于“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單元中的“討論與研究”“評價與總結”兩個活動的綜合內容。根據教材中的這兩個活動內容,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主要以辯論的形式讓學生在“變化統一、比例、對稱、均衡、節奏與韻律”六個方面進行討論與研究。教學目標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則。2.通過對繪畫作品的賞析,能夠正確地運用形式美的相關知識評析繪畫作品。3.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與感受繪畫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審美觀的發展。教學重點繪畫作品中形式美規律的認識與運用。教學難點運用藝術美與形式美的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描述與分析。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1.自學3分鐘了解什么是形式美及其法則是哪些?2.師:現代化的大廈,電視鐵塔,工廠的煙囪,高高的白樺林,它的結構輪廓都地高聳的垂直線.而垂直線在藝術上給人帶來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嚴等感受,當我們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線,又會產生開闊,徐緩,平靜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給人以穩定,安全,堅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會有相反的感覺.這些源于生活積累的共識,使我們逐漸發現了形式美的諸要素。3.出示課題《形式美及其法則》。【設計意圖】通過語言描述和老師的講解,讓學生對形式美有一個簡單地印象,引入本課學習。二、探究結構啟發構思(一)多樣統一多樣統一基本法則是形式美法則的集中概括,其基本要求是,在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和變化中,見出內在的和諧統一關系,使藝術形式既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又表現出本質上的整體性,以充分表現內容。1.分析《韓熙載夜宴圖》作品簡介:《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此畫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分析:畫中人物的身份、年齡各異,身姿皆相同,布局有疏有密,然而神情都在“聽琴”(統一聽琴的環節)。 2.小組討論分析:《夯歌》和《八女投江》的畫面是怎樣達到多樣統一的? 對比對比又稱對照,美學上把反差很大的兩個視覺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雖然使人有鮮明強烈的感覺而仍具有統一感的現象稱為對比。他能使主題更加鮮明,視覺效果更加活躍。 引導分析《無名女郎》該畫強調人物與背景的整體對比,即弱化背景中物象的對比和人的衣服對比,而使穿著重顏色衣服的人物凸顯。人物白皙的面部在重色衣帽、頭發的對比襯托下更顯突出。小組分析《武昌起義》這幅畫,說說畫家是怎樣運用虛實對比和明暗對比凸顯主要形象的。(三)節奏節奏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音響和節拍的變化,運動中有秩序的連續動作的重復,美術創作對形狀、線條、色彩明暗等元素有條理的反復、交替或排列,產生動態的連續性。分析《雪原曲》在起伏的雪原上,杉樹橫向布局,如同五線譜中的音符,構成一曲富有節奏變化的美妙旋律。(四)對稱是指形象的點、線、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關系,如人體、昆蟲、飛機等外形都是對稱的。美術創作中對稱的應用具有穩定、端莊的效果。對稱是平衡的最好體現。(五)均衡均衡是指在布局上量相同而形不相同,整體給人平衡的感覺。如繪畫作品的上與下、左與右取得面積、色彩、重量上的大體平衡,產生和諧感。(六)單純齊一單純齊一是指符合造型需要的概括、簡約和整齊一律性。多用于建筑的廊、窗、欄桿,花邊紋樣及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要做到單純齊一就得注意概括、簡化、齊整、有序等,它給人以簡潔的秩序美。【設計意圖】六種形式美的法則是藝術創作中通用的美的規律,是貫穿藝術創作始終的重要原則,因此,真正領會這些法則的實質性內涵并能靈活加以運用,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三、思考練習1.什么是形式美?形式美的主要法則有哪些?2.尋找一個運用形式美法則的廣告作品,并分析作品。【設計意圖】通過對繪畫作品的賞析,能夠正確地運用形式美的相關知識評析繪畫作品。四、教師總結形式美得法則一般包括:多樣統一、對比、節奏、對稱、均衡、單純齊一等。一般在一幅好的美術作品中幾種法則會綜合運,而不是單純只用一種法則。【設計意圖】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與感受繪畫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審美觀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