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遠古的傳說【學習目標】1.學習人文初祖的內涵,知道炎帝、黃帝的發明,堯舜禹的禪讓等。知道傳說與史實的區別。2.運用視頻、圖片、文字資料等各種歷史材料,培養歷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過本課學習,認識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所做的貢獻,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學習大禹治水的創新精神和奉獻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 人文初祖;炎帝、黃帝的發明。難點: 禪讓制。【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史論結合法。【教學過程】情景引入觀看2020年拜祖大典的視頻。我們華夏炎黃子孫為什么要祭拜黃帝?他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哪些貢獻?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遠古的傳說一課中來尋求答案吧。自主學習1.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的時間 當時較大的部落是哪三個 他們生活在什么流域 2.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的交戰雙方及結果如何 3.華夏族是怎樣形成的 4.總結歸納炎帝和黃帝有哪些發明?5.什么是禪讓制?堯、舜、禹各有哪些事跡?探究新知一、炎黃聯盟1. 展示圖片:看《傳說中遠古部落分布圖》,說出在黃河流域生活的有哪些部落?結合教材說一說各部落之間的關系如何?2.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敘述的是哪次戰役?戰役的雙方、結果、影響如何?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點?3.觀看視頻理解人文初祖的內涵。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對祖先的拜祭,可增強民族凝聚力,同時體現了對中華民族強烈的認同感。教師引言:炎黃部落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后人尊稱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相傳炎帝和黃帝還有很多發明創造。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1.請同學們簡單介紹一下炎帝的發明。開墾耕種、種植五谷蔬菜、制作樂器琴瑟、制作陶器……2.請同學們介紹一下黃帝及其所在時期的發明。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發明弓箭、倉頡造字 、嫘祖養蠶繅絲、隸首發明算盤……3.考古發現:結合課本16頁圖片,說一說傳說中炎帝和黃帝哪些發明是真實的呢?有什么科學根據 點撥:我們發現傳說中有許多可信的部分,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合作交流結合所學,說說遠古傳說與真實歷史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遠古傳說有夸張,也蘊含著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不可全信,也不可完全否定它。真實歷史可以完全相信它。教師:我們了解了傳說中炎帝黃帝的發明創造,正是由于他們對中華文明的這些貢獻,所以我們尊稱他們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那么繼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又出現了哪些部落聯盟首領,他們又有何傳說事跡呢?一起來看第三篇,舉賢任能開民主。三、堯舜禹的禪讓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韓非子》載:堯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穿的是粗麻衣。但他對百姓卻很關心,部落里有人挨餓受凍,他都主動承擔責任。材料一說明堯具備哪些優秀品質?材料二:《史記》載:舜在歷山耕種,歷山的人都讓他在河畔耕種,在雷澤捕魚。雷澤的人都讓他居住,在河濱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沒有不好的。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聚集起來,兩年后成了一個小鎮,三年后就成了一個都市。材料二說明舜具備哪些優秀品質?2.總結堯、舜、禹的共同品質: 有賢德。點撥:禪讓制指的就是將聯盟首領的位子傳給賢德之人,禪讓制具有樸素的民主選舉性質。3.問題思考:閱讀大禹治水的故事,思考回答:從大禹治水的事跡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樣的精神?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我們要學習大禹不拘泥于傳統思維,要有創新意識,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的精神。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講了三部分內容:一是炎黃聯盟,通過炎帝與黃帝的阪泉之戰以及炎黃部落和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戰,逐漸形成今天的華夏族;二是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的發明,如炎帝時期: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發明紡織,煮鹽等。黃帝時期: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發明弓箭等等;三是堯舜禹的禪讓制,即民主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一種制度。我們要學習堯舜禹克己奉公、以身作則的精神!作業布置完成配套作業設計。【板書設計】【課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