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學習目標】1.通過分析漢武帝政治、經濟、思想、軍事上采取措施的背景,培養運用唯物史觀來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2.分析西漢前期郡國制示意圖和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示意圖,培養時空觀念。3.理解“推恩令”、罷黜百家,尊崇儒術、鹽鐵專賣、匈奴單于這些歷史名詞,培養歷史解釋素養。4.掌握漢武帝鞏固大一統措施的作用(影響),認識到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走向鼎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教學重難點】重點:漢武帝鞏固大一統政治、經濟、思想、軍事上的措施。難點:“推恩令”。【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史論結合法。【教學過程】情景引入觀看電視劇《漢武大帝》片頭視頻。教師引導: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他的許多措施對后世影響深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首先,分析一下課題。統一:主要指地域的統一;大一統:是指在政治、經濟、思想等各方面的統一,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局面。自主學習1.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原因、內容、作用分別是什么?刺史制度是一項怎樣的制度?2.漢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有何深遠影響?3.為加強對經濟的控制,漢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4.匈奴族的首領被稱為什么?從西漢初年到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政策有何變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探究新知一、“推恩令”的實施西周 分封制秦朝 郡縣制教師引言:西周實行分封制,秦朝實行郡縣制,西周將兩種制度相結合,實行郡國制,既分封諸侯國,捍衛漢朝,又設置郡縣由中央管轄。出示西漢前期形勢示意圖。教師指出:諸侯國的勢力超過了中央的勢力,漢景帝時削奪諸侯王封地,引發七國之亂。材料研讀圖片一: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玉2498片,金線1100克)。金縷玉衣:按漢朝禮制,金縷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在發現的漢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諸侯王大多使用金縷玉衣。圖片二:中央人口和封國人口對比示意圖圖片三:中央轄郡和封國轄郡對比示意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以上三幅圖片,說明西漢初期中央面臨什么問題?(2)漢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回答:(1)諸侯王勢力強大,嚴重威脅到中央(2)頒布“推恩令”教師出示有關“推恩令”的問題。1.建議者:2.內容:3.作用:學生回答:建議者主父偃,內容: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 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教師出示一個諸侯國的封地,變成多個封地的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推恩令”的內容,同時啟發學生這樣會有怎樣的效果?學生回答:作用: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教師引言:為了進一步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還有怎樣的措施呢?教師出示酬金奪爵圖片,讓學生回答圖片反映了漢武帝的什么措施?有何作用?學生回答:措施:削爵奪地除國作用: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教師出示十三部州地圖和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刺史制度。教師指出: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視地方。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1.背景:2.提出者:3.含義:4.措施:5.影響:教師出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回答:背景:西漢初,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很弱,統治者奉行道家思想,諸子百家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不利于中央集權。提出者:董仲舒。含義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歸納提煉: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措施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補充完善:①興辦太學,以儒家經典作為教材②儒士進入各級政權機構。學生回答影響: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教師點撥:秦朝用法家思想,西漢初用道家思想,從漢武帝開始用儒家思想,以后歷代王朝的統治思想基本都是儒家思想。所以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合作交流根據以下兩幅圖說說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的不同態度及相同目的。圖一:秦坑儒谷 圖二:漢代講經圖學生交流后,舉手發言,教師點撥。不同態度: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對其他思想文化進行極其粗暴野蠻的破壞。漢武帝尊崇儒術,以儒學為正統。相同目的:加強思想控制。三、鹽鐵專賣1.背景:2.措施:3.作用:教師出示問題,由學生回答。背景:私人鑄幣還沒有完全禁絕,鹽鐵經營權大都掌握在豪強手中,富商大賈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措施:①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②煮鹽、冶鐵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③在全國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教師出示五銖錢,并解釋:秦半兩錢,是圓形方孔,上面有“半兩”二字;漢武帝鑄的五銖錢也是圓形方孔,上面有“五銖”二字,故名五銖錢。學生回答作用: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多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四、北擊匈奴1.匈奴的首領稱為:2.西漢初的政策:3.漢武帝時的政策:4.政策變化的主要原因:5.北擊匈奴的影響:教師出示問題,學生回答。匈奴的首領稱為單于,西漢初的政策是和親,教師補充還有送糧食和布匹。學生繼續回答:漢武帝時的政策是反擊匈奴,政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漢國力的強盛。教師出示西漢出擊匈奴示意圖。教師解釋:漢武帝多次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最重要的一次是,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分道北上,大敗匈奴。課堂小結本課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四個方面講述了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政治上是“推恩令”的實施、削爵奪地除國、刺史制度,通過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實現了思想的統一,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為后世王朝推崇,影響深遠。經濟上主要是鹽鐵官營專賣和統一鑄五銖錢,削弱了地方,加強了中央對經濟的控制,從而鞏固了大一統。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多次北擊匈奴,穩定了邊疆,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穩定。通過這些措施,漢武帝統治時期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作業布置完成配套作業設計。【板書設計】【課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